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写——会写——快写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lin1983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中学生普遍存在着怕写作文的现象,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中高考成绩及继续深造。本文从目前中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心理特征和作文教学的一般规律,提出“意在笔先”,借助“能写-会写-快写”的“作文三步教学法”,来训练中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呐喊成文的写作能力,可操作性强,实际效果好。
  【关键词】意在笔先 能写 会写 快写 观察生活 体验生活 呐喊成文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和重要任务就在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让学生能说会写,提供语文综合素养。写作能力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学生作文不仅综合反映了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听说读写的能力状况,而且全面反映出他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及习惯、信念、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可以说,写作,作为一种表达思想、交流感情、巩固知识、考察能力陶冶情操、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其能力应是学生语文水平和素质修养的综合体现。笔者从语文教育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摸索出切合学生实际的,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的作文三步教学法,激励起学生写作的兴趣与潜能,使学生走上写作的成功之路。
  一、写作的前提——意在笔先
  我们经常说这样的话:这篇文章,我想说的是什么什么。在这个表述里,“什么什么”就是文章的立意。也就是“写什么”的问题。如何确定我们想说的“什么什么”是好的立意呢?或者说,确定立意的原则是什么呢?
  就写作触发点而言,有两方面的情况:一是被世界外物打动,自觉地要表达;二是被要求写文章来表达某种意思。前一种情况是自觉自发的,后一种情况是被动的。前一种情况下,我们要表达什么,目的是明确的,方向是清晰的;后一种情况下,我们往往陷入一种纷纭繁复的思维的网络,有时是一片茫然,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入手。对于我们的写作现状,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表达是属于后者的。
  写作的多向性正是考试作文的基本特征。从这个角度去写,可以写成一篇文章;从那个角度写,也可以写成一篇文章。比如现在的中考、高考作文,成千上万人在写同一个作文题目,却有成千上万篇不同的优秀作文。可是,对于写作者来说,我们在一篇文章里只能表达一种思想、一种观点或一种感情。这就是我们的立意。“意”即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而中心意思也不外乎“情”和“理”两个方面,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离不开这两个字,只是各有侧重罢了。抒的是亲情、友情、爱情、民族情,说的是非、真假、善恶、美丑之理。只有通过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明确了你想要表达的情和理,并且到了情郁于胸、理冲于顶,不吐不快的地步,写文章才有必要。
  二、“三步教学法”
  (一)能写
  能写即有话可说,能根据写作要求,确定一个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尽可能多的搜集相关材料,并连缀成文。
  1.激励学生想写
  学生作文就像孩子学步,有一个从扶到放的过程。宋朝谢枋得编的《文章轨范》把文章分为“放胆文”和“小心文”两种,并说:“凡学文,初要胆大,终要胆小——由粗入细,由俗入雅,由繁入简,由豪荡入纯粹,……初学熟之,开广其胸怀,发抒其志气,但见文之易,不见文之难,必能放言高论,笔端不窘束矣。”对于部分基础较差的中学生,应当坚持“放胆”写作。要在思想上鼓励“放胆”,训练上有利“放胆”,评价上激励“放胆”。
  2.促使学生乐写
  一要训练观察。要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观察力”的训练。首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以及如何正确选择角度,把握特征,如何学会取舍,一点或几点突破等,然后在课外布置学生写“观察日记”或“生活笔记”,把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记录下来,经常坚持,形成习惯,每学期写一本,一年装订一次。有时也通过作文指导课,当堂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学生收益很大。其次,经常有意识地拟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题目,使学生摸得着、写得出,如记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课余爱好等,且每次作文都列出若干题目,由学生自由選择,体裁不限,一题多样。
  二要训练积累。首先是积累生活素材。许多“观察日记”、“生活笔记”往往可以成为大作文(课堂作文)的素材。为了帮助学生丰富生活素材,我有意识地围绕作文教学组织活动和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活动作文、情境作文。比如,我带领学生参观万达广场、新建筑点,让他们感受宁波变化之大;我组织学生采访各行各业的优秀人士,听取他们的经验心得;我还建议学生多读报、读书,多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节目,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以开阔视野,拓宽题源,跟上时代。我还组织《焦点访谈》、《315晚会》、《春晚》大家谈活动,使学生相互交流看法,互相促进。此外,我还训练学生积累语言材料,一方面是在课堂上开展“三分钟演讲”,加强说话训练,积累口头语言材料;另一方面是提倡摘抄优美词句,以积累书面语言材料。
