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国古典文化源远流长,而其中的古代人物画作为古典文化的一支,在中国文化史上大放异彩。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形态美、意蕴美、含蓄美、古典美一直都吸引着中华儿女,教师也有义务和责任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小学的高年级学生正是接受新鲜事物的黄金时期,所以,为了弘扬中国的优秀文化,学校就应义不容辞地将其贯彻实施,从娃娃学起,培养他们对祖国经典文化的热爱与崇敬之情。
关键词 古代人物画 审美教育 工笔画 写意画 以形写神
一、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审美教育
纪伯伦说过,我们活着只为的是去发现美。其他一切都是等待的种种形式。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中国古代人物画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表面展现给我们的是富有弹性的形态美,或袅袅如轻烟,或盈盈如蝉翼,或浩浩如江河,无处不美,无处不精。更让我们唏嘘的是其中的内涵,是画家主观意志的外化,是意志的寄托,画家与作品的融合为人物画更添了生机与灵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紧抓住绘画的审美性这一功效,从审美角度出发,教导学生用美的眼睛去欣赏人物画,去感受人物画中蕴含的生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美的体验更多的来于视觉,所以,教师应熟悉这一规律,并用其引导教学。笔者建议,教师在进行人物画教学之前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1.多媒体展示,美的再现。现代教育手段日益多样化、科学化,教师应该充分运用教学资源来完善自身的教学。在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古代人物画。清新的线条、明艳的色彩、悠远的意境美足以让学生陶醉其中,领略中国古典文化的典雅与博大,为教师的教学设下悬念,打好根基。
2.课外参观,美的直现。中国古代人物画中有数不胜数的名画,而部分名画被收入了博物馆,供人们欣赏。为了让学生能直接感知其精髓,教师可以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欣赏博物馆中的精品。这是零距离的接触,学生面对的是珍品,是实物,创造了主动学习的机会,超越了课堂,走进了生活,使美术课程生动而又丰富与充实,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热爱,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3.实物模拟,美的活现。为了增强学生对人物形体的敏感度以及对人物神韵的把握,教师可以别出心裁地设计一些教学方法来推动人物画教学。人物画的好壞主要看线条的明快与否,色彩的协调,神韵的显现,而让学生短期完成这些任务确实十分困难。教师应分步进行,让学生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进行绘画。先让学生用橡皮泥捏造自己心中的人物,这比直接用笔画简单多了,等学生觉得自己捏得不错,再依着自己捏的人物进行勾勒,重点画出人物的形态美。依葫芦画瓢对学生来说并非难事,教师在确定学生基本能较好地勾勒出人物的形态后,再对其进行修改,这次着重画出人物的神韵,让人觉得画活了。这样下来,学生的绘画能力就可以慢慢得到锻炼与提高,比空谈理论更加实际。
二、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理论传授
中国古代人物画之所以能自成体系,源远流长,为世人所敬仰,自然离不开它自身的魅力。而这魅力并不是信笔涂鸦,而是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依据,使后人有根可寻,有据可究。所以,在小学高年级的人物画教学中,教师不可避免地要教授学生部分理论知识,不要深但要实用,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绘画水平和鉴赏能力提高。
1.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种类。中国古代人物画有工笔画和写意画之分,这其中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人物画这一体系。所以,在人物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这两种概念加以理解与区分。
(1)人物工笔画。人物工笔画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人物的中国画的表现方式。人物工笔画的完成一般先要画好稿本,然后反复修改,再覆上有胶矾的宣纸或绢,用狼毫小笔勾勒,最后涂色,层层渲染,以求形似。而为了达到形似这一效果,工笔画讲究“尽其精微”,通过以线立形来获得人物的形态美。
(2)人物写意画。人物写意画即用简洁的笔法描绘人物,融诗、画、印于一体的艺术形式。所以,人物写意画有“画不足而题足之,画无声而诗声之,互相为用”这一说法。人物写意画多在宣纸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而成。与工笔画不同的是,写意画主张神似,即“不求形似求生韵”,同时注重用墨,强调作者的个性发挥。所以,两者同中有异,教师应注重学生对其概念准确把握。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各举一例,让学生加以区别,以便巩固知识。
