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案例,一次次提醒我在课堂中放开怀抱,挣脱束缚,抛开伪装,做一个真实的自我。允许孩子们入情,入境,用童真思考问题,用童音表达思想。归还孩子本色,归还课堂本色。你会发现,这样的课堂无所不容,让人畅快淋漓。
【关 键 词】 语文;课堂;倾听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新课程语文课堂追求的是“真”课堂。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体悟真、善、美。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是新课程的起点,也是语文的最终追求目标。故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以“真”为贵,课堂才有洗尽铅华般的素雅。如何以“真”为贵,就要充分尊重学生思想,善于倾听课堂上学生的“弦外之音”,还课堂本色。
文字来自于生活,只有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我们的语文教学才充满生机与活力。繁重的工作,琐碎的生活让我们失去了太多,变成了不懂感情,不谈感情,不用感情的“俗”人。有时一节课下来,总是照着教参上的三维目标来分析课文内容,生怕未完成教学任务。譬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品质;培养热爱大自然的品质;抑或是学习文中主人公的某种优秀品质或精神之类的。似乎教材中的主人公不是正面人物就反面人物,学生认识的人物形象都是高大无比的,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千篇一律,连考试题目也都是定格了的,因为老师们都是那么教的。
【案例一】 我在上《惊弓之鸟》这篇课文时,我同样与学生一起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描写更羸的语言、行动的语句,分析到更羸是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并且,孩子们纷纷举手表决要向更羸学习并把这种能力用到学习中来。我很满意孩子们的学习收获,准备圆满结束课堂时,一个稚嫩的声音如同晴天霹雳般飘入大家的耳际,“老师,更羸是个坏蛋,是个大坏蛋!”一石激起千层浪,霎时,孩子们议论纷纷,我愣住了片刻,示意孩子们安静,继而皱着眉头问:“更羸是个坏蛋吗?为什么这么说他?”
那个学生涨红着脸说:“更羸那么熟悉受过箭伤的大雁,肯定经常打猎射大雁,大雁也是我们的朋友,难道我们不应该爱护它吗?”
“同学们,你们同意这位同学的看法吗?”
几分钟的沉默与议论后,孩子们纷纷抢答。“同意,我同意!”
“那我们现在怎样看待更羸这个人呢?是个大坏蛋还是个我们应该学习的人呢?我们怎样帮助他?”我把这个问题重新抛出来让孩子们讨论。最后,孩子们一致认为:更羸是个出色的猎人,但他应该知错就改,从此放下弓箭,利用他号称魏国射箭能手这一威信去劝说其他打猎伤害动物的人。最后的结果,不仅全面分析了人物形象,还加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的教育。但这都归功于那位敢想敢说的学生。如果我们忽略了那个质疑更羸的孩子,这堂课永遠是死气沉沉的循规蹈矩的教学和教育。
课堂上的学生的弦外之音的确不能忽略!
【案例二】 《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故事情节动人,我一一品析了语言和情节后挖掘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们概括:这篇课文告诉大家,爱心是勇气,爱心是力量,爱心是希望,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今天我们在心里种下这颗爱的种子,愿她在你们的心底慢慢发芽、长大。我吸取《惊弓之鸟》的“教训”,在拓展延伸时追问一句:“同学们,对课文的感受除了以上理解,还有其他的想法吗?”孩子们又议论纷纷,片刻,许多孩子把手举得高高的,争先恐后地说,“老师,我们还应该节约用水。”
“好,提得好,老师再给你们布置一道小作文――《水涌出来后》。”
孩子们把有水后的大地上万物复苏的景象描写得生机勃勃。一个孩子这样写道:新鲜清澈的水流像喷泉一样涌出来了,流进了稻田里,禾苗绿起来了;流进了果园里,桃树开花了;流进了小溪里,鱼儿游起来了。大地上湿漉漉的,小姑娘的妈妈喝了一口水,慢慢地睁开了眼睛,看见女儿了,看见绿油油的庄稼了,微微地笑了。回头看了一眼在床前的女儿,说:“宝贝,以后我们把洗衣服用过的水来浇花吧。”这时,小狗跑过来,摇着尾巴汪汪地叫着,好像在说:“这个主意真好!”
