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数学这门很强调知识链的学科来说,好的提问可以使学生自己在“最近发展区”之中建构知识,可以让课堂更精彩,更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通过理论与例证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巧问需要抓住的四个方面:在重点知识上提思考性问题、在难点知识上提诱导性问题、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关键处提方向性问题、在学生思维疑点上提鉴别性问题。
【关键词】巧问;思考性;诱导性;关键性;鉴别性
【中图分类号】G642.421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灵魂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提问则是"点燃"引发学生个体内部这种"固有需要"的导火索。对于数学这门很强调知识链的学科来说,好的问题就能使学生自己在“最近发展区”之中建构知识,从而也贯彻了新课程要让学生经历一个“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过程的理念。
一、重点之中,提出思考
思考是一种整体的思维活动,特别切合于数学教育,它是学生学习数学认知过程的本质特点。但是目前,课堂上教师在讲到重点内容时往往会把一个问题分割成几个小问题,环环紧扣,步步为营,学生不需要深思熟虑就能回答,无形中导致了学生的依赖性,压抑了创新思维的开发。如果将原来的结构式提问改为具有价值的思考性提问,使他们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课堂就会出现思维碰撞的火花。
在吴正宪老师的《平均数》这一课中,她很好地体现出这点,课一开始吴老师就和学生玩起拍球比赛,在两队学生拍完后,吴老师让学生说说哪队同学拍球水平高?学生交流的想法有逐个比,比总数,比平均每人拍球的个数。接下来吴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加入其中拍球水平低的一队,使得两队人数不相等,于是她为了使学生得出“当每队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比较平均每人拍球的个数才公平,并引导学生求出两队平均每人拍球的个数,使学生初步感知平均数”这一重点知识提出一个十分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比什么才能判断出哪队拍球水平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展开辩论,在辩论中唤醒创新意识,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为学生的认知冲突搭建辩论平台,将平均数的意义引向深入。
二、难点之时,进行诱导
对于难点知识,要选择恰当的方法予以突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问题,突破教学难点。特别要引导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基础上,找准新知识的延伸点,激发学生创新精神,防止形成思维定式,营造宽阔的教学空间,以达到举一反三、大胆创新、不断进取的目的。
在讲《比例尺》一课时,教师课前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学校教学楼的平面图,尽管学生认真努力,但画出来的平面图五花八门、不尽人意。老师让学生找出画不好的原因,学生通过讨论认为,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方向不知道怎么确定,一个是不知道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画多长。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我们先看第二个问题,你们认为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怎么画就准确了。学生积极思考,认为应当把实际的长度都缩小相同的倍数画在纸上。我们看到在这里,教师没有上来就讲比例尺的知识,而是创设让学生画教学平面图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产生学习的需求。从而使学生知道了数学的来龙去脉,解决了数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过程。
三、关键之处,提供方向
学生学习的关键之处也是教师教学之关键所在,突破了这个关键点,就扫除了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痒”。因为有些问题的关键之处很细微,不容易被学生发现,那就要求教师在引导中提供一个恰当的方向,提出一些恰当的问题,使学生能领会其中玄机,从而让他本人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圆的周长》中,学生能根据缠绕法和滚动法、折叠法测算出圆的周长。这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屏幕上小白兔跑的路线,用我们刚才探讨出的方法还行吗?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组织讨论,认为可以象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那样,找到圆的周长同哪部分有关系。这时教师抓住时机步步紧逼,提出关键性一问:那你认为圆的周长同哪一部分有关系?同学们认为圆的周长同直径有关系。那就请同学们结合小狗和小白兔跑的路线大胆的猜想一下。同学们有的认为是3倍的关系,有的认为这个倍数应当在3倍到4倍之间,还有的猜出是其它的倍数。这时教师又设置悬念:你们通过观察猜到的结论不一定准确,要想知道准确的结果,我们应当验证一下。同学们纷纷动手进行验证,从而走过了科学家探索问题的道路。
四、疑点之上,引导鉴别
学生的质疑,最能反映学生对哪些问题还不太理解,而这些也往往正是教学最应该解决的问题,此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引导和鉴别,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理解,继续思考。此时教师不应急于当评判、接话,硬将学生的思路往自己的根式教学思路上牵,而是应该提出借鉴性或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找到疑点的解决之门。
例如,在讲授《圆的周长》一课时,老师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吧,今天小白兔不同乌龟赛跑了,它要同小狗赛跑,你们猜猜看,谁会取得胜利?同学们一致猜测应当是小狗跑第一。这时播放课件:小狗和小白兔进行比赛,小狗沿着正方形的路线跑,小白兔沿着圆形的路线跑,结果小白兔得了第一名,小狗看到小白兔获胜,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接着,教师提出:“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学生被这一有趣的情境深深的吸引,从而积极的对情境中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取。发现要看比赛公平不公平,实质上就是看小狗和小白兔跑的路线是不是一样长,小狗跑的路线是正方形周长,小白兔跑的路线是圆的周长,这方面的知识以前没有学过,出于对问题的好奇,学生深深的被问题所吸引,从而陷入积极的探索状态之中。
总之,提问是一堂课的骨架,好的课堂提问更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源泉。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要善于在重点知识上提思考性问题,在难点知识上提诱导性问题,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关键处提方向性问题,在学生思维疑点上提鉴别性问题,同时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以及操作实践,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相信在课堂上会出现许多精彩的画面。
【参考文献】
[1]段光响.放飞学生的思维,让课堂活起来[J]新课程(小学版),2012,(12)
[2]陈贤丽.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J]教育与管理(小学版),2009,(5)
