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室管膜瘤的CT平扫及增强影像表现的特征性,着重观察颅内室管膜瘤的发病部位,形态大小及与脑室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与其他脑室内肿瘤进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室管膜瘤的CT影像表现。结果:31例室管膜瘤发生在幕上15例,其中脑实质内7例,侧脑室内3例,三脑室内5例。发生在幕下16例,其中脑实质内3例,四脑室内13例。结论:CT扫描在颅内室管膜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大价值。
关键词:室管膜瘤CT诊断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068【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048-01
颅内室管膜瘤多位于脑室内,是起源于脑室壁内柱或立方室管膜上皮或脑室周围室管膜巢的肿瘤。发生率约1%-4%,多发生在幕下的第三,四脑室内,幕上的多发生在脑实质,以儿童多发。本文通过31例经手术证实的室管膜瘤的CT表现特点,提高室管膜瘤的诊断及与其他肿瘤的鉴别诊断。
1材料和方法
本组病例颅内室管膜瘤31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男22例,女9例,男女比例2.45∶1,年龄4—48岁,10岁以下8例,10—30岁的13例,30—48岁的10例,平均年龄21.5岁。
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使用SOMATOM Emotion16层螺旋CT机,扫描参数:120kv,300ma,扫描层厚10mm层距10mm。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造影剂碘普罗胺100ml,注药速度3.0ml/S。
2结果
2.1肿瘤位置。发生在幕上,3例侧脑室内,7例脑实质内,3例三脑室内,发生在幕下,13例四脑室内,3例小脑半球内。
2.2肿瘤形态。21例类圆形,边缘有分叶。10例不规则。22例境界较清楚,9例边缘不清。
2.3肿瘤密度。14例高密度,5例等密度,5例混杂密度,7例低密度。
2.4肿瘤钙化和囊变。6例钙化,8例囊变,6例周围见水肿带。
2.5肿瘤强化。15例肿瘤增强,11例中度强化,3例轻度强化,1例无强化。
2.6肿瘤占位。脑室内室管膜瘤多巨大,多有不同程度梗阻性脑积水,多有脑室变形移位。
3讨论
颅内室管膜瘤多位于脑室内,是起源于脑室壁内柱或立方室管膜上皮或脑室周围室管膜巢的肿瘤。肿瘤呈膨胀生长,质地均匀,有包膜,可发生于脑室系统的任何部位,如侧脑室,三脑室,四脑室,其中以四脑室发生率最高。室管膜瘤好发于小儿和青少年,本文最小发病年龄4岁,平均发病年龄21.5岁。临床症状为头痛,恶心,呕吐,平衡失调。发生于四脑室的室管膜瘤早期可出现颅内压增高。CT平扫肿瘤多呈高密度或等密度,常散在分布斑点状钙化,也可见囊变。增强扫描肿瘤多呈轻度到中度强化,强化均匀或不均匀,囊变区不强化。
室管膜瘤与其他肿瘤的鉴别诊断,①脑室内脑膜瘤:侧脑室内脑膜瘤是成人侧脑室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好发于30—60岁,女性多于男性,好发在侧脑室三角区,形态规则,表面光滑,增強明显均匀强化。②髓母细胞瘤:好发于小脑蚓部,常呈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稍高密度肿块,瘤周轻度水肿,很少钙化,少有囊变。增强后明显均一强化,强化较室管膜瘤明显。③脉络丛乳头状瘤:发生在四脑室内,多呈圆形,边界清楚,可见钙化,多有交通性脑积水,增强后强化明显。④胶质母细胞瘤:多发生在额叶,出血较多见,增强与实质性室管膜瘤很难鉴别,若肿瘤内见明显条状或点状钙化,则先考虑室管膜瘤。
参考文献
[1]曹丹庆,蔡祖龙,主编,全身CT诊断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467
[2]鱼博浪,王世捷,张明等,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CT和MRI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765-769
[3]冯平勇,恶性室管膜瘤的CT诊断,实用放射学杂志。1998:485
关键词:室管膜瘤CT诊断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068【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048-01
颅内室管膜瘤多位于脑室内,是起源于脑室壁内柱或立方室管膜上皮或脑室周围室管膜巢的肿瘤。发生率约1%-4%,多发生在幕下的第三,四脑室内,幕上的多发生在脑实质,以儿童多发。本文通过31例经手术证实的室管膜瘤的CT表现特点,提高室管膜瘤的诊断及与其他肿瘤的鉴别诊断。
1材料和方法
本组病例颅内室管膜瘤31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男22例,女9例,男女比例2.45∶1,年龄4—48岁,10岁以下8例,10—30岁的13例,30—48岁的10例,平均年龄21.5岁。
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使用SOMATOM Emotion16层螺旋CT机,扫描参数:120kv,300ma,扫描层厚10mm层距10mm。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造影剂碘普罗胺100ml,注药速度3.0ml/S。
2结果
2.1肿瘤位置。发生在幕上,3例侧脑室内,7例脑实质内,3例三脑室内,发生在幕下,13例四脑室内,3例小脑半球内。
2.2肿瘤形态。21例类圆形,边缘有分叶。10例不规则。22例境界较清楚,9例边缘不清。
2.3肿瘤密度。14例高密度,5例等密度,5例混杂密度,7例低密度。
2.4肿瘤钙化和囊变。6例钙化,8例囊变,6例周围见水肿带。
2.5肿瘤强化。15例肿瘤增强,11例中度强化,3例轻度强化,1例无强化。
2.6肿瘤占位。脑室内室管膜瘤多巨大,多有不同程度梗阻性脑积水,多有脑室变形移位。
3讨论
颅内室管膜瘤多位于脑室内,是起源于脑室壁内柱或立方室管膜上皮或脑室周围室管膜巢的肿瘤。肿瘤呈膨胀生长,质地均匀,有包膜,可发生于脑室系统的任何部位,如侧脑室,三脑室,四脑室,其中以四脑室发生率最高。室管膜瘤好发于小儿和青少年,本文最小发病年龄4岁,平均发病年龄21.5岁。临床症状为头痛,恶心,呕吐,平衡失调。发生于四脑室的室管膜瘤早期可出现颅内压增高。CT平扫肿瘤多呈高密度或等密度,常散在分布斑点状钙化,也可见囊变。增强扫描肿瘤多呈轻度到中度强化,强化均匀或不均匀,囊变区不强化。
室管膜瘤与其他肿瘤的鉴别诊断,①脑室内脑膜瘤:侧脑室内脑膜瘤是成人侧脑室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好发于30—60岁,女性多于男性,好发在侧脑室三角区,形态规则,表面光滑,增強明显均匀强化。②髓母细胞瘤:好发于小脑蚓部,常呈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稍高密度肿块,瘤周轻度水肿,很少钙化,少有囊变。增强后明显均一强化,强化较室管膜瘤明显。③脉络丛乳头状瘤:发生在四脑室内,多呈圆形,边界清楚,可见钙化,多有交通性脑积水,增强后强化明显。④胶质母细胞瘤:多发生在额叶,出血较多见,增强与实质性室管膜瘤很难鉴别,若肿瘤内见明显条状或点状钙化,则先考虑室管膜瘤。
参考文献
[1]曹丹庆,蔡祖龙,主编,全身CT诊断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467
[2]鱼博浪,王世捷,张明等,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CT和MRI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765-769
[3]冯平勇,恶性室管膜瘤的CT诊断,实用放射学杂志。199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