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使学生敢问;从文章的题目、体裁、重点等角度,交给学生“定向”提问的方法,使学生会问;整理筛选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共同研究解决,使学生善问。
【关键词】问题 民主 方法 解决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阅读教学也是这样,《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所以能抓住要点和关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下面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鼓励学生提问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所以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把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作为教学的根本宗旨,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提问题的能力。其次,师生要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教师要树立可亲可敬的形象,理解、尊重、赏识学生,增强学生的信心。第三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提问,往往是因为怕说错,怕老师批评、怕同学嘲笑,尤其是那些基础差、胆量小的学生表现更为明显。所以教师要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用宽容、友善的心态来对待学生,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状态,大胆地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幼稚或偏难,切勿批评;当学生的提问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时,应及时制止其他同学; 当学生由于紧张或考虑不充分而语无伦次、结结巴巴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继续说,并认真解答;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本课无关甚至是奇谈怪论时也要宽容,并适当引导。
二、交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阅读能力说到底还是思维能力,学生所以不会提问,大部分时候是不知怎么问,即阅读能力还未达到自悟,因而教师引领、教给方法十分重要。
1 从文章的题目入手,引导学生提问
题目涵盖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抓住题目,能尽快地进入文本解读。例如,看到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想一想:为什么叫爸爸的花?爸爸的花又为什么落了呢?围绕爸爸的花写了哪些事?
2 掌握“定向提问”的常规,形成固定的套路
钱梦龙老师提出“定向提问”。即一篇文章要从三个方面提问(1)从文章内容方面提问---写了什么?(2)从文章写法和语言方面提问—怎样写的? (3)从文章的主旨和思路方面提问---为什么这样写?
3 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提出的问题有方向性
文后的研讨与练习,是编者针对本册、本单元的教学要求,结合本文的具体内容,根据重难点精心设计的,它是学生学习提问的拐杖。学生在课前预习中若能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就能发现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记下自己预习课文时的兴趣点和模糊点,到课上听讲时就会纷纷发问,并就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
4 根据课文的关键词、重点句、重点段提问
关键词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有些内容是围绕它展开的,如《沁园春。雪》针对 “风流人物”提问:何谓“风流人物”?当今的风流人物是谁?学生结合时代“1936.2”即可解决。重点句是指课文中的中心句或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它们在文章中起到概括主要內容、点明中心思想和承转的作用。
5 根据课文的体裁特点,确定质疑问难的切入点
课文的体裁不同,质疑问难的切入点也就有所不同。诗歌质疑时可着重从字、词的理解入手,逐步过渡到对意境的质疑,如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营造了一幅怎样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语言上有何特点?散文是对自我的叙述,常问:散文写了什么人和事?作者的看法?那些文字体现了这些看法?读者对作者的看法?小说的中心思想主要是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对事件的叙述来表现的,因此,质疑时要从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等的描写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联系入手,或者从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与事件所蕴含的道理的联系入手。对于小说常问:写了哪几个故事?人物生活的环境?人物的性格?小说的主题?
三、善于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学生是认识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青少年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特征,对外界事物好奇,富于探索精神,所以来自学生的问题比较容易激发他们讨论的欲望。 布置课前预习时,让学生在课本上勾画圈点、写眉批,相互解疑,对还不懂的课代表收集整理,待师生共同解决。为确保课堂问题的质量,采取的基本措施是:对学生的问题筛选整合,学生对自己的问题进行自评互评。根据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J.W.盖泽尔的理论,把问题分为三类,即呈现型、发现型和创造型。呈现型的问题是教科书给定的,其思路和答案都是现成的,一般点评即过不作探讨。“发现型”问题具有探索性,“创造型”问题具有创造性,是师生课堂上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例如学习《孔乙己》这篇文章时,同学们一共提出了九个较有质量的问题如 (1)孔乙己是一个读书人,怎么连个名字也没有?(2)文章结尾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和“的确”是否矛盾?孔乙已死还是没死,为什么?(3)孔乙己命运悲苦,作者为什么还要让他死去?第二教时,经过学生激烈的讨论,教师的整合,大家只选定了上述三个问题作为课堂学习的重点,其中最佳问题是(3),理由是:这个问题很有深度,可以帮我们理解与鉴赏隐藏在文章字面背后的含义。“问题评选”这一举措意在从正面强化学生要重视问题的质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升自己提问题的水平。平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课堂随时质疑,对于随机生成的问题,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加强由课内到课外的拓展,让学生带着原有的问题走进课堂。再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发明创造的起点,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大力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努力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问题 民主 方法 解决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阅读教学也是这样,《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所以能抓住要点和关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下面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鼓励学生提问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所以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把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作为教学的根本宗旨,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提问题的能力。其次,师生要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教师要树立可亲可敬的形象,理解、尊重、赏识学生,增强学生的信心。第三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提问,往往是因为怕说错,怕老师批评、怕同学嘲笑,尤其是那些基础差、胆量小的学生表现更为明显。所以教师要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用宽容、友善的心态来对待学生,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状态,大胆地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幼稚或偏难,切勿批评;当学生的提问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时,应及时制止其他同学; 当学生由于紧张或考虑不充分而语无伦次、结结巴巴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继续说,并认真解答;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本课无关甚至是奇谈怪论时也要宽容,并适当引导。
二、交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阅读能力说到底还是思维能力,学生所以不会提问,大部分时候是不知怎么问,即阅读能力还未达到自悟,因而教师引领、教给方法十分重要。
1 从文章的题目入手,引导学生提问
题目涵盖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抓住题目,能尽快地进入文本解读。例如,看到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想一想:为什么叫爸爸的花?爸爸的花又为什么落了呢?围绕爸爸的花写了哪些事?