2.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表现技法。人物工笔画讲究形似,写意画讲究神似,只是两者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以形写神都是两者的追求。“以形写神”出自东晋顾恺之《摹拓妙法》,指在说明画家在反映客观现实时,不仅应追求外在形象的逼真,还应追求内在的精神本质。作为小学生,此要求过高,所以,教师不能硬做规定,而只能教授学生基本的绘画技法,尽可能让学生有所领悟。
(1)中国古代人物工笔画的表现技法。①勾勒。勾勒是用简单的笔墨描写事物的大致情况,或用线条画出轮廓,简单易懂。中国古代人物工笔画很大程度上都是借助线条来勾勒人物的形态和衣着,而线条的粗细、轻重、缓急之分正好展现了人物的质感和层次感。如《张卿子像》正是由多条线条勾勒而成。画中人物身体结构清晰,比例适度,动作自然,情态端庄,衣纹线条垂长而方折多变,坚劲挺拔,给人以强烈的层次美感。②渲染、多层烘染。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托物象,分出阴阳向背,属辅助性用笔。《张卿子像》中张卿面部是先勾出清晰的墨线,再用淡墨多层烘染,神情毕现后,以淡色渲染,从而使脸部具有了较强的体积感。③颜色穿插。指在绘画中插入多种颜色,这些颜色有对比又有呼应,丰富而统一。这就要求学生要对颜料的性质、色彩的调和有较好的掌握。④平面表现。平面表现是指人物画处于一个平面,缺少立体感,这是和西方画的最大差别之一。这对于小学生绘画来说,并非难题,倒是立体绘画更有难度。《张卿子像》的下半身就是一个平面,这正好反映了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特点。
(2)中国古代人物写意画的表现技法。①写意线描。写意线描着重进行写意型人物画的观察方法、表现方法的最初训练。教师教学生写意线描主要是让学生学习用笔勾线。通过勾勒粗细不同、刚柔相济、虚实相衬的线条来写意人物。《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形态就是通过数笔勾勒出来的,故称“减笔画”。②写意着色。写意着色是写意人物画最常见和最常用的形式,是在写意线描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笔墨方法的训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将重点放在用色上,而用色也是较难掌握的,因为它涉及颜料的性能、用色的艺术、色彩的调和等,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只要懂得合理搭配颜色就可以了。③大写意。大写意即最大限度地发挥绘画技法,绘画较随意,能更好地体现出画家的意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简笔、泼墨、泼彩等绘画技巧,来达到写意的效果。
3.中国古代人物画练习。中国古代人物画的技法已经略略地说过,学生对中国古代的人物绘画肯定也有所了解了,但为了让学生真正地落实所学,教师应根据所教,为学生布置相应的练习,切实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关键词 古代人物画 审美教育 工笔画 写意画 以形写神
一、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审美教育
纪伯伦说过,我们活着只为的是去发现美。其他一切都是等待的种种形式。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中国古代人物画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表面展现给我们的是富有弹性的形态美,或袅袅如轻烟,或盈盈如蝉翼,或浩浩如江河,无处不美,无处不精。更让我们唏嘘的是其中的内涵,是画家主观意志的外化,是意志的寄托,画家与作品的融合为人物画更添了生机与灵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紧抓住绘画的审美性这一功效,从审美角度出发,教导学生用美的眼睛去欣赏人物画,去感受人物画中蕴含的生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美的体验更多的来于视觉,所以,教师应熟悉这一规律,并用其引导教学。笔者建议,教师在进行人物画教学之前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1.多媒体展示,美的再现。现代教育手段日益多样化、科学化,教师应该充分运用教学资源来完善自身的教学。在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古代人物画。清新的线条、明艳的色彩、悠远的意境美足以让学生陶醉其中,领略中国古典文化的典雅与博大,为教师的教学设下悬念,打好根基。
2.课外参观,美的直现。中国古代人物画中有数不胜数的名画,而部分名画被收入了博物馆,供人们欣赏。为了让学生能直接感知其精髓,教师可以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欣赏博物馆中的精品。这是零距离的接触,学生面对的是珍品,是实物,创造了主动学习的机会,超越了课堂,走进了生活,使美术课程生动而又丰富与充实,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热爱,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3.实物模拟,美的活现。为了增强学生对人物形体的敏感度以及对人物神韵的把握,教师可以别出心裁地设计一些教学方法来推动人物画教学。人物画的好壞主要看线条的明快与否,色彩的协调,神韵的显现,而让学生短期完成这些任务确实十分困难。教师应分步进行,让学生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进行绘画。先让学生用橡皮泥捏造自己心中的人物,这比直接用笔画简单多了,等学生觉得自己捏得不错,再依着自己捏的人物进行勾勒,重点画出人物的形态美。依葫芦画瓢对学生来说并非难事,教师在确定学生基本能较好地勾勒出人物的形态后,再对其进行修改,这次着重画出人物的神韵,让人觉得画活了。这样下来,学生的绘画能力就可以慢慢得到锻炼与提高,比空谈理论更加实际。
