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永新老师说,理想课堂应该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人的潜能,最大程度地实现人的价值,以实现新教育实验的宗旨——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在一节“等腰三角形”数学课上,已从教近30年的52岁的教师马树张脸上始终荡漾着质朴的笑容,他分配任务后,学生们开始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然后4人一组进行交流、讨论和探究,在展示环节,学生大胆表达、质疑、追问。看得出来,学生们已经逐渐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如果不是亲自走进课堂现场,实在无法想象在通州区一个乡村初中,他们的课堂会如此鲜活、生动、扎实。那一刻,让人遗忘了乡村与城区的差别。”2017年3月,浙江省名校长培训班学员浙江省瑞安市外国语学校叶益耿在考察兴仁中学“研学课堂”后如是说。
“这种好课的形态,在兴仁中学的24个班级也同样存在。在课堂上争论、追问、质疑,下课铃声响过一段时间了,学生们依然会意犹未尽。”兴仁中学校长包春华对来校考察的领导、专家介绍。
“兴仁中学考取我们通州高中的孩子们显得很自信,自主学习能力很强。”这是通州高中领导、教师对录取通州高中的学生进行追踪调研后的评价。
“我是在参加学校‘研学课堂’的改革建设中成长的。”获得南通市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的青年教师盛鹏飞深有体会。
“好课之好,在于课堂的开放,更在于学生话语权的解放和思维的碰撞,学生们被兴仁中学的‘研学课堂’点燃了!”学生钱瑾的家长陈卫英说。
兴仁中学,一个风生水起的课改基地。在这里,每一天、每一节课都在发生美丽而生动的新教育课改故事。
构建研学课堂,从改课走向课改
为什么要改革?
曾经的兴仁中学课堂,学生上课被动学,思想开小差、应付作业等现象每天都有。“其实,还有一些更糟糕的事情可能超出你们的想象。”有着30多年教书、管理经历的包春华不胜感慨。当地优秀小学毕业生大量外出就学和部分优秀教师流失,也是兴仁中学的教育之痛。通州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距大,农村学校师资水平良莠不齐更是兴仁中学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
兴仁中学的教育是否需要改?如果要改,怎么改?改向哪里?“我想将学校教育拉回到一个新的轨道上——‘新教育’的轨道上,让社会对我校的教育重拾信心。”包春华说出了改革的初衷。
兴仁中学地处通州区与南通市区接合部。2009年9月,兴仁中学迈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开始实施“学的课堂”教学改革。
客观地说,这场课堂教学改革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呼应的结果。通州区教育局高度关注和重视,在顶层设计上作出了许多预设,出台了《通州区“学的课堂”改革指导意见》,以保证“学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行。
区教育局为课改作了顶层设计,兴仁中学乘势而上,进行深度课改,在全区适时亮出了兴仁中学的课改旗帜——研学课堂。兴仁中学举行教改论坛。参加论坛的是区教育局领导、专家、学校校长、骨干教师。
“根据兴仁中学的课堂改革特点,是否将兴仁中学的‘学的课堂’概括为‘研学课堂’……”江苏省特级教师、区教育局原副局长郭志明阐述着他的理由。
大家围绕“研学课堂”的特质进行思维碰撞。
语文老师张建梅说:“‘研学课堂’首先是独立自学的课堂,就是按照研学案‘自主预习,明确目标’。”
英语老师张晓莉说:“‘研学课堂’应该是合作互学的课堂,就是‘立体合作,交流互学’。是‘生生、师生、组内、组间’的一种立体式的交流学习,也是‘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一帮一’的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交流、探究、展示、倾听、追问’的好习惯。”
物理老师杨建国说:“‘研学课堂’应该是展示竞学的课堂:就是‘充分展现,你争我辩’。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展示学习成果和疑难问题,并对其组的展示质疑、评价、补充完善,或者开展竞争。是课堂最精彩的部分。”
政治老师樊亚东说:“‘研学课堂’应该是精讲导学的课堂,就是‘教师主导,精讲点拨’。就是教师‘引导点拨,讲清疑惑点,讲透重难点,讲准关键点’。”
生物老师王红云说:“‘研学课堂’应该是小结评学的课堂,就是‘课堂小结,回顾梳理’知识。”
化学老师王霞说:“‘研学课堂’应该是检测固学的课堂,就是‘达标检测,评价激励’。检测要突出重点,题量适中,题型合适,难易适度,形式多样,独立完成。并且要‘及时反馈,激励评价;促进反思,加深印象;增强自信,能力提升’。”
……
论坛上,一场论战正热烈而愉快地进行着。
谈改革容易,做改革难。课堂教学改革真正启动以后,困惑和障碍也接踵而至。真正走了一段时间后,最大的阻力竟然来自教师。一次调查数据显示:89%的学生喜欢,86%的家长支持,56%的教师认可,其中,26%的教师不发表意见,18%的教师不认可。
于是,兴仁中学开始调整策略,一方面逐步为教师解压,另一方面成立“研学课堂”课题研究小组,以构建“研学课堂”为抓手,进行深度教研,从改课走向课改深水区。
重温六个纬度,从单一说到多个问