2 掌握“定向提问”的常规,形成固定的套路
钱梦龙老师提出“定向提问”。即一篇文章要从三个方面提问(1)从文章内容方面提问---写了什么?(2)从文章写法和语言方面提问—怎样写的? (3)从文章的主旨和思路方面提问---为什么这样写?
3 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提出的问题有方向性
文后的研讨与练习,是编者针对本册、本单元的教学要求,结合本文的具体内容,根据重难点精心设计的,它是学生学习提问的拐杖。学生在课前预习中若能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就能发现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记下自己预习课文时的兴趣点和模糊点,到课上听讲时就会纷纷发问,并就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
4 根据课文的关键词、重点句、重点段提问
关键词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有些内容是围绕它展开的,如《沁园春。雪》针对 “风流人物”提问:何谓“风流人物”?当今的风流人物是谁?学生结合时代“1936.2”即可解决。重点句是指课文中的中心句或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它们在文章中起到概括主要內容、点明中心思想和承转的作用。
5 根据课文的体裁特点,确定质疑问难的切入点
课文的体裁不同,质疑问难的切入点也就有所不同。诗歌质疑时可着重从字、词的理解入手,逐步过渡到对意境的质疑,如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营造了一幅怎样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语言上有何特点?散文是对自我的叙述,常问:散文写了什么人和事?作者的看法?那些文字体现了这些看法?读者对作者的看法?小说的中心思想主要是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对事件的叙述来表现的,因此,质疑时要从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等的描写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联系入手,或者从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与事件所蕴含的道理的联系入手。对于小说常问:写了哪几个故事?人物生活的环境?人物的性格?小说的主题?
三、善于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学生是认识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青少年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特征,对外界事物好奇,富于探索精神,所以来自学生的问题比较容易激发他们讨论的欲望。 布置课前预习时,让学生在课本上勾画圈点、写眉批,相互解疑,对还不懂的课代表收集整理,待师生共同解决。为确保课堂问题的质量,采取的基本措施是:对学生的问题筛选整合,学生对自己的问题进行自评互评。根据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J.W.盖泽尔的理论,把问题分为三类,即呈现型、发现型和创造型。呈现型的问题是教科书给定的,其思路和答案都是现成的,一般点评即过不作探讨。“发现型”问题具有探索性,“创造型”问题具有创造性,是师生课堂上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例如学习《孔乙己》这篇文章时,同学们一共提出了九个较有质量的问题如 (1)孔乙己是一个读书人,怎么连个名字也没有?(2)文章结尾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和“的确”是否矛盾?孔乙已死还是没死,为什么?(3)孔乙己命运悲苦,作者为什么还要让他死去?第二教时,经过学生激烈的讨论,教师的整合,大家只选定了上述三个问题作为课堂学习的重点,其中最佳问题是(3),理由是:这个问题很有深度,可以帮我们理解与鉴赏隐藏在文章字面背后的含义。“问题评选”这一举措意在从正面强化学生要重视问题的质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升自己提问题的水平。平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课堂随时质疑,对于随机生成的问题,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加强由课内到课外的拓展,让学生带着原有的问题走进课堂。再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发明创造的起点,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大力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努力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