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笔者在教学中采用同课异构进行教学实验,收到了不同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境创设;信息技术;信息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093
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生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说,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因此,情境创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恰当的情境,学生就无法真正投入到课堂中,甚至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效果不理想。
笔者在两节课堂教学中分别采用了“不采用情境创设”和“采用情境创设”进行课堂教学,得到了不同的反馈。
以下是“不采用情境创设”的教学经过:在八年级上的“电子邮件”一课中,要求学生自主申请邮件并学会用WEB来收发邮件。笔者在八(2)班教学时,采取的是讲授法和演示法,布置课堂任务:发送邮件到指定邮箱。比如有什么话想对远方的亲戚或者想对教师说但是不敢说的,要求学生发送邮件给笔者,作为作业完成的检测。但是效果不好,少数学生发送邮件成功,但是内容少的可怜,基本上都是说:“老师,邮件我会发送了,”这个教学目的是达到了,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任务,但是对于信件的内容和形式,令笔者非常不满意,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这一部分没有实现。
课后笔者思考: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思维,让学生有“感”而“发”,而不是简单的接受任务进行邮件发送。在阅读了相关材料之后,加深了认识,“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让笔者想到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情境的创设是从学生角度出发,从学生的情感出发,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才会真正发自内心地去操作。
思考之后,笔者认为,学生发送邮件的对象选择非常重要,于是想到了上学期刚调来了一位教师,学生又非常喜欢这位教师,前一阵子学生还问笔者这位教师近况如何。笔者通过与这位教师沟通,她设置了自动回复邮件功能。
以下是笔者采用了“情境创设”的教学经过:笔者在上课的时候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某某老师的近况吗?”学生非常兴奋,都问笔者那位教师的近况如何。然后,笔者说:“其实我也不知道,但是我有办法在电脑就能了解到那位老师的情况。”学生就非常感兴趣,纷纷问是什么办法。
于是笔者开始讲授新课,讲授了相关知识,比如如何申请、如何收发邮件。学生相当配合,比笔者预期的结果还要好。碰到申请不顺利的学生,笔者让他们使用QQ邮箱来体验邮件收发,回去后有时间再去申请。
结果证明效果良好:大部分学生都完成了邮件的申请及收发,(要求学生在发送的时候抄送一封到笔者的邮箱)。学生也都非常期待这位教师的回信,并且在以后的课堂中,还时不時地进入到邮箱查看是否有这位教师的邮件。
这件事情令笔者印象非常深刻。同样是“邮件收发”的问题,一个班级是任务形式的教学,学生为了任务而去完成任务,没有达到情感交流的目的;一个班级采用了“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经过这两节课的对比,笔者体会到了情境创设的重要性。那么,怎样的情境才能使任务驱动发挥作用,才能使学生投入到课堂?
一、情境的创设要求贴近生活
情境的创设要求贴近生活,要找到学生的情感共鸣点。所以,要不断地贴近生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和积极性。
二、情境的创设要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与心理特点出发去创设情境,必须符合当前所教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否则就容易变成“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的尴尬局面。
三、情境的创设要求新、奇
每次的情境都是一个事情,老生常谈,学生都可以倒背了,自然无法投入情境。教师要不断地去研究教材,分析学生,找出最佳“切入点”,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效率。
四、情境的创设要求真实和简单
虚假、错误的情境创设会误导学生,对学生的认知造成混淆,学生在知道真相后反而觉得教师不可信。
五、情境的创设要求符合教材的教学要求
情境的创设要求符合教材的教学要求,脱离教材的任务,也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任务如果无法与情境创设挂钩,那么学生思维不容易跳转,反而变成了“买椟还珠”。
六、情境的创设要求精炼
一堂课中情境多,变化太快,学生的思维转换容易混乱,给教学带来不良后果。因此,课堂情境的创设应当少而精。
情境的创设虽然重要,但是过犹不及,所以,在创设情境的时候,不能为了创设而去创设情境。情境的本质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而不是一种必须存在的方法和形式,所有的目的都只有一个:更好地教育学生。
