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人的教育”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ng13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理想的教育来自理想的学校,理想的学校来自理想的管理。学校管理的理想在于胸怀“人”的目的,从“人的教育”的角度来实施对“人”的管理,实现“人”的最大增值。为此,必须建立“人是最高目的”的信仰,推崇“为了完整的人”的理念,恪守“尊重人的天性”的法则。
  【关键词】人的教育 学校管理 理想
  朱永新先生在《我的教育理想》中写道:“优质的学校是人才的摇篮,劣质的学校是智能的坟墓。优质的学校是孩子们的天堂,他在这里常欢乐,常惊奇,主动地探索,健康地成长;劣质的学校则是孩子们的‘地狱’,他们在这里常悲哀,常恐惧,被动地接受,人格萎缩。”“摇篮、天堂”,抑或“坟墓、地狱”,是截然不同的学校管理理念与管理行为共同孕育的产物。一个校长率领他的管理团队想把一所学校办成什么模样,最后差不多就办成了那种模样。
  理想的教育来自理想的学校,理想的学校来自理想的管理。学校管理的理想,不在于所管学校有怎样的规模、层次和荣誉,不在于管理出怎样严明的纪律和井然的秩序,不在于以怎样的效率灌输了多少知识,也不在于学子有着怎样的学业成绩和升学率,而在于学校管理者能够胸怀“人”的目的,从“人的教育”角度来实施对“人”的管理,实现“人”的最大增值。
  在庞大的教育管理体系中,学校管理虽然处于基础环节,却极为重要。学校管理者必须领悟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命令和旨意,将其消化分解为具体的规章、措施、办法、行动。既不要夸大它的功能,也不要藐视它的作用。要善于能动地运行自己的管理智慧,按教育的规律给受教育者调适出一个适宜其生长的室温:在大环境欠佳的背景下营造出一个尽可能好的小环境;在大环境较好的状态下营造出一个更加宜人的小环境。
  良好的教育建基于理想的学校管理。学校管理的优劣高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品位和人才的素质。理想的学校管理,需要有学校管理理想去支撑。有了理想,学校管理就有了灵魂。
  一、建立一种信仰:人是最高目的
  “人是目的”,这是康德哲学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命题,也是众多教育家不约而同的坚定主张,它理应成为教育管理者坚定不移的信仰。雅斯贝尔斯在谈到教育目的时说:“任何忽略了基本存在——‘人’的目的都是扭曲的目的,其出发之时已经预示着必然失败。”人的回归还是遁隐,这是学校管理者首要的选择。一所学校为了什么、崇尚什么、选择什么、追求什么,构成了管理的核心价值观。价值取向最终决定着管理行为。管理目标迷茫混沌,管理行为变形走样,都是在源头以及常识问题上出了差错。
  在管理学的概念里,学校管理常常被这样定义着: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整体优化学校教育工作,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如此,似乎“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办成一所好学校,就天经地义地成为学校管理的全部目的、最终指向。
  然而,学校管理就是为了办成一所好学校吗?办成一所好学校又是为了什么呢?毫无疑问,办好学校最终无非是为了更好地育人,那么学校管理的最终目的也就在此。如此,办成一所好学校与更好地育人不就最终统一了吗?其实问题并不那么简单!“管理——办学——育人”三者之间的关系犹如“工作——挣钱——幸福”之间的关系一样。只有当学校管理者把更好地育人当做目的,办学和育人才有可能完全统一。如果把办好学校预设为最大、最终的目的,人就可能被当成工具和手段来成全好的学校,正如有人可能会牺牲幸福生活去辛苦挣钱一样。所以,办好学校不是目的,育人才是。有如挣钱不是目的,幸福才是。就终极意义而言,人才是教育的最大目的,才是学校管理的最高目的。
