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5年全国新课标I 卷生物试题考查的每一道试题都可在教材中找到相应的基础知识,有些答案甚至是教材现成的词句,但试题又对知识与能力进行一定的拓展和综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怎样在高三复习中立足教材,以便高考中拿高分。
关键词:生物复习 课本 立足 高分
不管高考试题的表现形式如何改变,其落脚点总在课本。但第二轮复习的强化训练后,在解题、答题能力已有了一定提高的情况下,许多同学在解答最基础问题时,思路反而不够清晰,概念要领有所混淆,究其原因,多在脱离课本时间相对较长,因而高三复习阶段当以回归教材为佳,这不仅是完善学生知识结构需要,更是稳定考生心理的必由之路。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2015年高考新课标Ⅰ生物试卷: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理综生物试题总体难度较去年有所下降。考点分布合理,紧扣考纲,注重教材重点知识,大多数试题在教材中可找到相应的解题依据,略有拓展,考查对知识点的转化和应用能力,试题较灵活,但难度不大。 试题考点对应的教材内容如下表:
每一道试题都可在教材中找到相应的基础知识,有些答案甚至是教材现成的词句,如“基质”、“还原型辅酶Ⅱ”、 “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等。但试题又对知识与能力进行一定的拓展和综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那我们在2016 年备考中应该如何复习课本呢?
一、立足教材,紧扣考纲
考纲是高考命题的纲领性文件,当然也是我们进行备考复习的主要依据。凡考纲涉及的知识能力点,一个也不能放过,要仔细研读、透彻理解、灵活运用,而考纲中未列入的内容则果断放弃。同学们可从网上下载2015 年的新课标1 高考大纲作参考。教材是答题的“本”,对于教材中考纲列入的内容,要细化并适度拓展,旁栏、资料分析、思考讨论、技能训练、练习等均不可放过。今年高考试题第1 题考了必修一P88 榜栏“相关信息”、 第6题与必修二P69 资料分析相关、第6 题与必修二P94 拓展题相关、第31 题与必修三 P63 图4—3 思考与讨论相关。除此之外,还要将不同章节、不同模块的相关内容整理、比较、分析,以适应学科内综合。
二、记熟教材中结论性语言和黑体字内容
相信许多同学都有这种体验:解答填空题时,意思答到了,但是拿不到分。这是由于我们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总有欠缺,因而当我们用自己的语言答题时,难免出现疏漏,自然不能得分。因此答题时应尽可能多地用书本语言,因为教材语言都经过千锤百炼,既可读,又严谨。
教材每一章内容的最后都有 “本章提要”,对本章内容进行简要的概括、总结,为本章知识的“压缩饼干”。为此我们在高三复习的最后阶段要彻底消化,充分吸收其中的营养成分,搭建该章内容的主体知识框架。
教材的行文也有其一定的规律,许多小节的首句或末句为本节内容的要领,即通常所说的结论性语句。最后阶段复习教材知识时,应先关注并强化这些结论性语言,再由简及繁,由总到分这样的顺序复习教材知识,由此加深记忆知识概要,掌握相关知识精髓。
教材中的黑体字内容不是重要概念,就是本段内容的提纲挈领性语言,为此,复习这些内容时,我们深刻理解并记熟其中的含义。如光合作用概念这部分黑体字内容,要理解、记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什么?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是什么?能量变化是什么?吸收并利用光能的物质是什么?等等。
熟记教材中结论性语言和黑体字内容,有益于将教材中的主体知识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的轮廓,有利于答题中语言的规范性,对于取得高考成绩中的基本分大有裨益。
三、关注教材中的限定性、修饰性的词语
复习教材,还应注意教材概念中的“状语”、“定语”等限定性词语。
如教材中讲到利用生长素浸泡扦插枝条,促进生根时,为什么在生长素的前面加上“一定浓度”?只有理解到因为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较低浓度生长素才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促进侧根形成、果实发育、顶端优势等,但若超过合适浓度则会抵制上述作用;所以农、林生产上使用生长素一定要注意浓度。再如教材中给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和连锁互换规律下定义时,都提到 “减数分裂时”这一时间状语,说明了三大规律的适用范围——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配子过程中,是核基因的遗传规律。
教材中这样的限定性、修饰性的词语俯拾即是,如运载体“通常”用质粒(意为还有其他,如病毒),微生物培养基中的氮源“主要”用于合成细胞中蛋白质、核酸等(意为还有其他物质,如ATP、磷脂等),等等。
关注教材中限定性、修饰性的词语,挖掘出其中的含义,可以深刻理解教材知识,有利于正确解答选择题中的概念明晰题,也有利于提高解答第Ⅱ卷时语言的严密性,对减少答题过程中不必要的失分大有帮助。
总之,如果我们都能熟练掌握教材主要知识、注意到了教材中严谨用词的原因所在、理解了教材中的所有图表,体会到了教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高考中生物必定能拿高分。
关键词:生物复习 课本 立足 高分
不管高考试题的表现形式如何改变,其落脚点总在课本。但第二轮复习的强化训练后,在解题、答题能力已有了一定提高的情况下,许多同学在解答最基础问题时,思路反而不够清晰,概念要领有所混淆,究其原因,多在脱离课本时间相对较长,因而高三复习阶段当以回归教材为佳,这不仅是完善学生知识结构需要,更是稳定考生心理的必由之路。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2015年高考新课标Ⅰ生物试卷: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理综生物试题总体难度较去年有所下降。考点分布合理,紧扣考纲,注重教材重点知识,大多数试题在教材中可找到相应的解题依据,略有拓展,考查对知识点的转化和应用能力,试题较灵活,但难度不大。 试题考点对应的教材内容如下表:
每一道试题都可在教材中找到相应的基础知识,有些答案甚至是教材现成的词句,如“基质”、“还原型辅酶Ⅱ”、 “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等。但试题又对知识与能力进行一定的拓展和综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那我们在2016 年备考中应该如何复习课本呢?
