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知识管理是20世纪90年代运用于企业的全新的知识管理模式,随着大学的企业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更多的企业管理方法可以在高校管理中得到深层应用,从而实现最大办学效益。
[关键词]高校 知识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720155-01
我国已经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扩招、学分制、后勤社会化、自主择业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传统的“说教式”管理已经受到教育人士及社会普遍的否定。近几年,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注重人的情感,关注人的个性”等高级学生工作管理理念被认为更适合培养教育当代大学生,这些变化给高校管理者提出了挑战。然而,当社会更多关注在“以学生为中心论”等问题上,确忽视了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他们正是高校中最容易忽视,工作环境最不被“关注人的个性”的队伍。殊不知这支高校教学管理队伍是学校发展攀登理念的核心,是培养一流人才,创造一流科研成果,提供一流社会服务的根本。近几年,一些教育界人士已经察觉出这支队伍的“职业倦怠”,“职业枯竭”等问题,高校教学管理队伍新模式的探索呼之欲出。
企业界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全新的知识管理模式为高校教育管理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启示,从而实现最大办学效益。
一、知识管理的起源及发展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最早起源于学院派的研究,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Peter Drucker形成了管理
人们想法的观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Nonaka和Takeuchi第一次介绍了“知识型企业”的概念。当进入新千年的时候,知识管理却神秘消失,一年多时间的停滞,知识管理又从被抛弃的地方站了起来。在现在的情况下,知识管理已经不再被看作一种时髦但没用的管理理念,而变成了支持组织目标实现的必不可少的管理方法。IBM全球服务部知识管理学院前任执行总监Laurence Prusak表示,知识管理既是一项实践,又是一门学科,它的发展已经进入第二个十年。在起步阶段预计会出现的错误都未发生,而所建立的实践与理论基础却益发坚实、不断扩大。
二、知识管理的涵义
鼓励和促进人们应用、开发、分享、结合、巩固相关知识,以实现个体和集体目标,所有与这一切相关的活动都称为“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包括能推进整体核心流程的所有方法和工具。该流程至少包括4种核心活动,即在组织的所有地区和级别产生知识、存储知识、传递知识及应用知识,以通过紧紧围绕增加价值的业务流程来提高组织绩效。
三、高校教学管理中基于知识管理的驱动因素
1.高校所处理知识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创建、存储和分布知识的技术方法的开发,以及增加的对大学业务战略的重视等,在大学中产生了新的知识管理需求。
2.学生对高校一流的教育管理者的渴望。
3.保持与创造高校的竞争优势,减少因教育管理者重复劳动,效率低下的因素而造成的损失。
4.对高校各部门的共享、协作、可持续性的互相学习的强大需求。
5.高校教育管理者对“职业枯竭”的恐惧。
6.在高校教育管理者中出现严重的“职业倦怠”现象。
四、企业知识管理对高校知识管理借鉴
(一)知识管理文化
在企业采用知识管理战略之前,必须营造知识管理文化。高校知识管理的组织文化可定义为“高校成员广泛接受的价值观和信念以及由这种价值观念所决定的准则和行为方式。这种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可能未被明确宣布,隐含在高校成员作为其行为前提的思维模式的假设中,为高校成员无意识认可的。高校组织文化通常在高校战略和组织结构中不可触及的地方发挥作用,使员工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价值观和行为规则方面的影响。高校知识管理文化的影响表现为行为导向、行为激励以及行为协调:引导高校成员自觉做出符合高校价值观的选择;特定的价值观会激励员工在特定环境中表现出符合高校需要的行为;受同一价值观的影响,高校员工在不同时空中的行为规则必然趋向协调一致。
支持高校知识管理的组织文化举措有:(1)员工之间的交流、彼此建立尊重和信任的关系;(2)没有等级束缚;(3)员工迫切感受到对高校知识管理变更的需要;(4)重视教学质量和学生。
当然操作中会遇到障碍,如缺乏足够时间思考未来以及不确定性带来的压力、知识管理被认为是员工工作以外的负担、内部竞争、高校不可能强制员工分享知识、“知识就是权力”等,但高校知识管理组织文化需要耐心并对创造必要条件下工夫,高校领导的行为和态度是形成高校知识管理文化的主要因素,如在学校管理和决策中与师生员工进行民主平等的交流;带头在网络中传播自己的业务经验和学术研究动态供他人借鉴等,俗话说:“从成功和失败中学习,与他人分享知识,并在过去的教训中变聪明”会帮助你在目前和未来取得成功。优秀的教育管理者会把它牢记于心,并在日常工作中运用自如。领导者需倡导、支持和引领高校知识管理文化。
(二)知识管理战略