(作者单位:浙江省瑞安市场桥中学 325600)
关键词:情境创设;信息技术;信息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093
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生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说,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因此,情境创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恰当的情境,学生就无法真正投入到课堂中,甚至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效果不理想。
笔者在两节课堂教学中分别采用了“不采用情境创设”和“采用情境创设”进行课堂教学,得到了不同的反馈。
以下是“不采用情境创设”的教学经过:在八年级上的“电子邮件”一课中,要求学生自主申请邮件并学会用WEB来收发邮件。笔者在八(2)班教学时,采取的是讲授法和演示法,布置课堂任务:发送邮件到指定邮箱。比如有什么话想对远方的亲戚或者想对教师说但是不敢说的,要求学生发送邮件给笔者,作为作业完成的检测。但是效果不好,少数学生发送邮件成功,但是内容少的可怜,基本上都是说:“老师,邮件我会发送了,”这个教学目的是达到了,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任务,但是对于信件的内容和形式,令笔者非常不满意,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这一部分没有实现。
课后笔者思考: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思维,让学生有“感”而“发”,而不是简单的接受任务进行邮件发送。在阅读了相关材料之后,加深了认识,“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让笔者想到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情境的创设是从学生角度出发,从学生的情感出发,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才会真正发自内心地去操作。
思考之后,笔者认为,学生发送邮件的对象选择非常重要,于是想到了上学期刚调来了一位教师,学生又非常喜欢这位教师,前一阵子学生还问笔者这位教师近况如何。笔者通过与这位教师沟通,她设置了自动回复邮件功能。
以下是笔者采用了“情境创设”的教学经过:笔者在上课的时候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某某老师的近况吗?”学生非常兴奋,都问笔者那位教师的近况如何。然后,笔者说:“其实我也不知道,但是我有办法在电脑就能了解到那位老师的情况。”学生就非常感兴趣,纷纷问是什么办法。
于是笔者开始讲授新课,讲授了相关知识,比如如何申请、如何收发邮件。学生相当配合,比笔者预期的结果还要好。碰到申请不顺利的学生,笔者让他们使用QQ邮箱来体验邮件收发,回去后有时间再去申请。
结果证明效果良好:大部分学生都完成了邮件的申请及收发,(要求学生在发送的时候抄送一封到笔者的邮箱)。学生也都非常期待这位教师的回信,并且在以后的课堂中,还时不時地进入到邮箱查看是否有这位教师的邮件。
这件事情令笔者印象非常深刻。同样是“邮件收发”的问题,一个班级是任务形式的教学,学生为了任务而去完成任务,没有达到情感交流的目的;一个班级采用了“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经过这两节课的对比,笔者体会到了情境创设的重要性。那么,怎样的情境才能使任务驱动发挥作用,才能使学生投入到课堂?
一、情境的创设要求贴近生活
情境的创设要求贴近生活,要找到学生的情感共鸣点。所以,要不断地贴近生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和积极性。
二、情境的创设要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与心理特点出发去创设情境,必须符合当前所教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否则就容易变成“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的尴尬局面。
三、情境的创设要求新、奇
每次的情境都是一个事情,老生常谈,学生都可以倒背了,自然无法投入情境。教师要不断地去研究教材,分析学生,找出最佳“切入点”,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效率。
四、情境的创设要求真实和简单
虚假、错误的情境创设会误导学生,对学生的认知造成混淆,学生在知道真相后反而觉得教师不可信。
五、情境的创设要求符合教材的教学要求
情境的创设要求符合教材的教学要求,脱离教材的任务,也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任务如果无法与情境创设挂钩,那么学生思维不容易跳转,反而变成了“买椟还珠”。
六、情境的创设要求精炼
一堂课中情境多,变化太快,学生的思维转换容易混乱,给教学带来不良后果。因此,课堂情境的创设应当少而精。
情境的创设虽然重要,但是过犹不及,所以,在创设情境的时候,不能为了创设而去创设情境。情境的本质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而不是一种必须存在的方法和形式,所有的目的都只有一个:更好地教育学生。
(作者单位:浙江省瑞安市场桥中学 32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