一、立足教材,紧扣考纲
考纲是高考命题的纲领性文件,当然也是我们进行备考复习的主要依据。凡考纲涉及的知识能力点,一个也不能放过,要仔细研读、透彻理解、灵活运用,而考纲中未列入的内容则果断放弃。同学们可从网上下载2015 年的新课标1 高考大纲作参考。教材是答题的“本”,对于教材中考纲列入的内容,要细化并适度拓展,旁栏、资料分析、思考讨论、技能训练、练习等均不可放过。今年高考试题第1 题考了必修一P88 榜栏“相关信息”、 第6题与必修二P69 资料分析相关、第6 题与必修二P94 拓展题相关、第31 题与必修三 P63 图4—3 思考与讨论相关。除此之外,还要将不同章节、不同模块的相关内容整理、比较、分析,以适应学科内综合。
二、记熟教材中结论性语言和黑体字内容
相信许多同学都有这种体验:解答填空题时,意思答到了,但是拿不到分。这是由于我们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总有欠缺,因而当我们用自己的语言答题时,难免出现疏漏,自然不能得分。因此答题时应尽可能多地用书本语言,因为教材语言都经过千锤百炼,既可读,又严谨。
教材每一章内容的最后都有 “本章提要”,对本章内容进行简要的概括、总结,为本章知识的“压缩饼干”。为此我们在高三复习的最后阶段要彻底消化,充分吸收其中的营养成分,搭建该章内容的主体知识框架。
教材的行文也有其一定的规律,许多小节的首句或末句为本节内容的要领,即通常所说的结论性语句。最后阶段复习教材知识时,应先关注并强化这些结论性语言,再由简及繁,由总到分这样的顺序复习教材知识,由此加深记忆知识概要,掌握相关知识精髓。
教材中的黑体字内容不是重要概念,就是本段内容的提纲挈领性语言,为此,复习这些内容时,我们深刻理解并记熟其中的含义。如光合作用概念这部分黑体字内容,要理解、记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什么?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是什么?能量变化是什么?吸收并利用光能的物质是什么?等等。
熟记教材中结论性语言和黑体字内容,有益于将教材中的主体知识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的轮廓,有利于答题中语言的规范性,对于取得高考成绩中的基本分大有裨益。
三、关注教材中的限定性、修饰性的词语
复习教材,还应注意教材概念中的“状语”、“定语”等限定性词语。
如教材中讲到利用生长素浸泡扦插枝条,促进生根时,为什么在生长素的前面加上“一定浓度”?只有理解到因为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较低浓度生长素才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促进侧根形成、果实发育、顶端优势等,但若超过合适浓度则会抵制上述作用;所以农、林生产上使用生长素一定要注意浓度。再如教材中给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和连锁互换规律下定义时,都提到 “减数分裂时”这一时间状语,说明了三大规律的适用范围——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配子过程中,是核基因的遗传规律。
教材中这样的限定性、修饰性的词语俯拾即是,如运载体“通常”用质粒(意为还有其他,如病毒),微生物培养基中的氮源“主要”用于合成细胞中蛋白质、核酸等(意为还有其他物质,如ATP、磷脂等),等等。
关注教材中限定性、修饰性的词语,挖掘出其中的含义,可以深刻理解教材知识,有利于正确解答选择题中的概念明晰题,也有利于提高解答第Ⅱ卷时语言的严密性,对减少答题过程中不必要的失分大有帮助。
总之,如果我们都能熟练掌握教材主要知识、注意到了教材中严谨用词的原因所在、理解了教材中的所有图表,体会到了教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高考中生物必定能拿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