随着大学的企业化和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强,更多的企业方法可以在高校管理中得到深层应用。高校教育和管理中引入知识管理战略,可以使高校具有前所未有的提供服务的能力,提供更高水准的“教育产品”来满足学生和社会整体的需求。只有将高校的目标、战略、文化融为一体,适当应用技术和合理的管理思想,才能真正掌握有效的知识管理能力。多数员工对组织目标模糊不清,更不用说实现目标的战略和规划,导致员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能为长远计划作贡献。高校必须有一系列完整的战略方案,如8年“攀登计划”、20年规划等,战略目标清晰,员工的个人目标才会结合融入到组织中去,实现高校资源优化与共享。
高校在实践知识管理战略时,常常会出现以下困扰:(1)高估了员工对高校战略方针和远景规划的理解;(2)一味的提倡员工对组织的贡献;(3)战略上的失误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高校领导者是引领高校发展的核心人物,在制定战略时,同时也要把自身的培养放入高校整体战略方案中。对高校管理人员进行培养,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理论素养,造就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个人,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优秀管理队伍。在制定高校战略方案时,所有员工都要了解自己的组织,以便参与组织的创新过程。但是,只有不超过一半的信息来自正式会议或高校网络,所以,让员工参与计划过程才能使他们获得对组织的真正理解。为此罗伯特·卡普兰和大卫·诺顿在1992年的《哈佛商业评论》中建议企业使用平衡计分卡的综合管理方法。这种综合管理方法同样适用于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校。平衡计分卡的第一步是将目标以确切的数字表达出来,到目前为止,这和普通的预算过程一样。第二步是从社会的角度去计划和解释这些目标。第三步要考虑这些目标将给组织程序带来哪些影响,组织的哪些方面有待改进。最后,决定以上所有这些对组织的创新和学习能力提出了什么要求。重要的是,四方面相互关联,每个步骤都影响其他三个方面,试图改变一方面而保持其他三方面不变是不可能的。通过对员工的聘用、选拔、培训、考核、奖惩、晋升等切实有效的激励制度和措施,真正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使师生了解高校战略方案,理解战略方案,贡献于高校战略方案中。
(三)知识管理创新
知识管理的核心在于提升组织的创造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是核心,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创新是灵魂。高校知识创新的广度、深度和方向对高校自身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1997年lO月4日出版的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把大学称作“知识的工厂”认为大学不仅是知识的创造源、人才的培养库、文化的传播者,也将是经济的增长源。近几年,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不断拓展,高校的知识创新已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提高了社会的经济效益。以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为主导发展起来的美国硅谷科技工业园区和麻省理工学院为核心的波士顿科研中心,以日本的筑波工业城和英国的剑桥工业园,以及中国的中关村等等,都是依托某一所或某几所高校,由高校、研究机构、产业部门和企业共同参与构建的,是高校哺育形成的知识型企业,是高校知识创新成果转化的结晶。因而,我们可以认为高校具有强大的知识创新功能,高校是社会的创新源,是国家创新体系的第一执行主体。开发和转化“高、精、尖”技术的知识创新工作成为高校知识管理的主要方面。高校知识管理创新要着重打造优秀的项目组和精英团队,他们在学术、能力、知识上最大限度的得到共享,自然形成最强大的科学技术,得到最有效的经济效益。
提升高校组织创造力的方式:(1)通过有效的职业培训,激发员工的能力;(2)营造知识共享,学术自由的校园学术氛围;(3)多采用校企合作模式,为员工提供一个发挥创新能力的平台。
伴随着大学的企业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更多的企业管理方法可以在高校管理中得到深層应用。把具有时代特征的知识管理引入高校,可以使高校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提供更高水准的“教育产品”来满足学生和社会整体的需求,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及其管理理念发展的必然。在高等学校中进行知识管理、建设知识管理系统既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又是提高高等学校知识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的有效措施和手段,它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德)马丁,(德)海森格,(德)沃贝克《知识管理原理及最佳实践》,2004.
