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一名德育工作者来说,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端正的学习态度,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优秀的中学生乃至今后成为一名合格公民、优秀公民,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亦是德育管理的重中之重。
我校是省首批示范性高中,聚集了牡丹江的优秀学子。经常听到的外界评论是“你们学校的学生都是人才啊”,这是老百姓的大实话;“你们还用管纪律吗,如果你们的学生不好教,我们还活不活了”,这是同行们的小抱怨:“一中的学生还这样啊”,这是一些人的不满。的确,就拿2010级高一学生来说,共招生1995人,其中配额学生629人,择校学生202人,分校学生1164人,也就是说考入的学生占全学年学生的比例还不到1/3,而其中自费学生占了2/3还多。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刚才所提到的评论的原因。
无论是班级还是学校,任何一个集体中学生层次差异越小,越好管理,反之,层次差异越大,管理难度越大。因此,如何将层次跨度如此之大的学生管理好,是学校每一名教职员工的职责,更是作为学生管理的主要部门——学生处的主要工作。作为学生处的副主任,在管理工作中总结出几点想法,即“立足常规管理,加强心理教育,培养优秀人才”。
1.立足常規管理——学校管理中的点
1.1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中最基本的工作之一,也是能否使学生在三年后达到合格公民、优秀公民的要求的重要手段
我校在学生入学阶段就落实《中学生守则》和《牡一中学生一日常规》要求,达成培养目标,加强养成教育,规范学生仪表和行为,加大治理校园不文明行为。在管理的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
男同学留长发、女同学染发、盘发、留长刘海、戴首饰,都是为了在同学们(包括心仪的异性)面前表现出自认为的美。现在的社会、网络给予了孩子们太多的模仿机会,他们在进行成人装扮的同时,也丧失了这个年龄应有的清爽美。曾经有这样一个女孩,当我对她说:“把头发束成一个马尾辫多干净啊!”她的回答是:“那是你们认为的美,我觉得我现在挺好看。”我让她和我一起照镜子,我问她:“你觉得你现在的发型衬托出来的年龄和我的年龄有多大差距?”我又让她把头发束起来,把刘海用发卡别上,一个干净利索的青春女孩出现在眼前。我再问她:“你看现在怎么样?难道女人不喜欢自己年轻嘛?”她说:“我要是这样回家,我妈妈会非常开心,她一直说我打扮的像她的同龄人。”其实,我觉得这样的交心要比严厉的惩戒效果好得多。
1.2在三个学年依据学生特点分别编制教育主题,突出主阵地、主渠道、主课堂育人作用
每学期针对班主任及年轻教师进行班会课设计培训,组织主题班会课大赛,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2010年11月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全国班主任工作学术委员会主办的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主题班会课大赛中,我校报送参评的5名班主任的主题班会课录像分别荣获一、二等奖。我校魏宝林老师代表牡丹江市于2010年11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参加了主题班会课现场公开展示大赛,在高手如云的比赛中,脱颖而出,荣获大赛一等奖。
我们还针对不同时期的学生易出现的问题设计不同主题的班会课,将主题班会课的设计和实录编辑成册,印制出《牡一中班会课设计》和《牡一中班会课实录》,下发给班主任及年轻教师,以备学习。
1.3加强道德实践环节是常规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举措
我们利用班团会及校园文化长廊展示学生道德模范风采,结合各种节日、纪念日,举办各种纪念活动,通过典型引路激发广大同学踊跃地投入到道德实践活动中。
2010级23班汤作睿同学帮助了一位在马路上被车刮倒的91岁高龄的老人。汤作睿同学在看到老人受伤之后,马上把老人送到附近的卫生所治疗。老人询问汤作睿同学的名字,可是她一直不肯说,只说自己是一中的学生。老人费尽周折,最后终于找到了这位救了他的好同学。这样看似平凡的一件小事,却着实让人感动,给这冷冷的冬日平添了一丝暖意,温暖在心头漾开。正像23班班主任写的那样:“给他人温暖就是给自己幸福,尤其是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与个人主义冲去了人们的道德底线,我们身边许多人面对身边需要帮助的事却熟视无睹,怕麻烦,怕误解,怕伤害。我们更应向汤作睿同学学习,超越个人视野,在帮助他人中得到快乐,在温暖他人中得到温暖。也让我们以助他人为乐,唤起大家的爱心,让爱心从点的闪光演变成线的延伸,面的扩展,让更多的温暖与感动在我们的心头流动”。
1.4与家长委员会联手共创家庭教育资源
