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板块。阅读为写作提供范例和素材,写作则检验阅读成效。学生通过阅读开阔眼界,明白事理,积累习作素材,领悟写作技巧。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高效阅读教学,密切阅读和习作的关系,提高习作实效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习作教学有效结合相互渗透勤记多练
纵观五花八门的各类课堂教学展示活动,阅读教学精彩纷呈,而习作教学却寥寥无几。习作教学可谓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而这习作的半壁江山如今却让教师头痛,让学生害怕。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课的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倘若能理清阅读与习作教学的关系,找准契合点,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信语文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数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教中学,学后教,摸索出了一些较可行的做法。
一、以课文为阵地,打响第一枪
杜甫曾指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只有在多读中才能感知、理解课文,从而达到自我消化与吸收。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取了大量或文质兼美,或思想方面蕴含深刻的哲理,或情感方面给人以美的熏陶的范文,这些范文的写作方法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建立在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在指导课内外阅读时,可以借助文段中的教学重点、精彩片段描写来迁移指导习作。当教学《槐乡的孩子》时,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学习槐乡孩子勤劳、以苦为乐的品质后,阅读教学任务貌似完成,实则不然。此时,在文本中,教师可以抓住描写天气热的语句,“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启发学生说说天热的情景,由课文联系实际生活,学生有话说,如:“六月,天太热了,孩子们拼命地往河里钻。”“天真热啊,我漫步在人行道的树阴下,一辆汽车从我身边驶过,一股热浪迎面扑来。”此时,教师要牢牢把握契机,由一个点拓展到另一种情形——天冷。这样一来,学生的情感体验喷薄欲出,学生说的不是假大空的话,少了矫揉造作和生搬硬套,也便积累了习作材料。学生从教师的点拨中也能懂得学会观察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就能在习作中道出真感受,写出真感情。
又如在教学《秋天的雨》一文时,抓住《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的句子:“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学完后,让学生自由选择秋天的一样事物,仿照课文写句子。有的学生写白云,有的学生写松柏,有的学生写稻谷……可见,学生对典型的句式进行仿写,不仅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而且在举一反三的练笔中,学生的习作语言同样也得到了锤炼。
自古以来,人们把阅读比作根,把作文比作叶,根深才能叶茂。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紧紧把握文本内容,以课文为主阵地,渗透习作指导,让阅读与习作手牵手,走得稳一些。
二、授予习作技巧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当只让学生懂得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还应当让学生知道课文是怎样写的,学会模仿,继而创作属于自己的习作。
在日常学习中,习作技巧对学生而言,恰似空中楼阁。学生对习作技巧的感知与掌握又如身处云雾中,十分茫然。此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若能结合课文点拨习作技巧,将有助于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习作技巧。如教学《荷花》一文时,作者叶圣陶运用比喻、拟人手法,详细描绘了一池荷花开放的不同状态,在阅读教学中,似乎那一池荷花犹如活的画,展现在读者面前。此处,教师若能搭设平台,让学生来畅谈阅读感受,这些荷花是如何展现自己的身姿的?你似乎看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相信学生定能畅所欲言,再更进一步深究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出荷花的姿态,这样的描写有什么好处?你平时见到的花朵还有哪些姿态呢?在不断的点拨,不断的拓展阅读思考中,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作者抓住荷叶荷花的颜色、姿势等展现了荷叶荷花的美,是对事物的细节描写、静态描写。教学至此,学生既明白了课文内容,又习得写作技巧,在思维中,对动态、静态、细节等等描写方法的认识和理解也便有了理性的归纳认知,不再犹如身处空中楼阁,高处不胜寒了。
因此,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教学,使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双轨并行,授予习作技巧是同样重要的。
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勤记多练
