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验是物理教学的灵魂和基础。物理教学中只讲理论是枯燥无味而难于理解的,如果利用演示实验教学,将有利于学生从实验中去感受理论得出的原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印象。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实验的目的在于给学生学习物理创造一个基本环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促进科学品质和世界观的形成。演示小实验,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对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一、演示小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演示实验具有真实、形象、生动等特点,超出学生预期的实验现象容易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对中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从内心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而不是仅停留在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表面。
一旦学生对物理学习有了兴趣,学习便变得积极且主动,教学的效果就能达以升华。在物理课堂教学初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小实验为学生展现出直观生动的学习情景,极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很自然会产生一种自已操作并探究的欲望,为课堂探究的开展提供了条件,可以提高学生对探索知识和规律的兴趣,进而上升为学生的认知兴趣。当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学习起来便会感到轻松愉快,同时,他们的学习欲望越强烈就越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主动的学习方法,学好物理的信心就会越来越强。
二、演示小实验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直观的、符合认知规律的物理情境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形成对物理规律、概念理性的认识,首先就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为基础。这种感性认识除了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环境,更多的来源于实验所提供的物理情景。生活中的经验作为学生的原有认识对物理概念的建立不一定都是起到正作用的,而运用实验则能为学生可提供经过精心选择的、简化和纯化的素材,它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直观、简明、具体的认识。
在演示实验所创设的物理情境中,学生在教师启发下,通过自己的观察可以获得最典型的感性认识,思维组织后能建立概念,形成规律,完成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将课堂所学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观察实验现象后,学生能生成一定的物理问题,教师只要组织得当,可以逐步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主体意识,在新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中掌握学习方法,强化探究能力。
三、让学生参与实验的演示效果更佳
单纯的教师演示实验的效果会使得实验现象的可见度低下,有些细小的演示实验可以借助于学生手边的工具,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也参与到小实验中来,通过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动手实践,探索问题发生的原因,从而得到结论,把演示实验改成了边教边实验的形式,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实验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时,可以指导每个学生都将塑料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控制好每次拔动的力度,听其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高低有无变化?对于摩擦起电现象,教师可让每个学生都用塑料尺在衣服上摩擦几下,然后吸引碎纸屑。让学生参与到小实验演示中来,不是只让学生的注意力停留在表面现象和事物上,而是引导他们逐步深入、扩散思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们通过边实验边观察,加深了对物理规律和概念的认识。
四、小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方法
小实验最基本的作用就是教会了学生物理上最常用的观察法,有些是通过教师提前的引导和任务的交代,如如做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的实验时,学生只听到“嘭”的一声,注意点不是去看瓶塞跳得很高,而专注于塑料瓶口出现的酒精烟雾;有些是通过现象的对比,如探究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时,观察到增大气压,沸点升高,减小气压,沸点降低。
小实验可以将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或是微小变化的物理现象、规律,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看见的现象来认识它们。如测曲线的长短时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棉线贴着曲线弯曲将测量量转换成测细棉线的长度,将测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转换成测石块排开水的体积,还有测硬币的直径、测一页纸的厚度;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转换成测拉力的大小;研究电热与电阻、电流的关系时,可以将产生的电热多少转换成液柱上升的高度;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根据地磁场的基本性质来认识;测量灯泡的电功率,转化成灯泡两端电压U用电压表测出,通过灯泡的电流I利用电流表测出,再通过P=IU计算得出电功率P;测量大气压强值转换成求被大气压压起的水银柱的压强。
五、演示实验可以扩大教学资源
教师用常见物品自制教具进行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有极其广泛且又丰富的资源,同时在观察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有种亲切感,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把实验生活化。如:用石块、木条、木块、水做密度实验、惯性实验、压强实验、杠杆实验;用废旧塑料瓶、塑料管做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实验;用气体打火机等材料做电学实验。培养学生从衣、食、住、行中寻找实验机会,并对实验及时总结,提升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常州市北郊中学)
一、演示小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演示实验具有真实、形象、生动等特点,超出学生预期的实验现象容易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对中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从内心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而不是仅停留在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表面。
一旦学生对物理学习有了兴趣,学习便变得积极且主动,教学的效果就能达以升华。在物理课堂教学初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小实验为学生展现出直观生动的学习情景,极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很自然会产生一种自已操作并探究的欲望,为课堂探究的开展提供了条件,可以提高学生对探索知识和规律的兴趣,进而上升为学生的认知兴趣。当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学习起来便会感到轻松愉快,同时,他们的学习欲望越强烈就越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主动的学习方法,学好物理的信心就会越来越强。
二、演示小实验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直观的、符合认知规律的物理情境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形成对物理规律、概念理性的认识,首先就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为基础。这种感性认识除了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环境,更多的来源于实验所提供的物理情景。生活中的经验作为学生的原有认识对物理概念的建立不一定都是起到正作用的,而运用实验则能为学生可提供经过精心选择的、简化和纯化的素材,它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直观、简明、具体的认识。
在演示实验所创设的物理情境中,学生在教师启发下,通过自己的观察可以获得最典型的感性认识,思维组织后能建立概念,形成规律,完成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将课堂所学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观察实验现象后,学生能生成一定的物理问题,教师只要组织得当,可以逐步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主体意识,在新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中掌握学习方法,强化探究能力。
三、让学生参与实验的演示效果更佳
单纯的教师演示实验的效果会使得实验现象的可见度低下,有些细小的演示实验可以借助于学生手边的工具,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也参与到小实验中来,通过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动手实践,探索问题发生的原因,从而得到结论,把演示实验改成了边教边实验的形式,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实验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时,可以指导每个学生都将塑料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控制好每次拔动的力度,听其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高低有无变化?对于摩擦起电现象,教师可让每个学生都用塑料尺在衣服上摩擦几下,然后吸引碎纸屑。让学生参与到小实验演示中来,不是只让学生的注意力停留在表面现象和事物上,而是引导他们逐步深入、扩散思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们通过边实验边观察,加深了对物理规律和概念的认识。
四、小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方法
小实验最基本的作用就是教会了学生物理上最常用的观察法,有些是通过教师提前的引导和任务的交代,如如做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的实验时,学生只听到“嘭”的一声,注意点不是去看瓶塞跳得很高,而专注于塑料瓶口出现的酒精烟雾;有些是通过现象的对比,如探究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时,观察到增大气压,沸点升高,减小气压,沸点降低。
小实验可以将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或是微小变化的物理现象、规律,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看见的现象来认识它们。如测曲线的长短时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棉线贴着曲线弯曲将测量量转换成测细棉线的长度,将测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转换成测石块排开水的体积,还有测硬币的直径、测一页纸的厚度;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转换成测拉力的大小;研究电热与电阻、电流的关系时,可以将产生的电热多少转换成液柱上升的高度;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根据地磁场的基本性质来认识;测量灯泡的电功率,转化成灯泡两端电压U用电压表测出,通过灯泡的电流I利用电流表测出,再通过P=IU计算得出电功率P;测量大气压强值转换成求被大气压压起的水银柱的压强。
五、演示实验可以扩大教学资源
教师用常见物品自制教具进行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有极其广泛且又丰富的资源,同时在观察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有种亲切感,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把实验生活化。如:用石块、木条、木块、水做密度实验、惯性实验、压强实验、杠杆实验;用废旧塑料瓶、塑料管做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实验;用气体打火机等材料做电学实验。培养学生从衣、食、住、行中寻找实验机会,并对实验及时总结,提升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常州市北郊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