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教育不应该是一种由外到内的简单的“填鸭式灌输”,心理学研究表明:由切身体验而获得的知识或明白的道理,更容易对人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因为它体现了对生命个体的一种尊重。如果我们能够把体验教学融入到品德课堂教学之中,化枯燥乏味的知识传授为自然活泼的生活体验,课堂教学必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说,“体验”犹如一座桥梁,能让情感直抵儿童内心,从而实现主体与外部世界的沟通,实现文本知识向情感能力的转化。可事实上,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注重形式,浅尝辄止,甚至弄巧成拙的虚浅性体验很普遍,那我们该如何补虚扶正,增强体验的有效性呢?
一、体验要链接儿童的“兴趣点”
【教学片段】《我从哪里来》(苏教版《品德与生活》第一册)
(播放一位怀孕的阿姨在穿鞋子、爬楼梯、擦桌子、拖地的视频)
师:看看这个阿姨,挺着一个大肚子,要上班,还要做那么多的家务事儿,真不容易啊。我们同学想来体验一下这种感觉吗?
(学生兴趣高涨,他们把书包背在前面,分组尝试穿鞋子、擦桌子、写字、拖地四件事,体验怀孕的感觉)
师:刚刚你们挺着大肚子做事情是什么感觉?
生:擦起桌子来一点都不利索,笨笨的。
生:我系鞋带的时候,蹲都蹲不下,腰也弯不下来,都看不见鞋子,搞得满头大汗。
生:写起字来特别累,写得也没平时的一半好。
生:拖地的时候,前面的书包鼓着,拖把不好拿,拖起来也很别扭。
师:大家才体验了几分钟,就觉得特别累,也不舒服。而我们要在妈妈肚子里呆多长时间?要十个月呢!
(学生纷纷感叹:这么长时间,真是太辛苦了。)
对于感兴趣的事物,谁能拒绝?有效的体验活动形式应该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从而强化对体验活动的感受。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体验活动时能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点而不是教师的主观意愿出发,多采用游戏、制作、实验、故事、表演等等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能力打下基础。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发现要想理解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如果仅靠语言的表述,对低年级孩子来说是苍白无力的,所以,针对学生的年龄实际,设计了让学生感兴趣的背书包体验活动,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妈妈怀孕的辛苦,最后学生的感叹也是发自肺腑的,使书本与现实接轨,使感受与心灵相通,从而让“孝道”这一德行渐渐渗透到他们的血液之中。
二、体验要关注问题的“生长点”
【教学片段】《别把花草弄疼了》(苏教版《品德与生活》第二册)
师:课前,老师让小朋友去观察一下校园里有哪些破坏花草树木的行为或现象,现在请大家交流一下。
生:有些花被人摘掉了。
生:学校小店门口的草坪有一块被大家踩得都没有草长出来了。
生:有些小草口渴了,要给他们浇浇水。
生:我看到有些大哥哥喜欢吊着树枝玩。
师:看来,大家的发现还真不少,老师也发现了一个现象:有些同学放学后喜欢把书包挂在树枝上,你们说说,这样做行吗?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请一个学生站直,双手平举,我把书包挂在他的一只手臂上,看看能坚持多久?
(一个学生上讲台前体验,一分多钟就很累了。请他谈谈感受,他觉得手臂很酸。)
师:大家想想,我们把书包一直挂在小树身上,它是什么感受呢?平时,我们爱在草坪上踩来踩去,小草是什么感受呢?看见漂亮的花就想摘,花儿又是什么感受呢?
(学生陷入思考中。)
师:我们可以为树草花木这些好朋友做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交流,想出了很多金点子。课后,大家成立了护绿小队,认领了养护基地,真正地和花草做起了朋友。)
体验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关注学生现实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一起去探究问题形成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引导,真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爱护花草树木这个话题,我利用晨会课、班队课讲过多次,但效果不是很明显,下课了,有的学生还是喜欢在教室门口的草坪里玩闹。爱护花草树木其实是对学生爱心的培养,既然是爱心的培养,就要从“心”出发,心灵有所触动,才能内化为自觉的行动。于是在教学《别把花草弄疼了》一课时,我先请学生课前去调查校园中的一些破坏花草树木的现象,帮助他们从思想上树立起“从我做起”的主人翁意识。然后通过“挂书包”的体验,使学生对小树的痛苦感同身受。最后通过导行和课后的延伸把课堂中学生的感受、想法直接转化为行动,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更深层次的体验,这才是真正的收获。
三、体验要找寻生活的“对接点”
【教学片段】《逛商场》(苏教版《品德与社会》第七册)
(教师课前把教室的一角布置成一个微型超市。)
师:请同学们分组到超市去购买一件你最喜欢的商品。(学生各自购买,全班分组交流)
“食品组”讨论选袋装食品的学问。交流结果:一看:包装袋上有学问(商标、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二比:货比三家不吃亏,学会讨价还价,不盲目追求名牌,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质量有保证的商品。
“学习用品组”分享买“点读机”的体会。交流结果:在调查了几家商店的点读机价格之后列出了一组数据,比质比价之后,一致得出结论。
师: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们发现买东西的学问真是挺大的。有时对自己买的东西不满意怎么办呢?