校工会组织了新教育研讨会:朱永新教授提出的理想课堂的六个纬度,既关注学生的全员、全程和有效参与,也关注学生个体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的程度。既关注师生之间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也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个性选择。既關注学生整体地建构学科知识体系,也关注学生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深、广度延展,让学生从“说”到 “问”。
“学生的‘讲’和‘说’,关注的着力点是学生学会的,而强调学生提出问题,关注的着力点则转向了学生不会的,真实的学习由此发生。”
教师少讲,学生展示,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开始。
陶明是兴仁中学初二的学生。这位以前比较腼腆的学生,在“研学课堂”找到了自信,成了同学们眼中的“发言专业户”。 “研学课堂”受到学生普遍欢迎的原因有很多。学生钱瑾自信地说,“自己有了更多的机会表达个人观点,我们的学习开始变得更开放了。”
这里的学生不仅有较强的表达力,还善于提出问题,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在初二学生王明芳看来,这样的课堂比以前更自由了,她說:“这一变化让我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在兴仁中学座谈时,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对话更具挑战性。
初二学生江婷是合作学习小组长,她说,“谁不愿意学,我就罚他抄作业。”
坐在一旁的初三学生贾清坐不住了,他插话说:“我想反驳一下这位同学的观点,我觉得罚抄作业的做法不妥,作为组长应该学会做思想工作,要多鼓励不愿意学习的同学,多给机会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看得出来,“研学课堂”不仅让学生学会了表达,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问”——提问、追问、反问。总之,“学生之问”问出了课堂的高度。
如果说第一阶段的“研学课堂”解放了学生的“说”,那么,如今走过三年的“研学课堂”更加关注学生的“问”。课堂是暴露问题的地方,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产生的新问题走出课堂。
“以前是被动接受知识,现在是主动学习知识。以前是老师提问老师回答,现在是学生提问,学生和老师一起探讨,一起思考,一节课轻松愉快并且高效,老师成了我们的朋友,融洽的课堂氛围好极了。”初二学生费广云说。
江苏省特级教师符永平说:“经过‘研学课堂’的打磨,兴仁中学老师的新课程意识增强,老师不但善于等待学生,更善于追问学生,一直追问到孩子自己悟出结论。”
正是由学生的“说”和学生的“问”促成的课堂文化,让学生对这样的课堂学习乐此不疲。以至于不少学生也开始思考如何改进这样的课堂。
基于“互联网 ”,从探索到反思
2015年6月,学校利用省“初中数学学习平台建设”项目扶持的50万项目资金,完成了“互联网 教学”“电子书包”一个教室硬(软)建设。
为了让教师们尽快熟悉“互联网 教学”,学校举行“互联网 教学”比赛,着力引导老师们构建理想课堂。没有想到,“互联网 教学比赛”,一下子改变了教师工作与生活。学校新教育实验论坛微信平台一个话题,常常引起几十个人参与、争论和交流。
老师们不断地反思课改。
“基于‘互联网 ’的‘研学课堂’有利于改变学生不爱动脑、不爱主动思考的懒惰心理,使学生愿动、想动、能动,实现了主动学、高效学。”这是一位学生家长通过自己孩子的变化基于“互联网 ”的“研学课堂”的评价。
这样的课堂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教师。戴秀英就是众多脱颖而出的教师中的一员。2016年10月21日,在江苏南通举办的第四届全国课堂教学博览会上,她的展示课,受到了与会代表和专家的高度评价。
如今,风生水起的兴仁中学课改迎来市内外、省内外不少教育同行的学习。2016年8月,徐州市铜山区教育局一下子选派12名教师来兴仁中学挂职学习,一住就是半年。区教育局局长张进荣多次来兴仁中调研说:“兴仁中学课改成为典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课改不是以单个学科或者某个年级实施,而是全校整体推进,具有可延续性。”
南通市教育局副局长金海清在听完课后评价表示,“课改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一点,兴仁中学基于‘互联网 ’的‘研学课堂’做到了。”
学校发展亮点纷呈,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逐渐上升。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教师业务能力和专业成长大幅度提升,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青年教师季金金坦言自己以前缺少耐心,不善于等待,接下来要重点关注那些课堂上表达吃力的学生。
这样的困惑不只教师有,分管教学的戴红玲副校长同样有:“教育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接下来兴仁中学的教育要突破什么,优化什么,是摆在眼前的课题。”
