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是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并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取得实质性发展的一种教学理论和策略,被誉为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之一。美国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是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目前,世界各国研究的合作学习主要是指以学习小组合作为主的结构组织形式,其特点是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以生生合作为主。
一、我国合作学习的现状
其实,“合作学习”这种现象在我国古代已存在,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几千年前就已提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学习理论,体现了合作学习的思想。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将这一理论引入国内,然后逐渐出现少量的合作学习研究现象;九十年代初期,小组活动深入我国的课堂教学,并由此展开了对合作学习的探讨;九十年代中期,山东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这是一个中外合作的课题,这一课题经过了长达6年的教学研究,分别在山东、河南、浙江、广东、北京、天津等多个省市展开,实验课目主要围绕语文、数学、外语科目进行研究讨论及实验,然后逐步向其他学科扩散。这次大规模的实验研究为我国的合作教学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策略在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行业中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有广泛而深远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发展为认知主义的结果,对当今教育心理学领域发展和方向起着引导作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不是学生死记硬背及被动接受知识传授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仅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自觉地重新在头脑中构建知识结构的过程。通过旧知识、新经验与新知识、旧经验相结合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原来的旧认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对语言的知识有新的认识,在大脑中对语言知识系统重新建构。
2.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认为,在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即将到达的发展水平。维果茨基把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即独立解决问题的真实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或与其他儿童合作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在小组合作提问、对话、讨论、采访、调查的过程中,学生会学习到不同的知识,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进一步提高。
3.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马斯洛需求理论即人对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与合作学习有相关性的需要:交往、表现、求援、游戏需要。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交往、求援等需求得到满足,学生的情感得到丰富的发展,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积极性,因而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学习。
4.“群体动力”理论
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勒温,他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群体使学生之间的互依性转化为集体学习的动力。在合作的小组中,每个小组成员具有不同的智慧水平、特殊的知识结构、个性的思维方式。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等水平的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相互启发、补充,在交流中思维的交织激起新的创意,用集体的力量完成学习任务
5.社会凝聚理论
社会凝聚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是因为他们相互关心并希望彼此完成任务。如果学习任务是富有挑战性和有趣的,且学生拥有一定的小组合作能力,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获得自信。社会凝聚理论的显著表现是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活动,以及小组活动过程之中和之后的小组自加工活动或小组自评活动。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时,让小组成员担任“检察员”、“记录员”、“报告员”等不同的角色,指挥、督促组员共同完成课题讨论。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1.话题讨论
教师可以参考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掌握课本的精髓,选择一些在生活中具有代表性、对学生有趣味性和生活化的课题,学生在小组中能够运用自己学习、掌握的语言知识结构表达自己的意见,锻炼语言交际能力。例如:老师选择一个Job话题,先让同学们小组讨论,然后由他们讨论的结果引入本节课学习内容。老师先设定几个问题:What’s your favorite job and why?Can you describe some characters of the job?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在小组内讨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尽量用英语交流,个别不会表达的词可以用母语代替,也可以请求老师的帮助),在各个组员自由发表建议的同时,由小组组长记录整理,然后向全班汇报。
2.角色扮演
教师选择一个场景,例如:下雨天,然后由小组内成员自由分配角色,通过合作讨论、创设情境、发挥想象、自然对话等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能更深刻地理解语言知识、结构,也有更多用英语交流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角色扮演的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也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小组合作——游戏
游戏是英语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在组织游戏教学过程中先将全班组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对比赛,给学生们小组练习的时间,然后各个小组进行比赛,比赛时记分,这种小组合作式的竞争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集体意识、团队精神、人际交往能力。
四、合作学习的意义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老师主要负责传授知识,注重语法结构和写作练习,即读、写的技能,忽视了英语学习中的听说的学习技能,因此学生常常在课堂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形成老师讲——学生听这种单方面传授知识、单方面接受知识的现象,学生很少有机会用英语进行交流。在合作学习模式中的英语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中心、主体,老师则简明地布置任务,然后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学生之间的相互对话及不同思维的相互碰撞,都会刺激头脑中新的交织点的迸发。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获得更多英语口语交流的机会,而且挖掘、发散学生新的思维方式、全知的认识角度,这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认知、交际能力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合作学习策略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实效性,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从目前学习模式的采用情况看,合作学习策略对英语课堂的改革和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力,英语课堂教学找到新的学习支点,同时创造一种新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牛小彦.初中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探究[J].教育科学,2014(7).
[2]陈莹.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研究[J].2012(11).
[3]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M].2009.
