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天性就是喜欢动手操作,并在操作中体验、学习,幼儿期正是躯体动作和双手动作发展的最佳阶段,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为幼儿的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开发打下生理基础。
关键词:幼儿;动手操作;兴趣]
1创设有效情景
启蒙教育重视幼儿知识的发现性学习,充分体现幼儿学习的主体性,鼓励幼儿通过自身探索性活动去发现、解决问题,幼儿学是真正通过“做”来完成的。因此在启蒙教育中要注意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环 境,以动手操作为主要教学途径,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根据《纲要》的这一精神,利用情景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情景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兴趣。
如:在引导幼儿认识时针、分针,学会看整点、半点。我将时钟设计成一座有十二个数字的家,家门前蹲着一只会摇着尾巴的猴子。猴子介绍说:“这家有兄弟仨”一个像圣诞老人一样的白胡子老头从钟面上走出来“它是三兄弟的老大,长得又矮又胖,叫时针,它每走一格就是一小时”。老大点点头退下去了,接着分针、秒针相继登场。孩子们一看便来了兴趣,猴子更是美的摇尾巴来。“现在是8点,该到小华该上幼儿园了,时针老大,分针老二,快站到你们该站的岗位上。”猴子一声令下,高大威武的分针老二快速的向12的位置上跑去,而又矮又胖的时针老大还是慢吞吞的,每办法,猴子只得用爪子推着时针老大走到8的位置上。孩子们看得聚精会神,笑声一浪高过一浪。8点半到了,小华在幼儿园里锻炼身体,在猴子的帮助下,小华学会了看整点、半点。小华来到幼儿园了,跟猴子再见了。可是小华在幼儿园里9点钟要做操,9点半要吃点心,11点钟要吃饭……没有猴子在,谁能帮他把时间拨好呀?一石激起千层浪,小朋友纷纷举手要上来拨时间,老师及时的把学具小钟表发给小朋友,小朋友煞是有兴趣的动手拨了起来,老师及时的代表小华谢谢大家。在多媒体创设的情景下幼动手操作的兴趣很浓,他们把自己也融入动画之中和动画中的人物一起成长、发展。
伴随着新的材料出现,为防止幼儿不会玩,师生共同游戏,帮助幼儿学会玩,进而喜欢玩,创造性地玩,这种材料的投放方式有利于教育要求与幼儿主体的积极性相结合,受到幼儿的喜爱,也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提供丰富材料
《纲要》中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条件”。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他的兴趣、爱好、动手能力各不相同,所以教师提供的材料必须是丰富的,能引起幼儿兴趣的。就象幼儿看到玩具就想玩一样,幼儿看到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就会产生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分一分……的动手愿望。
如:墙上贴有一幅画,上面有两只动物(小兔与小羊),当中是一架电话机,每只动物的下面有八道算术题,教师和一个幼儿玩游戏,“你做小兔,我做小羊,我们两个打电话,你的电话号码是一一”教师把小兔下面的八道题的答数一一念出就是它家的电话号码,然后俩人说说话。幼儿在与教师游戏中明白了怎样玩,就不断变着花样编自己的号码,让同伴猜,乐此不疲。
3注重因人施教
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并不等于“对全体幼儿进行同一标准的教育”,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的不同,同一年龄的孩子有着不同的基础和不同的发展水平,甚至有着显著的个体差异,因此要根据幼儿个人潜能和特性,在体、智、德、美等方面有所侧重的全面发展,也就是在“面面俱到”中做到“重点突出”,因人而异的“全面发展”。
如:《送给妈妈的礼物》一课,教师可以先将班上幼儿的情况摸清,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动手能力将他们分成三部分:动手能力强的,动手能力一般的,动手能力弱的。分好之后根据实际情况,让不同的幼儿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动手能力强的幼儿从设计包的式样,到剪、帖、画、涂色,全是一人制作。动手能力弱的幼儿可以和动手能力一般的幼儿结成伙伴,分工合作。谁会画就画一画,谁会设计就设计……这样每个幼儿都有事干,每个幼儿都在制作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每个幼儿又都在不同的目标下完成了任务,获得了满足。相反,如果忽视了幼儿动手能力的差异性,强求一律,对能力低的幼儿一味的进行拔高,他们因完不成任务,久而久之,会对动手操作失去兴趣。
4开展赏识评价
