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颅脑手术气管切开患者不同吸痰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实施颅脑手术气管切开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同吸痰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组32例,观察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深层吸痰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吸痰量及血氧饱和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吸痰量及血氧饱和度方面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结合深层吸痰法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吸痰方法,能有效吸出颅脑手术气管切开患者气管深部痰液,降低肺部感染,保持气道通畅,提高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颅脑手术气管切开吸痰方法应用效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063【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045-01
對于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手术患者,保持气道通畅是临床治疗的关键,气管切开患者由于气道粘膜水肿,使气道分泌物增加,加之患者呼吸及咳嗽能力下降,导致痰液不易咳出,增加了肺部感染的几率[1]。因此,积极有效吸痰是气管切开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最有效的方法,对于如何有效地清除气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肺部感染、防止气道粘膜损伤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是目前临床医护人员探讨的重点话题。本研究通过对64例颅脑手术气管切开患者采取不同吸痰方式进行分析比对,观察不同方法临床应用效果,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自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实施颅脑手术气管切开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入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相关检查及规范治疗后,行气管切开手术者。并排除既往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者;已出现肺部感染者、经气管切开后死亡者、患有感染性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碍者。所有入选患者家属了解研究目的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对其入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组32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45.5±14.58)岁;对照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43.0±14.2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方面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吸痰方法。观察组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操作方法:操作前后给予患者高浓度氧气吸入10分钟,放置纤维支气管镜前将气管内滴入利多卡因2ml,然后将纤维支气管镜插入气管进行吸痰,对于痰液粘稠者不易咳出者,进行灌洗,直到痰液吸出为止,操作过程中应采用头高脚低位,密切观测血氧饱和度[2]。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方法,将吸痰管插入气管,遇到阻力后再上提拉1~2cm,待吸痰管插入到一定深度时,即可进行吸痰,吸痰管应自下慢慢向上提拉,并左右旋转,以吸净痰液,吸痰管取出后,及时冲洗吸痰管,以免引起堵塞。每次吸痰持续时间小于15s,吸痰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上述操作均有资历高深的护理进行[3]。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吸痰量及血氧饱和度。
1.4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痰液一次性吸净,呼吸困难缓解,痰鸣音明显减少;有效:痰液基本吸净,呼吸困难有所缓解,痰鸣音减少;无效:痰液减少不明显或无减少,呼吸困难缓解不明显,痰鸣音无减少。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患者例数×100%。
1.5统计学处理。研究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6.0软件处理进行相关数据分析,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讨论
本研究通过颅脑手术气管切开患者采取不同吸痰方式进行分析比对,观察不同方法临床应用效果,其中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结合深层吸痰法取得显著性效果,能有效吸出气管深处的痰液,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维持肺部正常通气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低氧血症的发生,是提高气管切开患者改善通气最好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谢艳,不同吸痰方式对气管切开患者并发肺炎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103-104
[2]龚进红,林庆喜,林承怀,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早期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加肺泡灌洗的临床意义[J],临床军医杂志,2010,38(4),497-499
[3]崔君霞,金奕,于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采取不同吸痰方式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28)
关键词:颅脑手术气管切开吸痰方法应用效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063【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045-01
對于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手术患者,保持气道通畅是临床治疗的关键,气管切开患者由于气道粘膜水肿,使气道分泌物增加,加之患者呼吸及咳嗽能力下降,导致痰液不易咳出,增加了肺部感染的几率[1]。因此,积极有效吸痰是气管切开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最有效的方法,对于如何有效地清除气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肺部感染、防止气道粘膜损伤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是目前临床医护人员探讨的重点话题。本研究通过对64例颅脑手术气管切开患者采取不同吸痰方式进行分析比对,观察不同方法临床应用效果,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自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实施颅脑手术气管切开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入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相关检查及规范治疗后,行气管切开手术者。并排除既往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者;已出现肺部感染者、经气管切开后死亡者、患有感染性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碍者。所有入选患者家属了解研究目的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对其入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组32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45.5±14.58)岁;对照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43.0±14.2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方面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吸痰方法。观察组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操作方法:操作前后给予患者高浓度氧气吸入10分钟,放置纤维支气管镜前将气管内滴入利多卡因2ml,然后将纤维支气管镜插入气管进行吸痰,对于痰液粘稠者不易咳出者,进行灌洗,直到痰液吸出为止,操作过程中应采用头高脚低位,密切观测血氧饱和度[2]。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方法,将吸痰管插入气管,遇到阻力后再上提拉1~2cm,待吸痰管插入到一定深度时,即可进行吸痰,吸痰管应自下慢慢向上提拉,并左右旋转,以吸净痰液,吸痰管取出后,及时冲洗吸痰管,以免引起堵塞。每次吸痰持续时间小于15s,吸痰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上述操作均有资历高深的护理进行[3]。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吸痰量及血氧饱和度。
1.4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痰液一次性吸净,呼吸困难缓解,痰鸣音明显减少;有效:痰液基本吸净,呼吸困难有所缓解,痰鸣音减少;无效:痰液减少不明显或无减少,呼吸困难缓解不明显,痰鸣音无减少。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患者例数×100%。
1.5统计学处理。研究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6.0软件处理进行相关数据分析,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讨论
本研究通过颅脑手术气管切开患者采取不同吸痰方式进行分析比对,观察不同方法临床应用效果,其中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结合深层吸痰法取得显著性效果,能有效吸出气管深处的痰液,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维持肺部正常通气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低氧血症的发生,是提高气管切开患者改善通气最好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谢艳,不同吸痰方式对气管切开患者并发肺炎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103-104
[2]龚进红,林庆喜,林承怀,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早期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加肺泡灌洗的临床意义[J],临床军医杂志,2010,38(4),497-499
[3]崔君霞,金奕,于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采取不同吸痰方式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