  人的主体价值一旦被忽略、漠视和遮蔽,常常会使学校管理陷入价值取向上的误区,进而导致管理行为的偏离。评价学校和评价学生的着眼点往往是不一样的。现实表明,一旦学校把自身的档次、声誉当作优先考虑的目标乃至终极目的,那么人的成长和发展就会有意无意地被淡漠轻视。一些学校为了晋级升格、“做大做强”,盲目扩大规模,看重硬件投入,忽视内涵升级;为了“平安校园”,就取消课外活动,取消郊游远足,减少公益活动,取消长跑项目;为了纪律和秩序,安装监控探头,封闭操场,禁止学生出校门;为了提高学科成绩,提高学校知名度,随意改变课程设置,增加主课节次,限制课外阅读……这些都是“以校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
  学校全面增值,应该首先建基于每一个人获得全面增值。为了学校的声名而不顾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显然是短视和狭隘的。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要有一种眼光、胸怀、气度和定力,不趋世风时风,不计私利小利,淡定坚守“人的教育”的职业信仰。
  二、推崇一种理念:为了完整的人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出“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的教育主张。教育不仅应该培养人,而且应该培养“完整的人”。因为有“完整的人”,才有“完满的生活”。由此,学校管理应该推崇一种理念:为“完整的人”而进行规划设计。
  何谓“完整的人”?首先,他们有健康的身心。不仅有较好的体质,而且掌握一定的运动健身技能,养成卫生健康的生活习惯,拥有正当的娱乐方式、消遣领域和情趣世界,保持积极进取的生命姿态。其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有笃信不移的人生信念,懂得敬畏天地自然律令,能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有关注历史、未来的使命感,有对世界、国家和家庭的责任心;养成正直的品格、独立的精神、美好的性情、优雅的志趣、丰富的内心;有个性不偏激,有视野不狭隘,有情感不冷漠,有理智不妄为,尊重他人,珍爱自己,懂得沟通,乐于合作。再次,有相对均衡的学科基础知识,有独立学习、探究的基本能力,有属于个人的兴趣点和爱好特长,养成良好的阅读、求知的习惯,始终保持对未知世界浓厚的兴趣和不肯守成的创造激情……这样的人就是“完整的人”,他做好了融入社会、过“完满的生活”的充分准备。
  一所学校,不仅要对学生的当下成长负责,更要为学生一辈子的幸福人生奠基。学校是人生最早生根发芽的一块土壤,是人生的苗圃,学校管理就是对苗木的照看养护。一棵树苗在苗圃里蜷曲着,移栽后就难以生长得笔直舒展;它在苗圃里没有获得充分的阳光、水分和养料,移栽后就会营养不良,甚至难以成活。同样,一个人如果在生命的开始和成长的早期,没有在园圃里受到全面充足的生命滋养,他们的精神不可谓之健全,性格不可谓之完整,体质不可谓之强健。带着人性的隐患、受伤的心灵、羸弱的身体开始社会生活,很多的悲剧早已埋下,有的甚至还没有等到踏上社会就提前爆发:因缺少诚信而自欺欺人,因性格自私而损人自利,因内心脆弱而自残自杀,因性情暴戾而伤人弒亲,因体质衰弱而半道夭折……如果学校管理能以“完整的人”的理念进行设计、管理,少一点智力比拼,多一点德育、体育含量,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此类情形会减少、减轻。   任何一所学校没有责任把每个人变成白领乃至社会精英,却有义务培养“完整的人”。学校管理者如果一味迎合上级的功利要求和世俗的评判尺度,追求以成绩或升学为唯一指向的所谓“成功”,投其所好地进行学校管理设计:让操场上长满荒草,让校园里消失歌声,让试卷和习题填满课外,让正常的睡眠变得奢侈,让德育体验和劳动远离生活,让校园隔离社会……除了不间断地进行知识催熟、技能强化之外别无他事,那么,教育流水线上出来的将不是一个个活泼泼的“完整的人”,而是一台台高分低能、高智商低情商、有知识没文化的考试机器,这样的学校管理一定带着严重的残缺。
  爱因斯坦说:“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知识、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的人格。”雅斯贝尔斯也说:“将教育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这种教育是没有灵魂的。”“完整的人”一定是受过科学管理、浸渍过人文教育而获得全面发展的人。未来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寄望于“完整的人”,而“完整的人”又寄望于理想的学校管理。
