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材中渗透了大量的德育素材,只要善于挖掘并充分利用,那么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钻研的科学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以及遇到困难、挫折百折不挠的精神,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 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最有效的德育
一个数学教师是否贯彻了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看能否及时、恰当、有针对性地联系社会和学生实际,并把它有机地融入进数学教学中。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关注人的发展,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一位有心的数学教师,会从自己或学生接触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出数学和现实的结合点,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接受思想教育。
例如,在讲“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教师可出示这样一个情境:学校的足球场中间为什么会有一条没有长草的“路”?(校门与教学楼相对,中间隔着足球场,水泥路绕足球场才到教学楼。)从这条“路”上走有何利弊?让学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从而让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同时,思想上也受到一定的教育冲击,理解不能只顾个人眼前利益(从这条“路”上走可以少走几十步),就损害集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踩坏了学校足球场的草坪,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不遵章守纪的自私自利的人)。
二、在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让学生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初中数学教材提供的辩证唯物主义素村比较多。
例如,在正与负、乘方与开方的教学中渗透矛盾对立统一论;在变量与函数的教学中理解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在方程、变换的教学中领悟事物间是相互关联的;等等。
这些教育,其实数学教学的每节课都在进行,只是有心与无心、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区别而已。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进行加强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教学实践,让学生理解数学结论只在一定的条件下有效,不能不顾条件的变化,忽视客观规律,到处套用,从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三、利用数学史进行爱国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运用我国古代和现代的数学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最常见的数学教学中贯彻德育的提法。
虽然在初中数学教材里,数学史的知识只是“阅读材料”,但是作为教师,要很好地应用这些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阅读材料”数学史的知识,介绍了勾股定理比毕达科拉斯定理早了多少年;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比西方早了多少年,学生很容易把数字成果的早迟作为衡量数学成就的标准,从而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就中国史来说,也要以祖冲之和刘徽为例,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中国数学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初中的数学教师和学生没有不知道祖冲之的,但有几人知道刘徽?没有不知道华罗庚、陈景润的,但又有几人知道吴文俊、陈省生呢?
刘徽在为《九章算术》作注中体现的一整套的数学思想和数学观念,囊括了中国古代数学的精华。虽不像祖冲之那样有一个具体的成果得到国际的认可,但就中国的传统数学而言,其成就却一点也不比祖冲之的差。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给学生指导,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
四、在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中渗透数学的美学价值
初中数学教材中的美育因素也随处可见。一是数学图形具有的外在美,如圆、正多边形等。二是数学公式的结构美,如杨辉三角等。三是数学问题的完美,如费马定理的证明,经过了数学家三百余年的努力,迄今为止还有许多数学家在为歌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努力。这些数学图形、数学公式、数学问题作为美的载体,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美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另外,数学教师本身要成为美的示范,教师走进课堂那笑容可掬的面容,潇洒大方的举止,清晰准确的言语,美观整齐的板书,抑扬顿挫的语调,加之精妙的电教辅助,以及民主、合作、探索的课堂氛围,无不构成一种和谐美。
五、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和数学主题活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配合所学的知识,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使学生在开放的实践空间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
总之,德育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中,这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数学教师要认真钻研、挖掘教材,根据数学课的特点,适时、适当、适量地有机渗透,使数学教学不局限于知识、技能技巧所构成的智力因素系统内,将世界观、品格、修养等因素纳入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受到更好的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一、 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最有效的德育
一个数学教师是否贯彻了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看能否及时、恰当、有针对性地联系社会和学生实际,并把它有机地融入进数学教学中。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关注人的发展,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一位有心的数学教师,会从自己或学生接触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出数学和现实的结合点,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接受思想教育。
例如,在讲“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教师可出示这样一个情境:学校的足球场中间为什么会有一条没有长草的“路”?(校门与教学楼相对,中间隔着足球场,水泥路绕足球场才到教学楼。)从这条“路”上走有何利弊?让学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从而让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同时,思想上也受到一定的教育冲击,理解不能只顾个人眼前利益(从这条“路”上走可以少走几十步),就损害集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踩坏了学校足球场的草坪,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不遵章守纪的自私自利的人)。
二、在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让学生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初中数学教材提供的辩证唯物主义素村比较多。
例如,在正与负、乘方与开方的教学中渗透矛盾对立统一论;在变量与函数的教学中理解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在方程、变换的教学中领悟事物间是相互关联的;等等。
这些教育,其实数学教学的每节课都在进行,只是有心与无心、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区别而已。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进行加强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教学实践,让学生理解数学结论只在一定的条件下有效,不能不顾条件的变化,忽视客观规律,到处套用,从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三、利用数学史进行爱国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运用我国古代和现代的数学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最常见的数学教学中贯彻德育的提法。
虽然在初中数学教材里,数学史的知识只是“阅读材料”,但是作为教师,要很好地应用这些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阅读材料”数学史的知识,介绍了勾股定理比毕达科拉斯定理早了多少年;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比西方早了多少年,学生很容易把数字成果的早迟作为衡量数学成就的标准,从而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就中国史来说,也要以祖冲之和刘徽为例,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中国数学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初中的数学教师和学生没有不知道祖冲之的,但有几人知道刘徽?没有不知道华罗庚、陈景润的,但又有几人知道吴文俊、陈省生呢?
刘徽在为《九章算术》作注中体现的一整套的数学思想和数学观念,囊括了中国古代数学的精华。虽不像祖冲之那样有一个具体的成果得到国际的认可,但就中国的传统数学而言,其成就却一点也不比祖冲之的差。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给学生指导,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
四、在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中渗透数学的美学价值
初中数学教材中的美育因素也随处可见。一是数学图形具有的外在美,如圆、正多边形等。二是数学公式的结构美,如杨辉三角等。三是数学问题的完美,如费马定理的证明,经过了数学家三百余年的努力,迄今为止还有许多数学家在为歌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努力。这些数学图形、数学公式、数学问题作为美的载体,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美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另外,数学教师本身要成为美的示范,教师走进课堂那笑容可掬的面容,潇洒大方的举止,清晰准确的言语,美观整齐的板书,抑扬顿挫的语调,加之精妙的电教辅助,以及民主、合作、探索的课堂氛围,无不构成一种和谐美。
五、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和数学主题活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配合所学的知识,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使学生在开放的实践空间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
总之,德育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中,这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数学教师要认真钻研、挖掘教材,根据数学课的特点,适时、适当、适量地有机渗透,使数学教学不局限于知识、技能技巧所构成的智力因素系统内,将世界观、品格、修养等因素纳入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受到更好的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