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说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小说鉴赏离不开对小说三要素的分析,更离不开对文章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表达的把握。学习鉴赏小说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文学素养的提升都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教学实例,从情节分析、人物解读、对比拓展三个方面论述如何构建深意课堂。
关键词:高中语文;小说鉴赏;深意课堂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具有完整的结构布局,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但不管是什么小说都离不开人物、环境、情节这三大要素。本文以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为例,分析小说教学的方法。
一、分析情节设计,了解写作思路
小说的情节是吸引读者的关键。情节安排是否曲折,是否生动,直接关系到读者的阅读欲望。教师在分析情节设计时,应在学生初读小说时做简单的概括。在学生精读小说之后,要求学生自主复述小说内容,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提升。[1]
分析小说情节可按照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梳理。故事的序幕从开头至“我明天决计要走了”,写鲁镇年终祝福的盛况及鲁四老爷其人。开端从“她不是鲁镇人”至“不久也就忘却了”,写祥林嫂初到鲁镇做工。发展从“只有四婶”至“从此之后,四婶也就不再提起祥林嫂”,写祥林嫂被逼改嫁。高潮从“但有一年的秋季”至“那我可不知道”,写祥林嫂再到鲁镇做工。结局从“况且,一想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到“至此也联成一片了”,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祝福时悲惨地死去。尾声是最后一段,写鲁镇的祝福景象。教师分析完后,提出问题:“作者把故事的结局放在了开端的前面,这是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学生立刻想到是倒叙的手法。“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运用倒叙手法呢?这样写的妙处在哪儿?”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的悲剧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使读者想要追根溯源,探求事情的原委。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小说的开头写祥林嫂在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凄惨死去,并且引起了鲁四老爷的震怒,突出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矛盾,反映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为全文营造一种悲凉的氛围。
小说是一个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完整故事。只要找到小说线索,情节便不难复述,在分析小说情节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分析,以便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创作思路。
二、交流人物形象,把握思想主旨
读者在读完小说之后,留下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其中的人物。由于学生个性特征的不同,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也不一样。所以,在解读人物形象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互相交流,分享彼此对人物的看法和形成这种看法的原因,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祝福》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比较容易理解。在鲁四老爷家做活的前期,她是一个乐观、吃苦耐劳、非常能干的劳动妇女形象。后来经历了丈夫、孩子的相继去世,她的性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没有以往的精神气,取而代之的是绝望、胡思乱想、神经质。但是,真正打垮她的并不是这些,而是其他人。其他人包括鲁四老爷、四嫂、柳妈等。为了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精读小说后自主交流对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大多数学生对祥林嫂怀有怜悯的心态,她的确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不太喜欢祥林嫂,不喜欢她的神经质,不喜欢她的不懂反抗。从她听信柳妈的话,给寺庙捐门槛,让“千人踩,万人踏”便说明她已经顺应了周围的不公平对待。对于其他人物,如鲁四老爷、四嫂、柳妈等,也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尤其是四嫂,一开始她对祥林嫂并没有像其他人那么讨厌,尤其是当祥林嫂再次回来后,她听了祥林嫂的经历还红了眼眶。但是后来也被周围人同化,前后三次“祥林嫂,你放着罢!”分别带有不同的情感色彩。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会犯一个通病:直接板书人物形象的几大特征,要求学生记忆。这种方式已不适于当下学生的个性发展,应该让学生自由讨论,才能有助于学生鉴赏水平的提升。
三、适当进行拓展,达到触类旁通
在讲解完小说之后,教师最好在一定程度上由此及彼地进行拓展,给学生介绍与之相关联的文章。可以是同一个作者所创作的文章,也可以是与所学小说内容相似的文章。进行穿插式教学,让学生汲取课本之外的知识,促进阅读水平的有效提升。这是提升小说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2]
《祝福》是鲁迅小说集《彷徨》中的一篇。学完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除了《祝福》外,还曾经阅读过鲁迅先生的哪些小说?对鲁迅笔下的哪些人物印象深刻?有学生想到孔乙己和阿Q。教师不妨将祥林嫂、孔乙己、阿Q这三个人物进行对比。阿Q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个落后而又不觉悟的典型农民形象,他愚昧、无知、贫穷。精神胜利法是他最主要的性格特征,这也是阿Q落后而不觉悟的重要原因。阿Q想摆脱别人的压迫,他想要反抗却又没有足够的力量,所以便用精神上的胜利来掩盖实质上的失败。孔乙己本质是善良的,比如他到酒店喝酒从来不拖欠酒钱;没事的时候,诚恳地教小伙计写字;邻居家小孩围住他时,他不是把人赶走,而是给孩子们分茴香豆吃。这些都表现了孔乙己本性善良的一面。 但是读书后,他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他不愿面对现实、鄙视劳动者,思想迂腐,总是活在自己的幻想中,注定了他是一个悲剧性人物。同是被封建社会残害的人,相比之下,祥林嫂被他人的流言蜚语和不公平对待致死。阿Q死得可笑,是鲁迅先生对封建势力极度的讽刺与嘲弄。孔乙己早已被社会同化,可以说他死在自己封建顽固的思想里。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进行联想时,学生不仅进一步理解了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还积累了其他文章的重要知识点。除了课堂拓展外,教师应该建议学生多抽课外时间阅读自己喜欢的小说,与同学相互交流读书心得,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更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优秀的教师应该把小说阅读的主体交给学生,“授之以渔”才是对学生学习最好的幫助,真正使学生爱上小说,读好小说,彰显小说教学的最大价值。
注释:
[1]王丽娜.浅议高中语文小说鉴赏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D刊,2015,(12).
[2]胡小兵.从“根”出发,从“根”提升——浅谈高中生小说鉴赏指导[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7,(2).