  三、恪守一条法则:尊重人的天性
  学校管理要顺其天性而育之。无论是引导、感化、濡染、体验,还是约束、告诫、批评、惩处,都是学校管理的合理行为,但离开了对人的天性尊重,就会导致粗俗化、简单化、机械化,就会走向短视、功利、世俗。尊重天性,一是承认个性,二是给以自由,三是唤醒内心。
  人的天性是以个人的、固有的、独特的方式呈现的,学校管理应该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说:“不管出自多么良好的意图,如果园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地、小心地顺应植物本性的话,葡萄藤可能由于修剪而被彻底毁灭,至少它的肥力和结果能力被破坏。”人比葡萄藤当然要复杂得多。人有先天的禀赋、自身的欲求、丰富的情感,因而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复杂性、主观能动性。这些本无所谓优劣,每种类型都应该平等看待,每个人都应该在学校里找到舞台。就算是另类的习惯和方式,也应得到包容。学校本来就是一个让人犯错改错的地方。只要我们调整评判成功的尺度,任何人都可以收获成功。学校管理如果用统一的、简单的、标准的模式加以限制,把人变成标准件,把每一个不同的人打造成同样的人,就扭曲了人的个性,戕害了人性。
  教育是心灵解放的事业,管理必然要给予学生以自由。学生不是为了成为“学奴”才接受学校管理的,学校也不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学奴”才进行管理的。严明的纪律和森严的监管可以保证秩序,却不能保证好奇心、创造力和个人兴趣爱好的自由张扬,也不能保证个人潜能禀赋的充分挖掘。很难想象,一个学校能在封闭环境中运用强制手段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美国心理学家J·D·斯托奇在《前瞻与现实的心理虚幻》一书中说:“不要幻想所有的孩子都是你眼中温顺的羔羊,很难想象一条大河中只有中规中矩的舒缓,没有湍急和咆哮会是什么样。”爱因斯坦也认为:“学校凭借恐吓、压力和权威来管理学生是一件最坏的事,它破坏了学生深挚的感情和真诚、自信,它养成学生驯服的性格。”F·A·哈耶克也曾痛斥“强制是一种恶”:“因为它否定个人选择与实现自己目标的能力与权利,将其降低为别人的工具。”我们常常因为误读了管理的内涵,而限制了本该给予学生的一份自由。
  玛丽·凯在《掌握人性的管理》一书中指出:“每个人都渴望自己成为重要人物,管理的成功就在于使每一个都感到自己重要。”这种渴望是人性的需要、发展的欲求。学校管理的责任和使命,就是尊重这种需要,唤醒内心的欲求,让学生摆脱依赖和被迫,实现自愿与自主发展;就是营造积极而轻松、自由而有序的教育环境,“渲染”优美与高雅、明丽与清新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指导、帮助和服务,努力去成全他们,而不是将他们绑架到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当管理者高扬手中的鞭子把学生驱赶着学这学那时,当学生从兴味盎然变得厌倦麻木时,这种管理是失败的;当管理者依据学生的特质,将学生引领到一个他们自己认为该去的地方时,当学生睁开迷茫的眼睛,对世界充满着好奇与兴趣,并带上一种欲罢不能的自觉时,这样的管理才是成功的。学校的魅力和吸引力,就在于它是舒展心灵、放飞想象、驰骋创造活力的处所,到处都能感觉到趣味和美的存在。
  当下,将“人的教育”从学校管理中剥离、抽取、剔除,已成为一种流行的通病,“人的教育”管理理念并没有真正融入操作行为之中。一些貌似“严密”“规范”“高效”“精致”的学校管理也无非是经年不变的陈旧套路,与真正意义上的学校管理依然有着不小的差距。我以为重提“人的教育”,也许能让我们进行一次集中反思:这些年来,学校管理到底做了些什么?有多少是有真正价值的?通过反思,也许能让学校管理更加逼近教育目的,迈向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
  [2]雅斯贝尔斯,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1999(51).
