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进课堂研读促发展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k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堂中引入与教学文本有关的名著,展开整本书阅读,对提升阅读教学成效很有帮助。教师通过前置阅读、贯穿阅读、回顾阅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促进知识与技能的内化,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名著;整本书阅读;思辨能力;阅读教学
  吕叔湘先生说过,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学习中占据重要的分量。语文课堂中引入相关名著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文章背景,还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拓展学生的语言学习,提升其思辨能力,使得教学更扎实,更有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鲁迅”。四篇课文从各个角度介绍了鲁迅当时的生活、鲁迅的为人、鲁迅所处的年代等。由于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现在的生活相差太远,其中又有许多和年代相关的含义丰富的语言需要理解,笔者把鲁迅名著引入课堂,展开单元整组教学,引导学生一边学习课文,一边阅读名著,在名著的浸润中体会、理解文本。教学的目标设定为通过前置阅读、贯穿阅读、回顾阅读《朝花夕拾》《呐喊》这两本书,了解课文陈述的时代背景,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言,进而深入学习课文,了解鲁迅,发展阅读能力。
  一、以书浸书——名著前置阅读,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
  第五单元的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其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成为学生“难啃的骨头”。为此,笔者一改以前遇到“黑洞洞”“碰壁”等词就进行背景补充,请学生生硬理解含义的做法,要求学生在课前一周就对《朝花夕拾》《呐喊》开展整本书阅读。笔者每天抽出15分钟的时间和学生做以下交流:(1)你们读到哪一篇了?(2)哪个情节挺有意思的?对哪一个场景有点印象?……(3)哪个情节看不懂?和爸爸妈妈进行过交流吗?
  在一次“闲聊”中,一个学生说道:“老师,我看得懂那篇《父亲的病》。里面的一些场景很有趣,比如两个名医的药都很不好找。陈莲河医生的药还要原配蟋蟀一对。虽然药这么奇怪,但还是没有医好父亲的病。”这时马上有学生回应:“对啊,这一篇里,那个衍太太在父亲临死前还拿一包灰塞在父亲的拳头里,干什么呀!后来看了注释,发现这是一种迷信的做法。你看,他父亲还是痛苦地去世了。”这时,很多学生嚷道:“那个时候都是这样的,这是封建迷信思想。”
  学生喜欢读浅显易懂的作品,那是因为他们能很快进入作品的世界,感同身受,获得阅读体验。学生之所以在课文学习中遇到这么多困难,是因为这样的“节选”或者说这样的“改编”,拉开了读者与文本的距离。
  名著进入课堂后,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整本书,文本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在整本书中都阐述得较为清楚,作品的情景感能让学生快速接近文本,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书中既有课文的“原版”,还有补充的材料,因此整本名著的阅读能让学生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中走进那个世纪、那个年代。这为更好地学习教材文本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以书解书——名著贯穿阅读,实现重点与难点的突破
  在了解了整个单元文章的内容后,笔者请学生提出问题,经过整理,发现学生的疑惑多集中在“‘碰壁’‘黑洞洞’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文章说鲁迅是和我们在一起的”“‘四角的天空’是指什么”“鲁迅为什么是一个值得永久记住的人”,都是涉及当时年代的问题。那个年代与现在相差太远,虽然学生已经阅读了相关的名著作品,但对很多内容还是无法产生共情,自然也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
  对此,笔者请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打开两本名著进行翻阅,并尝试引导学生在书本里找到释疑解惑的蛛丝马迹。
  师:请同学们再去翻翻《朝花夕拾》和《呐喊》,书中的哪些情节让你觉得和你产生的疑问有点相似?