[3]卢梅.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小学科学(教师),2012,(1)
[4]施益新.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和应对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0,(2)
【关键词】巧问;思考性;诱导性;关键性;鉴别性
【中图分类号】G642.421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灵魂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提问则是"点燃"引发学生个体内部这种"固有需要"的导火索。对于数学这门很强调知识链的学科来说,好的问题就能使学生自己在“最近发展区”之中建构知识,从而也贯彻了新课程要让学生经历一个“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过程的理念。
一、重点之中,提出思考
思考是一种整体的思维活动,特别切合于数学教育,它是学生学习数学认知过程的本质特点。但是目前,课堂上教师在讲到重点内容时往往会把一个问题分割成几个小问题,环环紧扣,步步为营,学生不需要深思熟虑就能回答,无形中导致了学生的依赖性,压抑了创新思维的开发。如果将原来的结构式提问改为具有价值的思考性提问,使他们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课堂就会出现思维碰撞的火花。
在吴正宪老师的《平均数》这一课中,她很好地体现出这点,课一开始吴老师就和学生玩起拍球比赛,在两队学生拍完后,吴老师让学生说说哪队同学拍球水平高?学生交流的想法有逐个比,比总数,比平均每人拍球的个数。接下来吴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加入其中拍球水平低的一队,使得两队人数不相等,于是她为了使学生得出“当每队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比较平均每人拍球的个数才公平,并引导学生求出两队平均每人拍球的个数,使学生初步感知平均数”这一重点知识提出一个十分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比什么才能判断出哪队拍球水平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展开辩论,在辩论中唤醒创新意识,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为学生的认知冲突搭建辩论平台,将平均数的意义引向深入。
二、难点之时,进行诱导
对于难点知识,要选择恰当的方法予以突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问题,突破教学难点。特别要引导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基础上,找准新知识的延伸点,激发学生创新精神,防止形成思维定式,营造宽阔的教学空间,以达到举一反三、大胆创新、不断进取的目的。
在讲《比例尺》一课时,教师课前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学校教学楼的平面图,尽管学生认真努力,但画出来的平面图五花八门、不尽人意。老师让学生找出画不好的原因,学生通过讨论认为,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方向不知道怎么确定,一个是不知道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画多长。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我们先看第二个问题,你们认为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怎么画就准确了。学生积极思考,认为应当把实际的长度都缩小相同的倍数画在纸上。我们看到在这里,教师没有上来就讲比例尺的知识,而是创设让学生画教学平面图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产生学习的需求。从而使学生知道了数学的来龙去脉,解决了数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过程。
三、关键之处,提供方向
学生学习的关键之处也是教师教学之关键所在,突破了这个关键点,就扫除了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痒”。因为有些问题的关键之处很细微,不容易被学生发现,那就要求教师在引导中提供一个恰当的方向,提出一些恰当的问题,使学生能领会其中玄机,从而让他本人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圆的周长》中,学生能根据缠绕法和滚动法、折叠法测算出圆的周长。这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屏幕上小白兔跑的路线,用我们刚才探讨出的方法还行吗?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组织讨论,认为可以象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那样,找到圆的周长同哪部分有关系。这时教师抓住时机步步紧逼,提出关键性一问:那你认为圆的周长同哪一部分有关系?同学们认为圆的周长同直径有关系。那就请同学们结合小狗和小白兔跑的路线大胆的猜想一下。同学们有的认为是3倍的关系,有的认为这个倍数应当在3倍到4倍之间,还有的猜出是其它的倍数。这时教师又设置悬念:你们通过观察猜到的结论不一定准确,要想知道准确的结果,我们应当验证一下。同学们纷纷动手进行验证,从而走过了科学家探索问题的道路。
四、疑点之上,引导鉴别
学生的质疑,最能反映学生对哪些问题还不太理解,而这些也往往正是教学最应该解决的问题,此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引导和鉴别,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理解,继续思考。此时教师不应急于当评判、接话,硬将学生的思路往自己的根式教学思路上牵,而是应该提出借鉴性或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找到疑点的解决之门。
例如,在讲授《圆的周长》一课时,老师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吧,今天小白兔不同乌龟赛跑了,它要同小狗赛跑,你们猜猜看,谁会取得胜利?同学们一致猜测应当是小狗跑第一。这时播放课件:小狗和小白兔进行比赛,小狗沿着正方形的路线跑,小白兔沿着圆形的路线跑,结果小白兔得了第一名,小狗看到小白兔获胜,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接着,教师提出:“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学生被这一有趣的情境深深的吸引,从而积极的对情境中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取。发现要看比赛公平不公平,实质上就是看小狗和小白兔跑的路线是不是一样长,小狗跑的路线是正方形周长,小白兔跑的路线是圆的周长,这方面的知识以前没有学过,出于对问题的好奇,学生深深的被问题所吸引,从而陷入积极的探索状态之中。
总之,提问是一堂课的骨架,好的课堂提问更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源泉。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要善于在重点知识上提思考性问题,在难点知识上提诱导性问题,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关键处提方向性问题,在学生思维疑点上提鉴别性问题,同时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以及操作实践,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相信在课堂上会出现许多精彩的画面。
【参考文献】
[1]段光响.放飞学生的思维,让课堂活起来[J]新课程(小学版),2012,(12)
[2]陈贤丽.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J]教育与管理(小学版),2009,(5)
[3]卢梅.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小学科学(教师),2012,(1)
[4]施益新.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和应对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