多么生动的语言,多么鲜活的思想。还是原故事的人和物,孩子们凭着对水的珍惜,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得很远很高。
教材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但孩子们的独特思想和对生活的看法才是最重要的,他们的“弦外之音”往往是体现理解生活的天籁之音。
【案例三】 《卖火柴的小女孩》揭题归纳出---安徒生通过这个童话故事,表达对穷苦人民深切的同情。但对于今天生活得无比幸福的学生们来说,跨越到一百多年前去体会小女孩的生活情境从而感受到小女孩的悲剧与辛酸,恐怕有很大的难度。在学习课文时,同样有学生不理解,提出很多幼稚却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没有一个人买小女孩的火柴?为什么小女孩死后,人们只是淡淡地说想给自己暖和一下……”当学生提出这些问题时,我不厌其烦地引导,“如果,我们身边有这样可怜的小女孩,我们会怎么做?”然后让孩子们分小组讨论。
小组结论:如果小女孩在街上遇见了我们,我会把零用钱给她,更不会嘲笑她穿妈妈的鞋……没有人买,没有人给过她一个钱,说明人们很冷漠,而现在我们的政府政策很好,班上贫困的同学家有低保,还有贫困生生活费补助。可见,资本主义旧社会黑黑暗,连一个小女孩都没有活路,我们都痛恨那个冰冷的社会。
这些案例,一次次提醒我在课堂中放开怀抱,挣脱束缚,抛开伪装,做一个真实的自我。允许孩子们入情,入境,用童真思考问题,用童音表达思想。归还孩子本色,归还课堂本色。你会发现,这样的课堂无所不容,让人畅快淋漓。
【参考文献】
[1] 蔡羽平. 让倾听点亮语文课堂[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
[2] 王光华,修亚范. 立足学生,细心倾听——倾听中的幸福小学语文课堂[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1).
[3] 张丽娜. 语文课堂上教师倾听的重要性[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19).
【关 键 词】 语文;课堂;倾听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新课程语文课堂追求的是“真”课堂。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体悟真、善、美。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是新课程的起点,也是语文的最终追求目标。故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以“真”为贵,课堂才有洗尽铅华般的素雅。如何以“真”为贵,就要充分尊重学生思想,善于倾听课堂上学生的“弦外之音”,还课堂本色。
文字来自于生活,只有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我们的语文教学才充满生机与活力。繁重的工作,琐碎的生活让我们失去了太多,变成了不懂感情,不谈感情,不用感情的“俗”人。有时一节课下来,总是照着教参上的三维目标来分析课文内容,生怕未完成教学任务。譬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品质;培养热爱大自然的品质;抑或是学习文中主人公的某种优秀品质或精神之类的。似乎教材中的主人公不是正面人物就反面人物,学生认识的人物形象都是高大无比的,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千篇一律,连考试题目也都是定格了的,因为老师们都是那么教的。
【案例一】 我在上《惊弓之鸟》这篇课文时,我同样与学生一起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描写更羸的语言、行动的语句,分析到更羸是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并且,孩子们纷纷举手表决要向更羸学习并把这种能力用到学习中来。我很满意孩子们的学习收获,准备圆满结束课堂时,一个稚嫩的声音如同晴天霹雳般飘入大家的耳际,“老师,更羸是个坏蛋,是个大坏蛋!”一石激起千层浪,霎时,孩子们议论纷纷,我愣住了片刻,示意孩子们安静,继而皱着眉头问:“更羸是个坏蛋吗?为什么这么说他?”
那个学生涨红着脸说:“更羸那么熟悉受过箭伤的大雁,肯定经常打猎射大雁,大雁也是我们的朋友,难道我们不应该爱护它吗?”
“同学们,你们同意这位同学的看法吗?”
