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祈祷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a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母亲是现大邱市半夜月蔡氏家的女儿,个子高高,瘦削的脸上长着一对黑亮的眼睛。母亲没上过几年学,但记忆力比谁都好。远亲的忌日和地址,村里各家的大小事情她都记得一清二楚。
  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是从每天清晨四点开始的。天还没亮,母亲就把我们兄弟姐妹五个全部叫起来,开始晨祷。母亲的祈祷很独特:首先祈祷国泰民安,接着祈祷亲族安康,然后还要为村里各家的幸福祈祷,特别要为那些生病的、有烦心事的、家庭不和的邻居祈祷,最后才轮到我们自己家的人。这时候,母亲会挨个儿说出我们的名字,而我总是排在最后一个,而且总是最短的一句话:“祈求您让我们家老大凡事顺利,成为有出息的人……祈求您让我们家老二考试取得好成绩,以后考上好的大学……我们的博,希望他健康成长。”
  这短短的一句祈祷直接反映了我在家里的位置。大哥从小心灵手巧,很早就离家在外,做些小生意;二哥是我们家的“秀才”,在首尔埋头苦读。作为老幺的我只能留在浦项帮父母养家、给二哥挣学费。
  每天放学后,我就急急忙忙赶到市场,拖着疲惫的身体帮母亲卖东西。最让我心烦的是,母亲经常命令我去帮邻居家干活,而且一定不让我接受任何报酬。
  “博,今天卖油家的大女儿出嫁,你赶紧去看看有什么可以帮忙的。”
  “又不是亲戚……”
  “远亲不如近邻。还不快去!”
  我只好不情不愿地朝邻居家碾过去。这时候,母亲又会在我后面喊:“在人家那儿一口水也不许喝。人家给你吃的,你要是敢拿,看我怎么收拾你!记住了吗?快点走!”
  我一直到高中毕业都是很内向的孩子。要我一个人跑去帮忙,刚开始真的很难。我也不会打招呼,就一直在厨房周围转悠,帮忙打打水、递递东西什么的,看看忙得差不多了,就一个人悄悄地跑回家去。后来,我也渐渐地能说出“我来帮忙了”、“活干完了,我先回去了”之类的话。
  说实话,比跟大人打招呼更难的是抵挡食物的诱惑。我很想在四周没人的时候偷偷吃上一口,可每次节骨眼儿上,母亲的喊叫声就会突然蹦出来……有时候,办婚宴的人家会包给我一些吃的,我心想,即使自己不吃,让哥哥妹妹们享受一顿也好啊。可一想起妈妈的叮嘱,终究没能伸出手。邻居家看我这样,会不满意地说:“这孩子,吃我们家的东西会肚子痛么?”
  如此经过几次,我渐渐明白了母亲的用意。不拿人家的东西,我便可以更加坦荡地去帮助别人。如果一个穷人天天企盼着有钱人的帮助,那他永远无法摆脱贫穷。母亲用她的言传身教,赐予了我和兄妹们克服贫穷的力量。
  摘自人民出版社《经营未来》
其他文献
那个叫汪贵儿的女人  14岁那年夏天,我挨了一顿打。半大的女孩,还被父亲当成小毛孩一样拿棍子抽,不知有多丢人,我一边哭一边在心里恨死了那个叫汪贵儿的女人。  汪贵儿与我母亲一直有过节。在母亲的教唆下,我从来不叫她大姑而是直呼其名,一开口净挑恶毒的字眼。她给我的糖果我用脚踩,送我的花裙子我拿剪刀剪坏。急了她就恼羞成怒地说:“瞧你跟你妈一个样,心也不和咱家亲,可别忘了你随我们姓汪!”  和汪贵儿的明争
陆有富 文学博士,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文学院,师从叶嘉莹先生,主要从事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著作3部,发表旧体诗词多篇,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學研究青年项目、国家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各一项。“国学基本教材”编委、“中华经典资源库”讲解专家,入选内蒙古高校“青年科技英才”计划