二、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理论传授
中国古代人物画之所以能自成体系,源远流长,为世人所敬仰,自然离不开它自身的魅力。而这魅力并不是信笔涂鸦,而是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依据,使后人有根可寻,有据可究。所以,在小学高年级的人物画教学中,教师不可避免地要教授学生部分理论知识,不要深但要实用,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绘画水平和鉴赏能力提高。
1.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种类。中国古代人物画有工笔画和写意画之分,这其中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人物画这一体系。所以,在人物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这两种概念加以理解与区分。
(1)人物工笔画。人物工笔画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人物的中国画的表现方式。人物工笔画的完成一般先要画好稿本,然后反复修改,再覆上有胶矾的宣纸或绢,用狼毫小笔勾勒,最后涂色,层层渲染,以求形似。而为了达到形似这一效果,工笔画讲究“尽其精微”,通过以线立形来获得人物的形态美。
(2)人物写意画。人物写意画即用简洁的笔法描绘人物,融诗、画、印于一体的艺术形式。所以,人物写意画有“画不足而题足之,画无声而诗声之,互相为用”这一说法。人物写意画多在宣纸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而成。与工笔画不同的是,写意画主张神似,即“不求形似求生韵”,同时注重用墨,强调作者的个性发挥。所以,两者同中有异,教师应注重学生对其概念准确把握。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各举一例,让学生加以区别,以便巩固知识。
2.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表现技法。人物工笔画讲究形似,写意画讲究神似,只是两者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以形写神都是两者的追求。“以形写神”出自东晋顾恺之《摹拓妙法》,指在说明画家在反映客观现实时,不仅应追求外在形象的逼真,还应追求内在的精神本质。作为小学生,此要求过高,所以,教师不能硬做规定,而只能教授学生基本的绘画技法,尽可能让学生有所领悟。
(1)中国古代人物工笔画的表现技法。①勾勒。勾勒是用简单的笔墨描写事物的大致情况,或用线条画出轮廓,简单易懂。中国古代人物工笔画很大程度上都是借助线条来勾勒人物的形态和衣着,而线条的粗细、轻重、缓急之分正好展现了人物的质感和层次感。如《张卿子像》正是由多条线条勾勒而成。画中人物身体结构清晰,比例适度,动作自然,情态端庄,衣纹线条垂长而方折多变,坚劲挺拔,给人以强烈的层次美感。②渲染、多层烘染。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托物象,分出阴阳向背,属辅助性用笔。《张卿子像》中张卿面部是先勾出清晰的墨线,再用淡墨多层烘染,神情毕现后,以淡色渲染,从而使脸部具有了较强的体积感。③颜色穿插。指在绘画中插入多种颜色,这些颜色有对比又有呼应,丰富而统一。这就要求学生要对颜料的性质、色彩的调和有较好的掌握。④平面表现。平面表现是指人物画处于一个平面,缺少立体感,这是和西方画的最大差别之一。这对于小学生绘画来说,并非难题,倒是立体绘画更有难度。《张卿子像》的下半身就是一个平面,这正好反映了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特点。
(2)中国古代人物写意画的表现技法。①写意线描。写意线描着重进行写意型人物画的观察方法、表现方法的最初训练。教师教学生写意线描主要是让学生学习用笔勾线。通过勾勒粗细不同、刚柔相济、虚实相衬的线条来写意人物。《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形态就是通过数笔勾勒出来的,故称“减笔画”。②写意着色。写意着色是写意人物画最常见和最常用的形式,是在写意线描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笔墨方法的训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将重点放在用色上,而用色也是较难掌握的,因为它涉及颜料的性能、用色的艺术、色彩的调和等,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只要懂得合理搭配颜色就可以了。③大写意。大写意即最大限度地发挥绘画技法,绘画较随意,能更好地体现出画家的意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简笔、泼墨、泼彩等绘画技巧,来达到写意的效果。
3.中国古代人物画练习。中国古代人物画的技法已经略略地说过,学生对中国古代的人物绘画肯定也有所了解了,但为了让学生真正地落实所学,教师应根据所教,为学生布置相应的练习,切实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