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法探微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这一学科的知识有着具体性,它包括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条件、过程、地位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要求学生锻炼思想,独立钻研,通过动脑、动手、动口,独立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应成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只有让学生自己学会读书,教会学生学习,才是传授了打开信息之锁的钥匙。只有掌握学习方法,才能步入攀登科学顶峰的阶梯。在平常的历史教学中,笔者进行了一些探微,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编写学习提纲,培养阅读能力。
  由于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综合性和史论性的特点,学生在初读时容易遇到许多障碍,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基础差、阅读不得法,抓不住重点,所以,在起始阶段,我重点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通过提问引路、审题启示、疑难突破、重点探索、提纲导读等多种方法,把学生引到自觉阅读的轨道上来。学习新课时,让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试编。学完一个单元后,可让学生编写单元知识结构,抽象出历史阶段的本质特征。指导学生整理、编写提纲,可以达到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提高学科能力的目的。这是因为:首先,学生在整理和自编提纲时,必须先仔细阅读教材,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只有真正理解各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它们所处的地位,才能把知识点有效排列起来,这就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一旦整理出准确的知识结构,知识点也就牢牢固定在知识结构的枝干上,从而使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构成基础知识的立体之树。其次,学生在编写提纲时,必须对教材进行分析、归纳、概括,通过思考使教材内容变得条理化、要点化,这无疑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第三,学生在掌握了编写方法后,可以依照这种方法去整理编写同一类历史现象的知识结构,这有利于学生归纳同类历史现象的共同点,同时由于具体现象又具有特殊性,这又迫使学生注意区分同类现象的不同点,对培养学生比较历史现象能力有积极的意义。第四,学生在复习、整理、编写历史结构时,能帮助自己迅速查出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从而进行针对薄弱环节的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维能力。
  历史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部分学生由于受传统偏见的影响,仍认为历史是一门知识性学科,只需死记硬背即可,而不需理论的思考和理解,所以,他们缺乏学习历史的内驱动力。因此,教师应注意利用历史学科内容丰富、纵贯古今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从历史知识本身提出各种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促进他们大胆地驰聘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发展他们的智力。注重循序渐进,学生历史认识能力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即知识、方法和理论。学法指导也需要在这三方面有序进行。首先要指导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创造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天地。其次要加强历史思维形成的指导,使之能历史地、唯物地、辩证地分析、认识历史问题。再次是通过题型的变换、知识的迁移去拓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三、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抓住学习重点。
  历史发展的线索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学历史教材的特点是范围广、头绪杂、内容多,涉及到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太多,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导学生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清发展线索,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重要的。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确定重点。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四方面去确定教材中的重点:第一,能够说明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观点的内容;第二,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第三,属于“中国之最”、“世界之最”的内容;第四,教科书上有插图、课后有练习题的内容。学生掌握了上述原则,就较容易抓住教材的重点。
  四、课外辅导点拨,强化学法。
  一方面课外辅导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另一方面学生对课堂教学中教授的学法去实践或自我探求学法一般也要在课外进行,因此,课外辅导中点拨和强化学法是学法指导中的又一重要步骤和手段。
  1.提供实践材料
  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中传授的有关学法,向学生提供有关预习复习的内容或提纲,提供精选的历史材料或有关学法指导的参考书籍等。
  2.教师设疑与学生质疑相统一
  教师的设疑主要指把教材中的重要和关键部分提炼成有一定深度,但又适合学生实际水准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鼓励学生去争论,同时向学生示范切入问题的角度。学生的质疑是指鼓励并指导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要求做到质疑要注重前提,解决要注重方法,以此来促进学生做到“学思结合”。
  3.细致地做好解题指导
  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不仅需要知识、理论,同样需要方法和技巧。而方法和技巧的形成和掌握,需要训练和指导。
  首先是审题能力的指导。通过指导来提高学生对与习惯表达不一致的已知条件的等效转换能力,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的挖掘加工能力;排除无效信息、提炼有效信息的扬弃能力等。
  其次是深刻理解题意的指导。通过指导使学生对问题外露的能分清题型、要求、限制等,对问题内藏的能找准切入角度、分析层次及所用的知识点、理论或历史规律等。
  再次是指导学生养成反思答题过程的习惯。主要是反思答题是否正确、全面,以此来不断提高学生思维的缜密性、辩证性和创造性。
  学法指导是一项长期而又细致的工作,有些步骤或做法在具体的操作中并无课前课后之分,只不过是各有侧重而已,学法指导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能力,使之能更好地自主学习,使之对知识的掌握更具广度,对知识的理解更具深度,对知识的应用更具创造性。笔者坚信,学法指导贵在坚持,重在方法,如果大家共同来重视这方面的探索,定能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其他文献
期刊
近年来,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新的态势,增速上连续多年“西高东低”,就工业增速而言,与西部省份一路高歌的情景不同,京沪等地的工业增速陡崖式放缓。总体上来看,我们认为西部高增长有隐忧,东部低发展有机遇,在制定政策的时候要注重分类实施,实现西部“快发展”与东部“稳转型”。  一、当前我国区域发展的总体态势与问题  (一)国家区域战略实施效果初显,区域发展趋向协调  西部大开发、中部崛
期刊
说到语感,一般人都觉得很神秘,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其实,语感并不神秘,它切实地存在于一切语言实践之中。通俗地说,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的敏锐感觉。我国古代教育家特别重视语感。如朱熹强调读书有“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为什么要求“口到”(即诵读)呢?就是要通过出声诵读,形成牢固的语感。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曾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
最近,我读了湖州师范学院王荣德教授撰写的一书.这是一部学术专著,它抓住了教师教育的灵魂,看到了教师研究的关键.
【摘要】现如今我国处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阶段,随着现在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高层建筑业逐步的发展起来。根据目前科技的发展,高层建筑施工中所引用的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而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就更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作。施工特点同时也决定了一个高层建筑对于施工技术的极高要求,那么在进行高层建筑施工时有哪些施工要点,又需要怎样进行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这是文章所叙述的重点,也是对于高层建筑中施工技术要点和质量控制
期刊
分析了唐山市科技创新平台现状,从优化创新环境、加强创新资金投入、集聚创新人才等方面入手,探讨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多元化科技创新平台的构建策略
【摘要】钻孔灌注桩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工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分担施工压力,提升施工主体承载力。基于此,本文结合建筑工程施工实际,对钻孔灌注桩技术的施工要点进行探究,实现现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综合应用。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技术;建筑工程施工;承载力  建筑工程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结构优化完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处于过渡阶段,建筑工程行业进步,不仅体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过程中,宁波检验检疫局牢牢把握“学”这个基础,“关键少数”领头,创新方式方法,营造浓厚氛围,推动每个支部都动起来,每名党员部学起来,在党内生活
气候变化是发展问题,也是贸易问题。我国出口贸易总量大,而且对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较大的贸易顺差。出口产品则集中在低技术、高耗能、高污染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行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