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词情真而自然的成因探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zzh1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纳兰性德天生赤诚淳厚,为人纯任性情,有着一颗“真切自然”的词心;他重视发挥词体固有的审美特质,表现真切、自然的人生感受,并且倡导高扬性灵的文学主张,以抒发真实情感为第一要义,从而取得了情真自然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纳兰性德;纳兰词;情真自然
  作为“清词三大家”之一,纳兰性德的人生与创作充满了戏剧色彩: 身为满族人, 却痴迷于汉文化;他是清初第一才士,却又是千古伤心词人。纳兰词由心生,词作不加雕饰,显得情真而自然,恰如其人般率性直白。
  (一)至情至性的天生性格
  作为出身高门华阀的贵公子,纳兰极为珍视与妻室的感情,而且非常孝顺父母,这些优点倒还算平常,值得一提的是,纳兰与一般贵胄子弟不同,他极为珍视友情,生平结交的挚友如严绳孙、顾贞观、朱彝尊、姜宸英等人都是江南汉族文人,且都是“落落难合”的“一时俊异”,这在清初满汉之大防还很严峻的政治背景下是非常难得的。他以平等之心善待、理解、同情他们,彼此结下了深情的厚谊。特别是他营救顾贞观的好友江南文人吴兆骞一事,至今还被人们传为佳话。吴兆骞以顺治丁酉科场案沉冤,被远戍宁古塔苦寒之地。此案株连极广,又是顺治帝所钦定,到康熙朝几乎成了铁案,要翻案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纳兰从未与吴兆骞谋面,仅仅因为顾贞观的再三请求,加上受其二首《金缕曲》词所感动,便答应营救,之后又“卒不食言”,终于使吴兆骞得以白发入关。纳兰生性谨小慎微,尤其不愿有求于人,为了此事却不辞艰辛,宁愿承受可能冒犯龙颜带来的压力,恳求父亲帮忙,极力周旋,这固然是受到顾梁汾所托,忠人之事,但最根本的还是因为纳兰身为性情中人。他天生至情至性,待人一片赤诚淳厚。我们试想,纳兰不是性情如此,又怎么会为友人奋不顾身呢?反之,他对那些趋炎附势的“软热人”,则是深恶痛绝,绝不来往。“其仁爱之怀,珍重友情,又爱憎分明的一身正气,实在是令人深起敬意的”[1]。纳兰待人一片浩然坦荡,没有因为他与汉族文人的交往和学习汉人礼义、文明而发生丝毫转变,这也许就是王国维所谓的“未染汉人风气”吧!在与汉族文人的交往中,在汉文化的熏陶下,纳兰略带忧郁的至情至性、纯任性情的禀赋与气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凝结成了一颗“真切自然”的词心。他“内心发出的那些对人生功业的慨叹、对爱情的珍惜、对亡妻的念念不忘、对朋友的关注与牵挂,一经诉诸笔墨,便外化成了这种情真自然的特色。” [2]
  (二)重视发挥词体固有的审美特质
  词是一种功能性的文体, 常以柔婉的笔调、感伤的色泽、凄美的意境, 表达人类的各种情感体验。词主乎情,它自产生以来就适用于伤春悲秋、离愁别绪、国仇家恨、男女相思等情感题材。
  纳兰反对那种亦步亦趋地摹仿古人的创作习气,重视发挥词体本身固有的审美特质。“陈维崧从形式上摹仿苏轼与辛弃疾,但他没有苏、辛那样丰富的生活阅历;朱彝尊以周邦彦、姜白石、张玉田为师法对象,极力追求声律和谐与词藻华美,但流于形式。” [3]他们作词“般演太多”,这就与真实的性情抒写相悖离了,而且缺乏自然之致。纳兰抛开了这种创作上的弊病,他放手运用词体的特点去充分表现自我内心世界、人生阅历和世间万象。诗与词的根本宗皆在于“言情”,而词在外在表现形式上有一种参差不齐的错落,这就决定了词比诗更切合于言说人物微妙的真实性情。并且,纳兰善于将华丽精致的语言与自然朴素的语言相结合,表现他真实、深切和凄婉的人生感受,使其词取得一种凄艳的表达效果。此外,纳兰词在语言表现上,很少用典或直接用熟典,他用的典故都能与所抒发的感情和谐统一、水乳交融,自然得不露痕迹。如《临江仙·卢龙大树》 :
  雨打风吹都似此,将军一去谁怜。画图曾见绿阴圆,旧时遗镞地,今日种瓜田。系马南枝犹在否,萧萧欲下长川。九秋黄叶五更烟,只应描落尽,不必问当年。
  这首词语言质朴流畅,所用之典与所抒之情结合得十分妥贴到位,他借卢龙大树抒发凭吊之情,描摹刻画极尽平实自然。他的创作达到了一种能够无拘无束自由出入的高度,能够把自我真情实感与词的语言有机地、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不染纤尘,纯任性情,从而呈现出了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
