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煤炭储量丰富,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能源之一,煤炭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是长期和稳固的。因此,搞好煤矿安全生产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构建,意义重大而深远。尽管近几年来,我省乃至全国煤矿安全生产态势平稳,呈向好的趋势,但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煤矿安全生产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一、当前福建煤矿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领导“安全第一”思想不牢。
煤矿作为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它原有的属性。因而,有些单位领导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造成在安全生产方面投入不足,安全措施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突出表现在实行外包开采经营的块段。少数外包开采经营的采区、工作面根本达不到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导致事故发生或存在重大隐患。
(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力度不够。
根据《安全生产法》和《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煤矿所有新工人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并需经过严格考核,才能上岗作业。目前,煤矿井下一线多数招用农民轮换工,流动性大,招工频繁,这样给培训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导致有的单位培训工作关口把不严,未经培训合格的工人下井作业。这样的工人安全意识淡薄,不具备矿井安全基本知识,不掌握安全生产的操作技术,违章现象时有发生,其结果是给安全生产工作埋下很大的隐患。
㈢现场管理存在漏洞,经常出现“死角”。
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存在“二多”、“二少”的现象。即早班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多,中晚班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少,路线近的作业点安全管理人员涉足较多,边远采区管理人员涉足少。由于这方面原因,煤矿大多数事故发生在中晚班及边远地带。
(四)有的单位以包代管,以罚代管。
有的煤矿企业在把工程承包给外包队的同时,连同安全工作一同承包给对方,出现以包代管,外包队日常安全管理失控。与以包代管相类似的以罚代管在一些单位也时有发生,有的单位甚至以罚款为目的,发现“三违”一罚了之。
(五)质量标准化工作没有抓实。
有的单位质量标准化工作求虚不求实。采掘工程队伍平时不按标准进行施工,月底验收时再重新返工整改,返工过程自然会增加一些不安全隐患;甚至为了应付检查,采取“临时包装”的办法,出现“豆腐渣工程”。
(六)一些职工存在唯心主义的侥幸心理、经验主义、麻痹思想。
由于采掘一线大部分是农民轮换工,大部分文化层次较低,认为生死由命,安全意识淡薄,经常违章蛮干;有的职工凭借着自己工龄较长、在工作中往往凭经验,产生麻痹思想,放松安全警惕,违章行为时有发生。
(七)安全监察不全面,安监人员缺乏“三铁”精神。
安监人员多数是在本单位选派,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组织管理制度制约,从而导致安监人员很难冲破人情关、关系网,在安全监管工作中缺乏“三铁”精神。
二、解决煤矿安全生产问题的对策措施
(一)强化各级领导的主体责任意识,建立落实各级领导安全责任制和自我约束机制。
煤矿能否实现安全生产,领导是关键。煤矿安全规程明确指出,各级行政正职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只有第一责任者高度重视,确实负起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制度、措施才能得到顺利执行。所以必须建立领导安全责任自我约束机制,使他们到其位,尽其责,守其职,用制度来约束领导的行为,用制度来保证安全责任的到位。
(二)强化培训、提高全员安全素质。
在煤矿,为什么“三违”屡禁不止呢?主要原因是职工没有充分认识“三违”的危害性,没有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技术水平低,其实质还是人的素质问题。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要治本,就必须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而员工的培训正是提高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新入矿工人、在职员工,一定要按照《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和《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要求,保时、保质地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除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外,应结合各个矿井的实际生产条件进行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应急预案、煤矿企业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各部门、各岗位安全责任制的培训学习,提高员工的安全认识,掌握矿井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使员工自觉地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培训的方式可多样化,安全图片展、放映安全事故案例、针对安全事故案例让员工和教师共同讨论、模拟和现场教学、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等等。
(三)狠抓制度建设,实现规范化管理。
安全工作是综合性工作,管理因素多、变化大、工作千头万绪,涉及方方面面。因此必须全员抓、全过程抓、全方位抓,实现规范化管理。要实现这一过程,就必须建立一套严密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1,建立矿井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目标要围绕百万吨死亡率这个指标层层分解。在制定目标时,能量化的要尽可能量化,还必须制定具体的措施来保障目标的实现。2,建立重奖重罚制度。要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实行全员风险抵押金制度,把各部门及个人的安全效果与经济利益挂起钩来,实行目标激励,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参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四)狠抓质量标准化,向质量标准化要安全。