我校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充分发挥学校与家长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学校教育献计献策。家长委员会定期组织例会,集中反馈在参与学校各项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主动参与学年、班级的管理:高三晚辅导,家长委员会组织家长在晚间管理学生:倡导、组织“十佳”德能双优好教师评选并参与投票选举出德能双优教师,并为其颁奖:家长委员会成员走访贫困学生家庭,自发组织全校家长为特困生捐款,助其顺利完成高中及大学的学习。
2007年学校整体搬迁到新校区,遇到很多困难,其中不乏家长及学生的不满情绪。家长委员会的成员深入家长之中,开展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及时化解了很多矛盾,维护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我们注重家长的培训,全面提高家长素质。培训内容涉及家教理论、如何当好家长、家长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家教方法等,同时也提供多方面的成功的家教经验进行交流,家长普遍感到收获很大。平时喝酒打麻将、忙于应酬的人少了,看教育频道、订阅相关报刊、研究孩子心理、讲究教育方法的人多了,孩子也感到了家长的变化,家长的言行也帮助孩子们健全了人格,提高了学习成绩。
1.5整合社区课程资源
我校开发了十余个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使学生有机会进军营、到工厂参观实践,到高校去提前体会向往中的生活,到福利院体验同龄人的另一种生存状态,到监狱去上一堂特殊的法制教育课。让学生开阔视野,扩展知识面,也使社会方方面面参与到学校的教育工作中来,形成了教育合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管理中的线
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大,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了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我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问题,充分利用好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讲座。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及相关问题,采取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相结合、预防和治疗相结合的制度,通过广播、专题讲座、心理咨询、设心理信箱、建心理网站等形式开展活动。建立个别学生心理档案,针对学习状态有问题、日常行为有问题和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心理异常学生进行定期访查和追踪研究,从而及时开展工作。
班主任和家长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同时,关注班主任及家长的心理问题,向全校师生、家长提出倡议,每星期都有相关文章及建议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及家长,每学期接待师生心理咨询 100余人次。
2008级x班学生XXX,一直诉说自己口臭,同学都笑话他,不能上学。家长陪同上课一个星期,反复向其确认,闻不到臭味,但收效甚微。心理老师与其进行座谈后,与班主任沟通,了解到事情的起因是高三学习压力大,学习成绩下滑,学生产生焦虑心理,不想上学。于是班主任老师安排其情绪好时在班级听课,情绪不好时在办公室进行自习,找相关学科老师为其补课,不参与除期中、期末考试外的随堂测试,减缓学生压力。学生焦虑心理逐渐减弱,能坚持在班级上课,学习成绩上升,也再未述说自己口臭。
3.培养优秀人才——学校管理中的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基于此方针中提出的任务,我校把学生成长目标定位在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在培养文明、诚信、勤奋、自强的一中人的总体目标基础上,制定分层次目标、阶段性目标。
由于学生层次差异较大,我们将一中学生培养目标定位在入校后成为优秀中学生,三年后成为优秀公民:分校学生培养目标定位在入校后成为合格中学生,三年后成为合格公民,其中一部分优秀的分校学生将成长为优秀学生和优秀公民。
在阶段目标方面,我们规划的学业目标是一中学生在学业水平考试中取得全部A(优秀)的成绩,高考成绩达到重本线以上,或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成绩或表现。分校学生在学业水平考试中所有学科成绩合格,争取取得良好或优秀成绩,高考中取得自己力所能及的成绩。思想品德目标上,全校学生要遵守《中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中提出的要求,要讲求学生自身、与同学、与老师、与家长、与社会他人之间的伦理道德。学校要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制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健全的人。