包春华说,改革是兴仁中学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在理想课堂的构筑上,还要从行动上和理论上进一步推进。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兴仁中学)
在一节“等腰三角形”数学课上,已从教近30年的52岁的教师马树张脸上始终荡漾着质朴的笑容,他分配任务后,学生们开始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然后4人一组进行交流、讨论和探究,在展示环节,学生大胆表达、质疑、追问。看得出来,学生们已经逐渐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如果不是亲自走进课堂现场,实在无法想象在通州区一个乡村初中,他们的课堂会如此鲜活、生动、扎实。那一刻,让人遗忘了乡村与城区的差别。”2017年3月,浙江省名校长培训班学员浙江省瑞安市外国语学校叶益耿在考察兴仁中学“研学课堂”后如是说。
“这种好课的形态,在兴仁中学的24个班级也同样存在。在课堂上争论、追问、质疑,下课铃声响过一段时间了,学生们依然会意犹未尽。”兴仁中学校长包春华对来校考察的领导、专家介绍。
“兴仁中学考取我们通州高中的孩子们显得很自信,自主学习能力很强。”这是通州高中领导、教师对录取通州高中的学生进行追踪调研后的评价。
“我是在参加学校‘研学课堂’的改革建设中成长的。”获得南通市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的青年教师盛鹏飞深有体会。
“好课之好,在于课堂的开放,更在于学生话语权的解放和思维的碰撞,学生们被兴仁中学的‘研学课堂’点燃了!”学生钱瑾的家长陈卫英说。
兴仁中学,一个风生水起的课改基地。在这里,每一天、每一节课都在发生美丽而生动的新教育课改故事。
构建研学课堂,从改课走向课改
为什么要改革?
曾经的兴仁中学课堂,学生上课被动学,思想开小差、应付作业等现象每天都有。“其实,还有一些更糟糕的事情可能超出你们的想象。”有着30多年教书、管理经历的包春华不胜感慨。当地优秀小学毕业生大量外出就学和部分优秀教师流失,也是兴仁中学的教育之痛。通州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距大,农村学校师资水平良莠不齐更是兴仁中学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
兴仁中学的教育是否需要改?如果要改,怎么改?改向哪里?“我想将学校教育拉回到一个新的轨道上——‘新教育’的轨道上,让社会对我校的教育重拾信心。”包春华说出了改革的初衷。
兴仁中学地处通州区与南通市区接合部。2009年9月,兴仁中学迈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开始实施“学的课堂”教学改革。
客观地说,这场课堂教学改革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呼应的结果。通州区教育局高度关注和重视,在顶层设计上作出了许多预设,出台了《通州区“学的课堂”改革指导意见》,以保证“学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行。
区教育局为课改作了顶层设计,兴仁中学乘势而上,进行深度课改,在全区适时亮出了兴仁中学的课改旗帜——研学课堂。兴仁中学举行教改论坛。参加论坛的是区教育局领导、专家、学校校长、骨干教师。
“根据兴仁中学的课堂改革特点,是否将兴仁中学的‘学的课堂’概括为‘研学课堂’……”江苏省特级教师、区教育局原副局长郭志明阐述着他的理由。
大家围绕“研学课堂”的特质进行思维碰撞。
语文老师张建梅说:“‘研学课堂’首先是独立自学的课堂,就是按照研学案‘自主预习,明确目标’。”
英语老师张晓莉说:“‘研学课堂’应该是合作互学的课堂,就是‘立体合作,交流互学’。是‘生生、师生、组内、组间’的一种立体式的交流学习,也是‘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一帮一’的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交流、探究、展示、倾听、追问’的好习惯。”
物理老师杨建国说:“‘研学课堂’应该是展示竞学的课堂:就是‘充分展现,你争我辩’。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展示学习成果和疑难问题,并对其组的展示质疑、评价、补充完善,或者开展竞争。是课堂最精彩的部分。”
政治老师樊亚东说:“‘研学课堂’应该是精讲导学的课堂,就是‘教师主导,精讲点拨’。就是教师‘引导点拨,讲清疑惑点,讲透重难点,讲准关键点’。”
生物老师王红云说:“‘研学课堂’应该是小结评学的课堂,就是‘课堂小结,回顾梳理’知识。”
化学老师王霞说:“‘研学课堂’应该是检测固学的课堂,就是‘达标检测,评价激励’。检测要突出重点,题量适中,题型合适,难易适度,形式多样,独立完成。并且要‘及时反馈,激励评价;促进反思,加深印象;增强自信,能力提升’。”
……
论坛上,一场论战正热烈而愉快地进行着。
谈改革容易,做改革难。课堂教学改革真正启动以后,困惑和障碍也接踵而至。真正走了一段时间后,最大的阻力竟然来自教师。一次调查数据显示:89%的学生喜欢,86%的家长支持,56%的教师认可,其中,26%的教师不发表意见,18%的教师不认可。
于是,兴仁中学开始调整策略,一方面逐步为教师解压,另一方面成立“研学课堂”课题研究小组,以构建“研学课堂”为抓手,进行深度教研,从改课走向课改深水区。
重温六个纬度,从单一说到多个问