质量标准化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多年来的事实告诉我们,工程质量达标的单位,生产安全状况就好。要做好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正确处理安全与质量、产量、效益、成本之间的关系。2,要强化现场管理,抓工程质量一步到位,实现动态达标。煤矿生产是一个动态过程,动态达标,安全生产才有保障。3,要坚持标准,严格检查验收,并严格考核、奖惩。检查要从严从细,考核要客观准确,对于工程质量优良的单位,给予上浮单价,对不合格工程责令重新整改,直到整改合格方予结算工程款,并给予单价下浮。4,要以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为重点,全面铺开,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五)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安全监察队伍,不断改变监察形式,提高安全监察的效果。
1,安监员应具备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实践经验丰富,有一定专业知识,敢碰硬,雷厉风行,“三铁”(即铁手腕、铁面孔、铁心肠1精神。2,要坚持安监员持证上岗和年审制度。安监员要经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监察资格证时方可上岗,同时每年要进行一次系统性的培训考核,对不合格者及时更换。3,经常召开安监员座谈会,不断交流思想,相互传授经验,提高安监员的管理艺术和管理方法。4,不断改善监察形式,打破固定模式。加强中晚班、边远采区、边角地带的监察,将“三违”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5建立分片包干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提高安全监察效果。
(六)推广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加快安全管理的现代化步伐。
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安全系统工程改变传统的“事后追查型”为“事先预测型”的管理模式,依靠客观实际的准确信息,综合地、系统地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做出预测和安全评价,研究造成事故的初始原因,防范事故的发生。因此,煤矿安全系统工程对于实现煤矿安全效果的根本好转具有重要作用。1,要建立安全信息交流平台,应用安全信息管理。安全信息管理是煤矿安全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信息的收集、处理、反馈,随时掌握整个矿井的安全生产动态。2,要科学设计和运用安全检查表。运用安全检查表进行安全检查,可以克服盲目性和片面性,可以避免走过场的现象;同时又具有直观性、全面性、监督性i还具有使检查者明确职责,提高检查工作质量,实现检查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的优点。3,通过运用事故原因的分析理论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利用事故树分析能找出事故原因及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潜在危险,便于寻找控制事故的要点,实现有效地进行事故防控。
(编辑/陈志华)
一、当前福建煤矿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领导“安全第一”思想不牢。
煤矿作为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它原有的属性。因而,有些单位领导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造成在安全生产方面投入不足,安全措施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突出表现在实行外包开采经营的块段。少数外包开采经营的采区、工作面根本达不到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导致事故发生或存在重大隐患。
(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力度不够。
根据《安全生产法》和《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煤矿所有新工人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并需经过严格考核,才能上岗作业。目前,煤矿井下一线多数招用农民轮换工,流动性大,招工频繁,这样给培训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导致有的单位培训工作关口把不严,未经培训合格的工人下井作业。这样的工人安全意识淡薄,不具备矿井安全基本知识,不掌握安全生产的操作技术,违章现象时有发生,其结果是给安全生产工作埋下很大的隐患。
㈢现场管理存在漏洞,经常出现“死角”。
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存在“二多”、“二少”的现象。即早班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多,中晚班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少,路线近的作业点安全管理人员涉足较多,边远采区管理人员涉足少。由于这方面原因,煤矿大多数事故发生在中晚班及边远地带。
(四)有的单位以包代管,以罚代管。
有的煤矿企业在把工程承包给外包队的同时,连同安全工作一同承包给对方,出现以包代管,外包队日常安全管理失控。与以包代管相类似的以罚代管在一些单位也时有发生,有的单位甚至以罚款为目的,发现“三违”一罚了之。
(五)质量标准化工作没有抓实。
有的单位质量标准化工作求虚不求实。采掘工程队伍平时不按标准进行施工,月底验收时再重新返工整改,返工过程自然会增加一些不安全隐患;甚至为了应付检查,采取“临时包装”的办法,出现“豆腐渣工程”。
(六)一些职工存在唯心主义的侥幸心理、经验主义、麻痹思想。
由于采掘一线大部分是农民轮换工,大部分文化层次较低,认为生死由命,安全意识淡薄,经常违章蛮干;有的职工凭借着自己工龄较长、在工作中往往凭经验,产生麻痹思想,放松安全警惕,违章行为时有发生。
(七)安全监察不全面,安监人员缺乏“三铁”精神。
安监人员多数是在本单位选派,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组织管理制度制约,从而导致安监人员很难冲破人情关、关系网,在安全监管工作中缺乏“三铁”精神。
二、解决煤矿安全生产问题的对策措施
