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问题情境构建知识体系之理论分析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ouzhang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诺贝尔奖获得者海森堡曾深有体会地说:“首先是问题的提出,其次才是问题的解答。”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被动的、肤浅的。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求知的起始,也是教师展开教学的最好开端。可见,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很大的重要性。教师精彩的问题情境是学生学习的“兴奋剂”,由于学生高度的关注、全身心的投入,会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利于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从而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物理的热情。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本文试从问题情境的创设、情境与问题的自洽两个方面论述。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
  
  1 利用差异性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差异性实验是指实验的现象或结果是人们意想不到的、违反直觉的、似是而非的实验。学生通过对差异性实验所呈现现象的感知,成为问题的发现者。抓住这个时机,引导学生尝试着应用实验探究、资料查询等方法学习知识乃至创新,是帮助学生尽快步人自主性学习轨道的极好途径。
  案例1:《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老师手拿一只盛有水的杯子,问:当杯子口向下时杯子里的水有可能不洒吗?全体同学都认为不可能,可结果却是令人大跌眼镜。老师水流星表演成功,杯子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时杯口向下,但水并没洒出。
  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当杯子口向下时杯子里的水一定会洒出来的,结果却吃了一个“滑铁卢”,从而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结合本问题情境,学生出于强烈的认知内驱力,他们会主动积极地去探讨问题解决方法,成为问题的研究者;由于经历了类似科學研究的过程,他们都成为科学的探究者。
  2 利用新异奇特的东西创设问题情境
  新异奇特的东西,最能激起学生兴奋和愉悦。新异奇特的东西可以是学生“似曾相识又陌生”的图片文字材料,也可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影音资料。恰当的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案例2:《重力势能》。展示两幅随笔画:图1:如此驱寒:一衣衫褴褛汉子在寒风中想出一驱寒妙招,将一块大石头用细绳悬挂在树权上,然后自己站在摇摇欲坠的石头下,头上很快冒出汗来。图2:一衣鲜光亮的男子吹着口哨行走在树叶飘飞的树下,树叶落在他的身上、头上,他毫不在意。
  案例2中的图片具有较强的幽默感,学生在开怀大笑后不禁思考:不同的物体从高处落到人身上造成的后果为何是不同的?物体的重力势能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创设的情境要使学生感兴趣,觉得似曾相识或者就在身边,自然地就有一种亲近感;似曾相识却又陌生的情境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情境与问题的呼应与自洽
  
  1 首尾要呼应
  首尾呼应的文章读来使人感觉赏心悦目,首尾呼应的课堂使学生感觉回味无穷。优秀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对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功莫大焉。
  有些教师经常借助情境引出问题,并一路探究下去,问题解决掉了课堂也就结束了。教师只是为了安排一段“导言”而故意创设若干个听起来很新鲜而其实和教学内容并没有多大关系或有关但没有充分利用的情境。此种方式可谓是浪费了宝贵的资源,原本精心设计的情境只起到了很小的作用,这种课堂有了温度但却缺乏深度。如果多次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受骗上当”一样,不再相信教师的“情境”,这样的“情境”也就失去其应有的价值与意义了。
  我们来看前边几个案例的呼应。案例1:通过探究,学生探究得知水流星表演成功与杯子做圆周运动的速度有关。“哪位同学可以说出水流星表演成功的原因?”案例3: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大小和被举高的高度有关。现在你能解释“石头落下来可能产生致命的伤害,而树叶落到身上是安全的”这一问题了吗?
  2 相互要自洽
  情境与问题出现自相矛盾的地方,或者出现探究得到的答案不能解释情境中的问题,将会是课堂上的一个败笔。
  案例3:《宇宙航行》情境:请同学们欣赏一幅“神舟七号”的发射图片(图片很精彩,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知欲)。同学们认为是燃料燃烧推动火箭上升使飞船发射成功的,对吗?我们再来欣赏“神舟七号”在太空中环绕地球飞行时的录像(选用学生喜欢的好奇的节目录像,引人人胜)。为什么“神舟七号”在太空中环绕地球飞行时不需要燃料燃烧呢?
  案例剖析:“神舟七号”的发射,确实是需要燃料燃烧推动火箭上升使飞船发射成功。而“神舟七号”在太空中环绕地球飞行时,地球对飞船的万有引力提供飞船绕地球飞行的向心力。两个情境不是指向同一问题。
  我们可以选用以下案例引入《宇宙航行》。
  案例4:《宇宙航行》情境(“神舟七号”在太空中环绕地球飞行时的录像):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发射成功,翟志刚等三名宇航员在轨道舱内进食。同学们猜想宇航员在轨道舱内进食、锻炼身体等和在地面上有什么不同吗?
  案例剖析:所选情境可以由本节探究得到完美解释,同时还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价值观,不花俏但非常实用。
  以情境导人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以问题为主线引领学生创设挑战性学习目标以构建知识体系,这是创设问题情境的初衷。情境创设要注意多元融合、活泼丰富,充满人文精神、价值理性、终极关怀,力求身心发展与人格完善的和谐均衡,彰显“四两拨千斤”和“穿针引线”之妙。
  (责任编辑 黄春香)
其他文献
在区域一体化成为时代大势的2014年前后,京津冀协同发展迎来了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对于京津冀三地来说,一体化发展是北京破解大城市病,更好的发挥首都服务功能、建设中国
我们学校的初中部,是面向民工子弟的。我们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存在着一定的流动性,而且大多数来自农村。英语老师们一直在努力地寻找适合我们本校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的方式。大家都知道,学习英语最初始一定要让学生们有兴趣,因为兴趣是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有了兴趣才愿意努力去学习,刻苦学习了才可能会有进步。多次接手七年级新班级,我发现,努力贴近学生心灵,是提高学生英语兴趣的基本前提;尝试走进学生
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
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问题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本文基于行为经济学"有限理性"视角,借鉴行为劳动经济学有关劳动供给、工资决定的行为偏好以及制度因素的研究成果,对企业
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如何使英语课堂教学更具有有效性?这对我们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每位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对新课程指导下的课堂教学都有了新的认识,并努力将其理念方法渗透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英语学习实践的主体。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英语教师应该考虑也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和实践体会,谈谈课堂教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城市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必然。青岛成功举办上合峰会,城市建设呈现崭新面貌,智慧城市建设也有新突破。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会存在各种问题,如缺乏长远系统的规划、建设智慧城市的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环保项目所占比重低、智慧项目还未成熟、智慧城市各项目仍未形成一体化等。后峰会时代智慧城市发展中的问题会愈发明晰,建设难度也越来越大,有针对性的解决当前问题,我们要
跨国企业宁愿承担更大的风险到境外设立经济组织,背后有着多重的考量。针对学界研究跨国公司境外经营这一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通过对美国、日本以及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投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