我校2010年高二学年的全省学业水平测试8个学科中有3个学科平均分、4个学科优秀率名列全省第一。我校的2名学生在2010年高考中夺取省文科状元和地区理科状元,有10人考入北大、清华,有3人考入美国和澳门著名大学。這些数字都充分印证了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是省首批示范性高中,聚集了牡丹江的优秀学子。经常听到的外界评论是“你们学校的学生都是人才啊”,这是老百姓的大实话;“你们还用管纪律吗,如果你们的学生不好教,我们还活不活了”,这是同行们的小抱怨:“一中的学生还这样啊”,这是一些人的不满。的确,就拿2010级高一学生来说,共招生1995人,其中配额学生629人,择校学生202人,分校学生1164人,也就是说考入的学生占全学年学生的比例还不到1/3,而其中自费学生占了2/3还多。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刚才所提到的评论的原因。
无论是班级还是学校,任何一个集体中学生层次差异越小,越好管理,反之,层次差异越大,管理难度越大。因此,如何将层次跨度如此之大的学生管理好,是学校每一名教职员工的职责,更是作为学生管理的主要部门——学生处的主要工作。作为学生处的副主任,在管理工作中总结出几点想法,即“立足常规管理,加强心理教育,培养优秀人才”。
1.立足常規管理——学校管理中的点
1.1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中最基本的工作之一,也是能否使学生在三年后达到合格公民、优秀公民的要求的重要手段
我校在学生入学阶段就落实《中学生守则》和《牡一中学生一日常规》要求,达成培养目标,加强养成教育,规范学生仪表和行为,加大治理校园不文明行为。在管理的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
男同学留长发、女同学染发、盘发、留长刘海、戴首饰,都是为了在同学们(包括心仪的异性)面前表现出自认为的美。现在的社会、网络给予了孩子们太多的模仿机会,他们在进行成人装扮的同时,也丧失了这个年龄应有的清爽美。曾经有这样一个女孩,当我对她说:“把头发束成一个马尾辫多干净啊!”她的回答是:“那是你们认为的美,我觉得我现在挺好看。”我让她和我一起照镜子,我问她:“你觉得你现在的发型衬托出来的年龄和我的年龄有多大差距?”我又让她把头发束起来,把刘海用发卡别上,一个干净利索的青春女孩出现在眼前。我再问她:“你看现在怎么样?难道女人不喜欢自己年轻嘛?”她说:“我要是这样回家,我妈妈会非常开心,她一直说我打扮的像她的同龄人。”其实,我觉得这样的交心要比严厉的惩戒效果好得多。
1.2在三个学年依据学生特点分别编制教育主题,突出主阵地、主渠道、主课堂育人作用
每学期针对班主任及年轻教师进行班会课设计培训,组织主题班会课大赛,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2010年11月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全国班主任工作学术委员会主办的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主题班会课大赛中,我校报送参评的5名班主任的主题班会课录像分别荣获一、二等奖。我校魏宝林老师代表牡丹江市于2010年11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参加了主题班会课现场公开展示大赛,在高手如云的比赛中,脱颖而出,荣获大赛一等奖。
我们还针对不同时期的学生易出现的问题设计不同主题的班会课,将主题班会课的设计和实录编辑成册,印制出《牡一中班会课设计》和《牡一中班会课实录》,下发给班主任及年轻教师,以备学习。
1.3加强道德实践环节是常规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举措
我们利用班团会及校园文化长廊展示学生道德模范风采,结合各种节日、纪念日,举办各种纪念活动,通过典型引路激发广大同学踊跃地投入到道德实践活动中。
2010级23班汤作睿同学帮助了一位在马路上被车刮倒的91岁高龄的老人。汤作睿同学在看到老人受伤之后,马上把老人送到附近的卫生所治疗。老人询问汤作睿同学的名字,可是她一直不肯说,只说自己是一中的学生。老人费尽周折,最后终于找到了这位救了他的好同学。这样看似平凡的一件小事,却着实让人感动,给这冷冷的冬日平添了一丝暖意,温暖在心头漾开。正像23班班主任写的那样:“给他人温暖就是给自己幸福,尤其是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与个人主义冲去了人们的道德底线,我们身边许多人面对身边需要帮助的事却熟视无睹,怕麻烦,怕误解,怕伤害。我们更应向汤作睿同学学习,超越个人视野,在帮助他人中得到快乐,在温暖他人中得到温暖。也让我们以助他人为乐,唤起大家的爱心,让爱心从点的闪光演变成线的延伸,面的扩展,让更多的温暖与感动在我们的心头流动”。
1.4与家长委员会联手共创家庭教育资源
我校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充分发挥学校与家长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学校教育献计献策。家长委员会定期组织例会,集中反馈在参与学校各项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主动参与学年、班级的管理:高三晚辅导,家长委员会组织家长在晚间管理学生:倡导、组织“十佳”德能双优好教师评选并参与投票选举出德能双优教师,并为其颁奖:家长委员会成员走访贫困学生家庭,自发组织全校家长为特困生捐款,助其顺利完成高中及大学的学习。