(指导学生如何退换商品,特别强调发票的作用,帮助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重新购买自己满意的商品。)
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相关的生活经历以及对生活的思考,所以,体验活动的选择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找到与学生生活可以对接的点,从生活中捕捉资源,使课堂成为有效体验的场所。尽管绝大部分学生已经有过独自购物的经历,但他们很少会去系统地思考与总结。在此次教学中,我把这一情景定格、放大、深究,让学生通过前后两次购物的体验,掌握了商场购物的基本技能,形成了基本的消费观,强化了购物时的文明礼仪,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了生活德育,在体验活动中逐步完成了学生的道德建构。
四、体验要立足学生的“感受点”
【教学片段】《同学之间》(苏教版《品德与社会》第五册)
在教学这一课前,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两个班进行了问卷调查:下雨天,如果你只带了一把伞,会宁愿自己淋雨,而主动把伞借给没带伞的同学吗?为什么?
在第一个班(全班47人)调查时,我要求学生写上自己的姓名。数据统计如下:
在第二个班(全班46人)调查时,我要求学生不写自己的姓名,按照内心真实的想法回答。数据统计如下:
调查结果发人深省,同一年级的两个班级,最终出现的调查数据有比较大的差距,我想最大的原因在于前者老师要求学生写上自己的姓名,所以学生在回答时不是从自己内心出发,更多考虑的是哪个答案是正面的、积极的、能得到老师表扬的,就选那个答案。而后者因为不存在这种顾虑,相对来说,答案更能客观反映学生的思想现状。
体验,不仅以身体之,更应该以心悟之,我们要注重体验的深度和效度。面对两个班学生出现的反差,作为教师应当反思:我们平时的品德教育有没有真正立足于学生的真实感受?有没有蹲下身子真正倾听学生的心声?有没有给学生讲真话提供一个民主宽松的氛围?当学生的回答不符合我们的道德标准时,是严厉斥责还是循循善诱?仅仅使学生处于一种高调的、口头的道德喜感中,肯定不能真正促使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在上述案例中,如果把第一个被调查的班级统计到的数据当作学生的真实现状来设计体验,那么这种无根的体验肯定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所以,我们在设计相关体验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道德现状,关注学生真实的道德感受,从而使道德教育回归到“以人为本”的本体价值上来。
心灵世界的教育不能靠“灌输”,也不能靠“塑造”,只能在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相长的过程中,由教师引领学生自主认识、自主体验、自主感悟、自主抉择、自主践行,这样才能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盛晓英,宜兴市东域小学,214200)
责任编辑:宣丽华
一、体验要链接儿童的“兴趣点”
【教学片段】《我从哪里来》(苏教版《品德与生活》第一册)
(播放一位怀孕的阿姨在穿鞋子、爬楼梯、擦桌子、拖地的视频)
师:看看这个阿姨,挺着一个大肚子,要上班,还要做那么多的家务事儿,真不容易啊。我们同学想来体验一下这种感觉吗?
(学生兴趣高涨,他们把书包背在前面,分组尝试穿鞋子、擦桌子、写字、拖地四件事,体验怀孕的感觉)
师:刚刚你们挺着大肚子做事情是什么感觉?
生:擦起桌子来一点都不利索,笨笨的。
生:我系鞋带的时候,蹲都蹲不下,腰也弯不下来,都看不见鞋子,搞得满头大汗。
生:写起字来特别累,写得也没平时的一半好。
生:拖地的时候,前面的书包鼓着,拖把不好拿,拖起来也很别扭。
师:大家才体验了几分钟,就觉得特别累,也不舒服。而我们要在妈妈肚子里呆多长时间?要十个月呢!
(学生纷纷感叹:这么长时间,真是太辛苦了。)
对于感兴趣的事物,谁能拒绝?有效的体验活动形式应该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从而强化对体验活动的感受。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体验活动时能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点而不是教师的主观意愿出发,多采用游戏、制作、实验、故事、表演等等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能力打下基础。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发现要想理解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如果仅靠语言的表述,对低年级孩子来说是苍白无力的,所以,针对学生的年龄实际,设计了让学生感兴趣的背书包体验活动,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妈妈怀孕的辛苦,最后学生的感叹也是发自肺腑的,使书本与现实接轨,使感受与心灵相通,从而让“孝道”这一德行渐渐渗透到他们的血液之中。
二、体验要关注问题的“生长点”
【教学片段】《别把花草弄疼了》(苏教版《品德与生活》第二册)
师:课前,老师让小朋友去观察一下校园里有哪些破坏花草树木的行为或现象,现在请大家交流一下。
生:有些花被人摘掉了。
生:学校小店门口的草坪有一块被大家踩得都没有草长出来了。
生:有些小草口渴了,要给他们浇浇水。
生:我看到有些大哥哥喜欢吊着树枝玩。
师:看来,大家的发现还真不少,老师也发现了一个现象:有些同学放学后喜欢把书包挂在树枝上,你们说说,这样做行吗?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请一个学生站直,双手平举,我把书包挂在他的一只手臂上,看看能坚持多久?
