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1~2年级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引导他们把无目的的“动”变成在音乐声中有规律的“动”。让学生边唱、边跳、边演奏,使学生爱学、乐学。根据这一目标,结合我校学生学习音乐的实际,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要从
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教材因素,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小学音乐教材中,许多歌(乐)曲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每首作品都展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从听觉和视觉上感受美,使他们在音乐意境中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提高审美能力。如:《杵歌》是一首台湾高山族风格的歌曲。为了使学生体验到歌曲的情绪,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并乐在其中,我在教学中,配一电教片介绍了台湾的风土人情以及高山族女人们手持木杵,围绕石臼,边舂米边唱歌的场景。再配上《杵歌》的音乐。学生随音乐按照节奏做舂米的动作。使学生仿佛看到他们快乐劳动的情景。
二.用唱、打、念的结合,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为使学生参与到音乐课当中,我利用奥尔夫愉快教学法将唱、打、念结合起来,由于乐器有限,我还鼓励学生自制乐器,并欢迎他们带到课堂上来,比如:歌曲《小雨沙沙沙》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制沙锤,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念歌词、自打节奏、自唱旋律、自做动作,进而将学生分四组讨论,让学生进行重新合奏。从而提高了对音乐的感悟能力,达到了培养审美能力的目的。
三.寓音乐教育于游戏之中
即让儿童在游戏的欢乐气氛中学习音乐。游戏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必要形式,但要注意游戏的动作不要太复杂,活动量不要过大。如我在教学低年级认识“1—7”七个音符的音高、唱名时,教学比较费力,因为低年级学生知识面窄,对“1—7”七个数字熟悉,音符的唱名是什么?音高怎样等就太陌生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制作了小头饰,让同学们分别戴在头上,“小猫”头饰代表“3”,公鸡头饰代表“5”,青蛙头饰代表“6”,游戏开始,当我说“小猫咪咪叫”,戴小猫头饰的同学便做出小猫的形象并随琴唱出正确的“mi”,当我说“小青蛙呱呱叫”,戴小青蛙头饰的同学便作出了小青蛙的形象,并随琴唱出正确的“la”等等,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这几个音符、音高的认识,从而激起更浓厚的兴趣进入到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美的教育之中。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我们要采取各种形式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感染学生每每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让他们在音乐课上真正的“动”起来,音乐课堂便成了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将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
(作者联通:336300江西省宜丰县新昌一小)
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教材因素,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小学音乐教材中,许多歌(乐)曲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每首作品都展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从听觉和视觉上感受美,使他们在音乐意境中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提高审美能力。如:《杵歌》是一首台湾高山族风格的歌曲。为了使学生体验到歌曲的情绪,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并乐在其中,我在教学中,配一电教片介绍了台湾的风土人情以及高山族女人们手持木杵,围绕石臼,边舂米边唱歌的场景。再配上《杵歌》的音乐。学生随音乐按照节奏做舂米的动作。使学生仿佛看到他们快乐劳动的情景。
二.用唱、打、念的结合,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为使学生参与到音乐课当中,我利用奥尔夫愉快教学法将唱、打、念结合起来,由于乐器有限,我还鼓励学生自制乐器,并欢迎他们带到课堂上来,比如:歌曲《小雨沙沙沙》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制沙锤,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念歌词、自打节奏、自唱旋律、自做动作,进而将学生分四组讨论,让学生进行重新合奏。从而提高了对音乐的感悟能力,达到了培养审美能力的目的。
三.寓音乐教育于游戏之中
即让儿童在游戏的欢乐气氛中学习音乐。游戏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必要形式,但要注意游戏的动作不要太复杂,活动量不要过大。如我在教学低年级认识“1—7”七个音符的音高、唱名时,教学比较费力,因为低年级学生知识面窄,对“1—7”七个数字熟悉,音符的唱名是什么?音高怎样等就太陌生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制作了小头饰,让同学们分别戴在头上,“小猫”头饰代表“3”,公鸡头饰代表“5”,青蛙头饰代表“6”,游戏开始,当我说“小猫咪咪叫”,戴小猫头饰的同学便做出小猫的形象并随琴唱出正确的“mi”,当我说“小青蛙呱呱叫”,戴小青蛙头饰的同学便作出了小青蛙的形象,并随琴唱出正确的“la”等等,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这几个音符、音高的认识,从而激起更浓厚的兴趣进入到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美的教育之中。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我们要采取各种形式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感染学生每每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让他们在音乐课上真正的“动”起来,音乐课堂便成了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将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
(作者联通:336300江西省宜丰县新昌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