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基本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和学习能力水平,关键在于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整合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自主探究思想品德学习整合一、任务驱动,创设整合前提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问题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必要载体。一切创新活动都源于问题的发现。然而,在思想品德课程实施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学生很难提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信息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要想发现值得探讨的问题,就必须敢于向教师、课本、权威的结论提出挑战,而在这其中,思想品德教材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库”。所以,要培养学生学会提问、善于提问,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鼓励和引导学生把教材问题与现实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来发现教材缺陷。更进—步提出一系列关注自我、贴近生活的探究性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比较注重让学生给思想品德教材提意见、谈看法。许多学生认为教材在较好地体现课程特点的同时尚存在一大缺陷,即教材(如人教版九年级的第三课和第四课)内容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同学们在每一节课上通过上网查阅有关资料,根据本课或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发现问题所在,并写出较有新意的小论文在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交流、讨论。
二、全员参与,激活整合机制
在教学实践中,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立足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我将自主探究学习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即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员参与、全面发展,贯穿于课前、课堂、课后整个过程中,甚至包括学生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此,教育教学要有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性和探索性,从而激活自主探究学习与思想品德课有效整合的课堂机制,进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我的具体做法是:
1.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亮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用格言等表达出自己奋发努力的心声,每天拥有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心态,让每个孩子都展示充满自信的自己。
2.走进学生心里,我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并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培养优秀的班干部、课代表和小组长,在课堂学习中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小组长的带动和管理作用,使更多学生有提高和展示的机会。
3.充分了解和掌握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清楚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原有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以此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小组,在备课、设计导学案、练习、检测、展示等环节实施分层教学。在课堂上,我给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提供了参与的机会,既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又激励“困难”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让他们经历了成功,自然会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因此,无论是课堂外还是课堂内都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所以我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只有让他们积极参与,才能激发热情、激活生命,我只在解决疑难之处画龙点睛。
三、加强综合研究,实施整合模式
初中思想品德的综合性体现在: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自主探究学习可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在生活经验、知识、思维等方面发展的差异性,分别采用不同的形式。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及思想实际,我一般采用“指导型探究学习”或“半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即由教师确定或帮助学生选定学习目标,然后由学生分小组进行研究学习活动。在学习指导中,我注重发挥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主观能动性,要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去发现新知。如围绕着“爱我家园、保护环境”这个主课题,就可让学生分成“家乡环境问题现状”“家乡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解决家乡环境问题的对策”等几个子课题进行逐步的、循序潮进的研究,最终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提升教师素质,提供整合保证
自主探究学习的开展,不仅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张扬和全面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思想品德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和“以生为本”的课堂观。“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就是重视师生的生命质量,视教学活动为师生共同的生命活动;视学生为成长中的人,视教师为学生的引路人。“以生为本”的课堂观,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将学习的时间、空间和权利下放给学生。
2.提高自己的课程执行力。即理解课程、解读课标、驾驭教材、引导学生、整合资源、提炼价值、培育情感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并非仅仅是课堂中的教学技巧。
3.拓宽知识结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的快速更新,要求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知识素养。在终身学习已成为世界性发展趋势的今天,我们必须不断学习,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宽知识结构,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具有无限的魅力,才能获取学生的认可和尊重,才能使探究取得预期的效果。
4.保持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曾给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善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知识能力等方面健全与最佳状态。”作为一名教师仅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还不行,还必须心理健康。身心素质是教师素质中最基本的素质,是人的其他素质赖以生存的基石,没有它的存在,一切良好的品质都会成为空中楼阁。一个人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身心素质,只有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创新型教师应该具有虚怀若谷的心态、乐观向上的情绪、坚韧不拔的意志。
综上所述,为了给学生一个张扬个性、自由发展的思维空间,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必要引入自主探究教学,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出自主探究学习与思想品德课有效整合的新模式。
自主探究思想品德学习整合一、任务驱动,创设整合前提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问题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必要载体。一切创新活动都源于问题的发现。然而,在思想品德课程实施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学生很难提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信息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要想发现值得探讨的问题,就必须敢于向教师、课本、权威的结论提出挑战,而在这其中,思想品德教材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库”。所以,要培养学生学会提问、善于提问,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鼓励和引导学生把教材问题与现实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来发现教材缺陷。更进—步提出一系列关注自我、贴近生活的探究性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比较注重让学生给思想品德教材提意见、谈看法。许多学生认为教材在较好地体现课程特点的同时尚存在一大缺陷,即教材(如人教版九年级的第三课和第四课)内容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同学们在每一节课上通过上网查阅有关资料,根据本课或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发现问题所在,并写出较有新意的小论文在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交流、讨论。
二、全员参与,激活整合机制
在教学实践中,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立足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我将自主探究学习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即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员参与、全面发展,贯穿于课前、课堂、课后整个过程中,甚至包括学生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此,教育教学要有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性和探索性,从而激活自主探究学习与思想品德课有效整合的课堂机制,进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我的具体做法是:
1.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亮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用格言等表达出自己奋发努力的心声,每天拥有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心态,让每个孩子都展示充满自信的自己。
2.走进学生心里,我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并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培养优秀的班干部、课代表和小组长,在课堂学习中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小组长的带动和管理作用,使更多学生有提高和展示的机会。
3.充分了解和掌握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清楚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原有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以此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小组,在备课、设计导学案、练习、检测、展示等环节实施分层教学。在课堂上,我给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提供了参与的机会,既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又激励“困难”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让他们经历了成功,自然会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因此,无论是课堂外还是课堂内都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所以我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只有让他们积极参与,才能激发热情、激活生命,我只在解决疑难之处画龙点睛。
三、加强综合研究,实施整合模式
初中思想品德的综合性体现在: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自主探究学习可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在生活经验、知识、思维等方面发展的差异性,分别采用不同的形式。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及思想实际,我一般采用“指导型探究学习”或“半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即由教师确定或帮助学生选定学习目标,然后由学生分小组进行研究学习活动。在学习指导中,我注重发挥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主观能动性,要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去发现新知。如围绕着“爱我家园、保护环境”这个主课题,就可让学生分成“家乡环境问题现状”“家乡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解决家乡环境问题的对策”等几个子课题进行逐步的、循序潮进的研究,最终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提升教师素质,提供整合保证
自主探究学习的开展,不仅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张扬和全面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思想品德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和“以生为本”的课堂观。“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就是重视师生的生命质量,视教学活动为师生共同的生命活动;视学生为成长中的人,视教师为学生的引路人。“以生为本”的课堂观,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将学习的时间、空间和权利下放给学生。
2.提高自己的课程执行力。即理解课程、解读课标、驾驭教材、引导学生、整合资源、提炼价值、培育情感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并非仅仅是课堂中的教学技巧。
3.拓宽知识结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的快速更新,要求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知识素养。在终身学习已成为世界性发展趋势的今天,我们必须不断学习,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宽知识结构,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具有无限的魅力,才能获取学生的认可和尊重,才能使探究取得预期的效果。
4.保持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曾给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善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知识能力等方面健全与最佳状态。”作为一名教师仅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还不行,还必须心理健康。身心素质是教师素质中最基本的素质,是人的其他素质赖以生存的基石,没有它的存在,一切良好的品质都会成为空中楼阁。一个人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身心素质,只有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创新型教师应该具有虚怀若谷的心态、乐观向上的情绪、坚韧不拔的意志。
综上所述,为了给学生一个张扬个性、自由发展的思维空间,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必要引入自主探究教学,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出自主探究学习与思想品德课有效整合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