  生:看了《父亲的病》这篇文章中两位医生的做法,我觉得当时的社会有很多地方是愚昧的。比如吃稀奇古怪的药。
  生:我从《范爱农》一文中看到,他作为一名进步人士在当时非常不得志,人生很凄苦。
  生:我补充。《范爱农》这篇文章中有好些进步人士。我妈妈说,这说明当时的社会处在变革时期。
  生:《药》这个故事中,一些老百姓很愚昧。我想不通他们怎么会吃“人血馒头”。
  师:是呀,同学们,正像大家看到的一样,鲁迅在当时也看到了社会上的种种现象。在《藤野先生》一文中,他流露出弃医从文的念头,告别了藤野先生,告别了解剖学。因此他对范爱农这样的人特别照顾与爱惜。
  师:那么,同学们,带着疑问,让我们再读鲁迅作品。哪些内容帮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生:我感觉,我对 “四角的天空 ”理解了一些。闰土那时生活在乡下,身边有那么多好玩的事儿。而鲁迅是生活在绍兴城里的,他的生活没有乡下的那么丰富。其实鲁迅心里是很羡慕闰土的生活的。你看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百草园就是他玩耍的天地,后来进了三味书屋,连园子都去不了,要被先生叫回去读书。所以这样的生活应该就是指“四角的天空”。
  生:我补充,在《社戏》这篇小说中,鲁迅笔下的那个迅哥儿,其实就是小时候的他。你看他是很喜欢去外婆家的。还有,在《五猖会》中,鲁迅是多么想去看五猖会啊,但父亲叫他背书,只有背出了才能去。我覺得“四角的天空”就是指城里枯燥的生活,要读背自己都不懂的书,没有丰富的生活。
  生:我也想说,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中,鲁迅问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回事,先生还很不高兴。可见鲁迅对三味书屋那样的学习生活不怎么喜欢。而且在去三味书屋之前,鲁迅对他的蟋蟀们、覆盆子们和木莲们都郑重地做了告别,他是多么不舍!所以我觉得只能在书屋里读书,没有广阔的玩耍天地,就是“四角的天空”。
  只有阅读整本书,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思辨能力。两本鲁迅名作进入课堂,作为“鲁迅”这个单元学习的补充,能帮助学生还原当时的生活,了解事件发生的缘由,体会富有深刻含义的句子,进而全面透彻地理解课文。
  断章取义地理解文本,支离破碎地分析文本,是阅读理解的大忌。单元教学中,把学生的一些难题放入整本书中,通过阅读去找寻答案,得到的结果或许不如参考书里的那么准确,那么直接,但是学生能在这样的阅读中更加了解那个年代,了解鲁迅。阅读由浅入深,由粗糙到细致,学生在阅读中思辨、玩味,体验整个过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也便在这样的阅读体验过程中一点点被突破。
  三、以书促书 ——名著回顾阅读,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内化
  课上,笔者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我们通过阅读鲁迅的名作,初步了解了鲁迅,也理解了课文中的一些难懂之处。《朝花夕拾》和《呐喊》,一本是散文,一本是小说。你能否在这两本书之间找到一些关联?”学生顿时来了兴致。他们翻阅两本书,找联系,寻共通,辨异处。
  学生发现《朝花夕拾》中的《狗·猫·鼠》和《呐喊》中的《兔和猫》有着紧密的关系,明白为什么鲁迅对猫总是不那么怀有好感;还发现《父亲的病》与《药》有着内在的关联,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借鉴;读了《五猖会》,对《社戏》就更加懂了,也更加了解当时的风俗以及孩子们的生活。
  名著引入阅读教学,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突破理解上的难点。将两本书联系着看,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升思辨能力。学生初步感受到散文与小说的异与同,尝试扩大阅读视野,拓展思维深度,从浅阅读走向深阅读,促进知识与能力的进一步内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让名著走进课堂。“以书浸书”“以书解书”“以书促书”的课堂才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新天地!