2007年学校整体搬迁到新校区,遇到很多困难,其中不乏家长及学生的不满情绪。家长委员会的成员深入家长之中,开展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及时化解了很多矛盾,维护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我们注重家长的培训,全面提高家长素质。培训内容涉及家教理论、如何当好家长、家长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家教方法等,同时也提供多方面的成功的家教经验进行交流,家长普遍感到收获很大。平时喝酒打麻将、忙于应酬的人少了,看教育频道、订阅相关报刊、研究孩子心理、讲究教育方法的人多了,孩子也感到了家长的变化,家长的言行也帮助孩子们健全了人格,提高了学习成绩。
1.5整合社区课程资源
我校开发了十余个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使学生有机会进军营、到工厂参观实践,到高校去提前体会向往中的生活,到福利院体验同龄人的另一种生存状态,到监狱去上一堂特殊的法制教育课。让学生开阔视野,扩展知识面,也使社会方方面面参与到学校的教育工作中来,形成了教育合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管理中的线
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大,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了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我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问题,充分利用好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讲座。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及相关问题,采取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相结合、预防和治疗相结合的制度,通过广播、专题讲座、心理咨询、设心理信箱、建心理网站等形式开展活动。建立个别学生心理档案,针对学习状态有问题、日常行为有问题和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心理异常学生进行定期访查和追踪研究,从而及时开展工作。
班主任和家长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同时,关注班主任及家长的心理问题,向全校师生、家长提出倡议,每星期都有相关文章及建议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及家长,每学期接待师生心理咨询 100余人次。
2008级x班学生XXX,一直诉说自己口臭,同学都笑话他,不能上学。家长陪同上课一个星期,反复向其确认,闻不到臭味,但收效甚微。心理老师与其进行座谈后,与班主任沟通,了解到事情的起因是高三学习压力大,学习成绩下滑,学生产生焦虑心理,不想上学。于是班主任老师安排其情绪好时在班级听课,情绪不好时在办公室进行自习,找相关学科老师为其补课,不参与除期中、期末考试外的随堂测试,减缓学生压力。学生焦虑心理逐渐减弱,能坚持在班级上课,学习成绩上升,也再未述说自己口臭。
3.培养优秀人才——学校管理中的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基于此方针中提出的任务,我校把学生成长目标定位在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在培养文明、诚信、勤奋、自强的一中人的总体目标基础上,制定分层次目标、阶段性目标。
由于学生层次差异较大,我们将一中学生培养目标定位在入校后成为优秀中学生,三年后成为优秀公民:分校学生培养目标定位在入校后成为合格中学生,三年后成为合格公民,其中一部分优秀的分校学生将成长为优秀学生和优秀公民。
在阶段目标方面,我们规划的学业目标是一中学生在学业水平考试中取得全部A(优秀)的成绩,高考成绩达到重本线以上,或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成绩或表现。分校学生在学业水平考试中所有学科成绩合格,争取取得良好或优秀成绩,高考中取得自己力所能及的成绩。思想品德目标上,全校学生要遵守《中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中提出的要求,要讲求学生自身、与同学、与老师、与家长、与社会他人之间的伦理道德。学校要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制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健全的人。
我校2010年高二学年的全省学业水平测试8个学科中有3个学科平均分、4个学科优秀率名列全省第一。我校的2名学生在2010年高考中夺取省文科状元和地区理科状元,有10人考入北大、清华,有3人考入美国和澳门著名大学。這些数字都充分印证了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