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是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高一级基础教育阶段。《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根据时代要求,对高中数学课程进行了新的设计,在保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同时,力求改变目前数学课程及其实施过程中的某些“繁、难、偏、旧”的状况。《标准》设置了必修课,并在此基础上设置了体现不同要求、内容各有侧重的选修课程(模块),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以提高高中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高中生 数学素养 培养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科学历来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现在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在某些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广泛的数学应用,正在不断地渗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高度发展的数学思维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数学科学既有象中国古代数学那样“解决问题”的现实主义传统,也有古希腊崇尚“演绎推理”的理性主义精神。伴随着工业革命,牛顿发明了影响深远的微积分。现代社会的成熟,导致了希尔伯特形式主义的深刻与严谨。20世纪下半叶,信息技术革命给数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这些伟大数学成就的核心观念,都应该与时俱进地、适当地、相对完整地反映到新世纪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新世纪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应该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为我国未来公民规划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人类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如何提高高中生的数学素养呢?
1、深刻理解数学《标准》的基本理念。高中是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高一级基础教育阶段。《标准》根据时代要求,对高中数学课程进行了新的设计。在保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同时,力求改变目前数学课程及其实施过程中的某些“繁、难、偏、旧”的状况。所体现的基本理念有:
1.1高中数学课程的基础性。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高中数学课程应当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我国公民的未来需要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和数学素养,为高一级学校的数学需求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和数学素养。
1.2高中数学课程应当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与义务教育阶段不同,《标准》应当具有多样性,以供不同的学生进行选择,使得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可以得到不同的发展。《标准》应当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由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规划未来人生的思考。
1.3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学生需要接受人类积累的知识,并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仅仅是对概念、技能和结论的记忆和模仿,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等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标准》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阅读”、“数学活动”等专题课程,为学生形成正确、积极、主动、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旨在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阅读自学,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1.4正确处理“打好基础”与“力求创新”的关系。基础与创新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既要打好基础,又要激发创新的潜能。《标准》力求在打好基础的同时,自始至终体现创新精神。数学课程的设计应当是开放的,为学生提供“提出问题、探索思考和实践应用”的空间。
1.5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形成理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学会批判思考的基本环节,数学思维能力在其中起着独特的作用。数学的真理观,有助于“不迷信权威、不感情用事、不含糊马虎”的科学态度的形成。《标准》力求自始至终体现这种精神。
1.6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20世纪下半叶以来,数学最大的发展是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数学能够在某些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因此,高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数学实践方面需要大力加强。我国大、中学数学建模的实践活动表明学生具有很强数学应用能力,《标准》要求不仅要突出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且还要为学生创设应用实践的空间,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2、处理好高中数学教学内容。
2.1课程应当着重于数学的真正理解。柯朗在《什么是数学?》中指出,数学教育“正在出现严重危机。不幸的是,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此应负责任。数学的教学逐渐流于无意义的单纯演算习题的训练。固然这可以发展形式演算能力,但却无助于对数学的真正理解,无助于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忽视应用,忽视数学与其他领域之间的联系,这种状况丝毫不能说明形式化方针是正确的;相反,在重视智力训练的人们中必然激起强烈的反感。”柯朗的批评是尖锐的,也是中肯的,我们在课程中应该尽量避免出现这样的现象。
2.2课程内容增加了“数学建模”、“探究性课题”、“数学文化”三个板块,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素材。这是当前“研究性”学习的继续和发展。希望每个学期都至少有一个“数学建模”活动,完成一项探究课题,阅读和思考一些具有文化价值的数学作品。这样做,使得数学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具有立体感。
2.3算法。算法是中国古代数学的优良传统,又是当代计算机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应当正式地提出算法概念,应让学生熟悉算法的语言,学会设计简单问题的算法框图,掌握算法的一些典型范例,并把算法的思想渗透和贯穿于相关的数学内容之中。算法并不是什么新的东西,从小学开始,“先乘除、后加减”,由内向外脱括号,通分母,用分配律进行运算,高斯消去法,以及许多计算公式等等,都是算法。此外有限的排序算法、关于“图”的算法、无限的迭代算法等,以及对算法复杂性的初步认识,也应进入中学。这是信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
2.4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内容。各种初等函数的教学,重点在于“为各种数量变化提供数学模型”,包括结合计算器的操作,体现“指数爆炸”、“直线上升”、“对数增长”等含义,了解以2为底的对数适用于信息量单位(“比特”)的定义,三角函数则是周期性变化的模型等等。我们希望函数的教学不要只是记忆定义和性质,以免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
2.5数据处理。21世纪每个公民所需要知道的数学知识,以数据处理最为重要。人们在工作中、日常生活中,不断受到数据信息“轰炸”的冲击。广告里的数据频频出现,大部分涉及数据的运用。因此,高中数学基本课程中的概率统计内容的安排,应当是先统计、后概率,展开的线索应是: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解释数据、研究数据特征、做出统计判断。学生应当经历这样的全过程。数据处理需要学生参与操作。课程应强调统计思想的内核,避免把数据处理变成“算术”计算。数据处理和概率的教学,主要依靠编制事例、提出课题,进行实际问题的处理。用案例教统计,而不从一般的抽象概念出发,以免烧成夹生饭。
关键词:高中生 数学素养 培养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科学历来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现在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在某些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广泛的数学应用,正在不断地渗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高度发展的数学思维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数学科学既有象中国古代数学那样“解决问题”的现实主义传统,也有古希腊崇尚“演绎推理”的理性主义精神。伴随着工业革命,牛顿发明了影响深远的微积分。现代社会的成熟,导致了希尔伯特形式主义的深刻与严谨。20世纪下半叶,信息技术革命给数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这些伟大数学成就的核心观念,都应该与时俱进地、适当地、相对完整地反映到新世纪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新世纪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应该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为我国未来公民规划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人类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如何提高高中生的数学素养呢?