语文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读书、做文章。通过读书明白道理、积累知识,通过作文抒发感情、表达愿望。检验学生是否真正习得习作技巧,最终还得体现在学生的习作中。因此,勤记多练是实现阅读和习作教学齐步走的关键。
首先,要学会作笔记,勤于做笔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点拨文本的精华后,应当要求学生将精华部分记下来,能将教材每个单元的主题找出来,以帮助整体理解记忆,从而迁移仿写。我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组课文时,引导学生感悟理解了父母的爱这一文本主题后,让学生提笔写一写:母爱是什么?学生有的写到:母爱是天冷时送来的一件棉衣。有的写到:母爱是雨天撑起的一把伞。在课堂上,学生道出了对父母之爱的真实感受,领悟到了父母的爱,此时,我接着引导,那我们应该如何回报父母的爱呢?学生讲得头头是道:下班时,给父母递上一双拖鞋;让父母回到家后吃上热乎乎的饭,我要学做饭……抓住学生最真切的感受,我让学生当堂写了小练笔,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而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时,学生对于作者围绕中心句展开描写这一习作方法有了初步的感知,那么学生在习作中能否灵活运用呢?这时,我利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和《富饶的西沙群岛》两篇课文,引导学生留心留心段落首句和段落内容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尝试围绕一句话写一个场景。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雨下得真大。让学生动笔书写。有的学生写到:“闪电在天边跳着舞,雷声大作,“轰,轰!”把睡梦中的孩子给吓哭了。”有的学生抓住街道上的行人,写到:“大街上的行人急急忙忙往家里赶。街边的小贩一边收拾着自己的货物,一边不时抬头望着天,嘴里含糊不清地说着什么。” 通过勤做笔记,实践练笔,学生实践着学习到的习作技巧,实现了阅读教学和习作指导教学的齐步走。 学生学习知识,听了不一定记住,记住了不一定懂了,唯有扎扎实实地在运用了,他才真正地掌握了。在教学中,身为教师,我们要明确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不能完全依赖于每个主题单元后稀少珍贵的一两节习作指导课。阅读教学中实现有机渗透,适度点拨归纳,在生活实践中练笔,是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更能使习作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我们应当让阅读和习作手牵手,共同前进。
参考文献
[1]王铭. 谈小学作文教学理念的转变[J]. 课程.教材.教法. 2006(11)
[2] 韦志成著.作文教学论[M].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8
[3] 闫贺. 让作文绽放儿童生命的活力[J]. 小学时代(教师版) 2010年01期
[4] 吴莉玲. 从阅读走向写作[J]. 甘肃教育 2011年17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习作教学有效结合相互渗透勤记多练
纵观五花八门的各类课堂教学展示活动,阅读教学精彩纷呈,而习作教学却寥寥无几。习作教学可谓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而这习作的半壁江山如今却让教师头痛,让学生害怕。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课的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倘若能理清阅读与习作教学的关系,找准契合点,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信语文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数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教中学,学后教,摸索出了一些较可行的做法。
一、以课文为阵地,打响第一枪
杜甫曾指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只有在多读中才能感知、理解课文,从而达到自我消化与吸收。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取了大量或文质兼美,或思想方面蕴含深刻的哲理,或情感方面给人以美的熏陶的范文,这些范文的写作方法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建立在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在指导课内外阅读时,可以借助文段中的教学重点、精彩片段描写来迁移指导习作。当教学《槐乡的孩子》时,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学习槐乡孩子勤劳、以苦为乐的品质后,阅读教学任务貌似完成,实则不然。此时,在文本中,教师可以抓住描写天气热的语句,“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启发学生说说天热的情景,由课文联系实际生活,学生有话说,如:“六月,天太热了,孩子们拼命地往河里钻。”“天真热啊,我漫步在人行道的树阴下,一辆汽车从我身边驶过,一股热浪迎面扑来。”此时,教师要牢牢把握契机,由一个点拓展到另一种情形——天冷。这样一来,学生的情感体验喷薄欲出,学生说的不是假大空的话,少了矫揉造作和生搬硬套,也便积累了习作材料。学生从教师的点拨中也能懂得学会观察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就能在习作中道出真感受,写出真感情。
