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重要转折,角色变了、要求变了,他们会出现很多不适应,大部分会产生紧张和畏惧情绪,如果他们的语言交往能力,特别是与人对话的能力提高了,一定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新的环境中。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帮助幼儿提高对话能力呢?以下是个人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良好的“对话”环境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群先生曾说过:“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印象,怎样的刺激,从所得到的印象中发生与之相关动作。”因此,要做到幼小衔接中对话的有效性,就要求教师创设良好的环境,使幼儿在相应的环境刺激下进行有效性对话。
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开展各项活动的基础。通过组织有趣的“说一说、抱一抱、玩一玩”等各种感官参与的活动,营造安全、轻松、温馨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放心、舒心、开心,这是有效对话的前提条件。由于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需要形象具体、逼真的物质材料才能更好地理解、表达。因此,我适时适宜地提供图片、课件、图书、动画片等材料帮助幼儿进行有效对话。例如。在语言课《乌鸦喝水》中,我利用图片、故事课件、探索喝到水的材料等,把语言和科学探索紧密联系起来,不仅让幼儿很快地懂得复述故事,还让他们学会了改编故事,这些物质条件很好地帮助了师幼之间的“有效对话”,真正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二、正确把握对话中的地位
要使师幼对话有效,教师就要把握自己在对话中的重要地位,既不能包办太多,也不能放任自由。精心设计各种活动的对话内容,并认真思考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起引导、帮助的作用,幼儿则放在主体、主动的地位。例如,语言活动“电视新闻”,教师在这个活动中主要起引导作用,帮助幼儿理清思路,幼儿通过自己已有的经验讲述、描绘新闻。
三、以教学对话的有效性为主。其他活动为辅
幼儿园与小学最不同的地方就是幼儿一日生活环节的教育,因此,教师要做到主次分清,把握重点。
1,教学对话“收”“放”自如。围绕目标的对话,放开让幼儿思考与讨论交流;与教学目标无关的对话,教师要立刻收拢。例如,在科学活动“怎样稳定滚动的球”中,我先让幼儿在斜坡上自由玩球时,玩了一会儿,有的幼儿说:“老师,你看,斜坡的高度不同,球滚动的速度也不一样。”我马上问:“有什么不一样呢?”启发幼儿继续思考。在及时引导下,幼儿又发现了许多球滚动的秘密,如不同大小的球、厚薄不等的纸张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滚动效果。
有价值的问题,师幼可以继续交流,无价值的话题就不必深谈。例如,在上述例子中,有些幼儿一直说球是红色的、黄色的,他们的注意力在球的颜色和比比同伴的球哪个比较漂亮上。这时我通过提问来引导:“球除了颜色不一样,还有什么不一样呢?”幼儿一下子就发现了球的大小不一样,很快重回教学目标轨道。
2,结合一日生活各环节,随机进行教育。幼儿的一日生活,如在晨间接待时,我常常设计小话题让幼儿进行有效地讲述:你今天来幼儿园的路上看到了什么?你能讲一件你最高兴或难忘的事吗?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等问题,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际和发现去讲述,我根据他们的表述进行对话。同时,我还利用自由活动、户外活动对个别幼儿进行相应的对话,把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四、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对话”的有效性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行时刻影响着幼儿。因此,我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制订计划,让他们在家能有的放矢进行亲子间的有效对话,不再只是平常的“好不好”“要不要”之类的问题。在家园的共同合作下,家长与幼儿对话能把握住对话的深度,控制好对话的节奏,取得了教育的一致性。
总之,要提高幼小衔接中对话的有效性,教师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重点进行制订计划,多思考、多探索各个活动的组织,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及时抓住每一环节,进行有效、有价值的对话。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和锻炼,幼儿的对话能力、思考问题的方式将会有明显进步,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一、创设良好的“对话”环境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群先生曾说过:“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印象,怎样的刺激,从所得到的印象中发生与之相关动作。”因此,要做到幼小衔接中对话的有效性,就要求教师创设良好的环境,使幼儿在相应的环境刺激下进行有效性对话。
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开展各项活动的基础。通过组织有趣的“说一说、抱一抱、玩一玩”等各种感官参与的活动,营造安全、轻松、温馨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放心、舒心、开心,这是有效对话的前提条件。由于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需要形象具体、逼真的物质材料才能更好地理解、表达。因此,我适时适宜地提供图片、课件、图书、动画片等材料帮助幼儿进行有效对话。例如。在语言课《乌鸦喝水》中,我利用图片、故事课件、探索喝到水的材料等,把语言和科学探索紧密联系起来,不仅让幼儿很快地懂得复述故事,还让他们学会了改编故事,这些物质条件很好地帮助了师幼之间的“有效对话”,真正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二、正确把握对话中的地位
要使师幼对话有效,教师就要把握自己在对话中的重要地位,既不能包办太多,也不能放任自由。精心设计各种活动的对话内容,并认真思考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起引导、帮助的作用,幼儿则放在主体、主动的地位。例如,语言活动“电视新闻”,教师在这个活动中主要起引导作用,帮助幼儿理清思路,幼儿通过自己已有的经验讲述、描绘新闻。
三、以教学对话的有效性为主。其他活动为辅
幼儿园与小学最不同的地方就是幼儿一日生活环节的教育,因此,教师要做到主次分清,把握重点。
1,教学对话“收”“放”自如。围绕目标的对话,放开让幼儿思考与讨论交流;与教学目标无关的对话,教师要立刻收拢。例如,在科学活动“怎样稳定滚动的球”中,我先让幼儿在斜坡上自由玩球时,玩了一会儿,有的幼儿说:“老师,你看,斜坡的高度不同,球滚动的速度也不一样。”我马上问:“有什么不一样呢?”启发幼儿继续思考。在及时引导下,幼儿又发现了许多球滚动的秘密,如不同大小的球、厚薄不等的纸张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滚动效果。
有价值的问题,师幼可以继续交流,无价值的话题就不必深谈。例如,在上述例子中,有些幼儿一直说球是红色的、黄色的,他们的注意力在球的颜色和比比同伴的球哪个比较漂亮上。这时我通过提问来引导:“球除了颜色不一样,还有什么不一样呢?”幼儿一下子就发现了球的大小不一样,很快重回教学目标轨道。
2,结合一日生活各环节,随机进行教育。幼儿的一日生活,如在晨间接待时,我常常设计小话题让幼儿进行有效地讲述:你今天来幼儿园的路上看到了什么?你能讲一件你最高兴或难忘的事吗?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等问题,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际和发现去讲述,我根据他们的表述进行对话。同时,我还利用自由活动、户外活动对个别幼儿进行相应的对话,把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四、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对话”的有效性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行时刻影响着幼儿。因此,我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制订计划,让他们在家能有的放矢进行亲子间的有效对话,不再只是平常的“好不好”“要不要”之类的问题。在家园的共同合作下,家长与幼儿对话能把握住对话的深度,控制好对话的节奏,取得了教育的一致性。
总之,要提高幼小衔接中对话的有效性,教师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重点进行制订计划,多思考、多探索各个活动的组织,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及时抓住每一环节,进行有效、有价值的对话。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和锻炼,幼儿的对话能力、思考问题的方式将会有明显进步,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