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学科知识中,包括有丰富的德育思想。在数学的教学元素、教学背景、数学故事中都包含对正义、公平、爱国、爱科学等思想的宣扬。借助数学教材,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与创新意识,促进其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能够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教学活动。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要求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凭借。《小学德育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借助多门学科的知识与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识的培养。同时,素质教育理念,倡导教师注重塑造学生良好的性格、锻炼其意志。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要尽量地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思想,恰当地处理德育与知识教育的连接点,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促进德育教育与数学知识教育的充分结合。以数学教材为基础,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将数学教材的引导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实现以教促德的教学效果,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引用数学家故事,培养德育之“五爱”意识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数学家的勤奋学习与钻研知识的故事,通过对这些小故事的讲解,以达到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积极乐观、爱国等精神的效果,促进其良好品质的养成。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让学生们体会到数学家所具有的勤奋毅力等美好品质。陈景润出身于贫穷的家庭,却能够持续保持对数学知识学习与研究的热情,他克服了思想层面以及物质生活层面存在的困难,最终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这一数学难题,取得了重大成就。这项成就的取得不仅仅依靠陈景润对数学的爱好,还依赖于陈景润性格中的坚持和毅力。
(二)利用数据、图表等资料,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在数学课堂中,存在着大量的数据、图表等统计资料,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向学生们展示数学知识的博大精深,也可以利用数据、图表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向学生们阐明数据的含义,让学生们从这些数据和图表中理解德育思想。例如,在学习多位数的写法时,教师先向学生说明“2015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296868亿元”,然后让学生们掌握数字的不同写法,同时向学生们说明这个数字所代表的含义,并通过与其他国家对比,让学生们意识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让学生们从祖国经济的发展中意识到祖国的伟大,促使他们产生民族的自豪感。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分析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字来分析数学知识背后所蕴含的德育思想。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们学习统计图一节时,可以让学生们记录、收集、调查身边的生活垃圾,并通过对数据的总结和分析,让学生们了解到我们每天向大自然中投放的垃圾数量,通过向学生们讲解生活垃圾的危害让学生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此促使学生树立起较强的环保意识,使得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并将之应用于社会实践活动中,真正收到学有所用的教学效果。
(三)研究数学背景知识,体味数学德育思想
在讲解数学知识时,教师一般都会利用数学背景知识、习题训练等方式进行课前导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教学目标有初步的把握。而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导学时,可以在数学背景知识中渗透德育思想,一方面完成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例如,在学习十进制记数法时,教师可以通过对其他记数方法的讲解让学生们了解古代人的智慧,也可以通过相关知识的介绍,增强学生对现代大数据表示法的认识,并领略数学知识发展的魅力,体会数学知识与人们生活的相关性,以此激发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爱国热情,为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重视教师言传身教,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学习和生活中,教师对学生的作用不仅体现在传授知识,讲解学问中,还体现在其言行对学生性格、人格的影响中。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提高自身的修养素质,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以自身的行为习惯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渗透道德教育的目的。教师在上课时要保持衣着的干净整洁;要准备好教学工具,板书时要尽量保持有理有序,讲课时要旁征博引、层层深入。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数学资源中德育因素的挖掘,将数学知识与德育思想相结合,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利用多种形式,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方式向学生渗透德育思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更加完善的人格,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甘肃酒泉市康盛小学)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要求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凭借。《小学德育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借助多门学科的知识与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识的培养。同时,素质教育理念,倡导教师注重塑造学生良好的性格、锻炼其意志。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要尽量地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思想,恰当地处理德育与知识教育的连接点,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促进德育教育与数学知识教育的充分结合。以数学教材为基础,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将数学教材的引导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实现以教促德的教学效果,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引用数学家故事,培养德育之“五爱”意识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数学家的勤奋学习与钻研知识的故事,通过对这些小故事的讲解,以达到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积极乐观、爱国等精神的效果,促进其良好品质的养成。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让学生们体会到数学家所具有的勤奋毅力等美好品质。陈景润出身于贫穷的家庭,却能够持续保持对数学知识学习与研究的热情,他克服了思想层面以及物质生活层面存在的困难,最终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这一数学难题,取得了重大成就。这项成就的取得不仅仅依靠陈景润对数学的爱好,还依赖于陈景润性格中的坚持和毅力。
(二)利用数据、图表等资料,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在数学课堂中,存在着大量的数据、图表等统计资料,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向学生们展示数学知识的博大精深,也可以利用数据、图表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向学生们阐明数据的含义,让学生们从这些数据和图表中理解德育思想。例如,在学习多位数的写法时,教师先向学生说明“2015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296868亿元”,然后让学生们掌握数字的不同写法,同时向学生们说明这个数字所代表的含义,并通过与其他国家对比,让学生们意识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让学生们从祖国经济的发展中意识到祖国的伟大,促使他们产生民族的自豪感。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分析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字来分析数学知识背后所蕴含的德育思想。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们学习统计图一节时,可以让学生们记录、收集、调查身边的生活垃圾,并通过对数据的总结和分析,让学生们了解到我们每天向大自然中投放的垃圾数量,通过向学生们讲解生活垃圾的危害让学生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此促使学生树立起较强的环保意识,使得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并将之应用于社会实践活动中,真正收到学有所用的教学效果。
(三)研究数学背景知识,体味数学德育思想
在讲解数学知识时,教师一般都会利用数学背景知识、习题训练等方式进行课前导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教学目标有初步的把握。而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导学时,可以在数学背景知识中渗透德育思想,一方面完成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例如,在学习十进制记数法时,教师可以通过对其他记数方法的讲解让学生们了解古代人的智慧,也可以通过相关知识的介绍,增强学生对现代大数据表示法的认识,并领略数学知识发展的魅力,体会数学知识与人们生活的相关性,以此激发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爱国热情,为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重视教师言传身教,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学习和生活中,教师对学生的作用不仅体现在传授知识,讲解学问中,还体现在其言行对学生性格、人格的影响中。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提高自身的修养素质,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以自身的行为习惯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渗透道德教育的目的。教师在上课时要保持衣着的干净整洁;要准备好教学工具,板书时要尽量保持有理有序,讲课时要旁征博引、层层深入。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数学资源中德育因素的挖掘,将数学知识与德育思想相结合,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利用多种形式,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方式向学生渗透德育思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更加完善的人格,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甘肃酒泉市康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