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两大人力要素,若说学生是无可替代的主体因素,教师则是不容忽视的灵魂力量。教师必须以“学高身正”见长,才能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职责。“学高”硬件,是师者立教兴业的首要条件;“身正”软件,则是教师立命安身的重要保障。“教学永远是一门充满缺憾的艺术。”正因为如此,教师要努力实现完美化,就需要在学习之路上永不停留地走向前去。本文立足于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专业素养提升的角度,在简析现状和影响因素基础上,就如何作出策略性应对方面,试作出一些抛砖引玉之论。
【关键词】中学语文 教师专业素养 发展影响因素 策略应对
随着社会开放度的不断提升,教育多元化日益显著,无论从学生还是教学而言,都对学校教育及其教师提出了新的更大挑战。教育工作者必须本着战略指向和战术指导并重发展的思想,与时俱进、强学健技,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更好地服务并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这既是一种根本需要,也是考量业务工作能力和师风师德水平的重要标准,更是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和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力量源泉。然而,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提升可谓蜗行牛步、负重难进,应引起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本文结合中学教师队伍的建设状况,试简要阐述之。
一、对影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因素分析
1、从教师自身因素来看。首先,由于传统意识和应试教学等因素的影响,农村教师高度重视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性特征,他们凭借已有基础和实际经验开展惯性教学,并且缺乏大语文观的教育理念,对专业素养提升持有“叶公好龙”心态。其次,由于农村教师人员相对欠缺,工作任务较重,课余暇日适当地开展一些娱乐活动,哪里有更多时间去读书阅报、加强“营养”呢?再次,有一些教师家住农村,配偶人口性质是农户,业余时间多忙于家务农活,无暇顾及自我教育和素养提升之事。第四,还有一些农村教师缺乏相应的专业意志,不思进取、甘于平庸,只有对于职称评审和晋级之类的继续教育虚于应付,其它方面则多抱着“和尚撞钟——得过且过”的态度。
2、从外界客观因素来看。一是农村学校内外课程资源极其有限,除了必须的教科书外,几乎没有获取更多知识和信息的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等,多媒体网络资源几近匮乏,一些偏远学校更是远远落后于时代步伐。二是即使在新课程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农村学校对教师工作考评还是以“分数”实绩为主要标准,直接地导致了沿袭以应试教学为主的课程活动模式。三是从面上来说,素质教育发展至今,尚未形成一套与之相应、科学完善且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诸如“导向不明、激励不力、奖惩不公”现象在农村学校不仅比比皆是而且相当严重。所有这些,非但不能对提升农村教师专业素养发挥导向引领功能,反而有相当的负面影响。
二、对有效提升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应对
1、要不斷强化对农村教师的理想精神教育。“要想铲除旷野里的杂草,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庄稼长势良好。同样要想让人的思想没有纷扰,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现代认知学认为:影响人的行为实践因素主要有智力型和情感型两大类,后者虽然不能直接地参与行为过程,它却往往以情趣动机、性格习惯、精神意志和气质个性等表现形式,充分发挥指向、强化和稳定的正能量功能。有鉴于此,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农村学校要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对广大教师在职业理想、思想精神、师德师风、教学理念、专业意志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结合各单位和教师实际情况,积极有效地开展有组织、有目标、有针对性、系统化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思想先导行为”的作用。
2、要不断加强对农村教师的素质提升引领。由于教育力度不够、素质基础薄弱、环境力量有限等因素,农村教师对于专业素养提升缺乏相应的认识和能力。对此,有关部门和学校要理论联系实际地对他们的专业素养发展进行实实在在地引领。对于中学语文教师来说,提升专业素养的最重要因素就在于切实提高文学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转变传统文学教育观念,重视并强调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②以古典文化和优秀文化为主题,走专业特色化的教师阅读之路;③坚持学用性专业素养为追求,倡导以下水作文为主的写作教学模式;④立足农村基础和学校实际状况,努力强化校本文化建设。教育引领应当务求实效,同时要营造一种良好的活动氛围。
3、要不断激发对农村教师的素质引领活力。“任何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并非短期之功,必须要历经一个逐步适应和不断完善的较长时期过程。”提升农村语文教师专业素质同样是一项厚积薄发的综合实践工程。一是以校本教研为平台,在校内长期开展专题教学研讨活动,如新课程语文教学方法探讨、专题阅读与反思交流、下水作文教学观摩等,并形成制度化管理模式。二是以年级段和年龄段为范畴,在语文教师之间积极开展“创优争先”活动,并努力培植先进典型,同时逐步向面上辐射,不断放大“以赛激学促提”效应;三是与校外尤其是地方名校语文教师之间开展丰富多元的“结对帮扶、送教促教”活动,如现场听课学习探讨、网络资源互通教案、选送教师上门培训等。
4、要不断完善对农村教师的全面考评体系。发展是根本目的,教育是主要途径,考评是促进手段。从专业化素养来说,对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考评应包括:是否具有崇高的教育理想;能否正确理解和有效把握新课程理念的精神实质;是否拥有比较深厚的语文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是否具备相对扎实的语文教科研能力;是否具有开放性的课程教学理念和行为实践。从考评主体来说,可由学校语文学科考评小组定期组织综合性考评,可根据实际需要临时组织考评小组进行现场评价,可邀请部分学生家长参与考评,也可以组织学生代表就某一专题教学进行评价。可把常态化教学与教科研水平及其成果进行联合考评,可把之与评优、职称评审晋升晋级、绩效考核紧密挂钩。