  (浙江省杭州市竞舟小学 310012)
其他文献
这学期,我有幸当上了语文小组长,成为老师的得力小助手。我手下有三名组员,他们大都十分听话,对我是唯命是从,唯独那个小博,老爱和我唱反调。  小博生得白白净净的,细眉小眼,看起来很斯文,可和他熟悉了就会发现,这斯文中隐约含了几分狡诈。他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玻璃片后面那双乌溜溜的小眼睛总是半眯着,定定地看着远处,好像在筹划着什么不为人知的阴谋!  一次,我发现他的语文《同步探究》上有个词语写错了,
4月24日,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设立“中国品牌日”的请示》,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  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贸易大国,但中国在世界的知名品牌却寥若晨星。例如,在2016年Interbrand全球最佳品牌100强的排行榜中,中国品牌只有华为和联想2家企业上榜,占榜单的2%。而世界第一經济大国美国有52家企上榜,占榜单的
摘 要:本文以“打基础、保基本,减负担、提质量,留空间、促发展”的修订思路为主线,阐述了《北京市初中升学体育考试过程性考核方案(2018年修订)》修订的政策依据、目标导向和主要变化,详细解读了北京市新的考核方案。  关键词:北京中考体育;过程性考核;方案解读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06-0004-04  《北京市初中升学体育考试过程性
摘 要:体育课上每一个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包括他们对某一运动项目的爱好程度、对某一运动技能的原有掌握基础。一线的体育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才能使全体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发展和进步呢?运动技能任务单的应用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它有效地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尽快掌握动作要领,帮助在这个项目上有特长的学生锦上添花,使体育课堂真正成为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做的课堂。  关键词:任务单;个性差异;教师主导
学了4年舞蹈的女儿突然对我们宣布:“我不想再学跳舞了。”闻听此言,全家人都向女儿投去了惊疑的目光。“嗯,是的。”女儿一脸认真地说,“我已经决定了,我想学习画画。”奶奶早已变了脸色,着急地嚷嚷:“依依,你可不能这么任性呀,学4年了哪能说放弃就放弃?”“是呀,都坚持几年了,放弃了多可惜。”爷爷跟着劝道。老公自然也不肯让女儿半途而废,心平气和地跟女儿讲着道理。  可无论他们怎么劝说,女儿就是不为所动,气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最流行的教学方法之一,有人甚至认为在公开教学中没有安排合作学习就是败笔。另一种声音却认为,当下中小学体育课堂上开展的合作学习多流于形式、浮于浅表:有的教师把学生分几个小组,让他们自己完成一些练习就当成合作性学习,似乎这样就能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这样的课堂上,合作变成了短暂的“合做”,教师不理解,学生难接受。笔者认为要开展好合作性学习,教师首先要清楚合作的本源,重视学生
搬家的伤感  问:月末,我们要搬新家了。这本是件高兴事,可孩子知道后一连几天闷闷不乐。我觉得有些不对劲,就和他谈了谈。没想到,他哭着说:“妈妈,我不想搬家,不想离开我的小伙伴们。”我没想到搬家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这么大的影响。请问,我该怎么帮助他?  阳叶  答:父母帮助孩子的最佳策略就是倾听孩子对搬家的看法。如果孩子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惧怕和伤感,感觉上就会好很多。  在收拾家里东西时,父母不要未经孩
【教学设想】  人教版四年級上册第三单元是童话故事单元,也是人教版十二册语文教材中唯一一个童话单元。到了四年级,虽然学生阅读童话已经有了相应的储备,但有些阅读还只停留在故事情节的表面。《巨人的花园》是这个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也是王尔德创作的经典作品。作者唯美的文字、浓烈的幻想以及故事中淡淡的哀伤是如此打动人心。上完《巨人的花园》后,再引入巴金先生翻译的《自私的巨人》(童话原文)和学生一起共读,比较
我和妻子离婚时,儿子胆小、反应迟钝,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好多人见了都叹气。后来,我用特殊的教育方法激励儿子。几年后,儿子不仅走出了父母离婚的阴影,变得勇敢自信,成绩也排在班里前三名,而且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还获得了奥数比赛二等奖……  磨难是为了让你成为优等“特种兵”  三年前,我和妻子的关系越来越僵,两个人一搭话就像点燃了炮仗。每当我们互相大声指责对方时,儿子小俊都惊恐地往后退,然后跑到卧室,把自己
语文素养需不需要语文知识?语文知识对语文素养有着怎样的作用和价值?怎样的语文知识才是必需的?语文知识究竟该以何种方式、何种路径传授?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基本规律有哪些?语文教学内容和语文知识有着怎样的联系?语文知识如何才能有效地转化为语文能力?  课程改革在经历了一个时期热火朝天般的推进之后,这些曾经被打入冷宫、流放千里的有关“语文知识”的课程论问题,再次引起了诸多有识之士、有志之士的眷注和反思。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