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发挥教学智慧,不妥的方法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然而,教学又无定法,教学方法必须机动灵活。教学需要把握一项重要原则,课有常而教法无常。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只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指导和演示中去,并完全进入了"角色",才能深深吸引住学生。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很重要。和其它课程一样,必须养成遵守课堂纪律,上课专心听讲,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多种学习习惯。但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从学习和掌握语言的角度来说,关键是要养成小学生良好的读、算、写、思、疑的习惯。
二、教学方法科学化
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多种方法的交叉使用和互相配合。传统的教学往往采用固定的教学方法,形成一套模式。我们教育教学活动是灵活的。教师需要将各种教学方法、手段、技巧等恰如其分、灵活巧妙地应用于具体的教学情景中才行。学习方法是贯穿整个学习、思维、实践的一系列活动。教学方法科学化就是以科学的理念和锻炼方法为指导,培养学生科学锻炼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但具有实效性、兴趣性、科学性的特点,而且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可促进学生的健康持续发展。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指能使人快乐地学习,轻松地学习,能突出重点、化难为易地学习,能提高学习效率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得法与否,主要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其重要的指标就在于学生是否经历了一个完整的、连贯的、圆滑的思维过程。教学有法是走向教无定法的前提,教无定法是对有法的升华。从无法到有法,这是进步,从有法到无定法,这是突破,从无定法到创新法,贵在得法,这是飞跃。变无法为有法,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劳动,使有法为无定法,需要我们抛洒辛勤的汗水。化有定法为新法,更需要我们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至此方能达到循法而不拘泥于定法。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个性特点。现代教学论有了较大的改变。由于教学方法日益增多,对教学方法的本质研究日益深入,教育家越来越认识到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方法。如苏联巴班斯基就指出,不存在“教学法上的‘百宝箱’”。我们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有些是符合现代教学论观点的。有经验的教师即使教同一年级不同的班,教法也不完全相同。假如都用同一种模式来要求的话,势必抹杀了个性,学生也会学得索然无味。有的老师思辨能力很强,善于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给学生质疑、思考的天空;有的老师语言生动幽默,能够深入浅出、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懂、学会;有的老师善于写和画,简明的线条、概括的板书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假如让不同个性、不同风格的老师都必须使用同样的教学模式会是怎样的情形?我们应该给老师们更广阔的天空让老师们施展自己的才华、展示自己的个性风采,创造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假如过于追求某种模式,课堂教学必然会走向死板、僵化,缺乏生机与活力。而真正创新的课堂是不受任何一种模式限制的,既可能有自主学习的影子,也有合作学习的内涵,有多学科知识的整合,有知识建构的过程,有情感态度的自然渗透,有学习方法的培养,有学生个性的展示,有教师的讲解,还有师生共享的快乐,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
三、引导学生多问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和“铺路石”。善于把握教材的特点,旧中求新、从不同的方面或角度提出生动曲折、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有助于激发的学生求知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处于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给课堂教学增添神奇的魅力,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影响了学生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使课堂提问产生一些误区。 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高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學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原来圆的什么?为了适时提出这两个问题,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教师提出:
① 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怎么样?
② 这相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圆的什么?
③ 那么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很快推导出公式。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猜想是人们在揭示问题实质,探索客观规律,寻找命题结论时,凭借自己的想象,进行估计、推测的一种思维方式。教学中教师让每个学生在已学得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时,板书课题后,老师说:“同学们猜一猜,1毫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给同学们看。”当同学们打着手势,用眼睛征求我的意见时,我则说:“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现在请你拿出尺子,……”在学生急于想知道他猜想的对不对时,老师请他们那出尺子去找,去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样教学充分调动起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整节课思维活跃,效率也高。
总之,教师在教学时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设计教法,积极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数学知识。只有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大胆探索,并勇于尝试全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才能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从而做好在学生学习中的促进者、指导者、咨询者。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很重要。和其它课程一样,必须养成遵守课堂纪律,上课专心听讲,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多种学习习惯。但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从学习和掌握语言的角度来说,关键是要养成小学生良好的读、算、写、思、疑的习惯。
二、教学方法科学化
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多种方法的交叉使用和互相配合。传统的教学往往采用固定的教学方法,形成一套模式。我们教育教学活动是灵活的。教师需要将各种教学方法、手段、技巧等恰如其分、灵活巧妙地应用于具体的教学情景中才行。学习方法是贯穿整个学习、思维、实践的一系列活动。教学方法科学化就是以科学的理念和锻炼方法为指导,培养学生科学锻炼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但具有实效性、兴趣性、科学性的特点,而且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可促进学生的健康持续发展。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指能使人快乐地学习,轻松地学习,能突出重点、化难为易地学习,能提高学习效率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得法与否,主要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其重要的指标就在于学生是否经历了一个完整的、连贯的、圆滑的思维过程。教学有法是走向教无定法的前提,教无定法是对有法的升华。从无法到有法,这是进步,从有法到无定法,这是突破,从无定法到创新法,贵在得法,这是飞跃。变无法为有法,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劳动,使有法为无定法,需要我们抛洒辛勤的汗水。化有定法为新法,更需要我们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至此方能达到循法而不拘泥于定法。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个性特点。现代教学论有了较大的改变。由于教学方法日益增多,对教学方法的本质研究日益深入,教育家越来越认识到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方法。如苏联巴班斯基就指出,不存在“教学法上的‘百宝箱’”。我们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有些是符合现代教学论观点的。有经验的教师即使教同一年级不同的班,教法也不完全相同。假如都用同一种模式来要求的话,势必抹杀了个性,学生也会学得索然无味。有的老师思辨能力很强,善于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给学生质疑、思考的天空;有的老师语言生动幽默,能够深入浅出、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懂、学会;有的老师善于写和画,简明的线条、概括的板书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假如让不同个性、不同风格的老师都必须使用同样的教学模式会是怎样的情形?我们应该给老师们更广阔的天空让老师们施展自己的才华、展示自己的个性风采,创造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假如过于追求某种模式,课堂教学必然会走向死板、僵化,缺乏生机与活力。而真正创新的课堂是不受任何一种模式限制的,既可能有自主学习的影子,也有合作学习的内涵,有多学科知识的整合,有知识建构的过程,有情感态度的自然渗透,有学习方法的培养,有学生个性的展示,有教师的讲解,还有师生共享的快乐,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
三、引导学生多问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和“铺路石”。善于把握教材的特点,旧中求新、从不同的方面或角度提出生动曲折、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有助于激发的学生求知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处于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给课堂教学增添神奇的魅力,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影响了学生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使课堂提问产生一些误区。 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高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學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原来圆的什么?为了适时提出这两个问题,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教师提出:
① 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怎么样?
② 这相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圆的什么?
③ 那么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很快推导出公式。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猜想是人们在揭示问题实质,探索客观规律,寻找命题结论时,凭借自己的想象,进行估计、推测的一种思维方式。教学中教师让每个学生在已学得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时,板书课题后,老师说:“同学们猜一猜,1毫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给同学们看。”当同学们打着手势,用眼睛征求我的意见时,我则说:“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现在请你拿出尺子,……”在学生急于想知道他猜想的对不对时,老师请他们那出尺子去找,去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样教学充分调动起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整节课思维活跃,效率也高。
总之,教师在教学时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设计教法,积极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数学知识。只有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大胆探索,并勇于尝试全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才能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从而做好在学生学习中的促进者、指导者、咨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