(一个学生上讲台前体验,一分多钟就很累了。请他谈谈感受,他觉得手臂很酸。)
师:大家想想,我们把书包一直挂在小树身上,它是什么感受呢?平时,我们爱在草坪上踩来踩去,小草是什么感受呢?看见漂亮的花就想摘,花儿又是什么感受呢?
(学生陷入思考中。)
师:我们可以为树草花木这些好朋友做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交流,想出了很多金点子。课后,大家成立了护绿小队,认领了养护基地,真正地和花草做起了朋友。)
体验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关注学生现实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一起去探究问题形成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引导,真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爱护花草树木这个话题,我利用晨会课、班队课讲过多次,但效果不是很明显,下课了,有的学生还是喜欢在教室门口的草坪里玩闹。爱护花草树木其实是对学生爱心的培养,既然是爱心的培养,就要从“心”出发,心灵有所触动,才能内化为自觉的行动。于是在教学《别把花草弄疼了》一课时,我先请学生课前去调查校园中的一些破坏花草树木的现象,帮助他们从思想上树立起“从我做起”的主人翁意识。然后通过“挂书包”的体验,使学生对小树的痛苦感同身受。最后通过导行和课后的延伸把课堂中学生的感受、想法直接转化为行动,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更深层次的体验,这才是真正的收获。
三、体验要找寻生活的“对接点”
【教学片段】《逛商场》(苏教版《品德与社会》第七册)
(教师课前把教室的一角布置成一个微型超市。)
师:请同学们分组到超市去购买一件你最喜欢的商品。(学生各自购买,全班分组交流)
“食品组”讨论选袋装食品的学问。交流结果:一看:包装袋上有学问(商标、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二比:货比三家不吃亏,学会讨价还价,不盲目追求名牌,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质量有保证的商品。
“学习用品组”分享买“点读机”的体会。交流结果:在调查了几家商店的点读机价格之后列出了一组数据,比质比价之后,一致得出结论。
师: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们发现买东西的学问真是挺大的。有时对自己买的东西不满意怎么办呢?
(指导学生如何退换商品,特别强调发票的作用,帮助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重新购买自己满意的商品。)
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相关的生活经历以及对生活的思考,所以,体验活动的选择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找到与学生生活可以对接的点,从生活中捕捉资源,使课堂成为有效体验的场所。尽管绝大部分学生已经有过独自购物的经历,但他们很少会去系统地思考与总结。在此次教学中,我把这一情景定格、放大、深究,让学生通过前后两次购物的体验,掌握了商场购物的基本技能,形成了基本的消费观,强化了购物时的文明礼仪,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了生活德育,在体验活动中逐步完成了学生的道德建构。
四、体验要立足学生的“感受点”
【教学片段】《同学之间》(苏教版《品德与社会》第五册)
在教学这一课前,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两个班进行了问卷调查:下雨天,如果你只带了一把伞,会宁愿自己淋雨,而主动把伞借给没带伞的同学吗?为什么?
在第一个班(全班47人)调查时,我要求学生写上自己的姓名。数据统计如下:
在第二个班(全班46人)调查时,我要求学生不写自己的姓名,按照内心真实的想法回答。数据统计如下:
调查结果发人深省,同一年级的两个班级,最终出现的调查数据有比较大的差距,我想最大的原因在于前者老师要求学生写上自己的姓名,所以学生在回答时不是从自己内心出发,更多考虑的是哪个答案是正面的、积极的、能得到老师表扬的,就选那个答案。而后者因为不存在这种顾虑,相对来说,答案更能客观反映学生的思想现状。
体验,不仅以身体之,更应该以心悟之,我们要注重体验的深度和效度。面对两个班学生出现的反差,作为教师应当反思:我们平时的品德教育有没有真正立足于学生的真实感受?有没有蹲下身子真正倾听学生的心声?有没有给学生讲真话提供一个民主宽松的氛围?当学生的回答不符合我们的道德标准时,是严厉斥责还是循循善诱?仅仅使学生处于一种高调的、口头的道德喜感中,肯定不能真正促使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在上述案例中,如果把第一个被调查的班级统计到的数据当作学生的真实现状来设计体验,那么这种无根的体验肯定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所以,我们在设计相关体验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道德现状,关注学生真实的道德感受,从而使道德教育回归到“以人为本”的本体价值上来。
心灵世界的教育不能靠“灌输”,也不能靠“塑造”,只能在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相长的过程中,由教师引领学生自主认识、自主体验、自主感悟、自主抉择、自主践行,这样才能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盛晓英,宜兴市东域小学,214200)
责任编辑:宣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