那时的春天稠密,难以搅动  野油菜花,翻山越嶺  蜜蜂嗡嗡的甜,挂在明亮的视觉里  一十三省孤独的小水电站,都在发电  而她,依然没来  你抱着村部黑色的摇把电话  嘴唇发紫,簌簌直抖  你现在的样子,比五十年代要瘦削得多了  仍旧是蓝卡基布中山装  梳分头,浓眉上落着粉笔灰  要在日落前为病中的女孩补上最后一课  你夹着纸伞,穿过春末寂静的田埂  作为一个逝去多年的人  你身子很轻,泥泞不会溅上
从前,有个叫约翰的穷鞋匠住在佩斯这个大城市里,独自抚养他的九个孩子。  要是做鞋,他不得不做九双;要是切面包,他不得不切九片;要是铺床……整个房间从门到窗都摆满了床。当他为了养活这许多小家伙半夜還得在条凳边忙着做鞋的时候,当他哄着这个或那个睡觉不老实的孩子入睡的时候,这个好心的手艺人常常独自叹息。  一个圣诞节晚上,约翰师傅因事回家晚了点。他带回各种现成的皮子,还拿回来一小笔钱款——刚够继续他的手
有道是,四岁授《孝经》,七岁诵《论语》。迫于生计,我五岁编竹篮,继之牧鹅,羡慕少年读书郎衣食无忧、有人指教。  放下牧鹅竿,躲进草舍,回味母亲念的童谣:“正月灯,二月鸢,三月麦秆当吹箫。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五月龙舟锣鼓咚锵声……”我毕恭毕敬地记在本子上,其中不会写的字用图画代替,等有机会向村里的老先生请教。  母亲不识字,为糊口起早摸黑劳作,仍不时给我讲些田间趣事,让我感叹大自然生态链
我曾经想看到风的形状,可它形无定式、来去无踪;我也曾想捕捉风的味道,可是风静隐于虚无之中,风动,带来的却是他处的味道;我也曾琢磨过风的声音,才知道风本无声,只是有许多声音都被风一路带来又一路带走……  在我离开农村进入小县城之后,仿佛进入一个听觉和味觉的荒漠。身处日益膨胀和来不及完善的城市,我成天浸泡在城市污浊的味道和繁杂的声音之中,只能独自怀念着风清气正的乡下时光。  虽然风的形状不可看见,但是
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浪淘沙  宋·歐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浣溪沙  清·王国维  山寺微茫背夕曛,鸟飞不到半山昏,上方孤磬定行云。  试上高峰窥浩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名 师 赏 析  诗
阿赫玛托娃是我热爱的诗人之一,世界级的短诗之王。她对我的吸引,基于两种特定的品质,一种是心灵上的,一种是文本上的。  阿翔这首《誓诗——致阿赫玛托娃》是他众多面目相同作品中的一个,起步于沉郁的地方,試图唤起非凡的道德性,但技艺太过娴熟,连润色都可以免掉。我对阿翔钦佩的地方是,他居然可以将他这种格式化颂歌的形式神圣化,句子之间的精密度一如华丽的建筑。  从不朽的早晨看出你的终其一生,传记仿佛弈局。 
复写纸覆盖着童年的记忆  用铅笔慢慢拓,月亮出现了  它像仓鼠沙沙作响穿过果园  这么多年过去了,快乐被隐藏  一半生命留在月亮里,另一半失蹤  某个昨日,合起来,才是山长水阔  就像你带来另一半人生  农事枯萎,大自然在寻找新的灵魂  姐妹们在黑夜的旅途中停下  天与地之间,月亮的位置刚好  时间满怀憧憬,月亮才是奇迹  她照着旧人,也照着新人  唯一的中秋明月,生来简洁  她经历了世界一切却又
已然是秋天了,黄梅时节的绵雨早已销声遁迹。那盆在阳光下欣然成长的多肉正趁着如锦暖阳,疯狂地吮吸着生命的滋养。秋阳通透,几乎可见多肉表皮下绿色的脉络,似是对温暖的渴求。  镰仓的海街,小城小日子,不哭闹、不烦躁,没有煽情,只有平淡如水的日常。  老旧的木造屋前,是那棵拥有五十年回忆的梅树,叶已亭亭如盖,圆润的梅子隐在其间,只等着夏日里酿上几壶梅子酒,解千愁。香田幸端出海鲜咖喱饭,那是不爱做饭的母亲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