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藏族舞中“颤膝”动作的审美特征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b8i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颤膝"是藏族舞蹈中最具特色的动律特征,也是藏族舞蹈的风格性标志,并且贯穿于藏族舞蹈的动作始终。由于藏族的地域环境以及民族风情等因素,使得“颤膝”动作逐渐升华为一种自然形态的舞蹈语汇,也成为藏族舞中最具典型、地方民族特色的核心动作之一,动作所展现出的颤韵也是最能表现藏族人民内心情感和民族风情的表现手法之一。“颤膝”的韧性美、控制美、韵律美也已成为民族的审美特征而流传发展至今。
  关键词:藏族舞;“颤膝”动作;审美特征
  一、藏族舞“颤膝”动作的形成
  藏族舞蹈沉稳而不失洒脱、奔放而不失含蓄,但总体动作特点都是以下肢活动为主,并以膝关节的颤动为核心。“颤膝”动作是由膝关节发力上下运动从而产生颤动,无论是快速灵活还是缓慢柔韧都似小溪流水一般连绵不断,贯穿于藏族舞蹈的始终。
  (一)地域环境的影响
  舞蹈艺术是最能反映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的一门艺术,在我国地理环境、政治历史、宗教信仰、民俗民风的不同,从而形成了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不同地区的舞蹈都存在着动作的力度、软度、开度、幅度和舞律的差异,有的民族民间舞蹈突出“足蹈”,有的民族民间舞蹈则更为突出“手舞”,有的地区民间舞蹈以大动为美,有的地区则以含蓄舞动为美。藏族人民居住的地方多在高耸入云的山脉,属于高原地势,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地势险要,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影响和决定了藏族人民的生活和劳动方式。因此,藏族人民出入都要经过险峻的高山,长期上山、下山,练就了藏族人民的灵活动作,特别是灵活的双腿。藏族常年气候寒冷,膝关节肌肉受气温影响往往会呈现紧张状态,导致肌肉收缩,使产热量增加,来保持身体热量平衡,其实这是身体自身保护的一种反应,并且膝关节就会自然而然条件反射地卷曲着,这就产生了藏族人民膝关节习惯性卷曲的自然生活状态。
  (二)藏族民族风情的影响
  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不但在节日里歌舞,祈神时歌舞,劳动时歌舞,甚至调解纠纷时也离不开歌舞。藏族人民特别喜爱边干活边唱歌,加以舞蹈动作相配合,载歌载舞的形式使劳动具有节奏,动作轻松舒展,并且减轻疲劳,使劳动不致过分單调。而劳动中产生的舞蹈动作多为下肢运动,以致膝关节的屈伸颤动逐渐形成为藏族舞蹈中最具特色的动律。藏族民谣和古籍中记载的屈伸动作很多。藏族人民又能歌善舞,在丰收的季节,在欢庆的节日,都会看到他们欢歌笑语的场景,这种感情的流露表现在肢体语言中。藏族人民认为膝盖是身体中最灵活的部位,因此在舞蹈时,膝盖部分的颤动应当最有表现力,不论舞蹈节奏的快慢,动作如何繁杂,“颤膝”动作都应该柔韧有余。膝部灵活的屈伸颤动能够使舞蹈更有灵动性,从而使舞蹈有了灵魂,更加有吸引力。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自古“颤膝”动作就是藏族舞蹈的核心动作。
  二、藏族舞“颤膝”动作的风格特点
  (一)“踢踏”中的碎颤
  在藏族舞蹈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最不同于其他民族舞蹈风格特色的地方就在于其以下肢动作为主,尤为重要的是膝关节的发力,带动了许多复杂有趣的步伐动作的生成。并且在膝关节发力的引领下形成多种多样变换不一的步伐,有时小而琐碎,有时大而有力,有时绵绵不断,有时深沉雄壮。在藏族舞蹈的踢踏舞中,膝关节的屈伸颤动所展现出的就是一种碎颤的风格。由于藏族踢踏舞是用脚踏音乐的节奏来舞蹈,其步伐的变化一般是与音乐节奏的变化相协调,脚穿硬底皮鞋,通过踏出有变化的节奏表达内心的感情。所以踢踏舞中“颤膝”动律贯穿始终,上身松弛随动略微前倾,配以膝关节连续不断有弹性的颤动。其特点是多在弱拍时脚掌抬起,强拍时脚掌踩下,脚步灵活,步法稳重扎实,变化丰富,节奏感强,这也就导致了膝关节屈伸颤动的幅度小频率快,从而展现出一种碎小而有力的颤动。
  (二)“弦子”中的柔颤