孩子一出生就有心理活动,3~6岁则是个性心理形成的开始时期,性格、能力等心理特征已经初步发展起来,这一阶段的幼儿有较强的可塑性。日本著名儿童教育家铃木镇一在其《幼儿才能开发》一书中说:“在孩子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力,只要抛弃错误的教育方法,则无论怎样的孩子,其能力的幼芽都能茁壮成长。所以说,孩子能力的幼芽是大人掐掉的。”
以前,我教過一个小班的男孩,胆子特别小,动手能力很差,最怕上美术课。有一次他从家里带来了几张图画,是和妈妈去动物园后画下来的,虽然画得不太好,但我还是挂在了班里的展览角上,鼓励他以后要多画画。从那天以后,他就渐渐喜欢画画了,在家里也经常主动要求画画。妈妈说他比以前快乐了许多,声音也响亮了许多。
5倡导家园携手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在50年代就指出家园合作的必要性。《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所谓的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响互动,共同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随着幼教课程改革的实施,家园合作显得越来越密切和必要,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家园双方合作,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形成1 1>2的强大合力。
美国的父母放手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一切,“他们的孩子从小就有动手做各种家具、用具的习惯,动手能力已成为不可缺的教育内容”,而中国的父母总是担心孩子年纪小,事情做不好,这样怕弄碎了,那样怕弄坏了,什么也不让孩子做,还以为向着孩子,其实是害了孩子。长此以往,孩子变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废人。被中国科学院劝退回家的硕博连读生魏永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家长不要代替孩子去做一切,让孩子有点生活能力。
总之,幼儿的动手操作不仅能使幼儿获得一双巧手,更能促进其大脑的发育成熟,因而教师应注意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幼儿真正成为心灵手巧的人。所以,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以此来促进幼儿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指导纲要.
[2]幼儿才能开发.
关键词:幼儿;动手操作;兴趣]
1创设有效情景
启蒙教育重视幼儿知识的发现性学习,充分体现幼儿学习的主体性,鼓励幼儿通过自身探索性活动去发现、解决问题,幼儿学是真正通过“做”来完成的。因此在启蒙教育中要注意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环 境,以动手操作为主要教学途径,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根据《纲要》的这一精神,利用情景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情景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兴趣。
如:在引导幼儿认识时针、分针,学会看整点、半点。我将时钟设计成一座有十二个数字的家,家门前蹲着一只会摇着尾巴的猴子。猴子介绍说:“这家有兄弟仨”一个像圣诞老人一样的白胡子老头从钟面上走出来“它是三兄弟的老大,长得又矮又胖,叫时针,它每走一格就是一小时”。老大点点头退下去了,接着分针、秒针相继登场。孩子们一看便来了兴趣,猴子更是美的摇尾巴来。“现在是8点,该到小华该上幼儿园了,时针老大,分针老二,快站到你们该站的岗位上。”猴子一声令下,高大威武的分针老二快速的向12的位置上跑去,而又矮又胖的时针老大还是慢吞吞的,每办法,猴子只得用爪子推着时针老大走到8的位置上。孩子们看得聚精会神,笑声一浪高过一浪。8点半到了,小华在幼儿园里锻炼身体,在猴子的帮助下,小华学会了看整点、半点。小华来到幼儿园了,跟猴子再见了。可是小华在幼儿园里9点钟要做操,9点半要吃点心,11点钟要吃饭……没有猴子在,谁能帮他把时间拨好呀?一石激起千层浪,小朋友纷纷举手要上来拨时间,老师及时的把学具小钟表发给小朋友,小朋友煞是有兴趣的动手拨了起来,老师及时的代表小华谢谢大家。在多媒体创设的情景下幼动手操作的兴趣很浓,他们把自己也融入动画之中和动画中的人物一起成长、发展。
伴随着新的材料出现,为防止幼儿不会玩,师生共同游戏,帮助幼儿学会玩,进而喜欢玩,创造性地玩,这种材料的投放方式有利于教育要求与幼儿主体的积极性相结合,受到幼儿的喜爱,也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提供丰富材料
