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育实践背景下,教学活动的组织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出发,在分析数学教育实践背景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本文主要探究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的实践策略,以方式途径的提出,以期促进小学数学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小学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小学阶段应该掌握的数学理论知识与数学实践技能,同时也要通过对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在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背景下更好的发挥数学学科的工具性特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而为了把握个体身心发展关键的启蒙阶段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具体的策略,促进学生主动开展数学思考,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一、创设教学情境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象化的思维特点使得其在理解逻辑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存在着一定的现实困难。小学生感性的思维特征也使得教师在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进行锻炼过程中要通过对学生发展特征的把握来选择适应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教学方法。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存在着心理上的畏难情绪以及学习上的抗拒,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背景下机械灌输的教学组织方式,通过对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其在内在驱动力的影响下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开展数学学习。
小学数学所学知识相对较为基础與具体,而教师在开展数学知识教学时可以通过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解决,以生活化数学学习情境的创设,既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特征,同时也在兴趣驱使下积极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数学问题。通过数学理论与生活实际之间结合点的构建,以数学教学背景下融入生活情境的方式吸引、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在提问教学法互动教学模式构建背景下,以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实践背景下,对于个体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锻炼。对于小学涉及到的计算教学而言,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购物场景的设置,通过学生情景表演的方式,即使其熟悉生活中的消费与计算场景,同时也在生活场景构建背景下提高学生参与数学训练的积极性。
二、关注学生差异
教师要意识到虽然小学生有着共性的发展规律,但其在学习过程中仍然表现出了个性化的学习特征,为了更好的对于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水平的学生开展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师在组织数学教学实践时要通过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贯彻落实,在熟悉学生学习情况基础上,以教学方案的有效规划来保证班级范围内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
作为教师在首次接触学生过程中可以通过摸底测试以及沟通交流活动的组织来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判断,也熟悉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特征。在对学生有效评估的基础上,对于班级的整体情况有大致的把握,以此来指导课堂具体教学实践活动的落实。
在开展教学实践时,教师对于表现出差异化学习能力的学生要通过分层教学法的组织与实施,通过不同层次学生不同学习任务学习要求的布置来使学生在个人数学能力基础上得到思维能力与综合能力的锻炼。为了指导教学实践的顺利推进,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实施结束之后要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收集,以有效的学情反馈为基础既明确课堂教学活动教学设计的组织应用效果,同时也指导教学实践的改革与创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组织有效性。
三、加强互动合作
对于小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强调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以学生在课堂实践活动中的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究来培养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数学学习习惯。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背景下,教师作为知识灌输者,往往机械进行知识的讲解,而该种学生被动参与的学习情况导致了学生思维难以得到训练的教学问题。
为了开展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对于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主动对于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锻炼,通过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对于数学问题主动探究为教学方式的课堂组织形式来使学生在个体数学理解基础上主动开展对于数学问题的分析探究与解决。
为了避免由于学生个人思维受限而影响课堂探究活动的组织质量,教师可以通过合作讨论模式的构建弥补学生个体思维的局限性,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碰撞,既使学生活跃的课堂氛围下主动的开展数学思考,同时也在对于他人数学理解思路进行分析与学习过程中拓宽个人的数学思维方向,以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既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也使学生在主动思考背景下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与数学思维习惯。
四、结束语
小学生处在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数学作为讲究逻辑性的学科,在开展教学实践背景下既要强调使学生掌握基础核心的数学理论知识,同时也要通过对于教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来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4,024(004):28-32.
[2]朱阳金.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000(036):102-103.
[3]郭俊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8):19-20.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小学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小学阶段应该掌握的数学理论知识与数学实践技能,同时也要通过对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在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背景下更好的发挥数学学科的工具性特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而为了把握个体身心发展关键的启蒙阶段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具体的策略,促进学生主动开展数学思考,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一、创设教学情境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象化的思维特点使得其在理解逻辑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存在着一定的现实困难。小学生感性的思维特征也使得教师在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进行锻炼过程中要通过对学生发展特征的把握来选择适应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教学方法。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存在着心理上的畏难情绪以及学习上的抗拒,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背景下机械灌输的教学组织方式,通过对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其在内在驱动力的影响下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开展数学学习。
小学数学所学知识相对较为基础與具体,而教师在开展数学知识教学时可以通过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解决,以生活化数学学习情境的创设,既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特征,同时也在兴趣驱使下积极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数学问题。通过数学理论与生活实际之间结合点的构建,以数学教学背景下融入生活情境的方式吸引、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在提问教学法互动教学模式构建背景下,以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实践背景下,对于个体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锻炼。对于小学涉及到的计算教学而言,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购物场景的设置,通过学生情景表演的方式,即使其熟悉生活中的消费与计算场景,同时也在生活场景构建背景下提高学生参与数学训练的积极性。
二、关注学生差异
教师要意识到虽然小学生有着共性的发展规律,但其在学习过程中仍然表现出了个性化的学习特征,为了更好的对于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水平的学生开展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师在组织数学教学实践时要通过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贯彻落实,在熟悉学生学习情况基础上,以教学方案的有效规划来保证班级范围内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
作为教师在首次接触学生过程中可以通过摸底测试以及沟通交流活动的组织来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判断,也熟悉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特征。在对学生有效评估的基础上,对于班级的整体情况有大致的把握,以此来指导课堂具体教学实践活动的落实。
在开展教学实践时,教师对于表现出差异化学习能力的学生要通过分层教学法的组织与实施,通过不同层次学生不同学习任务学习要求的布置来使学生在个人数学能力基础上得到思维能力与综合能力的锻炼。为了指导教学实践的顺利推进,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实施结束之后要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收集,以有效的学情反馈为基础既明确课堂教学活动教学设计的组织应用效果,同时也指导教学实践的改革与创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组织有效性。
三、加强互动合作
对于小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强调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以学生在课堂实践活动中的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究来培养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数学学习习惯。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背景下,教师作为知识灌输者,往往机械进行知识的讲解,而该种学生被动参与的学习情况导致了学生思维难以得到训练的教学问题。
为了开展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对于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主动对于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锻炼,通过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对于数学问题主动探究为教学方式的课堂组织形式来使学生在个体数学理解基础上主动开展对于数学问题的分析探究与解决。
为了避免由于学生个人思维受限而影响课堂探究活动的组织质量,教师可以通过合作讨论模式的构建弥补学生个体思维的局限性,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碰撞,既使学生活跃的课堂氛围下主动的开展数学思考,同时也在对于他人数学理解思路进行分析与学习过程中拓宽个人的数学思维方向,以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既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也使学生在主动思考背景下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与数学思维习惯。
四、结束语
小学生处在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数学作为讲究逻辑性的学科,在开展教学实践背景下既要强调使学生掌握基础核心的数学理论知识,同时也要通过对于教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来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4,024(004):28-32.
[2]朱阳金.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000(036):102-103.
[3]郭俊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