  “颤膝”动作与音乐节奏快慢强弱的配合直接影响着舞蹈风格,如果说“颤膝”动作在快速灵活的踢踏舞中是一种碎颤,那么在缓慢柔韧的弦子舞中便是一种柔颤。藏族弦子舞是一种优美抒情的藏族舞蹈,舞蹈节奏中速偏慢风格舒畅飘洒婀娜多姿柔美动人。三步一撩、一步一靠是弦子舞的基本律动特点,其含胸、颤膝及长袖等动作形成了不同一般的地域舞蹈特色。而在弦子舞中膝关节似橡皮筋充满撑韧的发力展现出柔美的颤动。由于舞蹈中步伐都偏慢速,舞姿幅度都较为柔美,所以膝关节的屈伸颤动就必须犹如一根橡皮筋一样充满着拉伸的撑韧感,在保持松弛状态下,直和曲的节奏要平均,从而体现出柔美的颤动。弦子舞有着轻柔优雅、耐人寻味的特点,离不开膝关节像小溪流水一样连绵不断颤动带动步伐舞姿。
  三、藏族舞“颤膝”动作的审美特征
  (一)“颤膝”动作的韧性美
  藏族舞蹈以其深蓄稳健、大气沉稳的舞蹈风格征服广大观众朋友,藏族舞蹈中突出的风格特征和舞蹈动作之一是似白云飘舞的长袖,另一个就是膝部关节那充满韧性的动感。“颤膝”中膝盖的韧性、松弛、延伸的控制能力,是掌握和表现藏族民间舞内在气质和风格特征的首先条件和必然要求。不论藏舞动作多么绵长抒情还是快速激烈,藏舞中膝关节发力总是围绕着韧性,好像一根充满弹性和韧性的绳索贯穿在藏舞膝关节中。通过膝关节再把其独特的发力和特征带到全身,在膝关节独特发力的带动下,使整个藏舞看起来充满弹性韧性的舞蹈动作风格,给观众一种大气沉稳的舞蹈动感与美感。在“颤膝”动作的训练中首先就要解决膝盖僵硬的基本状态,让膝盖在松弛的状态中找到一种拉伸的韧性,就像一跟橡皮筋一样充满了韧性,直和曲的节奏要平均,力度美和柔美相结合,从而才能将藏族舞蹈的韵味以及审美情趣展现出来。
  (二)“颤膝”动作的控制美
  藏族舞蹈中的“颤膝”动作的确是一个最具典型的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动作之一,也是最能表现内心情感和舞蹈动感的表现手法之一。民间舞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同于人体动态的关键因素就在于它具有控制力。它的每个动作,哪怕是一举手,一投足,都处于高度控制状态下。就拿藏族舞中的踢踏舞来说,它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以下肢活动为主,而下肢动作则以膝盖的颤动为核心,可以说膝盖的颤动贯穿于踢踏舞始终。它的基本动律的这种颤动是平均的,具有节奏性的,在基本动律连续不断的颤动中,不仅使膝关节得到了高度的控制和韧性,同时也使肌肉和韧带产生了拉伸。在过去的民间艺人表演“堆谐”时能做到“头顶一碗酒,跳而不洒出”,就在于适度掌握了膝盖的颤动规律,使膝盖具有了高度的控制力,才能达到这种炉火纯青的程度。   (三)“颤膝”动作的韵律美
  我们都知道在藏族舞蹈中每个小舞种之间都有相互影响的地方,而在这其中都有着一种“颤”韵。虽然它们有的幅度大,有的幅度小;有的频率快,有的频率慢,但它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规律,这就是藏族舞蹈对下肢“颤”的训练达到如此全面地步的一个重要原因。“颤”虽然不是什么大幅度的动作,但是它就像人们平时所说的“顶梁柱”一样的重要,也是藏族舞蹈动律与风格特征的集中体现。藏族舞蹈语汇繁多而极富变化,可谓是多姿多彩,而膝关节的曲伸和颤动即“颤膝”是藏族舞蹈最具特色的动律特征和最突出的风格性标志。舞蹈中的“颤膝”有小颤、大颤、柔颤、硬颤等不同的颤法,由此可见“颤膝”不但是藏族舞蹈中各种舞步与动作连接的先决条件,也是协调上身、下身最巧妙的结合点。“头顶一碗酒,跳毕不洒出”是民间艺人严格掌握以膝關节带动其他关节运动的舞蹈规律所产生的结果。
  四、结语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由于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舞蹈风格特征,多彩多姿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在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世代生息演进,流传至今。而藏族舞蹈作为其中一颗璀璨的星星,具有悠久的民族历史,丰富的民族文化,独特的民族舞蹈风格。藏族舞蹈中的形体美、韵律美、动作的和谐运用是藏族舞蹈美的基本特征,“颤膝”动作作为舞蹈中最具特色的动律贯穿着舞蹈始终,其审美特征赋予舞蹈强大的生命力,并得以流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秋.舞蹈欣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吕艺生,朱清渊.舞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冯双白.中国民间舞的学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4]田静.中国舞蹈名作赏析[M].南京:博库文化出版社,2002.
