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25日,内蒙古出台8项具体措施整治虚拟货币“挖矿”行为,让人们再次聚焦比特币,把这个金融领域的产物与环保问题联系在一起。
长期以来,比特币饱受诟病,不仅因为其本质上作为一种泡沫经济容易造成金融风险,还因“挖矿”需要的计算机算力对电力资源消耗极大。早在2019年,国家发改委就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明确将“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列为国家产业政策已明令淘汰或立即淘汰的产业。
“挖矿”实质上是参与者用计算机解决一项复杂的数学问题,获得答案的人将收到比特币作为奖励。比特币网络会根据整个网络的算力自动调整数学问题的难度,让整个网络约每10分钟得到一个合格答案,由于参与“挖矿”的人越来越多,对算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今的“矿场”大都有成千上万台矿机长年不停运行,耗电十分惊人。
寻求低价的电费,成为“矿场主”的重要诉求。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丰富的煤炭资源让火电变得廉价,2017年该地火电站为“矿企”毅航投资提供低至0.26元一度的电价,仅为当地制造业的一半,但即便如此,毅航一年消耗的电费也突破了1亿元。这意味着仅仅为了供应一个“矿场”的电,就燃烧了大约1亿多吨煤炭,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5亿吨,这与节能减排的目标背道而驰。出于保护环境的考虑,内蒙古出台整治措施可谓是一种“止损”。
相比之下,在水力资源最为富集的西南地区,水电价格相对较低,尤其是个别地区还有大量未并网的小水电站,电价可以自行决定。据相关从业者透露,如果“矿场”与水电站达成合作,电价甚至能低至0.2元一度,而在一些省会城市,大工业电价最低大约为0.46元一度。这些水电站成为“矿场主”们理想的电力来源,无数“矿场”四散在西南地区。
这看似是一个双赢的合作,然而在“矿场”享受廉价电力的同时,水电“挖矿”造成的环境问题却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
尽管水电一直是清洁能源的代表,但在水电站的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生产生活废水,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深远的影响,比如在枯水期大坝会阻隔水流,造成下游干涸,沿岸动植物失去水源。大坝拦截水流形成的水库也会因为流动减少导致水质变质、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的问题。
由于小型水电站投资少,自然不可能多花成本用于环境保护,这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更大压力。有实力的“矿場”,甚至选择自建水电站获取电力,还将“矿场”直接建在河堤上,既危害防洪安全,又危害环境安全。
尽管已经暴露出环境问题,但一些地方利用小水站电“挖矿”行为依然难以根除,其主要还是经济因素作祟。西南地区是我国“西电东送”重要的电源基地,但电力外送也受通道、消费地的限制,当地内部又无法消耗如此大的电量,因此供过于求是常态,他们与电力缺口极大的“矿场”合作自然能达成“供需平衡”。
以持续损耗环境为代价让“挖矿”行业保持运转,显然是不合理的。更何况,其产出却只有比特币,既没有任何使用价值,也无法增加社会财富。“靠水吃水”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地对水资源的依赖程度高,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5月21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明确提出要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新疆、内蒙古等多个“挖矿”大省纷纷跟进,出台相应举措。在多方的围堵下,畸形的“挖矿”行业必将迎来一次迎头痛击,曾把“挖矿”当红利的地方政府,已经在思考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了。
长期以来,比特币饱受诟病,不仅因为其本质上作为一种泡沫经济容易造成金融风险,还因“挖矿”需要的计算机算力对电力资源消耗极大。早在2019年,国家发改委就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明确将“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列为国家产业政策已明令淘汰或立即淘汰的产业。
“挖矿”实质上是参与者用计算机解决一项复杂的数学问题,获得答案的人将收到比特币作为奖励。比特币网络会根据整个网络的算力自动调整数学问题的难度,让整个网络约每10分钟得到一个合格答案,由于参与“挖矿”的人越来越多,对算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今的“矿场”大都有成千上万台矿机长年不停运行,耗电十分惊人。
寻求低价的电费,成为“矿场主”的重要诉求。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丰富的煤炭资源让火电变得廉价,2017年该地火电站为“矿企”毅航投资提供低至0.26元一度的电价,仅为当地制造业的一半,但即便如此,毅航一年消耗的电费也突破了1亿元。这意味着仅仅为了供应一个“矿场”的电,就燃烧了大约1亿多吨煤炭,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5亿吨,这与节能减排的目标背道而驰。出于保护环境的考虑,内蒙古出台整治措施可谓是一种“止损”。
相比之下,在水力资源最为富集的西南地区,水电价格相对较低,尤其是个别地区还有大量未并网的小水电站,电价可以自行决定。据相关从业者透露,如果“矿场”与水电站达成合作,电价甚至能低至0.2元一度,而在一些省会城市,大工业电价最低大约为0.46元一度。这些水电站成为“矿场主”们理想的电力来源,无数“矿场”四散在西南地区。
这看似是一个双赢的合作,然而在“矿场”享受廉价电力的同时,水电“挖矿”造成的环境问题却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
尽管水电一直是清洁能源的代表,但在水电站的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生产生活废水,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深远的影响,比如在枯水期大坝会阻隔水流,造成下游干涸,沿岸动植物失去水源。大坝拦截水流形成的水库也会因为流动减少导致水质变质、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的问题。
由于小型水电站投资少,自然不可能多花成本用于环境保护,这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更大压力。有实力的“矿場”,甚至选择自建水电站获取电力,还将“矿场”直接建在河堤上,既危害防洪安全,又危害环境安全。
尽管已经暴露出环境问题,但一些地方利用小水站电“挖矿”行为依然难以根除,其主要还是经济因素作祟。西南地区是我国“西电东送”重要的电源基地,但电力外送也受通道、消费地的限制,当地内部又无法消耗如此大的电量,因此供过于求是常态,他们与电力缺口极大的“矿场”合作自然能达成“供需平衡”。
以持续损耗环境为代价让“挖矿”行业保持运转,显然是不合理的。更何况,其产出却只有比特币,既没有任何使用价值,也无法增加社会财富。“靠水吃水”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地对水资源的依赖程度高,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5月21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明确提出要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新疆、内蒙古等多个“挖矿”大省纷纷跟进,出台相应举措。在多方的围堵下,畸形的“挖矿”行业必将迎来一次迎头痛击,曾把“挖矿”当红利的地方政府,已经在思考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