又如在教学《秋天的雨》一文时,抓住《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的句子:“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学完后,让学生自由选择秋天的一样事物,仿照课文写句子。有的学生写白云,有的学生写松柏,有的学生写稻谷……可见,学生对典型的句式进行仿写,不仅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而且在举一反三的练笔中,学生的习作语言同样也得到了锤炼。
自古以来,人们把阅读比作根,把作文比作叶,根深才能叶茂。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紧紧把握文本内容,以课文为主阵地,渗透习作指导,让阅读与习作手牵手,走得稳一些。
二、授予习作技巧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当只让学生懂得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还应当让学生知道课文是怎样写的,学会模仿,继而创作属于自己的习作。
在日常学习中,习作技巧对学生而言,恰似空中楼阁。学生对习作技巧的感知与掌握又如身处云雾中,十分茫然。此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若能结合课文点拨习作技巧,将有助于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习作技巧。如教学《荷花》一文时,作者叶圣陶运用比喻、拟人手法,详细描绘了一池荷花开放的不同状态,在阅读教学中,似乎那一池荷花犹如活的画,展现在读者面前。此处,教师若能搭设平台,让学生来畅谈阅读感受,这些荷花是如何展现自己的身姿的?你似乎看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相信学生定能畅所欲言,再更进一步深究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出荷花的姿态,这样的描写有什么好处?你平时见到的花朵还有哪些姿态呢?在不断的点拨,不断的拓展阅读思考中,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作者抓住荷叶荷花的颜色、姿势等展现了荷叶荷花的美,是对事物的细节描写、静态描写。教学至此,学生既明白了课文内容,又习得写作技巧,在思维中,对动态、静态、细节等等描写方法的认识和理解也便有了理性的归纳认知,不再犹如身处空中楼阁,高处不胜寒了。
因此,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教学,使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双轨并行,授予习作技巧是同样重要的。
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勤记多练
语文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读书、做文章。通过读书明白道理、积累知识,通过作文抒发感情、表达愿望。检验学生是否真正习得习作技巧,最终还得体现在学生的习作中。因此,勤记多练是实现阅读和习作教学齐步走的关键。
首先,要学会作笔记,勤于做笔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点拨文本的精华后,应当要求学生将精华部分记下来,能将教材每个单元的主题找出来,以帮助整体理解记忆,从而迁移仿写。我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组课文时,引导学生感悟理解了父母的爱这一文本主题后,让学生提笔写一写:母爱是什么?学生有的写到:母爱是天冷时送来的一件棉衣。有的写到:母爱是雨天撑起的一把伞。在课堂上,学生道出了对父母之爱的真实感受,领悟到了父母的爱,此时,我接着引导,那我们应该如何回报父母的爱呢?学生讲得头头是道:下班时,给父母递上一双拖鞋;让父母回到家后吃上热乎乎的饭,我要学做饭……抓住学生最真切的感受,我让学生当堂写了小练笔,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而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时,学生对于作者围绕中心句展开描写这一习作方法有了初步的感知,那么学生在习作中能否灵活运用呢?这时,我利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和《富饶的西沙群岛》两篇课文,引导学生留心留心段落首句和段落内容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尝试围绕一句话写一个场景。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雨下得真大。让学生动笔书写。有的学生写到:“闪电在天边跳着舞,雷声大作,“轰,轰!”把睡梦中的孩子给吓哭了。”有的学生抓住街道上的行人,写到:“大街上的行人急急忙忙往家里赶。街边的小贩一边收拾着自己的货物,一边不时抬头望着天,嘴里含糊不清地说着什么。” 通过勤做笔记,实践练笔,学生实践着学习到的习作技巧,实现了阅读教学和习作指导教学的齐步走。 学生学习知识,听了不一定记住,记住了不一定懂了,唯有扎扎实实地在运用了,他才真正地掌握了。在教学中,身为教师,我们要明确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不能完全依赖于每个主题单元后稀少珍贵的一两节习作指导课。阅读教学中实现有机渗透,适度点拨归纳,在生活实践中练笔,是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更能使习作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我们应当让阅读和习作手牵手,共同前进。
参考文献
[1]王铭. 谈小学作文教学理念的转变[J]. 课程.教材.教法. 2006(11)
[2] 韦志成著.作文教学论[M].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8
[3] 闫贺. 让作文绽放儿童生命的活力[J]. 小学时代(教师版) 2010年01期
[4] 吴莉玲. 从阅读走向写作[J]. 甘肃教育 2011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