1、深刻理解数学《标准》的基本理念。高中是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高一级基础教育阶段。《标准》根据时代要求,对高中数学课程进行了新的设计。在保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同时,力求改变目前数学课程及其实施过程中的某些“繁、难、偏、旧”的状况。所体现的基本理念有:
1.1高中数学课程的基础性。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高中数学课程应当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我国公民的未来需要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和数学素养,为高一级学校的数学需求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和数学素养。
1.2高中数学课程应当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与义务教育阶段不同,《标准》应当具有多样性,以供不同的学生进行选择,使得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可以得到不同的发展。《标准》应当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由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规划未来人生的思考。
1.3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学生需要接受人类积累的知识,并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仅仅是对概念、技能和结论的记忆和模仿,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等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标准》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阅读”、“数学活动”等专题课程,为学生形成正确、积极、主动、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旨在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阅读自学,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1.4正确处理“打好基础”与“力求创新”的关系。基础与创新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既要打好基础,又要激发创新的潜能。《标准》力求在打好基础的同时,自始至终体现创新精神。数学课程的设计应当是开放的,为学生提供“提出问题、探索思考和实践应用”的空间。
1.5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形成理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学会批判思考的基本环节,数学思维能力在其中起着独特的作用。数学的真理观,有助于“不迷信权威、不感情用事、不含糊马虎”的科学态度的形成。《标准》力求自始至终体现这种精神。
1.6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20世纪下半叶以来,数学最大的发展是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数学能够在某些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因此,高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数学实践方面需要大力加强。我国大、中学数学建模的实践活动表明学生具有很强数学应用能力,《标准》要求不仅要突出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且还要为学生创设应用实践的空间,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2、处理好高中数学教学内容。
2.1课程应当着重于数学的真正理解。柯朗在《什么是数学?》中指出,数学教育“正在出现严重危机。不幸的是,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此应负责任。数学的教学逐渐流于无意义的单纯演算习题的训练。固然这可以发展形式演算能力,但却无助于对数学的真正理解,无助于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忽视应用,忽视数学与其他领域之间的联系,这种状况丝毫不能说明形式化方针是正确的;相反,在重视智力训练的人们中必然激起强烈的反感。”柯朗的批评是尖锐的,也是中肯的,我们在课程中应该尽量避免出现这样的现象。
2.2课程内容增加了“数学建模”、“探究性课题”、“数学文化”三个板块,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素材。这是当前“研究性”学习的继续和发展。希望每个学期都至少有一个“数学建模”活动,完成一项探究课题,阅读和思考一些具有文化价值的数学作品。这样做,使得数学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具有立体感。
2.3算法。算法是中国古代数学的优良传统,又是当代计算机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应当正式地提出算法概念,应让学生熟悉算法的语言,学会设计简单问题的算法框图,掌握算法的一些典型范例,并把算法的思想渗透和贯穿于相关的数学内容之中。算法并不是什么新的东西,从小学开始,“先乘除、后加减”,由内向外脱括号,通分母,用分配律进行运算,高斯消去法,以及许多计算公式等等,都是算法。此外有限的排序算法、关于“图”的算法、无限的迭代算法等,以及对算法复杂性的初步认识,也应进入中学。这是信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
2.4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内容。各种初等函数的教学,重点在于“为各种数量变化提供数学模型”,包括结合计算器的操作,体现“指数爆炸”、“直线上升”、“对数增长”等含义,了解以2为底的对数适用于信息量单位(“比特”)的定义,三角函数则是周期性变化的模型等等。我们希望函数的教学不要只是记忆定义和性质,以免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
2.5数据处理。21世纪每个公民所需要知道的数学知识,以数据处理最为重要。人们在工作中、日常生活中,不断受到数据信息“轰炸”的冲击。广告里的数据频频出现,大部分涉及数据的运用。因此,高中数学基本课程中的概率统计内容的安排,应当是先统计、后概率,展开的线索应是: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解释数据、研究数据特征、做出统计判断。学生应当经历这样的全过程。数据处理需要学生参与操作。课程应强调统计思想的内核,避免把数据处理变成“算术”计算。数据处理和概率的教学,主要依靠编制事例、提出课题,进行实际问题的处理。用案例教统计,而不从一般的抽象概念出发,以免烧成夹生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