  三要训练借鉴。“‘摹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摹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借鉴训练的主要方式有训练模仿名篇、借鉴例文和教师自己“下水作文”等方法。在写“下水文”方面,我花了不少心思。教师是学生最可接近、最真切的榜样。我针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有目的性地写“下水文”,每篇文章不贪大求全,而在于解决一两个问题,给学生以最直观有效的教育,使学生印象深刻。但模仿要适可而止,过多的模仿反而会成为创造的“绊脚石”。
  在实施上述三项训练的同时,我还有意识地强化学生思索反诘的好习惯,化消极被动的观察积累借鉴,为积极主动的创作行为,以促使学生真正觉得有东西可写,从而乐于写作。
  (二)会写
  一是整理。首先要告诉学生不同文体的特点:记叙性文章是通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和抒情来形象地反映现实生活;议论性文章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理性地反映现实生活;说明性文章是通过有条理地解说事物或事理来逻辑地反映现实生活。然后告诉学生,其实所有的文章说白了都是围绕一个中心,选用一些材料,运用一些方法,或记叙、或议论、或说明的过程,以消除学生对文体的疑虑和恐惧。让他们既可将自己观察所得的素材进行整理,根据不同文体,理清思维头绪,又可把握文章的大致写法,以适应各种文章的写作需要。
  二是构思。构思是人的大脑把客观事物的信息按照新的程序重新组合的活动。指导构思主要是告诉学生选材剪裁、谋篇布局、详略安排,以突出中心思想。在课堂上,有时,我通过讲自己如何构思“下水文”给学生以启示,有时我让写作优秀的同学谈谈他(她)的构思过程。同时,我让学生就“同一题材”从“不同角度进行作文”,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就“不同材料”进行同一主旨的思索,训练学生的多向思维,并让他们相互比较,区分构思的优劣。这样,在实际的体悟中,学生逐渐掌握了基本构思技巧。
  三是想象。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没有想象的文章读来索然无味。指导学生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有一定难度,很多学生思维有定势,难以突破原有的经验与模式。因此,我发动学生学习国际作文大赛优秀作品,如《外空探索》、《一个邮递员的一天》、《假如我是……》。等等,并开展“新概念作文”,鼓励学生“异想天开”、“上天入地”,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渐渐摸到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的门道,思路开阔了起来,文章显得较以前丰富,有色彩。
  (三)快写
  快速作文训练实际上是一项开发学生写作潜能的强化训练。当代心理学、教育学研究认为,每个人都有未开发的无法估量的潜能,通过强化训练,完全有可能使人的思维变得更活跃敏捷,从而达到“速成”的效果。快速作文训练通过教给学生快速审题,快速构思,快速表达的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从而提高其写作水平、语文水平,同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快速审题
  第一,抓“标志”,确定文章体裁。我向学生介绍主要文章样式的常见标志,如记叙文常见标志是“记”、“纪”、“忆”、“事”等;议论文的标志主要有“评”、“谈”、“议”、“说”、“论”、“驳”、“……的启示”、“从……谈起”、“由……想到的”等等;抒情散文的标志有“颂”、“咏”、“抒怀”等;说明文的主要标志有“……的话”、“……的自述”、“介绍……”、“……的制作”等。有的题目可以用不同体裁来写,如《明天》一题,既可以写成散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而定,扬长避短。
  第二,抓“题眼”,掌握写作重点。确定题材之后,要指导学生迅速划定取材范围、掌握写作重点,就必须抓住“题眼”。抓题眼的方法主要有:
  (1)题目是偏正词组的,题眼往往落在附加成份上。如《痛苦的尝试》,题眼是“痛苦”,“尝试做的事”则是选材范围。
  (2)题目是动宾词组的,题眼往往在动词上。如《赞助人为乐》,“赞”是题眼,是重点,“助人为乐”是“赞”的对象,是范围。
  (3)题目是句子,题眼在谓语上。如《我爱故乡》,题眼在“爱”字上,重点要突出“热爱”之情。
  第三,抓“中心”,指导学生自拟题目。话题作文,我通常训练学生理解话题所指,在题目的创新上下功夫。如以诚信为话题的文题:“诚信是桨”“以生命践约”“一生弄懂两个字”“谎言不开花”“纯天然诚信口服液”“我诚信,我美丽”“出色人生的意义”。给材料作文,我通常训练学生归纳原材料的“中心”,记叙性的归纳其中心思想;议论性的归纳其中心论点,然后抓住这个“中心”,“借瓶装酒”——“借”用原材料的关键字眼,“装”上自我的认识体会,两者适当组合,拟出题目,然后亮出文章的观点。比如谈“守株待兔”的启示,命题为《守株岂能待兔》,就是很好的一例。
  2.快速构思
  快速审清题意后,应马上对头脑中现有材料进行梳理,确定文章中心,然后归纳、删除,组合材料,使之根据表达的需要组成系列或有序的整体,进而展开联想,联想方式有纵、横两种,鼓励学生将多种联想交错运用。为了达到快速的效果,我教学生“画简单的结构图”,相当于作文提纲,如《我的初中生活》一文,我指导学生以“初中”为题眼,将自己占有的材料详细分布在每一个支轴上,标明段落,详略及有关的其他内容,这样,写作起来就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不会遗漏。
  3.快速表达
  主要训练学生根据自己列的简单的图形提纲,然后圍绕作文的一般要素:类(是什么)、因(为什么)、法(怎么办)、果(会怎样),快速行文,在一节课内完成作文。开始训练时,有不少学生完不成作文,或者作文质量不佳,比如材料不丰富、语句不通顺、主题不鲜明等等,但经过长期训练,由基础开始,一步步提出要求,同时,加强平时的指导,如剖析优秀作文,让学生根据范文题目列提纲,然后与原文比较,区分优劣等方式,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作文速度自然提高了不少。现在同学们基本上能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完成600字左右的作文,而且其中不乏好文章。
  强化中学生作文训练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教师怎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及实际水平加以切实的指导,让学生学会能为真情而作,为兴趣而作,为实际而作。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写得出”、“写得好”、“写得快”,才能为中学生的继续深造,助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 沈红旗.《中学教育》之《创新意识与作文教学刍议》,2006年.