  [5]马薇,马维丽.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发展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6]曲萌生.藏族民间舞蹈概述[M].北京:北京舞蹈学院资料室,1978.
  [7]郝璞.论藏族舞颤膝的训练价值[J].华章,2011(27).
  [8]管辉.颤膝对藏舞的训练价值[J].剧影月报,2008(1):114-115.
  作者简介:
  刘子歆(1992.01—),女,汉族,大连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音乐与舞蹈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隐性思想的政治教育是西方学者不满足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提出来的,是一种新的教育挑战形式,在我国已实施了30多年。其价值的体现不只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利益关系,更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在二者的互动中,以科学的教育原理为基础、有利的社会环境为介质,进而实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实现条件  前言  隐性思想的政治教育比以往的显性教育更有利于人们的发
STEM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与数学(Mathematics)的缩写,STEM教育创新理念鼓励学生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加大学习,培养学生的科技理工素养。  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
根据研究证明,幼儿园教育中,通过开发和实施体育游戏,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智力和身体的发育,培养幼儿良好的价值观。而在体育活动材料的种类和玩法上却没有深入探索和研究,在许多的活动设计和公开活动中对材料的玩法也只是点到为止。给幼儿玩的时间也很少,幼儿的思维往往被教师和环境所限制。因此,在体育游戏中,将主动权还给幼儿,充分发挥自己与幼儿的智慧,共同创造出单一器械的多种玩法,将快乐的理念有效融合到体育游戏中
摘 要:人类创造力开发最关键、最基础的阶段即幼儿时期。因此,要有效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幼儿教师必须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利用幼儿园美术手工活动,激发幼儿爱画爱动手的天性,并尽量为幼儿提供时空间,引导其主动观察事物、参与学习,这样才能不断开阔其思维,使其以自身创造力描绘内心世界。本文主要探讨了美术手工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策略。  关键词:美术手工活动;幼儿创造力;培养策略  当前,幼儿园绘画教
摘 要:在我国的义务教育中,重视对数学、语文、英语等文化科目的教育,对美术、音乐等艺术科目的关注比较少。在艺术课程的开展没有特定的流程,一般都是由教师自己展开,自己查找相关信息,而且课时的安排上一般都比较少。所以音乐程的讲授就更应该选择不同于日常教育的方式,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本文就初中音乐教育体验和教学效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音乐教育;体验;教学效果  苏联音乐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音乐
摘 要:“整合”教育思想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人们广泛的认可。本文从幼儿美术教育与语言领域的整合出发,从幼儿美术教育及语言教育的目标、幼儿美术教学的开展以及幼儿的全面发展等角度简单论述了两者整合的必要性,并重点从幼儿绘画前、绘画过程中、绘画完成后以及最后的评价环节等方面表述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两者的整合。  关键词:整合教育;美术教育;语言教育  “整合”教育即将幼儿园课程的各个部分、要素有机
摘 要:初中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乐学、爱学,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充分运用趣味教学法,使我们的教学充满欢声笑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运用能力。本文探讨了运用趣味教学法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趣味教学法;初中;英语;教学效率  初中生的英语趣味性教学对老师来说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摘 要:哲学思维作为大类学科,拥有严密的思维逻辑。将其运用在教育教学上,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哲学教育需要遵从哲学本性,不对哲学进行任意的修改。将哲学理论与教育相结合能够更加有效的增强学生学习思维的构建,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哲学思维;哲學理论;创新性方法  1 前言  大学课堂设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课程。然而课程反馈的结果却并不理想,学生对其“不解其意”,教师对其“对牛弹琴”。
摘 要:英美文学是英美文化的重要代表,在英美文化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在不同作者的加工和演绎之下,英美文学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个经典的文学艺术形象,推动了整个英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基于此,本文从跨文化视角对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进行赏析,简单阐述了英美文学的语言艺术渊源,并总结了英美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跨文化视角;英美文学;语言艺术  文学作品,是语言和文化的重要表
摘 要:一直以来,《红楼梦》都是国学研究者的重点研究目标之一,特别是其中的女性悲剧主义色彩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中,为了更好地研究《红楼梦》中女性悲剧的制度文化原因,笔者从三个角度,即中西方悲剧理论、中西方悲剧意识载体、中西方悲剧本质展开本文的探究,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红楼梦》;女性悲剧;制度文化  《红楼梦》是我国的十大名著之一,突破了中国传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