[2]高校学生工作柔性管理愿景及其实现践,现代教育科学,2007.
[关键词]高校 知识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720155-01
我国已经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扩招、学分制、后勤社会化、自主择业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传统的“说教式”管理已经受到教育人士及社会普遍的否定。近几年,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注重人的情感,关注人的个性”等高级学生工作管理理念被认为更适合培养教育当代大学生,这些变化给高校管理者提出了挑战。然而,当社会更多关注在“以学生为中心论”等问题上,确忽视了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他们正是高校中最容易忽视,工作环境最不被“关注人的个性”的队伍。殊不知这支高校教学管理队伍是学校发展攀登理念的核心,是培养一流人才,创造一流科研成果,提供一流社会服务的根本。近几年,一些教育界人士已经察觉出这支队伍的“职业倦怠”,“职业枯竭”等问题,高校教学管理队伍新模式的探索呼之欲出。
企业界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全新的知识管理模式为高校教育管理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启示,从而实现最大办学效益。
一、知识管理的起源及发展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最早起源于学院派的研究,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Peter Drucker形成了管理
人们想法的观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Nonaka和Takeuchi第一次介绍了“知识型企业”的概念。当进入新千年的时候,知识管理却神秘消失,一年多时间的停滞,知识管理又从被抛弃的地方站了起来。在现在的情况下,知识管理已经不再被看作一种时髦但没用的管理理念,而变成了支持组织目标实现的必不可少的管理方法。IBM全球服务部知识管理学院前任执行总监Laurence Prusak表示,知识管理既是一项实践,又是一门学科,它的发展已经进入第二个十年。在起步阶段预计会出现的错误都未发生,而所建立的实践与理论基础却益发坚实、不断扩大。
二、知识管理的涵义
鼓励和促进人们应用、开发、分享、结合、巩固相关知识,以实现个体和集体目标,所有与这一切相关的活动都称为“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包括能推进整体核心流程的所有方法和工具。该流程至少包括4种核心活动,即在组织的所有地区和级别产生知识、存储知识、传递知识及应用知识,以通过紧紧围绕增加价值的业务流程来提高组织绩效。
三、高校教学管理中基于知识管理的驱动因素
1.高校所处理知识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创建、存储和分布知识的技术方法的开发,以及增加的对大学业务战略的重视等,在大学中产生了新的知识管理需求。
2.学生对高校一流的教育管理者的渴望。
3.保持与创造高校的竞争优势,减少因教育管理者重复劳动,效率低下的因素而造成的损失。
4.对高校各部门的共享、协作、可持续性的互相学习的强大需求。
5.高校教育管理者对“职业枯竭”的恐惧。
6.在高校教育管理者中出现严重的“职业倦怠”现象。
四、企业知识管理对高校知识管理借鉴
(一)知识管理文化
在企业采用知识管理战略之前,必须营造知识管理文化。高校知识管理的组织文化可定义为“高校成员广泛接受的价值观和信念以及由这种价值观念所决定的准则和行为方式。这种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可能未被明确宣布,隐含在高校成员作为其行为前提的思维模式的假设中,为高校成员无意识认可的。高校组织文化通常在高校战略和组织结构中不可触及的地方发挥作用,使员工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价值观和行为规则方面的影响。高校知识管理文化的影响表现为行为导向、行为激励以及行为协调:引导高校成员自觉做出符合高校价值观的选择;特定的价值观会激励员工在特定环境中表现出符合高校需要的行为;受同一价值观的影响,高校员工在不同时空中的行为规则必然趋向协调一致。
支持高校知识管理的组织文化举措有:(1)员工之间的交流、彼此建立尊重和信任的关系;(2)没有等级束缚;(3)员工迫切感受到对高校知识管理变更的需要;(4)重视教学质量和学生。
当然操作中会遇到障碍,如缺乏足够时间思考未来以及不确定性带来的压力、知识管理被认为是员工工作以外的负担、内部竞争、高校不可能强制员工分享知识、“知识就是权力”等,但高校知识管理组织文化需要耐心并对创造必要条件下工夫,高校领导的行为和态度是形成高校知识管理文化的主要因素,如在学校管理和决策中与师生员工进行民主平等的交流;带头在网络中传播自己的业务经验和学术研究动态供他人借鉴等,俗话说:“从成功和失败中学习,与他人分享知识,并在过去的教训中变聪明”会帮助你在目前和未来取得成功。优秀的教育管理者会把它牢记于心,并在日常工作中运用自如。领导者需倡导、支持和引领高校知识管理文化。
(二)知识管理战略
