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孩子写作文难,“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总是困扰着他们。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引导孩子广泛积累。教师应带领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写作语言、写作技巧、写作乐趣,让他们在写作文时言之有味。
【关键词】积累 阅读 素材 技巧
不少孩子一提起作文就愁眉苦脸,写起作文更是抓耳挠腮。好不容易东拼西凑出来的作文,也是三言两语,空洞无物。学生为什么会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呢?我想是因为他们缺乏积累。有了广泛的积累,孩子写作文时便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一、从生活出发,积累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教师应引导孩子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1.在生活中留心。
每天的生活仿佛就是一个万花筒,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身边发生的大事、小事,捕捉生活中的难忘瞬间,记录生活中的精彩镜头。告诉他们生活中的点点琐事,都可成为写作的素材:一个微笑、一次批评、一张照片、一场风波,等等。
2.在自然中观察。
美丽的大自然就像一幅风景优美的画卷,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河流……都是孩子写作的好素材。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观赏春花秋月,聆听虫鸣鸟叫,在如诗如画的大自然中陶冶情操,让他们从中获得作文的灵感,获得丰富的素材。
3.在活动中体验。
活动中也包含着丰富的作文素材,教师可利用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知识竞赛、文娱比赛。如课本剧表演、成语接龙、辩论赛……多姿多彩的活动使孩子有了亲身体验,先玩后写,在写作时便有感可发,有情可抒。
二、从阅读出发,积累写作语言
要写出生动优美的文章,就必须进行广泛的阅读。在大量的阅读中品味和感受语言,吸收语言的精华,是写作成功的源泉。
1.重视文本阅读。
作为文本的课文,有许多都出自于名家之手,是语言文字的精华,也是孩子写作的典范。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背。通过背诵能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领会词句的精妙,从而积累大量经典的语言材料。
2.重视课外阅读。
课外读物内容广博,是学生获取知识、积累语言的重要渠道。教师可以举办读书交流会、品读欣赏课、名篇诵读课等,提倡精读与博览相结合、理解与背诵相结合,在课外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坚持不懈地进行阅读积累。
在大量的阅读中,孩子积累了丰富的语感,积累了写作的技巧,积聚了人生的感受,在写作文时就能谈古论今、旁征博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积累”也有一些要求,如“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以及在课外阅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为了进一步提高阅读积累的质量,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并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像“春花集”“小背篓”“采蜜集”等。要求孩子边读书边摘抄,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并鼓励孩子将妙词佳句、优美段落进行背诵。读得多了,背得多了,积累得丰厚了,写作文时,充满灵性的词语就会像朵朵浪花般不断跃起。
三、从教学出发,积累写作技巧
烹制一盘味道鲜美的佳肴,不仅需要上等的原料,还要掌握好火候及各种原料的比例。同样,一篇好文章,有了生动的语言、丰富的素材,若不能有机组合,仍不能称得上是一篇好文章。其中还需要学生熟练地运用写作技巧,这包括语言表达的技巧、谋篇布局的技巧、选材立意的技巧。
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句式训练,借鉴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细节描写训练,对课文结构进行总分式、并列式的构段训练,对课文内容进行扩寫、缩写、续写、改写的写作训练。鼓励孩子多向思维、逆向思维,加强写作方法的指导,不断提高孩子的写作技巧。
四、从评价出发,积累写作乐趣
诱发写作动机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获得写作乐趣。教师应该把作文评价当成激励孩子写作兴趣的催化剂。让他们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写作。
1.作文批改激励为主。
每个人都渴望被赏识,被激励,更何况是孩子。孩子辛辛苦苦写完了一篇习作,无论长短、优劣都凝聚着他们的智慧,表达着他们的情感,付出了他们艰辛的劳动。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劳动,用赏识的眼光去品读孩子的习作,肯定闪光点。文中哪怕一个词,一句话写得精彩,都要由衷地为他们“喝彩”。尤其是那些作文功底不佳,一见作文就头痛的孩子,我们更要想方设法放大优点,挖掘文中的亮点,点燃孩子对习作的兴趣。
2.优秀作文赏读推荐。
教师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的优秀习作得到较广的传播。可以进行作文赏析、美文共赏。把学生的优秀习作当范文赏读,这样一方面鼓励了小作者,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励其他学生。对于特别优秀的作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向网络、报刊、杂志投稿。对于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可以张贴在班级作文栏内展览,也可以鼓励学生将每周的优秀习作向老师投稿,编辑“班级小报”向全班学生和家长赠送,每月一刊,尽可能地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习作。