(一)强化各级领导的主体责任意识,建立落实各级领导安全责任制和自我约束机制。
煤矿能否实现安全生产,领导是关键。煤矿安全规程明确指出,各级行政正职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只有第一责任者高度重视,确实负起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制度、措施才能得到顺利执行。所以必须建立领导安全责任自我约束机制,使他们到其位,尽其责,守其职,用制度来约束领导的行为,用制度来保证安全责任的到位。
(二)强化培训、提高全员安全素质。
在煤矿,为什么“三违”屡禁不止呢?主要原因是职工没有充分认识“三违”的危害性,没有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技术水平低,其实质还是人的素质问题。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要治本,就必须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而员工的培训正是提高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新入矿工人、在职员工,一定要按照《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和《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要求,保时、保质地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除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外,应结合各个矿井的实际生产条件进行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应急预案、煤矿企业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各部门、各岗位安全责任制的培训学习,提高员工的安全认识,掌握矿井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使员工自觉地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培训的方式可多样化,安全图片展、放映安全事故案例、针对安全事故案例让员工和教师共同讨论、模拟和现场教学、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等等。
(三)狠抓制度建设,实现规范化管理。
安全工作是综合性工作,管理因素多、变化大、工作千头万绪,涉及方方面面。因此必须全员抓、全过程抓、全方位抓,实现规范化管理。要实现这一过程,就必须建立一套严密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1,建立矿井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目标要围绕百万吨死亡率这个指标层层分解。在制定目标时,能量化的要尽可能量化,还必须制定具体的措施来保障目标的实现。2,建立重奖重罚制度。要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实行全员风险抵押金制度,把各部门及个人的安全效果与经济利益挂起钩来,实行目标激励,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参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四)狠抓质量标准化,向质量标准化要安全。
质量标准化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多年来的事实告诉我们,工程质量达标的单位,生产安全状况就好。要做好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正确处理安全与质量、产量、效益、成本之间的关系。2,要强化现场管理,抓工程质量一步到位,实现动态达标。煤矿生产是一个动态过程,动态达标,安全生产才有保障。3,要坚持标准,严格检查验收,并严格考核、奖惩。检查要从严从细,考核要客观准确,对于工程质量优良的单位,给予上浮单价,对不合格工程责令重新整改,直到整改合格方予结算工程款,并给予单价下浮。4,要以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为重点,全面铺开,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五)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安全监察队伍,不断改变监察形式,提高安全监察的效果。
1,安监员应具备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实践经验丰富,有一定专业知识,敢碰硬,雷厉风行,“三铁”(即铁手腕、铁面孔、铁心肠1精神。2,要坚持安监员持证上岗和年审制度。安监员要经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监察资格证时方可上岗,同时每年要进行一次系统性的培训考核,对不合格者及时更换。3,经常召开安监员座谈会,不断交流思想,相互传授经验,提高安监员的管理艺术和管理方法。4,不断改善监察形式,打破固定模式。加强中晚班、边远采区、边角地带的监察,将“三违”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5建立分片包干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提高安全监察效果。
(六)推广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加快安全管理的现代化步伐。
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安全系统工程改变传统的“事后追查型”为“事先预测型”的管理模式,依靠客观实际的准确信息,综合地、系统地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做出预测和安全评价,研究造成事故的初始原因,防范事故的发生。因此,煤矿安全系统工程对于实现煤矿安全效果的根本好转具有重要作用。1,要建立安全信息交流平台,应用安全信息管理。安全信息管理是煤矿安全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信息的收集、处理、反馈,随时掌握整个矿井的安全生产动态。2,要科学设计和运用安全检查表。运用安全检查表进行安全检查,可以克服盲目性和片面性,可以避免走过场的现象;同时又具有直观性、全面性、监督性i还具有使检查者明确职责,提高检查工作质量,实现检查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的优点。3,通过运用事故原因的分析理论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利用事故树分析能找出事故原因及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潜在危险,便于寻找控制事故的要点,实现有效地进行事故防控。
(编辑/陈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