随着大学的企业化和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强,更多的企业方法可以在高校管理中得到深层应用。高校教育和管理中引入知识管理战略,可以使高校具有前所未有的提供服务的能力,提供更高水准的“教育产品”来满足学生和社会整体的需求。只有将高校的目标、战略、文化融为一体,适当应用技术和合理的管理思想,才能真正掌握有效的知识管理能力。多数员工对组织目标模糊不清,更不用说实现目标的战略和规划,导致员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能为长远计划作贡献。高校必须有一系列完整的战略方案,如8年“攀登计划”、20年规划等,战略目标清晰,员工的个人目标才会结合融入到组织中去,实现高校资源优化与共享。
高校在实践知识管理战略时,常常会出现以下困扰:(1)高估了员工对高校战略方针和远景规划的理解;(2)一味的提倡员工对组织的贡献;(3)战略上的失误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高校领导者是引领高校发展的核心人物,在制定战略时,同时也要把自身的培养放入高校整体战略方案中。对高校管理人员进行培养,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理论素养,造就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个人,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优秀管理队伍。在制定高校战略方案时,所有员工都要了解自己的组织,以便参与组织的创新过程。但是,只有不超过一半的信息来自正式会议或高校网络,所以,让员工参与计划过程才能使他们获得对组织的真正理解。为此罗伯特·卡普兰和大卫·诺顿在1992年的《哈佛商业评论》中建议企业使用平衡计分卡的综合管理方法。这种综合管理方法同样适用于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校。平衡计分卡的第一步是将目标以确切的数字表达出来,到目前为止,这和普通的预算过程一样。第二步是从社会的角度去计划和解释这些目标。第三步要考虑这些目标将给组织程序带来哪些影响,组织的哪些方面有待改进。最后,决定以上所有这些对组织的创新和学习能力提出了什么要求。重要的是,四方面相互关联,每个步骤都影响其他三个方面,试图改变一方面而保持其他三方面不变是不可能的。通过对员工的聘用、选拔、培训、考核、奖惩、晋升等切实有效的激励制度和措施,真正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使师生了解高校战略方案,理解战略方案,贡献于高校战略方案中。
(三)知识管理创新
知识管理的核心在于提升组织的创造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是核心,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创新是灵魂。高校知识创新的广度、深度和方向对高校自身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1997年lO月4日出版的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把大学称作“知识的工厂”认为大学不仅是知识的创造源、人才的培养库、文化的传播者,也将是经济的增长源。近几年,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不断拓展,高校的知识创新已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提高了社会的经济效益。以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为主导发展起来的美国硅谷科技工业园区和麻省理工学院为核心的波士顿科研中心,以日本的筑波工业城和英国的剑桥工业园,以及中国的中关村等等,都是依托某一所或某几所高校,由高校、研究机构、产业部门和企业共同参与构建的,是高校哺育形成的知识型企业,是高校知识创新成果转化的结晶。因而,我们可以认为高校具有强大的知识创新功能,高校是社会的创新源,是国家创新体系的第一执行主体。开发和转化“高、精、尖”技术的知识创新工作成为高校知识管理的主要方面。高校知识管理创新要着重打造优秀的项目组和精英团队,他们在学术、能力、知识上最大限度的得到共享,自然形成最强大的科学技术,得到最有效的经济效益。
提升高校组织创造力的方式:(1)通过有效的职业培训,激发员工的能力;(2)营造知识共享,学术自由的校园学术氛围;(3)多采用校企合作模式,为员工提供一个发挥创新能力的平台。
伴随着大学的企业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更多的企业管理方法可以在高校管理中得到深層应用。把具有时代特征的知识管理引入高校,可以使高校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提供更高水准的“教育产品”来满足学生和社会整体的需求,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及其管理理念发展的必然。在高等学校中进行知识管理、建设知识管理系统既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又是提高高等学校知识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的有效措施和手段,它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德)马丁,(德)海森格,(德)沃贝克《知识管理原理及最佳实践》,2004.
[2]高校学生工作柔性管理愿景及其实现践,现代教育科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