  [2] 李镇西.《关于“话题作文”答〈新作文〉》,2004年.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横溪镇中学)
其他文献
在当今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和研究中,有过于强调理性、逻辑、分析的科学主义倾向,而少直觉、感悟、综合的人文主义因素。众所周知,逻辑思维是按照逻辑规律,逐步分析推导,最后获得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合理结论的思维,又称“线型思维”,它适用于一切自然科学。文学作品阅读却似乎更需要灵活、直接、模糊、整合的“直觉思维”。所谓直觉思维是指人们在思考问题时,不经历明确的逻辑步骤,没有明确的过程意识,凭直觉获得结论。它不
什么是一堂有效率的课?我觉得真正的有效课堂是精致而丰满的课堂,是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堂。  一、有效率的课堂教学应当有强烈的“主问题”意识  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太多,面面俱到,会让学生感到疲劳,还会使文本被解读的支离破碎,使阅读面目全非,课堂容量变小。就像学《紫藤萝瀑布》这课时,第一次设计的问题没有层次感,像烧糊了的一锅粥,自己不清楚,学生也迷糊。而第二次设计时我吸取教训,以“看到一树怎样的紫藤萝,
【内容摘要】什么是健康?也许有人会马上回答:“只要能吃能睡,没病就是健康。”实际上,这是对健康的一种片面的理解。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缺陷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因素对人健康的影响比生理因素更大。  【关键词】民主 公正 心理换位  一位奥运会十项全能金牌得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奥林匹克水平的比赛,对运动员来说,20
【内容摘要】古代散文,因其远离当今时代生活,句意难解,加之篇幅略长,而让学生们产生畏惧之情。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迫于时间紧张,往往缩短了学生熟悉文本和思考文本的过程,致使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不能主动而轻松的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如何让课堂充满灵气和活力呢,笔者有三点看法:(1)多读竞读,以读带思;(2)提炼写法,学以作文;(3)古为今用,提升思维。  【关键词】古代散文 灵气 活力  学生进入高
【内容摘要】学科渗透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无论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还是所占用的课时数来看,语文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研究如何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能,而且极其必要。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渗透 教学观念  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学习、生活、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一系列的原因造成现代中小学生的心
“究竟不是道地的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这是台湾作家琦君写的《春酒》一文的结尾。  造不出这家乡的春酒?春酒原料很简单,它由“黑枣、桂圆、荔枝、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和两粒橄榄”八种原料酿成,道地的家乡春酒也许能克服时空的限制而酿造的。但春酒里承载的童年的欢乐与纯情、那温馨温暖的母爱,那浓得化不开的淳朴、和谐的人情,那充满年味醇厚的民风无法炮制。新年迎神拜佛;家家邀请喝春酒
【透视切片】  作文教学理应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虽说近年来理论层面上的探索很多,但在实际的操作层面我们仍无法回避一个尴尬的现实:很多学生到高中毕业,仍写不出像样的文章。他们的文章或情感虚假,或见解浅薄,或语言贫乏,难以看到青年学子应有的个性、活力和独特的生命体验。他们视写作为畏途,以练笔为苦事,让本应是独抒性灵的个性写作迷失了自我,本应是关注生活思考生命的真情抒写成为无病呻吟,出现了不少泛散文化
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本是时代所趋,形势所逼。《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号召“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越来越普及于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公开课、观摩课不用多媒体往往被视作是没档次,评优课不用多媒体则被预先淘汰,此类现象屡见不鲜。确实,多媒体在节省时间、帮助理解课文、拓展容量方面是板书所无法企及的。  但是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
2012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所谓“常见”,就是考生常见常用或熟悉的,《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九种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所谓“正确运用”,就是说考查的这九种修辞是以动态的形式出现的,也就是说,修辞方法的考查,不是考名词术语,而是重点考查赏析和运用。  在2012全国各省市高考试题中,考
【内容摘要】新课程课堂改革大力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合肥市第五十一中学目前正在开展“自育自学”教育实验。本文以《开辟新航路》为例,介绍“自育自学”教育实验的5个基本环节:①明确自学重点;②围绕重点自学;③交流自学情况;④点拨自学得失;⑤巩固自学成果,以及自己体会思考。  【关键词】自育自学 引导自学 历史 教学模式  合肥市第五十一中学是一所普通高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