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养成想学、爱学、乐学、会学是教师教学的指南针,也是每个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想学;爱学;乐学;会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2-048-1
现代教育论强调以学为主,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习的积极能动作用,让他们进行创造性学习,从小打好学习基础,首先要改变学生“要我学”的思想,使其成为“我要学”;其次还要注意在让学生“学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掌握“会学”的本领和方法,从而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会学,形成一个学习的良性循环。而这对于数学教学,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于培养学生的新观念、新思维。使学生养成想学、爱学、乐学、会学数学是数学教学的指南针。如何培养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并会学数学,是每个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此谈几点个人的教学体会。
一、创设情境,唤起需求,使学生“想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为强烈”。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主动地探索,才会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达到更高更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来编排内容,使用游戏、猜谜、讲故事、设置悬念等形式使学生产生探求数学知识的强烈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抓住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在教学“数学、生活”时,首先创设如下情境,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学生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时老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地引导他们进入新课。整堂课学生都是在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态去学习新知的,探究的味道十分浓厚,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最后的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学用结合,发掘魅力,使学生“爱学”
陶行知说过:“生活教育是给生活认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数学,贴近他们的生活素材。并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他们就会更加爱学数学。
发掘数学教材或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美的享受。数学内在的美丰富多彩,数学的逻辑美、系统美、对称美、和谐美都是内在美,教材中就要设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它充分揭示出来。
例如,在制作复式统计图时,可以让学生用水彩笔画出表示不同的数量,从中感受数学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享受美感。这样,学生就会被数学的潜在魅力所感染和吸引,内心逐渐产生对数学的喜爱。
三、诱发情趣,学中感乐,使学生“乐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氛围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当学生感到“心理自由”时,其思想上的压抑和负担就少,学习就可能排除外界干扰而处于积极能动的状态,因此,教学中一定要尽量优化教学环境,优化学生的心理状态,以提高学习效果。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好玩、好胜等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常常采用操作实践、数学游戏、创设故事情境、加强直观等手段和各种新颖有趣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动口、动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智能发展。
例如我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几个事先准备好的几个平行四边形,思考:通过观察,你能发现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呢?通过一番动手动脑和寻找规律,同学们终于找全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所以我们说新知识的传授要以情感为基础,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学习,创造一种快乐、和谐、自由的氛围,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
四、传授方法,培养习惯,使学生“会学”
教学就是为了教会学生“学”,这是教学的根本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学会了知识和本领才能更好地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习的良性循环。所以教师要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了不同的数学,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宝贵的创造精神。
课堂教学中,我主要教给学生会看书、会思考、会解题的本领。我提倡阅读课本要一字一句的斟酌;思考问题一点一滴的探索;解决问题一丝不苟的认真。如在指导学生看书时,我要求学生对每个例题的说明和解答都要认真阅读,独立思考。对于联系较紧的新旧知识,则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边看、边想、边议去解决。对课本中的有关数学概念、定律、性质等内容既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个字、词的作用,又要注意其中的条件和结论。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个性的发展。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是多方面的,我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从专心听讲、多思好问、善于发言、认真作业四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就逐渐养成了多思好问、质疑问难等学习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让学生“学”,我们教师就要时时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要珍视学生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思想、新观点。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出一切尽可能的条件,将学生从“厌学”引向“想学”、“爱学”、“乐学”、“会学”的正确方向,使其将来能畅快的遨游在数学的领域里,成为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想学;爱学;乐学;会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2-048-1
现代教育论强调以学为主,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习的积极能动作用,让他们进行创造性学习,从小打好学习基础,首先要改变学生“要我学”的思想,使其成为“我要学”;其次还要注意在让学生“学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掌握“会学”的本领和方法,从而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会学,形成一个学习的良性循环。而这对于数学教学,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于培养学生的新观念、新思维。使学生养成想学、爱学、乐学、会学数学是数学教学的指南针。如何培养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并会学数学,是每个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此谈几点个人的教学体会。
一、创设情境,唤起需求,使学生“想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为强烈”。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主动地探索,才会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达到更高更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来编排内容,使用游戏、猜谜、讲故事、设置悬念等形式使学生产生探求数学知识的强烈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抓住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在教学“数学、生活”时,首先创设如下情境,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学生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时老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地引导他们进入新课。整堂课学生都是在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态去学习新知的,探究的味道十分浓厚,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最后的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学用结合,发掘魅力,使学生“爱学”
陶行知说过:“生活教育是给生活认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数学,贴近他们的生活素材。并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他们就会更加爱学数学。
发掘数学教材或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美的享受。数学内在的美丰富多彩,数学的逻辑美、系统美、对称美、和谐美都是内在美,教材中就要设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它充分揭示出来。
例如,在制作复式统计图时,可以让学生用水彩笔画出表示不同的数量,从中感受数学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享受美感。这样,学生就会被数学的潜在魅力所感染和吸引,内心逐渐产生对数学的喜爱。
三、诱发情趣,学中感乐,使学生“乐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氛围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当学生感到“心理自由”时,其思想上的压抑和负担就少,学习就可能排除外界干扰而处于积极能动的状态,因此,教学中一定要尽量优化教学环境,优化学生的心理状态,以提高学习效果。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好玩、好胜等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常常采用操作实践、数学游戏、创设故事情境、加强直观等手段和各种新颖有趣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动口、动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智能发展。
例如我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几个事先准备好的几个平行四边形,思考:通过观察,你能发现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呢?通过一番动手动脑和寻找规律,同学们终于找全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所以我们说新知识的传授要以情感为基础,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学习,创造一种快乐、和谐、自由的氛围,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
四、传授方法,培养习惯,使学生“会学”
教学就是为了教会学生“学”,这是教学的根本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学会了知识和本领才能更好地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习的良性循环。所以教师要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了不同的数学,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宝贵的创造精神。
课堂教学中,我主要教给学生会看书、会思考、会解题的本领。我提倡阅读课本要一字一句的斟酌;思考问题一点一滴的探索;解决问题一丝不苟的认真。如在指导学生看书时,我要求学生对每个例题的说明和解答都要认真阅读,独立思考。对于联系较紧的新旧知识,则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边看、边想、边议去解决。对课本中的有关数学概念、定律、性质等内容既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个字、词的作用,又要注意其中的条件和结论。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个性的发展。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是多方面的,我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从专心听讲、多思好问、善于发言、认真作业四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就逐渐养成了多思好问、质疑问难等学习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让学生“学”,我们教师就要时时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要珍视学生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思想、新观点。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出一切尽可能的条件,将学生从“厌学”引向“想学”、“爱学”、“乐学”、“会学”的正确方向,使其将来能畅快的遨游在数学的领域里,成为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