几分钟的沉默与议论后,孩子们纷纷抢答。“同意,我同意!”
“那我们现在怎样看待更羸这个人呢?是个大坏蛋还是个我们应该学习的人呢?我们怎样帮助他?”我把这个问题重新抛出来让孩子们讨论。最后,孩子们一致认为:更羸是个出色的猎人,但他应该知错就改,从此放下弓箭,利用他号称魏国射箭能手这一威信去劝说其他打猎伤害动物的人。最后的结果,不仅全面分析了人物形象,还加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的教育。但这都归功于那位敢想敢说的学生。如果我们忽略了那个质疑更羸的孩子,这堂课永遠是死气沉沉的循规蹈矩的教学和教育。
课堂上的学生的弦外之音的确不能忽略!
【案例二】 《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故事情节动人,我一一品析了语言和情节后挖掘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们概括:这篇课文告诉大家,爱心是勇气,爱心是力量,爱心是希望,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今天我们在心里种下这颗爱的种子,愿她在你们的心底慢慢发芽、长大。我吸取《惊弓之鸟》的“教训”,在拓展延伸时追问一句:“同学们,对课文的感受除了以上理解,还有其他的想法吗?”孩子们又议论纷纷,片刻,许多孩子把手举得高高的,争先恐后地说,“老师,我们还应该节约用水。”
“好,提得好,老师再给你们布置一道小作文――《水涌出来后》。”
孩子们把有水后的大地上万物复苏的景象描写得生机勃勃。一个孩子这样写道:新鲜清澈的水流像喷泉一样涌出来了,流进了稻田里,禾苗绿起来了;流进了果园里,桃树开花了;流进了小溪里,鱼儿游起来了。大地上湿漉漉的,小姑娘的妈妈喝了一口水,慢慢地睁开了眼睛,看见女儿了,看见绿油油的庄稼了,微微地笑了。回头看了一眼在床前的女儿,说:“宝贝,以后我们把洗衣服用过的水来浇花吧。”这时,小狗跑过来,摇着尾巴汪汪地叫着,好像在说:“这个主意真好!”
多么生动的语言,多么鲜活的思想。还是原故事的人和物,孩子们凭着对水的珍惜,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得很远很高。
教材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但孩子们的独特思想和对生活的看法才是最重要的,他们的“弦外之音”往往是体现理解生活的天籁之音。
【案例三】 《卖火柴的小女孩》揭题归纳出---安徒生通过这个童话故事,表达对穷苦人民深切的同情。但对于今天生活得无比幸福的学生们来说,跨越到一百多年前去体会小女孩的生活情境从而感受到小女孩的悲剧与辛酸,恐怕有很大的难度。在学习课文时,同样有学生不理解,提出很多幼稚却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没有一个人买小女孩的火柴?为什么小女孩死后,人们只是淡淡地说想给自己暖和一下……”当学生提出这些问题时,我不厌其烦地引导,“如果,我们身边有这样可怜的小女孩,我们会怎么做?”然后让孩子们分小组讨论。
小组结论:如果小女孩在街上遇见了我们,我会把零用钱给她,更不会嘲笑她穿妈妈的鞋……没有人买,没有人给过她一个钱,说明人们很冷漠,而现在我们的政府政策很好,班上贫困的同学家有低保,还有贫困生生活费补助。可见,资本主义旧社会黑黑暗,连一个小女孩都没有活路,我们都痛恨那个冰冷的社会。
这些案例,一次次提醒我在课堂中放开怀抱,挣脱束缚,抛开伪装,做一个真实的自我。允许孩子们入情,入境,用童真思考问题,用童音表达思想。归还孩子本色,归还课堂本色。你会发现,这样的课堂无所不容,让人畅快淋漓。
【参考文献】
[1] 蔡羽平. 让倾听点亮语文课堂[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
[2] 王光华,修亚范. 立足学生,细心倾听——倾听中的幸福小学语文课堂[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1).
[3] 张丽娜. 语文课堂上教师倾听的重要性[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