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强化大米的开发前景及存在问题

来源 :食品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食品加工中组合或添加营养素包括营养素的复原、强化、增补或富集,可统称为食品营养素增强,简称为食品强化。其目的归结起来有四点:一弥补某些食品天然营养成分的缺陷,如向粮食制品中强化必需氨基酸;二补充食品加工中损失的营养素,如向精白米、面中添加B族维生素;三使某种食品达到特定目的的营养需要,如制备婴儿奶粉、宇航食品和病人用膳等;四维生素强化,如给极地探险或寒地定居者食品中强化维生素C等。
  一般来讲,自然界没有一种天然食品能够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的需求,且食品在加工、运输、贮藏和烹调等各个环节都会造成某些营养素的损失。因此,食品强化是现代食品工业的一个必需环节。强化食品为人类的膳食营养及身体健康做了很大的贡献,例如1948年菲律宾在大米中添加B族维生素及矿物质,明显降低了因脚气病、佝偻病而引起的死亡;碘的强化减少了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等。
  大米是世界上最普遍的谷物,它养活了近一半的世界人口,全球人口日能量摄入量的21%由大米提供。据国家粮食局调查,中国70%的人口是以大米为主要营养来源,因此大米是否有营养,与能否担起强壮一个民族的重任是至关重要的。
  但稻米在营养结构上存在着天然的缺陷,主要表现为蛋白质含量不高、氨基酸构成比例不合理,在加工过程中非常有营养的米胚和麸皮几乎百分之百的被去掉,营养损失达40%以上。谷粒所含的维生素、无机盐和含赖氨酸较高的蛋白质均集中在谷粒的外围部分和胚芽上,因此糙米碾磨程度越高,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及维生素等营养素损失就越大。另外,在我国普遍存在着煮饭前对大米进行淘洗的习惯,淘洗也会损失大米的成分。
  营养强化大米概述
  营养强化大米概念。营养强化大米是指以大米为载体,添加某些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的大米,旨在改善某些营养素缺乏以及由此导致的疾病情况。美国对营养强化大米的定义是,在碾米工艺后添加多种元素的白米,这些元素主要有维生素B1、B2,铁、烟酸等,而且在蒸煮前的淘洗中不会全流失。
  大米营养强化的原因。第一大米是我国人民的主要食品之一,是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锌等微量营养素的重要来源。第二稻米中营养成分大多分布在皮层及米胚中,由于大米加工越来越精细,精细加工过程会导致一些营养素严重损失。第三大米在储存、淘冼和蒸煮过程中,营养成分还会继续受到损失。调查表明,以大米为主食的国家普遍存在B族维生素缺乏的现象,儿童发育迟缓和神经管畸形等病例和现象时有发生,因此需要对大米进行营养强化。
  大米强化剂类型
  目前世界大米强化技术主要包括:干混、抛光时“湿混”、包膜、制粒以及基因改良米(如黄金米,富含胡萝卜素)等。常用的大米营养强化剂有4种类型:
  氨基酸类营养强化剂。通过改善大米中8种必需氨基酸成分的配合比例,提高其生理价值。在高精度大米中,赖氨酸和苏氨酸分别是第一和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强化赖氨酸,或同时强化赖氨酸和苏氨酸,都能提高大米蛋白质的品质。强化中,应考虑谷物中原有含量及加工过程中的损失量,正确计算添加量。中小学生食品的营养强化中,还应适度强化牛磺酸。
  维生素类营养强化剂。可分为脂溶性与水溶性维生素。如水溶性维生素B1、B2、B6、C和泛酸等,在开发营养强化米时,应注意各种维生素的用量和使用范围。
  矿物质类营养强化剂。如钙、铁、锌等。在进行营养强化时,需要根据不同品种,选择不同的矿物盐,其原则是吸收利用率高,对色、香、味、形没有影响,价格尽可能低。
  脂肪酸类营养强化剂。目前国家允许在食品中强化的有亚油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花生四烯酸(AA)。
  大米营养强化方式
  营养强化米制造方法很多,大致可归纳为内持法和外加法两大类:
  内持法。保存米粒自身外层或胚芽所含营养素,借以提高大米營养价值。按工艺方法又可分为:蒸谷米,通过湿热处理:肾留存在米糠层的营养物质转移至大米内部;胚芽米,通过特殊碾磨方式将富含营养素的胚芽留存在成品米粒中,又称留胚米;回归米,将稻谷先行碾制,然后将糠及胚芽中营养成分抽取出来,再重新加入米粒中的方法。