校工会组织了新教育研讨会:朱永新教授提出的理想课堂的六个纬度,既关注学生的全员、全程和有效参与,也关注学生个体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的程度。既关注师生之间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也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个性选择。既關注学生整体地建构学科知识体系,也关注学生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深、广度延展,让学生从“说”到 “问”。
“学生的‘讲’和‘说’,关注的着力点是学生学会的,而强调学生提出问题,关注的着力点则转向了学生不会的,真实的学习由此发生。”
教师少讲,学生展示,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开始。
陶明是兴仁中学初二的学生。这位以前比较腼腆的学生,在“研学课堂”找到了自信,成了同学们眼中的“发言专业户”。 “研学课堂”受到学生普遍欢迎的原因有很多。学生钱瑾自信地说,“自己有了更多的机会表达个人观点,我们的学习开始变得更开放了。”
这里的学生不仅有较强的表达力,还善于提出问题,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在初二学生王明芳看来,这样的课堂比以前更自由了,她說:“这一变化让我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在兴仁中学座谈时,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对话更具挑战性。
初二学生江婷是合作学习小组长,她说,“谁不愿意学,我就罚他抄作业。”
坐在一旁的初三学生贾清坐不住了,他插话说:“我想反驳一下这位同学的观点,我觉得罚抄作业的做法不妥,作为组长应该学会做思想工作,要多鼓励不愿意学习的同学,多给机会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看得出来,“研学课堂”不仅让学生学会了表达,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问”——提问、追问、反问。总之,“学生之问”问出了课堂的高度。
如果说第一阶段的“研学课堂”解放了学生的“说”,那么,如今走过三年的“研学课堂”更加关注学生的“问”。课堂是暴露问题的地方,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产生的新问题走出课堂。
“以前是被动接受知识,现在是主动学习知识。以前是老师提问老师回答,现在是学生提问,学生和老师一起探讨,一起思考,一节课轻松愉快并且高效,老师成了我们的朋友,融洽的课堂氛围好极了。”初二学生费广云说。
江苏省特级教师符永平说:“经过‘研学课堂’的打磨,兴仁中学老师的新课程意识增强,老师不但善于等待学生,更善于追问学生,一直追问到孩子自己悟出结论。”
正是由学生的“说”和学生的“问”促成的课堂文化,让学生对这样的课堂学习乐此不疲。以至于不少学生也开始思考如何改进这样的课堂。
基于“互联网 ”,从探索到反思
2015年6月,学校利用省“初中数学学习平台建设”项目扶持的50万项目资金,完成了“互联网 教学”“电子书包”一个教室硬(软)建设。
为了让教师们尽快熟悉“互联网 教学”,学校举行“互联网 教学”比赛,着力引导老师们构建理想课堂。没有想到,“互联网 教学比赛”,一下子改变了教师工作与生活。学校新教育实验论坛微信平台一个话题,常常引起几十个人参与、争论和交流。
老师们不断地反思课改。
“基于‘互联网 ’的‘研学课堂’有利于改变学生不爱动脑、不爱主动思考的懒惰心理,使学生愿动、想动、能动,实现了主动学、高效学。”这是一位学生家长通过自己孩子的变化基于“互联网 ”的“研学课堂”的评价。
这样的课堂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教师。戴秀英就是众多脱颖而出的教师中的一员。2016年10月21日,在江苏南通举办的第四届全国课堂教学博览会上,她的展示课,受到了与会代表和专家的高度评价。
如今,风生水起的兴仁中学课改迎来市内外、省内外不少教育同行的学习。2016年8月,徐州市铜山区教育局一下子选派12名教师来兴仁中学挂职学习,一住就是半年。区教育局局长张进荣多次来兴仁中调研说:“兴仁中学课改成为典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课改不是以单个学科或者某个年级实施,而是全校整体推进,具有可延续性。”
南通市教育局副局长金海清在听完课后评价表示,“课改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一点,兴仁中学基于‘互联网 ’的‘研学课堂’做到了。”
学校发展亮点纷呈,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逐渐上升。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教师业务能力和专业成长大幅度提升,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青年教师季金金坦言自己以前缺少耐心,不善于等待,接下来要重点关注那些课堂上表达吃力的学生。
这样的困惑不只教师有,分管教学的戴红玲副校长同样有:“教育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接下来兴仁中学的教育要突破什么,优化什么,是摆在眼前的课题。”
包春华说,改革是兴仁中学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在理想课堂的构筑上,还要从行动上和理论上进一步推进。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兴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