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语言,熟练掌握了写作技巧,感受到写作的乐趣,下笔时就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浦实验小学)
【关键词】积累 阅读 素材 技巧
不少孩子一提起作文就愁眉苦脸,写起作文更是抓耳挠腮。好不容易东拼西凑出来的作文,也是三言两语,空洞无物。学生为什么会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呢?我想是因为他们缺乏积累。有了广泛的积累,孩子写作文时便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一、从生活出发,积累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教师应引导孩子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1.在生活中留心。
每天的生活仿佛就是一个万花筒,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身边发生的大事、小事,捕捉生活中的难忘瞬间,记录生活中的精彩镜头。告诉他们生活中的点点琐事,都可成为写作的素材:一个微笑、一次批评、一张照片、一场风波,等等。
2.在自然中观察。
美丽的大自然就像一幅风景优美的画卷,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河流……都是孩子写作的好素材。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观赏春花秋月,聆听虫鸣鸟叫,在如诗如画的大自然中陶冶情操,让他们从中获得作文的灵感,获得丰富的素材。
3.在活动中体验。
活动中也包含着丰富的作文素材,教师可利用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知识竞赛、文娱比赛。如课本剧表演、成语接龙、辩论赛……多姿多彩的活动使孩子有了亲身体验,先玩后写,在写作时便有感可发,有情可抒。
二、从阅读出发,积累写作语言
要写出生动优美的文章,就必须进行广泛的阅读。在大量的阅读中品味和感受语言,吸收语言的精华,是写作成功的源泉。
1.重视文本阅读。
作为文本的课文,有许多都出自于名家之手,是语言文字的精华,也是孩子写作的典范。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背。通过背诵能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领会词句的精妙,从而积累大量经典的语言材料。
2.重视课外阅读。
课外读物内容广博,是学生获取知识、积累语言的重要渠道。教师可以举办读书交流会、品读欣赏课、名篇诵读课等,提倡精读与博览相结合、理解与背诵相结合,在课外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坚持不懈地进行阅读积累。
在大量的阅读中,孩子积累了丰富的语感,积累了写作的技巧,积聚了人生的感受,在写作文时就能谈古论今、旁征博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积累”也有一些要求,如“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以及在课外阅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为了进一步提高阅读积累的质量,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并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像“春花集”“小背篓”“采蜜集”等。要求孩子边读书边摘抄,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并鼓励孩子将妙词佳句、优美段落进行背诵。读得多了,背得多了,积累得丰厚了,写作文时,充满灵性的词语就会像朵朵浪花般不断跃起。
三、从教学出发,积累写作技巧
烹制一盘味道鲜美的佳肴,不仅需要上等的原料,还要掌握好火候及各种原料的比例。同样,一篇好文章,有了生动的语言、丰富的素材,若不能有机组合,仍不能称得上是一篇好文章。其中还需要学生熟练地运用写作技巧,这包括语言表达的技巧、谋篇布局的技巧、选材立意的技巧。
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句式训练,借鉴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细节描写训练,对课文结构进行总分式、并列式的构段训练,对课文内容进行扩寫、缩写、续写、改写的写作训练。鼓励孩子多向思维、逆向思维,加强写作方法的指导,不断提高孩子的写作技巧。
四、从评价出发,积累写作乐趣
诱发写作动机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获得写作乐趣。教师应该把作文评价当成激励孩子写作兴趣的催化剂。让他们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写作。
1.作文批改激励为主。
每个人都渴望被赏识,被激励,更何况是孩子。孩子辛辛苦苦写完了一篇习作,无论长短、优劣都凝聚着他们的智慧,表达着他们的情感,付出了他们艰辛的劳动。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劳动,用赏识的眼光去品读孩子的习作,肯定闪光点。文中哪怕一个词,一句话写得精彩,都要由衷地为他们“喝彩”。尤其是那些作文功底不佳,一见作文就头痛的孩子,我们更要想方设法放大优点,挖掘文中的亮点,点燃孩子对习作的兴趣。
2.优秀作文赏读推荐。
教师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的优秀习作得到较广的传播。可以进行作文赏析、美文共赏。把学生的优秀习作当范文赏读,这样一方面鼓励了小作者,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励其他学生。对于特别优秀的作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向网络、报刊、杂志投稿。对于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可以张贴在班级作文栏内展览,也可以鼓励学生将每周的优秀习作向老师投稿,编辑“班级小报”向全班学生和家长赠送,每月一刊,尽可能地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习作。
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语言,熟练掌握了写作技巧,感受到写作的乐趣,下笔时就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浦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