  外加法。通过外加营养素方法,将强化剂配置成溶液后,由米粒吸进去并涂覆在米粒表面上以提高大米营养价值。一般科技资料不分内持法和外加法,通称营养强化米。但本质上以内持法加工的米称为营养米,外加法加工的米称为强化米较为妥当。
  大米强化存在的问题
  包装形式与营养素的损失。强化大米中的强化成分,如各种维生素及氨基酸,遇到热、光、氧等极易被破坏受到损失。因而强化成分在加工与储藏过程中就有所降低,要保持其营养成分必须改善强化剂结构或包装形式。
  以促销为目的的盲目强化。强化大米在改善公众营养状况的同时,也给碾米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但有的企业在大米强化上不仅目的意义不明确,缺乏食品强化的针对性,甚至有的名为强化实为促销,或者强化的量不足。食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同时食用两种强化食品。
  营养强化与营养吸收。营养素在人体内的新陈代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各种营养素的吸收是相互联系的。它们有的相互促进,也有的是相互抵触。一味地对营养素进行强化,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例如:维生素D有利于钙、磷的吸收,但当食物内有植酸、草酸以及脂肪酸等存在时,它们可以与钙形成不溶性的钙盐而影响钙的吸收。
  强化对象过于广泛。强化大米针对的是全体消费者,因此强化剂可能给某些不需要特定营养素的人带来问题。例如:对于血色素沉着症的人来说,应忌强化铁食品。有甲状腺机能亢进和甲状腺炎的人要忌碘强化食品。在现今的强化大米生产中,并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强化大米目前尚不完美,主要是价格略贵,口感和外观也不太理想。比如大米中添加维生素核黄素后大米及米饭会呈现一种淡黄色泽,而人们对这种略带黄色外观的米不大欢迎。
其他文献
全乳蛋白中的大部分成分为为酪蛋白,其余的少量成分为乳清蛋白,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研究表明,乳清蛋白不仅是重要的食品原料,而且还具有很多生理功能,如促进弼吸收、抗菌消炎和降低胆固醇等作用,在药物学和生物医学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美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反应,美拉德反应产物(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s,MRPs)种类繁多,不仅在食品风
2012~2013年在江苏海安对不同机条播行距、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下小麦生长及产量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适期早播(10月底前)、总施氮量270 kg/hm2条件下,以相对较少的基本苗(
选取湖南省当前生产上种植面积较大的8个水稻品种,采用盆栽土培搭配人工遮雨棚进行干旱胁迫试验,通过考察各品种在不同水分环境下分蘖盛期和孕穗期的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游
课堂始终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模式和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对学校整体教育起到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作用,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为此
纳豆(natto)是一种来自日本的微生物发酵食品,最早起源于中国,后来传入日本。作为一种低成本但高营养的产品,纳豆以其优质的口感、丰富的营养和在预防疾病方面的重要作用被日益重视。传统纳豆以黄豆为原料进行发酵,产生的特殊氨味不易被国人所接受,为了改善纳豆的口感,本课题以黄豆为主要原料,适量加入黑豆和荞麦,研究复合纳豆的加工工艺并进行优化,然后加入不同的调味品掩盖氨味制作风味纳豆。  材料与方法  材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生,例如:苏丹红鸭蛋、三聚氰胺奶粉、镉大米、瘦肉精、福喜鸡肉等农产品质量问题事件,引起了全国以及世界的广泛关注。以此看来,农产品质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