  (三)抒发性灵的文学主张
  纳兰性德作词主情,但这并不是一时的口号,而是有目的并付诸创作实践地追求高扬性灵的文学主张的。他所撰的《渌水亭杂识》对于诗文歌赋有许多精到的论述,他说:
  诗乃心声,性情中事也,发乎情,止乎礼义,故谓之性。亦须有才,乃能挥拓。有学,乃不虚薄。杜撰才学之用于诗者,如是而已。昌黎逞才,子瞻逞学,便与性情隔绝。
  作诗欲以言情耳。生乎今之世,近体足以言情矣。好古之士,本无其情,而强效其体以作樂府,殊觉无味。
  在这里纳兰已经很明确地表明了自己对于诗文创作的态度。“诗乃心声,性情中事也”,“作诗欲以言情耳”更是对诗歌的本质作出了断定。“纳兰以为:诗歌创作应该以抒写真实情感为第一要义。因此,作家应该立足自我的真实生活来进行创作,如果为言情而言情,那就‘殊觉无味’,与昌黎之逞才、子瞻之逞学一样,‘与性情隔绝’了。” [4] “此外,他又作《填词诗》云:
  诗亡词乃盛,比兴此焉托。往往欢娱工,不如忧患作。冬郎一生极憔悴。判与三闾共醒醉。美人香草可怜春,风蜡红巾无限泪。芒鞋心事杜陵知,只今惟赏杜陵诗。古人且失风人旨,何怪俗眼轻填词。词源远过诗律近,拟古乐府特加润。不见句读参差三百篇,已自换头兼转韵。
  纳兰以为,就创作与表现手法而言,词承《诗》、《骚》传统,通过比兴手法抒写性情,这与“风人之旨”是一脉相承的。并且,词的参差不齐的句式与换头转韵的形式在《诗经》中已经存在了。在纳兰看来,词与诗是具有同等地位的,虽然它们在外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其言情的本质是一致的。并且,他认为“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不贵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5]。他推崇李后主,因为后主能写真情,擅白描,超逸自然,与自己的文学追求是相一致的。
  结语
  综上所述,纳兰词当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情真自然。纳兰性德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缘情”“言志”艺术追求的典型,词作显得情真而自然,这得利于他至情至性的人生态度和体会,得利于他对词体适合言情这一审美特质的深刻理解与运用,以及自觉而明确的抒发性灵的文学主张。
  注释:
  [1] 张秉戍编著.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2001
  [2] 耶磊.略论纳兰词“真切自然”风格的形成原因[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02).
  [3] 耶磊.略论纳兰词“真切自然”风格的形成原因[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02).
  [4] 耶磊.略论纳兰词“真切自然”风格的形成原因[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02)
  [5]纳兰性德.通志堂集[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参考文献:
  (1)(清)纳兰性德著;张草纫导读.若问生涯原是梦:纳兰词注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张秉戍编著.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2001
  (3)马大勇.纳兰性德[M].北京:中华书局,2010
  (4)李泽厚. 美的历程[ M] .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1
  (5)(清)纳兰性德著;张草纫导读.纳兰词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6)耶磊.略论纳兰词“真切自然”风格的形成原因[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02).
  (7)徐星.论纳兰性德悲剧情怀的成因[J].沧桑,2008(06).
