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成为“志愿精神”的引领者

来源 :江西教育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hongjie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教师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指导意见》中倡导中小学教师免费为弱势学生群体辅导。倡导教师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是件非常有益的事,不但能够提升教师的职业境界,而且拓宽了教师的成长路途,还能助推“志愿精神”的影响力。
  志愿者自愿地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在不为任何金钱或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其精神代表着一个社会积极文明进步的风向标。教师职业之所以能得到社会敬重,除了因为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外,教师能引领社会道德价值风尚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志愿精神越来越成为人们表达爱心和社会责任的一种生活习惯和自觉意识,志愿者的队伍已越来越壮大,其中也不乏教师的参与。让更多的教师成为志愿者,免费为困难学生进行志愿辅导,教师因志愿精神而寻找到职业奉献的快乐。
  教师是一个庞大的社会职业群体,倡导教师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不仅能壮大志愿者队伍,而且对于提升教师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也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还能带来社会新风尚的形成。这种示范作用将会有力地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因而,教师应该成为“志愿精神”的引领者。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社会公众不可或缺志愿的精神品质。志愿精神是对“为人民服务”价值内涵的升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倡导教师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能够开启教师另一种人生快乐的价值,可以丰富其社会参与的体验,这种收获是无法估量的。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志愿实践也会对学生的社会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将志愿精神与价值传导给学生,无疑会让社会充满爱的温暖与力量。
  期待更多的教师将志愿精神品质视为一种现代公民的素养,积极参与且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常态,通过志愿行动进一步升华教师职业的价值品质,继而赢得社会更多的尊重与敬仰。
其他文献
人们发现绝大多数的班会都是班主任在讲台上手舞足蹈,学生在下面或沉默或若有所思或是做着作业。在多数学生的体验里,班会不是“会”而是“课”,比教学课更枯燥、更沉闷、更无趣。很显然,在升学压力下,“有教学无教育”成了很多学校的常态,德育工作的核心地位沦陷,班会的功能和作用被削弱,蜕变成学生被动接受的另一种形式的说教课。  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全班学生的会议或活动,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载体,是促进学生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与开腹手术根治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和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40例结肠癌患者,按患者治疗意愿分为腹
发轫于30年前的中小学(尤其是高中)教师由经济欠发达地区转投经济发达地区的“孔雀东南飞”潮流,至今在不少地区依然没有绝迹。也难怪,“人往高处走”的铁律绝不是凭靠我们一向崇尚的“精神的力量”以及已经略显老态的体制的制约力就可以轻易打破的。  优厚的经济待遇是经济发达地区教师招聘中最吸引人的条件。但是,光凭这一条件是难以大量招募人才的,其原因就出在“编制”上。因为中国基础教育的主体是公办学校,而公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