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Q:一看你的名字,就让人心生欢喜,快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吧。
A:嗨,甜蜜素向大家问好。我的化学名称为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是食品生产中常用的添加剂。可能单纯说我的化学名字,大家会觉得陌生,而且枯燥无味,不过我人如其名,是一种常用甜味剂。
Q:蔗糖也是一种甜味剂吗?你们家族成员还有哪些呢?
A:这个问题嘛,要因国而异。在中国,蔗糖、果糖和淀粉糖不列为食品添加剂,而是被视为食品原料。现在食品中使用较多的甜味剂有葡萄糖、甜叶菊糖甙、糖精钠、麦芽糖醇、木糖醇等。蔗糖被视为天然甜味剂,是糖类营养素中甜度最高的双糖。注意,这里是营养素最高的哦,但是单纯比甜度的话,我是它的30至40倍呢。
Q:这么厉害!那么好多甜食中都应该有你的加入吧?
A:没错。估计你早餐就有摄入我们呢。我们广泛分布在各种冰淇淋、咖啡、果汁、加味水、杏仁茶、红茶、豆浆、配制酒、罐头、饼干、糕点、面包、果酱、果冻、蜜饯……中,不仅如此,我们家族成员分布广泛,除了这些为大家广泛青睐的甜食外,豆浆、配制酒、调味酱汁、饲料、凉果、酱菜品、化妆品、糖浆、糖衣、甜锭、牙膏、漱口水、唇膏等中也被广泛使用。
Q:原来甜味剂不仅仅应用于食品中,药品、化妆品也有分布。你们是不是像其他添加剂一样,也有标准限量呢?
A:的确如此。蔗糖对人体无毒无害,一般使用不限剂量,但我们属于非营养型合成甜味剂,有致癌、致畸、损害肾功能等副作用。因此,消费者如果经常食用我们含量超标的饮料或其他食品,就会因摄入过量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特别是对代谢排毒的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危害更明显。
因为副作用,所以国家对我们的使用有明文规定。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的规定,“甜蜜素”可以作为甜味剂,其使用范围为:酱菜、调味酱汁、配置酒、糕点、饼干、面包、雪糕、冰淇淋、冰棍、饮料等,其最大使用量为0.65g/kg;蜜饯,最大使用量为1.0g/kg;陈皮、话梅、话李、杨梅干等,最大使用量8.0g/kg。而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明文规定,膨化食品、小油炸食品在生产中不得使用甜蜜素和糖精钠、苯甲酸和山梨酸。
Q:那只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你们还是很受欢迎的吧?
A:其实不然,我们的市场销路远没有我们的名字那么甜蜜,个中滋味充满苦涩。中国的标准与国外的标准不尽相同,据2002年统计,中国采用国际标准率只有43.7%。在日、美、欧盟、韩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利用其自身的科技优势,以影响人类安全和健康为由,不断提高食品及其添加剂的技术标准,增加检测项目,达到限制中国食品出口的目的。我们也因此背负了很大压力。不过,还是诚心希望消费者购物我们含量标识明确的物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A:嗨,甜蜜素向大家问好。我的化学名称为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是食品生产中常用的添加剂。可能单纯说我的化学名字,大家会觉得陌生,而且枯燥无味,不过我人如其名,是一种常用甜味剂。
Q:蔗糖也是一种甜味剂吗?你们家族成员还有哪些呢?
A:这个问题嘛,要因国而异。在中国,蔗糖、果糖和淀粉糖不列为食品添加剂,而是被视为食品原料。现在食品中使用较多的甜味剂有葡萄糖、甜叶菊糖甙、糖精钠、麦芽糖醇、木糖醇等。蔗糖被视为天然甜味剂,是糖类营养素中甜度最高的双糖。注意,这里是营养素最高的哦,但是单纯比甜度的话,我是它的30至40倍呢。
Q:这么厉害!那么好多甜食中都应该有你的加入吧?
A:没错。估计你早餐就有摄入我们呢。我们广泛分布在各种冰淇淋、咖啡、果汁、加味水、杏仁茶、红茶、豆浆、配制酒、罐头、饼干、糕点、面包、果酱、果冻、蜜饯……中,不仅如此,我们家族成员分布广泛,除了这些为大家广泛青睐的甜食外,豆浆、配制酒、调味酱汁、饲料、凉果、酱菜品、化妆品、糖浆、糖衣、甜锭、牙膏、漱口水、唇膏等中也被广泛使用。
Q:原来甜味剂不仅仅应用于食品中,药品、化妆品也有分布。你们是不是像其他添加剂一样,也有标准限量呢?
A:的确如此。蔗糖对人体无毒无害,一般使用不限剂量,但我们属于非营养型合成甜味剂,有致癌、致畸、损害肾功能等副作用。因此,消费者如果经常食用我们含量超标的饮料或其他食品,就会因摄入过量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特别是对代谢排毒的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危害更明显。
因为副作用,所以国家对我们的使用有明文规定。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的规定,“甜蜜素”可以作为甜味剂,其使用范围为:酱菜、调味酱汁、配置酒、糕点、饼干、面包、雪糕、冰淇淋、冰棍、饮料等,其最大使用量为0.65g/kg;蜜饯,最大使用量为1.0g/kg;陈皮、话梅、话李、杨梅干等,最大使用量8.0g/kg。而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明文规定,膨化食品、小油炸食品在生产中不得使用甜蜜素和糖精钠、苯甲酸和山梨酸。
Q:那只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你们还是很受欢迎的吧?
A:其实不然,我们的市场销路远没有我们的名字那么甜蜜,个中滋味充满苦涩。中国的标准与国外的标准不尽相同,据2002年统计,中国采用国际标准率只有43.7%。在日、美、欧盟、韩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利用其自身的科技优势,以影响人类安全和健康为由,不断提高食品及其添加剂的技术标准,增加检测项目,达到限制中国食品出口的目的。我们也因此背负了很大压力。不过,还是诚心希望消费者购物我们含量标识明确的物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