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在科学课教学中的培养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qiudyy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启发其科学思维,要求学生利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本文对小学科学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路径进行了研究,以通过优化教学策略,促使小学生以科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目前,小学教育目标从三维目标转变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标志了教学理念的更新。因此,教师要在核心素养引領下,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学科素养培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小学科学教学根本要求。
  一、小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构成
  小学科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科学探究和交流、科学观念和应用、科学态度和责任、科学思维和创新四方面。要求学生用科学知识阐释生活中的现象,以科学态度和科学理念对待自然事物。加大科学核心素养培育,可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促进其运用科学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一些创造性发明。科学交流和探究是对于科学学科特点来说的,需要学生通过实验来学习,验证并分析生活中的观念和现象,能够主动获得学科知识,并在交流实践中不断发展。而科学态度则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联系生活实际,明确科学学习重要性。从以上科学核心素养组成出发,可帮助教师制定明确的教学方向和培养目标,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实践。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一)联系生活实际
  小学科学学科和学生生活实际关联紧密,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师要遵循这一原则,从生活实际思考、挖掘、归纳教学内容,从而加强科学知识的应用性,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生科学素养不断提升。例如,在讲解“霜和露从哪里来?”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的现象,结合自身经验进行有效学习,如冰可乐杯外壁上的水、早晨的汽车盖上的露水、雪糕包装袋外的薄霜等,通过挖掘生活中的知识内容,可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好奇心,在主动学习中培养其科学素养。教师在科学教学中添加生活元素,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铺垫,有利于学生更快地融入探究情境。另外,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了解科学事实,使其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可引起学生对其他教学知识的好奇,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前提。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应从生活问题入手,为学生积极思考创造良好环境,这不仅能加强学生和知识的互动,还能调动其好奇心。例如,在讲解“声音的传播”这一教学单元时,教学目标为在实验交流中,使学生了解声音在空气、木头、水等介质中的传播特点,由学生设计并完成声音传播实验。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准备玻璃罩、抽气机、闹钟等材料,然后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探究。如在分析声音在木头或线中的传播时,有学生提出制作“线电话”,在游戏实验中,探究声音在上述固体中能否传播,并记录传播时间的快慢。另外,在探究声音在水介质中的传播时,学生会利用水槽、录音机、水、塑料袋等实验器材,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让学生对比声音在木头和水中的传播速度,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探讨,教师则应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当学生在实验操作中遇到疑惑时,为其提供及时指导,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提出相应的问题,创设一个个问题情境,能保证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调动其积极性,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三)注重实践教学
  小学科学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实践教学中可实现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目标,促使学生了解科学教学实质。实践教学重点为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了解技术和人类文明间的联系,调动学生科学探究兴趣和意愿,引导学生将创新想法转化成具体物品。因此,在学生完成各个知识单元时,有必要使其了解科学理论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例如,在讲解“声音的产生”知识点时,教师围绕感知各种发声物体的振动,体验活动兴趣,激发创造能力等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如让学生感受录音机播放音乐时的振动,通过触摸感受其振动频率,还可让学生感受乐器发声时内部零件的振动情况。教师在播放音乐时,调节音量由小到大的变化来加强学生感受,然后进行交流,并提问:其他发声物体在发声时也会振动吗?通过问题引导,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制作简易乐器,发挥其想象力,如学生制作的水杯乐器或画笔乐器等,可培养学生兴趣。
  (四)善于启发诱导
  在逐步引导中开展科学教学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教师在进行科学教学时,要加大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将其作为学生学习的根本条件及保障,同时也是学生分析自然现象的前提。要想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教师应遵循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保证教学有效性。如在教学“常见动物”这一内容时,教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动物,说出这些动物的名称,通过观察加深对动物的了解。在观察、比较等游戏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生活环境和外形特征等。首先,教师播放关于动物的图片和录像,学生介绍自己在视频中看到的动物,说出动物的特征;其次,在“猜猜我是谁”游戏活动中,可分别出示动物较有特征的部分例如:燕子的尾巴、松鼠的尾巴、斑马局部的皮毛、熊猫局部的皮毛等,让学生根据观察经验来识别动物,激发其探究兴趣;最后,通过组织分类活动,明确动物运动方式、生活环境的异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在实施上述教学流程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核心素养的指导,将生活元素融入教学课堂,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进课堂教学顺利开展,满足小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发展的要求。
其他文献
一位外国教育家曾经说过:“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如今,很多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机会很少,调查发现,很多幼儿不认识身边的植物。因此,作为一名以语言为特色的幼儿园工作者,我们
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各领域中的应用也愈发广泛,教育教学同样受到了信息技术的巨大影响。特别是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进一步融合,一方面改变了老师的
在信息技术被普遍应用的今天,幼儿园课程的形式也迎来了改革。将多种形式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幼儿园课程,可极大地提升教育质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园阶段是人生教育中
编程思维实际上是一种逻辑思维,是高效解决问题的优化方式,也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编程思维不仅运用于编写程序,更能迁移于学习和生活等诸多方面,编程思维较强的学生在学习、记忆、创新能力等这些方面都优于同龄者。  根据皮亚杰认知理论,7~12岁孩子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可以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开始形成,不仅可以正向去思维,还可以进行反向思维,是培养思维的黄金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笔者同时结合现在幼儿园多提倡的以幼儿为主体开展各项游戏活动的理念,就班级管理方
在幼儿园课堂教育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幼儿主体作用,提高教育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早期的科学素养教育会深深地影响孩子的未来发展,但是当前幼儿园大班科学课程的实施中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