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hao_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满堂灌”课堂虽然能够传授知识,但缺乏探索知识的过程,缺少学生的充分参与。而通过“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达到了获取生物知识、提高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师生交流、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学进去”是“讲出来”的前提,“讲出来”是“学进去”的升华。“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可分为以下六个基本环节。
  一、自主学习
  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学生根据教师的导学提纲自主学习生物原理、现象、结论等。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仅能获取知识,更能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且有充足的时间进一步消化、反思知识。
  二、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学习小组的设计一般为4~6人,每个小组可以制定本小组的名字、名言、组旗,小组内设组长、发言人、记录员、礼仪员等。组长负责本组的人员安排、计划制订、提出问题、评选最佳组员等。发言人负责阐述本组的观点、讨论问题的答案,向别的组提问,回答别的组提出的问题等。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讨论的答案、形成的结论和未弄明白的问题等。礼仪员负责为回答正确的同学鼓掌喝彩,鼓励回答错误的同学。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要进行激励,可以采用“积分”方式选出本节课的最佳表现小组和最有价值组员,也可以由组长投票产生,或者根据小组表现来确定,如每回答正确一个问题,奖励小组一颗“星”等。这样,各小组之间既可以相互协作,也可以相互补充,甚至质疑、对抗,形成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
  三、交流展示
  交流展示是激活课堂的双翼。有的教师认为学生的交流展示需要花很多时间,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哪有教师直接讲解干脆?其实不然,学生自主学习,获得了自己的独特的观点和答案,这是学生交流展示的基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小组内、黑板前“讲出来”,无论答案正确与否,都要肯定学生获得的知识的价值。教师可以按知识产生、形成与应用的发展规律进行相关教学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报告、模型展示、图片、曲线等方式展示自己交流的成果。在笔者听过的许多课中,有些教师为了使自己的课堂不是“满堂灌”,而叫学生上去讲,学生一讲就是二十分钟,变成了学生的“一言堂”。我认为这种模式也是低效的,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与“讲出来”是不吻合的。应该充分发挥“小组讨论”的优越性,在小组中充分讨论,人人参与,在小组内“讲出来”,在“黑板前”使知识得以升华,真正达到“学进去”的目的。
  四、质疑拓展
  质疑拓展是进一步深化学习的环节。“质疑”是学生思维活动和能力发展的关键,是学生参与课堂的重要体现,是进一步拓展的源泉。在教学中,教师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把学生所有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内争论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学生提问或者组间对抗的形式,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提升。
  五、检测反馈
  检测反馈是评价、反馈、矫正的环节。在课堂中通过选择题、简答题、讨论题等各种形式的检测,达到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教师对如何审题、解题、组织语言、书写答案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讲解,讲评时要由浅入深,巧妙点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六、小结反思
  孔子在《论语》中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课堂小结是将课堂所学内容、原理、方法总结归纳出来,由点连线,由线连网,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可以采用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反思状态,也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在“学进去,讲出来”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设计课堂教学的流程、导学案,组织学生讨论,对学生可能的答案进行预设。学生则在“自主学习”环节中学习了大部分的知识,在“小组讨论”环节中激发了思维,在“交流展示”环节中展现了自我,在“检测反馈”环节中学会应用,在“小结反思”环节中提升了能力,完善了思维。实践证明,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学进去,讲出来”的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师生的教学相长。
  (责任编辑 黄春香)
其他文献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传统的“以讲为主”的课堂结构的特点是重教轻学,重讲轻练,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其结果是束缚学生的思维能力,压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影响教学效果的提高。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已成为广大政治教师探讨、实践的课题之一。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来自己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抓住一个“学”字,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要努力提倡学生
对于立体几何选择题,由于其涉及的知识点多、推理复杂、运算量大,学生感到较难掌握.学生在解立体几何选择题时,如果解题思想方法不当,很容易影响解题速度及正常发挥.若学生能冲破思维定式,则可走出“山重水尽”的困境,走上“柳暗花明”的大道.下面笔者从动态的角度出发,对极限的思想就两个方面进行例谈.  一、在图形形状的变化中运用极限思想  立体几何中的柱、锥、台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定义,还是面积、体
一、公式法  利用熟知的公式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方法称为公式法.常用的公式有an=Sn-Sn-1(n≥2),等差數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二、归纳法  由数列前几项用不完全归纳法猜测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其正确性,这种方法叫归纳法. 本文为全
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璀璨明珠,在我们中学语文教材中,引入不少古代诗歌,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品味诗歌精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去探究诗人所生活的社会状况,了解诗人的内心感受。  在古代诗歌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注重于诗句的翻译与诗歌内容的读背,这种教学方式看似简单,其实却难以勾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它脱离了情与境的结合,使学生站立在距离古人上千年的时空角度上,无法深入地理解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