作者简介:梅国琴(1975—),女,江苏省苏州市吴江高级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小说鉴赏;深意课堂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具有完整的结构布局,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但不管是什么小说都离不开人物、环境、情节这三大要素。本文以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为例,分析小说教学的方法。
一、分析情节设计,了解写作思路
小说的情节是吸引读者的关键。情节安排是否曲折,是否生动,直接关系到读者的阅读欲望。教师在分析情节设计时,应在学生初读小说时做简单的概括。在学生精读小说之后,要求学生自主复述小说内容,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提升。[1]
分析小说情节可按照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梳理。故事的序幕从开头至“我明天决计要走了”,写鲁镇年终祝福的盛况及鲁四老爷其人。开端从“她不是鲁镇人”至“不久也就忘却了”,写祥林嫂初到鲁镇做工。发展从“只有四婶”至“从此之后,四婶也就不再提起祥林嫂”,写祥林嫂被逼改嫁。高潮从“但有一年的秋季”至“那我可不知道”,写祥林嫂再到鲁镇做工。结局从“况且,一想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到“至此也联成一片了”,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祝福时悲惨地死去。尾声是最后一段,写鲁镇的祝福景象。教师分析完后,提出问题:“作者把故事的结局放在了开端的前面,这是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学生立刻想到是倒叙的手法。“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运用倒叙手法呢?这样写的妙处在哪儿?”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的悲剧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使读者想要追根溯源,探求事情的原委。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小说的开头写祥林嫂在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凄惨死去,并且引起了鲁四老爷的震怒,突出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矛盾,反映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为全文营造一种悲凉的氛围。
小说是一个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完整故事。只要找到小说线索,情节便不难复述,在分析小说情节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分析,以便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创作思路。
二、交流人物形象,把握思想主旨
读者在读完小说之后,留下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其中的人物。由于学生个性特征的不同,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也不一样。所以,在解读人物形象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互相交流,分享彼此对人物的看法和形成这种看法的原因,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祝福》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比较容易理解。在鲁四老爷家做活的前期,她是一个乐观、吃苦耐劳、非常能干的劳动妇女形象。后来经历了丈夫、孩子的相继去世,她的性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没有以往的精神气,取而代之的是绝望、胡思乱想、神经质。但是,真正打垮她的并不是这些,而是其他人。其他人包括鲁四老爷、四嫂、柳妈等。为了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精读小说后自主交流对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大多数学生对祥林嫂怀有怜悯的心态,她的确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不太喜欢祥林嫂,不喜欢她的神经质,不喜欢她的不懂反抗。从她听信柳妈的话,给寺庙捐门槛,让“千人踩,万人踏”便说明她已经顺应了周围的不公平对待。对于其他人物,如鲁四老爷、四嫂、柳妈等,也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尤其是四嫂,一开始她对祥林嫂并没有像其他人那么讨厌,尤其是当祥林嫂再次回来后,她听了祥林嫂的经历还红了眼眶。但是后来也被周围人同化,前后三次“祥林嫂,你放着罢!”分别带有不同的情感色彩。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会犯一个通病:直接板书人物形象的几大特征,要求学生记忆。这种方式已不适于当下学生的个性发展,应该让学生自由讨论,才能有助于学生鉴赏水平的提升。
三、适当进行拓展,达到触类旁通
在讲解完小说之后,教师最好在一定程度上由此及彼地进行拓展,给学生介绍与之相关联的文章。可以是同一个作者所创作的文章,也可以是与所学小说内容相似的文章。进行穿插式教学,让学生汲取课本之外的知识,促进阅读水平的有效提升。这是提升小说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2]
《祝福》是鲁迅小说集《彷徨》中的一篇。学完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除了《祝福》外,还曾经阅读过鲁迅先生的哪些小说?对鲁迅笔下的哪些人物印象深刻?有学生想到孔乙己和阿Q。教师不妨将祥林嫂、孔乙己、阿Q这三个人物进行对比。阿Q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个落后而又不觉悟的典型农民形象,他愚昧、无知、贫穷。精神胜利法是他最主要的性格特征,这也是阿Q落后而不觉悟的重要原因。阿Q想摆脱别人的压迫,他想要反抗却又没有足够的力量,所以便用精神上的胜利来掩盖实质上的失败。孔乙己本质是善良的,比如他到酒店喝酒从来不拖欠酒钱;没事的时候,诚恳地教小伙计写字;邻居家小孩围住他时,他不是把人赶走,而是给孩子们分茴香豆吃。这些都表现了孔乙己本性善良的一面。 但是读书后,他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他不愿面对现实、鄙视劳动者,思想迂腐,总是活在自己的幻想中,注定了他是一个悲剧性人物。同是被封建社会残害的人,相比之下,祥林嫂被他人的流言蜚语和不公平对待致死。阿Q死得可笑,是鲁迅先生对封建势力极度的讽刺与嘲弄。孔乙己早已被社会同化,可以说他死在自己封建顽固的思想里。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进行联想时,学生不仅进一步理解了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还积累了其他文章的重要知识点。除了课堂拓展外,教师应该建议学生多抽课外时间阅读自己喜欢的小说,与同学相互交流读书心得,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更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优秀的教师应该把小说阅读的主体交给学生,“授之以渔”才是对学生学习最好的幫助,真正使学生爱上小说,读好小说,彰显小说教学的最大价值。
注释:
[1]王丽娜.浅议高中语文小说鉴赏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D刊,2015,(12).
[2]胡小兵.从“根”出发,从“根”提升——浅谈高中生小说鉴赏指导[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7,(2).
作者简介:梅国琴(1975—),女,江苏省苏州市吴江高级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