总之,提升农村教师专业化素养是一项亟待改进的教育现象。它关系着教师的自身发展,也关系着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更关系着农村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我们切不可等闲视之。
【关键词】中学语文 教师专业素养 发展影响因素 策略应对
随着社会开放度的不断提升,教育多元化日益显著,无论从学生还是教学而言,都对学校教育及其教师提出了新的更大挑战。教育工作者必须本着战略指向和战术指导并重发展的思想,与时俱进、强学健技,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更好地服务并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这既是一种根本需要,也是考量业务工作能力和师风师德水平的重要标准,更是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和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力量源泉。然而,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提升可谓蜗行牛步、负重难进,应引起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本文结合中学教师队伍的建设状况,试简要阐述之。
一、对影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因素分析
1、从教师自身因素来看。首先,由于传统意识和应试教学等因素的影响,农村教师高度重视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性特征,他们凭借已有基础和实际经验开展惯性教学,并且缺乏大语文观的教育理念,对专业素养提升持有“叶公好龙”心态。其次,由于农村教师人员相对欠缺,工作任务较重,课余暇日适当地开展一些娱乐活动,哪里有更多时间去读书阅报、加强“营养”呢?再次,有一些教师家住农村,配偶人口性质是农户,业余时间多忙于家务农活,无暇顾及自我教育和素养提升之事。第四,还有一些农村教师缺乏相应的专业意志,不思进取、甘于平庸,只有对于职称评审和晋级之类的继续教育虚于应付,其它方面则多抱着“和尚撞钟——得过且过”的态度。
2、从外界客观因素来看。一是农村学校内外课程资源极其有限,除了必须的教科书外,几乎没有获取更多知识和信息的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等,多媒体网络资源几近匮乏,一些偏远学校更是远远落后于时代步伐。二是即使在新课程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农村学校对教师工作考评还是以“分数”实绩为主要标准,直接地导致了沿袭以应试教学为主的课程活动模式。三是从面上来说,素质教育发展至今,尚未形成一套与之相应、科学完善且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诸如“导向不明、激励不力、奖惩不公”现象在农村学校不仅比比皆是而且相当严重。所有这些,非但不能对提升农村教师专业素养发挥导向引领功能,反而有相当的负面影响。
二、对有效提升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应对
1、要不斷强化对农村教师的理想精神教育。“要想铲除旷野里的杂草,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庄稼长势良好。同样要想让人的思想没有纷扰,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现代认知学认为:影响人的行为实践因素主要有智力型和情感型两大类,后者虽然不能直接地参与行为过程,它却往往以情趣动机、性格习惯、精神意志和气质个性等表现形式,充分发挥指向、强化和稳定的正能量功能。有鉴于此,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农村学校要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对广大教师在职业理想、思想精神、师德师风、教学理念、专业意志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结合各单位和教师实际情况,积极有效地开展有组织、有目标、有针对性、系统化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思想先导行为”的作用。
2、要不断加强对农村教师的素质提升引领。由于教育力度不够、素质基础薄弱、环境力量有限等因素,农村教师对于专业素养提升缺乏相应的认识和能力。对此,有关部门和学校要理论联系实际地对他们的专业素养发展进行实实在在地引领。对于中学语文教师来说,提升专业素养的最重要因素就在于切实提高文学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转变传统文学教育观念,重视并强调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②以古典文化和优秀文化为主题,走专业特色化的教师阅读之路;③坚持学用性专业素养为追求,倡导以下水作文为主的写作教学模式;④立足农村基础和学校实际状况,努力强化校本文化建设。教育引领应当务求实效,同时要营造一种良好的活动氛围。
3、要不断激发对农村教师的素质引领活力。“任何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并非短期之功,必须要历经一个逐步适应和不断完善的较长时期过程。”提升农村语文教师专业素质同样是一项厚积薄发的综合实践工程。一是以校本教研为平台,在校内长期开展专题教学研讨活动,如新课程语文教学方法探讨、专题阅读与反思交流、下水作文教学观摩等,并形成制度化管理模式。二是以年级段和年龄段为范畴,在语文教师之间积极开展“创优争先”活动,并努力培植先进典型,同时逐步向面上辐射,不断放大“以赛激学促提”效应;三是与校外尤其是地方名校语文教师之间开展丰富多元的“结对帮扶、送教促教”活动,如现场听课学习探讨、网络资源互通教案、选送教师上门培训等。
4、要不断完善对农村教师的全面考评体系。发展是根本目的,教育是主要途径,考评是促进手段。从专业化素养来说,对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考评应包括:是否具有崇高的教育理想;能否正确理解和有效把握新课程理念的精神实质;是否拥有比较深厚的语文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是否具备相对扎实的语文教科研能力;是否具有开放性的课程教学理念和行为实践。从考评主体来说,可由学校语文学科考评小组定期组织综合性考评,可根据实际需要临时组织考评小组进行现场评价,可邀请部分学生家长参与考评,也可以组织学生代表就某一专题教学进行评价。可把常态化教学与教科研水平及其成果进行联合考评,可把之与评优、职称评审晋升晋级、绩效考核紧密挂钩。
总之,提升农村教师专业化素养是一项亟待改进的教育现象。它关系着教师的自身发展,也关系着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更关系着农村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我们切不可等闲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