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信息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cihaic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笔者在教学中采用同课异构进行教学实验,收到了不同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境创设;信息技术;信息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093
  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生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说,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因此,情境创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恰当的情境,学生就无法真正投入到课堂中,甚至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效果不理想。
  笔者在两节课堂教学中分别采用了“不采用情境创设”和“采用情境创设”进行课堂教学,得到了不同的反馈。
  以下是“不采用情境创设”的教学经过:在八年级上的“电子邮件”一课中,要求学生自主申请邮件并学会用WEB来收发邮件。笔者在八(2)班教学时,采取的是讲授法和演示法,布置课堂任务:发送邮件到指定邮箱。比如有什么话想对远方的亲戚或者想对教师说但是不敢说的,要求学生发送邮件给笔者,作为作业完成的检测。但是效果不好,少数学生发送邮件成功,但是内容少的可怜,基本上都是说:“老师,邮件我会发送了,”这个教学目的是达到了,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任务,但是对于信件的内容和形式,令笔者非常不满意,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这一部分没有实现。
  课后笔者思考: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思维,让学生有“感”而“发”,而不是简单的接受任务进行邮件发送。在阅读了相关材料之后,加深了认识,“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让笔者想到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情境的创设是从学生角度出发,从学生的情感出发,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才会真正发自内心地去操作。
  思考之后,笔者认为,学生发送邮件的对象选择非常重要,于是想到了上学期刚调来了一位教师,学生又非常喜欢这位教师,前一阵子学生还问笔者这位教师近况如何。笔者通过与这位教师沟通,她设置了自动回复邮件功能。
  以下是笔者采用了“情境创设”的教学经过:笔者在上课的时候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某某老师的近况吗?”学生非常兴奋,都问笔者那位教师的近况如何。然后,笔者说:“其实我也不知道,但是我有办法在电脑就能了解到那位老师的情况。”学生就非常感兴趣,纷纷问是什么办法。
  于是笔者开始讲授新课,讲授了相关知识,比如如何申请、如何收发邮件。学生相当配合,比笔者预期的结果还要好。碰到申请不顺利的学生,笔者让他们使用QQ邮箱来体验邮件收发,回去后有时间再去申请。
  结果证明效果良好:大部分学生都完成了邮件的申请及收发,(要求学生在发送的时候抄送一封到笔者的邮箱)。学生也都非常期待这位教师的回信,并且在以后的课堂中,还时不時地进入到邮箱查看是否有这位教师的邮件。
  这件事情令笔者印象非常深刻。同样是“邮件收发”的问题,一个班级是任务形式的教学,学生为了任务而去完成任务,没有达到情感交流的目的;一个班级采用了“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经过这两节课的对比,笔者体会到了情境创设的重要性。那么,怎样的情境才能使任务驱动发挥作用,才能使学生投入到课堂?
  一、情境的创设要求贴近生活
  情境的创设要求贴近生活,要找到学生的情感共鸣点。所以,要不断地贴近生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和积极性。
  二、情境的创设要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与心理特点出发去创设情境,必须符合当前所教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否则就容易变成“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的尴尬局面。
  三、情境的创设要求新、奇
  每次的情境都是一个事情,老生常谈,学生都可以倒背了,自然无法投入情境。教师要不断地去研究教材,分析学生,找出最佳“切入点”,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效率。
  四、情境的创设要求真实和简单
  虚假、错误的情境创设会误导学生,对学生的认知造成混淆,学生在知道真相后反而觉得教师不可信。
  五、情境的创设要求符合教材的教学要求
  情境的创设要求符合教材的教学要求,脱离教材的任务,也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任务如果无法与情境创设挂钩,那么学生思维不容易跳转,反而变成了“买椟还珠”。
  六、情境的创设要求精炼
  一堂课中情境多,变化太快,学生的思维转换容易混乱,给教学带来不良后果。因此,课堂情境的创设应当少而精。
  情境的创设虽然重要,但是过犹不及,所以,在创设情境的时候,不能为了创设而去创设情境。情境的本质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而不是一种必须存在的方法和形式,所有的目的都只有一个:更好地教育学生。
  (作者单位:浙江省瑞安市场桥中学 325600)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实效、获得好的考试成绩,我们都按照自己的主观设想,给学生上课、提问、作业、考试,但是效果却并不理想。思品课属于文科,有些知识需要学生牢记,于是教师给学生提出要求,必须死记硬背,否则就要接受惩罚,抄写多少多少遍。试想,这样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吗?相反,这样的方法只能受到学生的抵制,教学效果更不理想。  关键词:故事;兴趣;实效;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33.
摘要:本文以高中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为研究平台,对在Listening and Speaking、Reading、Grammar、vocabulary几个课型中贯穿微写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不同课型;微写作;实战性;灵活性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1-0057  写作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和语言学习评价的重要项目,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
摘要:数学思想是学生数学素养培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须掌握的一种思维方式,亦是运用于其他学科领域的一种技巧和能力。本文通过解读新课标,分析一年级至六年级的教学课程,结合传统教学方式、先进教学设备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逐步形成了一套关于小学数学思想培养的系列化课程教学理论。经过多次实践和不断改进,该理论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本校优秀课程中的经典范例。  关键词:数学思
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門径”。高尔基说:“要热爱阅读,它会使你生活轻松,它会帮你了解复杂的情感,它会让你热爱世界,鼓舞你的智慧和心灵。”但是,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非常遗憾地看到:如今的语文阅读教学并不能给学生带来这么多益处。七年级到九年级,学生学习的课文不少于一百五十篇,课外的阅读量也不少,可是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并不见得有多少提高,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可以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手段。在教学中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现象、掌握原理,让学生在实验中构建知识,获得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样,枯燥的知识记忆变成丰富的实验探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主要谈谈在新课改条件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教学
摘要:本文从学生心理适应的过渡、学习方法的过渡两个方面简要谈了帮助七年级新生适应初中生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便能使学生实现顺利过渡,成就精彩未来。  关键词:七年级;新生;初中生活;适应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089  中学时代是人生最为宝贵的黄金成长期,站在新的高度,看风景的心情有兴奋,还有不安。有很多孩子,面对中学陌生的环境
摘要:高中英语词汇学习直接关系到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词汇学习一直是英语学习的重难点,英语学习过程中语境的作用非常重要,将语境理论运用于英语词汇教学,能有效地增强学生词汇学习和运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本文分析了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语境理论运用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作用和具体措施,以提高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质量。  关键词:词汇教学;高中英语;语境理论;语法结构;词义  中
摘要:现在的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游戏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合理的运用游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思维和促进团队合作精神。本文就游戏教学的目的任务、特点、教法以及合理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有所创新,为学校体育发展注入新的内容,使体育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游戏;中学体育与健康课;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是多渠道的,有效地进行一题多变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一题多变有助于开启学生的应变力、想象力、创造力之门;一题多变重在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的激情。  关键词: 一题多变;题目情景;题目类型;提问方式  一题多变可以是多种变换,本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发现我们可以变化题目情景,变换题型,变换提问方式三种进行基本的变换。
摘要: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练习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做到以下三点:课前精心备课,巧妙设计课堂练习的内容;课堂中灵活组织,巧妙安排课堂练习的方式;课堂练习的巧妙评价,及时反馈。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练习;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6-0116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