基金项目:该论文是河南省南阳师范学院2016年大学生教学实践创新项目(SPCP):初中英语教学-合作学习探究、2016-394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6-394。
一、我国合作学习的现状
其实,“合作学习”这种现象在我国古代已存在,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几千年前就已提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学习理论,体现了合作学习的思想。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将这一理论引入国内,然后逐渐出现少量的合作学习研究现象;九十年代初期,小组活动深入我国的课堂教学,并由此展开了对合作学习的探讨;九十年代中期,山东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这是一个中外合作的课题,这一课题经过了长达6年的教学研究,分别在山东、河南、浙江、广东、北京、天津等多个省市展开,实验课目主要围绕语文、数学、外语科目进行研究讨论及实验,然后逐步向其他学科扩散。这次大规模的实验研究为我国的合作教学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策略在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行业中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有广泛而深远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发展为认知主义的结果,对当今教育心理学领域发展和方向起着引导作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不是学生死记硬背及被动接受知识传授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仅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自觉地重新在头脑中构建知识结构的过程。通过旧知识、新经验与新知识、旧经验相结合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原来的旧认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对语言的知识有新的认识,在大脑中对语言知识系统重新建构。
2.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认为,在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即将到达的发展水平。维果茨基把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即独立解决问题的真实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或与其他儿童合作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在小组合作提问、对话、讨论、采访、调查的过程中,学生会学习到不同的知识,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进一步提高。
3.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马斯洛需求理论即人对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与合作学习有相关性的需要:交往、表现、求援、游戏需要。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交往、求援等需求得到满足,学生的情感得到丰富的发展,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积极性,因而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学习。
4.“群体动力”理论
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勒温,他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群体使学生之间的互依性转化为集体学习的动力。在合作的小组中,每个小组成员具有不同的智慧水平、特殊的知识结构、个性的思维方式。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等水平的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相互启发、补充,在交流中思维的交织激起新的创意,用集体的力量完成学习任务
5.社会凝聚理论
社会凝聚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是因为他们相互关心并希望彼此完成任务。如果学习任务是富有挑战性和有趣的,且学生拥有一定的小组合作能力,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获得自信。社会凝聚理论的显著表现是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活动,以及小组活动过程之中和之后的小组自加工活动或小组自评活动。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时,让小组成员担任“检察员”、“记录员”、“报告员”等不同的角色,指挥、督促组员共同完成课题讨论。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1.话题讨论
教师可以参考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掌握课本的精髓,选择一些在生活中具有代表性、对学生有趣味性和生活化的课题,学生在小组中能够运用自己学习、掌握的语言知识结构表达自己的意见,锻炼语言交际能力。例如:老师选择一个Job话题,先让同学们小组讨论,然后由他们讨论的结果引入本节课学习内容。老师先设定几个问题:What’s your favorite job and why?Can you describe some characters of the job?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在小组内讨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尽量用英语交流,个别不会表达的词可以用母语代替,也可以请求老师的帮助),在各个组员自由发表建议的同时,由小组组长记录整理,然后向全班汇报。
2.角色扮演
教师选择一个场景,例如:下雨天,然后由小组内成员自由分配角色,通过合作讨论、创设情境、发挥想象、自然对话等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能更深刻地理解语言知识、结构,也有更多用英语交流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角色扮演的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也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小组合作——游戏
游戏是英语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在组织游戏教学过程中先将全班组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对比赛,给学生们小组练习的时间,然后各个小组进行比赛,比赛时记分,这种小组合作式的竞争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集体意识、团队精神、人际交往能力。
四、合作学习的意义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老师主要负责传授知识,注重语法结构和写作练习,即读、写的技能,忽视了英语学习中的听说的学习技能,因此学生常常在课堂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形成老师讲——学生听这种单方面传授知识、单方面接受知识的现象,学生很少有机会用英语进行交流。在合作学习模式中的英语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中心、主体,老师则简明地布置任务,然后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学生之间的相互对话及不同思维的相互碰撞,都会刺激头脑中新的交织点的迸发。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获得更多英语口语交流的机会,而且挖掘、发散学生新的思维方式、全知的认识角度,这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认知、交际能力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合作学习策略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实效性,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从目前学习模式的采用情况看,合作学习策略对英语课堂的改革和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力,英语课堂教学找到新的学习支点,同时创造一种新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牛小彦.初中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探究[J].教育科学,2014(7).
[2]陈莹.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研究[J].2012(11).
[3]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M].2009.
基金项目:该论文是河南省南阳师范学院2016年大学生教学实践创新项目(SPCP):初中英语教学-合作学习探究、2016-394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6-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