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短程反硝化作为厌氧氨氧化反应基质亚硝酸盐(NO2--N)获取的新途径,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短程反硝化与厌氧氨氧化耦合的污水脱氮工艺具有重要应用潜力.然而,城市污水基质浓度较低且波动频繁,有效实现厌氧氨氧化菌持留与富集是该工艺稳定脱氮的关键.针对上述问题,构建了基于生物膜的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工艺,采用2种结构不同的生物填料为载体,对比系统长期脱氮性能,重点考察氮负荷降低过程中系统氮素转化规律及菌群活性变化,深入分析生物膜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机 构】
:
北京工业大学城镇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 100124;中山公用水务有限公司,广东 中山 5284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程反硝化作为厌氧氨氧化反应基质亚硝酸盐(NO2--N)获取的新途径,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短程反硝化与厌氧氨氧化耦合的污水脱氮工艺具有重要应用潜力.然而,城市污水基质浓度较低且波动频繁,有效实现厌氧氨氧化菌持留与富集是该工艺稳定脱氮的关键.针对上述问题,构建了基于生物膜的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工艺,采用2种结构不同的生物填料为载体,对比系统长期脱氮性能,重点考察氮负荷降低过程中系统氮素转化规律及菌群活性变化,深入分析生物膜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产生特性.结果表明,以含氨氮(NH4+-N)与硝酸盐氮(NO3--N)废水为处理对象,乙酸钠为有机碳源,分别采用聚氨酯海绵填料(R1)和聚乙烯空心环填料(R2)成功构建了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生物膜系统.进水NH4+-N与NO3--N由150 mg/L逐渐降低至50 mg/L、氮负荷由0.6 kg/(m3·d)降为0.2 kg/(m3·d)时,R1和R2维持高效稳定脱氮,低负荷阶段平均总氮(TN)去除率分别为87.6%和83.6%.厌氧氨氧化作用始终为主要脱氮途径,其占两系统TN去除的贡献率分别高达98.2%和97.4%.生物膜短程反硝化速率随氮负荷减少而降低,但高NO2--N积累特性未受影响,R1系统NO2--N积累效率达到95.1%且高于R2(89.8%),其厌氧氨氧化活性降低程度小于R2,表明聚氨酯填料更适合低负荷下该工艺长期运行.低负荷下微生物分泌更多EPS,蛋白质含量增加有助于系统应对氮负荷变化.综上,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生物膜工艺处理低基质废水时具有稳定高效的重要优势,为解决厌氧氨氧化应用的瓶颈问题提供了新方法,具有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杂物电梯的入口保护装置十分重要,新出厂的杂物电梯一般有轿门或其他的入口保护装置,但是有些老旧杂物电梯缺少入口保护装置,由于无法保证杂物电梯运输的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不滑落至轿厢入口处,缺少入口保护装置就会给电梯的使用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文从国家现行标准以及规程的要求出发,结合实际使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杂物电梯轿厢入口的保护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 安装方便,成本低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本文主要通过对TSG N0001-2017《场(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和涉及到的相关标准的学习和理解,对带折叠站板的托盘堆垛车及型式与之类似的车辆在步驾式与乘驾式区分、 车辆行驶速度、 最大起升高度以及是否需要设置护顶架等问题进行分析,给出自己的结论,并对问题整改提出自己的应对方案,可供制造单位、 使用单位、 检验机构、 安全监察部门参考选择.
本文以双层壳体结构的设备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壳体夹层内处于惰性气体填充保护时的保温计算方法,并根据传热学知识以及绝热工程设计规范,建立了一套保温设计的通用计算流程.通过对高温环境下保温算例的结果分析发现,气体夹层内的辐射传热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会大幅增强.该结论对于此种带气体夹层的产品的结构设计和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空气源热泵机组在较低的环境温度时,会出现结霜、制热量下降等问题.而余热空气源热泵系统以40℃低温余热作为低温热源,不仅避免了结霜、制热量下降等问题,而且回收了低温余热资源.通过构建空气源热泵系统的数学模型,揭示余热流量、温度及冷水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搭建试验平台验证数学模型的结果.结果显示,在热风温度为45℃、风量为4500 m3/h时,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参数达到最佳值;随冷水温度的升高,系统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的变化不明显;在冷水温度为10℃时
针对通过对道路图像进行边缘检测来识别道路边界时道路中道路标识线的边缘特征对判断造成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处理图像的方法.该方法基于边缘检测算法检测到的边缘对道路的灰度图像进行逐行处理,通过对该行中边缘通过的点附近的灰度值进行判断和修改来降低道路标识线的边缘特征,同时保留道路真实边界的边缘特征.在该方法基础上搭建了基于边缘检测的道路边界识别系统并对方法进行检验,使用130余张道路图片作为输入,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时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消除道路标识线对基于图像边缘检测的道路边界检测方法的干扰.
针对基于监督学习的视觉里程计需要数据集提供真实的位姿数据,但实际上符合条件的样本数量又较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监督循环卷积神经网络的位姿估计方法.该方法以图像序列为输入,首先通过卷积神经网络提取与运动相关的特征,然后使用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进行时序建模,建立多帧之间的运动约束,最后输出六自由度的位姿.该模型使用了一种基于对极几何的损失函数以自监督学习方式优化网络参数.将模型在KITTI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并与其他4种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位姿估计准确性上优于其他单目算法,并且具有不错的泛化能力.
针对基于高细粒度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的室内定位指纹数据冗余大、解析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堆叠稀疏自动编码器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CSI室内定位方法.该方法首先融合物理层信道信息的幅值与相位数据,利用堆叠稀疏自动编码器在非线性指纹特征空间提取深层定位特征;然后,生成稀疏特征指纹,通过支持向量分类器完成目标位置确定.稀疏特征指纹的应用将CSI指纹库体积缩小约92.6%,同时,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可在视距与非视
为了研究余代数中余倾斜挠类和包络余模之间的关系,首先引入余模的(预)包络和finendo的定义并研究它们的性质.然后,引入极大余倾斜余模和包络余模,并证明余倾斜挠类和极大余倾斜余模之间存在一个双射.最后,得到了在余代数上当余倾斜挠类是包络类时,它可以由包络余模唯一表示.
为了有效提升工程技术人才非技术能力培养质量,从政策、文献和专家的视角,对工程教育非技术能力中“个人和团队”指标进行表征.团队中,工程技术人才要懂得如何构建共同愿景、融入团队文化,做好团队协同,具备大局意识和担当意识,以及执行、协作和领导能力.以此探索搭建工程教育非技术能力中“个人和团队”的三级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分配权重,从而构建准确、客观、可操作性强的工程教育非技术能力“个人和团队”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培养方案的诊断与改进,从而提升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
剧烈的急减速行为是影响交通运行安全和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总线设备获得的机动车行驶轨迹数据,设计了基于阈值条件的小汽车急减速行为诊断方法.随后,从初始速度、减速持续时间、平均减速度等角度分析了小汽车急减速的基本特征,并挖掘了小汽车急减速行为与交通拥堵状态的关联特征.最后,进行了急减速风险路段诊断与急减速行为聚类分析的案例讨论.结果表明:急减速的持续时间越短,其平均减速度越大;而初始速度越大,其平均减速度越大.急减速发生概率与道路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