其他文献
【摘要】:沈从文先生笔下各式各样的人物,多多少少都带有“乡下人”独有的那份力与美。美来自传统,力来自底层和土地。品味人物性格形象与精神,其作品实则在歌赞着传统与底层精神文化。  【关键词】:沈从文;力与美;底层;湘西  一、概论  瑞典学院院士马悦然曾对沈从文先生的逝世深表遗憾:“我个人确1988年如果他(沈从文)不离世,他将在10月获得这个奖(诺贝尔文学奖)。”美国夏志清认为,沈从文是“中国现代
期刊
【摘要】:美籍华裔剧作家黄哲伦的代表作《蝴蝶君》自上演后就引起了剧烈反响,为他赢得了美国戏剧最高奖——托尼奖。男主人公的悲剧结局使得该剧被视为对经典歌剧《蝴蝶夫人》的颠覆,打破了传统认知下的东方刻板形象。本研究将借助爱德华·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分析《蝴蝶君》中男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成因。  【关键词】:萨义德;东方主义;黄哲伦;《蝴蝶君》  Ⅰ.作家与作品  当代美国知名剧作家黄哲伦1957年出生在洛
期刊
【摘要】:在当今社会欲望活跃与文化焦虑共存的文化语境下,探寻日常个体的生存状态与主体意识一直是张欣关注的焦点。《狐步杀》关注到欲望追逐不断地冲击着都市人的心灵,对高洁人物的操守和追求让位于强势的物质追求,社会人物价值取向和追求发生改变。本文重点论述柳三郎这一人物,从他身上验证张欣笔下欲望主体的特点。  【关键词】:欲望;都市小说;情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开放狂潮的推进,在强劲的消费主义引导浪潮
期刊
【摘要】:《妻妾成群》是苏童一部具有影响力的作品,“他揭示了在男权社会的文化秩序中,女性被动的处境,性的压抑导致的心理变态,以及女性之间的相互敌意与残害”。其中,作家营造了一系列绝妙的植物意象,如花园墙角的紫藤、张狂的菊花、满地落叶、一叶浮萍等,这一系列“花”的意象中,呈现出某种隐含的意义,以花喻人,花的命运暗示人最终的宿命。  【关键词】:花;紫藤;菊花;落叶;浮萍;意象  三太太梅珊与四太太颂
期刊
【摘要】:《匠人》是申赋渔的最新力作,讲述了作者的家乡——申村中一个个手工艺匠人及其家族的命运故事。本文以其中一篇《剃头匠》为中心,分析作品中的民俗叙事,探究作者如何将人物塑造与民俗叙事紧密结合来传递深层次的思想寄托。  【关键词】:民俗;民俗叙事;剃头匠;故乡  一、民俗及民俗学意识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
期刊
【摘要】:黄继树文学创作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历史题材小说创作方面。他选择了一条适合自己的文学创作道路,在历史题材小说和纪实文学创作方面显示出其明显的优势,并取得丰硕的成果。黄继树的历史题材小说取材叙事真实、人物塑造客观、叙事手法不断创新,并形成了其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黄继树;历史小说;艺术成就  黄继树的文学创作道路是曲折而艰辛的,但是,黄继树不怕困难,一路披荆斩棘,走出了自己历史题材
期刊
【摘要】:群文文学不外乎就是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如今打工诗歌在群众中影响极高,打工诗人崭露头角。对群文文学鉴赏也是提高群众思想文化水平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群文文学;传统文化;诗词;鉴赏  一、群文文学诗歌的特征  在各种文学样式中,诗歌是重要的抒情文体,诗言志,是人们对诗歌的普遍认识。志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不是通过客观的描绘,而是主观的表达,抒情是诗歌本质的审美。 
期刊
【摘要】:《老人与海》主要表达的是对硬汉形象的赞美和人文精神的推崇,主要内容就是描写了一个老渔民捕鱼的冒险故事。在《老人与海》这篇小说中鲜明的体现了主人公圣地亚哥的形象,因此文中主要就是根据小说情节进行主人公人物形象的解读,揭露其中人物形象代表的更深层含义。  【关键词】:《老人与海》;人物形象;解读  海明威的作品都比较传奇,其在不同时期塑造的硬汉形象都有不同的特点,而《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更
期刊
【摘要】:后殖民主义的一个关键词语“他者”绝好的阐释了二元对立的思想。本文旨在说明文学作品中是怎样描述“他者”的,通过《鲁滨逊漂流记》、《喜福会》的分析,将封印在文学作品中的二元对立思想再一次重现和分析,揭露了帝国主义通过这一对立来进行殖民统治,以致对心灵进行奴役。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他者;二元对立  后殖民一词的最早出现在80年代中期学术期刊中由阿什克罗夫特·格里菲思的著作当中。到了90
期刊
【摘要】:对鲁迅《祝福》主题的解读与评论,随着这些年对鲁迅作品的研究深入而有所区别。在过去的话语模式下,祥林嫂是一个被压迫与被奴役者的形象,小说也是企图通过展现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揭露旧的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性和残酷性,但是这种观点究竟能不能代表鲁迅最真实的想法?这样的解读还有进一步分析的必要。本文就是从祥林嫂的死因谈起,进一步探讨鲁迅最真实的想法。  【关键词】:祝福;悲欢;隔膜  《祝福》这篇小说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