  (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人类社会已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云计算、互联网利用近乎零边际成本的优势,以其泛在、开放、平等、协同、共享的特点改造升级甚至颠覆性变革其他传统产业。其所具有的实时多媒体通信功能、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反馈与服务,使学习者采用个性化学习方式和个性化学习路径成为可能,越来越挑战着工业时代以班级授课为主体的整齐划一的教育体系。  今天的学校教育如何与时俱进,变革传统管理制度,积极利用云计算“基础设施及服务”“
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是发展学生。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教学。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发展的每一个方面,针对不同学生个体,以及每个不同个体的差异,从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出发设计和组织教学,从而达到发展学生的目的。我认为:教学要从学生出发,要适合学生发展:教学就是要顺应学生的天性,启迪学生的灵性,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学的天职就是发现兴趣。激发潜能,为学生天性的成长铺平道路。扫清障碍,让学生的聪明才智渐渐显
世事难测,人境迁移,风雨百年中,墟小翻天覆地,唯一亘古不变的是人的纯真情怀。  有一种情怀叫荣耀。百年辉煌,桃李芬芳,根深叶茂,经正天下。荣耀她走过的风风雨雨一个世纪,将一串串记忆的珍珠,串起了一个个美丽的圆。荣耀她如同渊博的老者,精神矍铄,神采飞扬,愈发散着浓郁厚重的神韵。荣耀她在百年的洗礼中,矢志不渝地书写着代代人不朽的骄傲……  有一种情怀叫思念。翻开一页页经典的年轮,抚摸着一张张泛黄的照片
【摘 要】通过乡土艺术的校本化实施,传承民间剪纸技艺,让学生透过质朴的“俗”,来追求高雅的美,根植“雅美”的人生愿望和生活情趣,激发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怀。作为课程开发,寻找其根系,培植其新芽,延展其枝叶,采撷其果实,修炼其魂魄,从而有效地实现继承、发扬与创新。  【关键词】民间剪纸;传承教育;课程回望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2-0
笔者于2010年3月通过国家汉办的选拔和培训后,被孔子学院总部派往美国孟菲斯大学孔子学院工作。笔者的儿子子涵也于同年7月来到美国,借读于孟菲斯大学附小二年级。入学时,他的英语阅读水平测试仅有0.9分,而美国二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应在2.0—3.0之间。两个月后他的英语阅读水平为1.4,5个月后他达到了2.2,8个月后他与全班同学参加了全美斯坦福学业成绩考试,成绩以百分位数计,他数学位列99,阅读
【设计理念】  “年、月、日”属于“常见的量”中的一个内容,这是一节典型的常识性内容教学课。新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是: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说,学生已经掌握了时间单位时、分、秒,对年、月、日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经验往往比较零碎、不系统。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年、月、日”的知识点多且有点散,所以这节课的问题设计也容易过多而凌乱。我认为,教学
学校名片  觅渡桥畔曲水流觞,秋白故居燕上云梢,依于斯并融于斯的觅渡桥小学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最繁华的延陵西路北侧。这是一所创办于1841年的百年老校;1905年,名为武进县公立冠英小学堂,提出“勤谨”校训,谱就校歌《冠英学堂堂歌》;1951年,更名为觅渡桥小学,沿用至今;2010年,开始集团化办学,辐射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从“冠英”的“冠冕群英”到“觅渡”的“寻觅超越”,这里走出了卓尔不群的书生领
【关键词】近似数;表征;建模;数学思维;数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1-0056-03  【课前思考】  《近似数》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在此,教材第一次正式提出近似数的概念,并要求学生用“四舍五入法”求较大数的近似数。按照瞻前顾后、提前渗透的编排原则,2014年秋之后的苏教版新教材在正式学习近似数之前就安排了相
【摘 要】《张謇教育文论选注》一书让我们特别地关注到张謇独特而可贵的“教育人格”,从“深挚而坚忍的教育情志”“务实而创新的教育实践”“宏富而精警的教育思想”三个维度对张謇教育人格进行了充分的阐释,同时也对他“精英治理”“精英办学”的局限性提出了个人的见解,这为今天谋求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张謇;教育文论;选注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
19年间,一个乏善可陈的苏州教育洼地发展为一块引领潮流的苏州教育高地,苏州工业园区的教育者们打造了一个高速跨越式发展的样本。秉承着内外兼修、开放圆融的发展特质,今天的园区教育已建立起了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特珠教育、社会教育的多层次、广覆盖、全方位的教育体系,现代化大教育格局基本形成,呈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全面均衡、质量效益普遍提高、办学特色各有所长、国际融合鲜明突出的崭新局面,成为苏州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