《纲要》中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条件”。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他的兴趣、爱好、动手能力各不相同,所以教师提供的材料必须是丰富的,能引起幼儿兴趣的。就象幼儿看到玩具就想玩一样,幼儿看到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就会产生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分一分……的动手愿望。
如:墙上贴有一幅画,上面有两只动物(小兔与小羊),当中是一架电话机,每只动物的下面有八道算术题,教师和一个幼儿玩游戏,“你做小兔,我做小羊,我们两个打电话,你的电话号码是一一”教师把小兔下面的八道题的答数一一念出就是它家的电话号码,然后俩人说说话。幼儿在与教师游戏中明白了怎样玩,就不断变着花样编自己的号码,让同伴猜,乐此不疲。
3注重因人施教
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并不等于“对全体幼儿进行同一标准的教育”,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的不同,同一年龄的孩子有着不同的基础和不同的发展水平,甚至有着显著的个体差异,因此要根据幼儿个人潜能和特性,在体、智、德、美等方面有所侧重的全面发展,也就是在“面面俱到”中做到“重点突出”,因人而异的“全面发展”。
如:《送给妈妈的礼物》一课,教师可以先将班上幼儿的情况摸清,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动手能力将他们分成三部分:动手能力强的,动手能力一般的,动手能力弱的。分好之后根据实际情况,让不同的幼儿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动手能力强的幼儿从设计包的式样,到剪、帖、画、涂色,全是一人制作。动手能力弱的幼儿可以和动手能力一般的幼儿结成伙伴,分工合作。谁会画就画一画,谁会设计就设计……这样每个幼儿都有事干,每个幼儿都在制作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每个幼儿又都在不同的目标下完成了任务,获得了满足。相反,如果忽视了幼儿动手能力的差异性,强求一律,对能力低的幼儿一味的进行拔高,他们因完不成任务,久而久之,会对动手操作失去兴趣。
4开展赏识评价
孩子一出生就有心理活动,3~6岁则是个性心理形成的开始时期,性格、能力等心理特征已经初步发展起来,这一阶段的幼儿有较强的可塑性。日本著名儿童教育家铃木镇一在其《幼儿才能开发》一书中说:“在孩子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力,只要抛弃错误的教育方法,则无论怎样的孩子,其能力的幼芽都能茁壮成长。所以说,孩子能力的幼芽是大人掐掉的。”
以前,我教過一个小班的男孩,胆子特别小,动手能力很差,最怕上美术课。有一次他从家里带来了几张图画,是和妈妈去动物园后画下来的,虽然画得不太好,但我还是挂在了班里的展览角上,鼓励他以后要多画画。从那天以后,他就渐渐喜欢画画了,在家里也经常主动要求画画。妈妈说他比以前快乐了许多,声音也响亮了许多。
5倡导家园携手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在50年代就指出家园合作的必要性。《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所谓的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响互动,共同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随着幼教课程改革的实施,家园合作显得越来越密切和必要,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家园双方合作,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形成1 1>2的强大合力。
美国的父母放手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一切,“他们的孩子从小就有动手做各种家具、用具的习惯,动手能力已成为不可缺的教育内容”,而中国的父母总是担心孩子年纪小,事情做不好,这样怕弄碎了,那样怕弄坏了,什么也不让孩子做,还以为向着孩子,其实是害了孩子。长此以往,孩子变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废人。被中国科学院劝退回家的硕博连读生魏永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家长不要代替孩子去做一切,让孩子有点生活能力。
总之,幼儿的动手操作不仅能使幼儿获得一双巧手,更能促进其大脑的发育成熟,因而教师应注意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幼儿真正成为心灵手巧的人。所以,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以此来促进幼儿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指导纲要.
[2]幼儿才能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