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逻辑性与抽象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对小学生而言,由于认知能力尚未成熟,教师只有加强引导,才能使其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而独立思考能力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与前提,能够使学生在独立判断中获得新的认知,进而解决数学中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独立思考思维习惯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独立思考;思维习惯
在教育改革工作不断深入的趋势下,数学在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日渐凸显,教师不仅需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促进其健康成长与发展。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对于课堂的掌控力较强,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限制了其思维能力的拓展与提高。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作为重点,使其能够在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当中开展自主学习。这不仅充分显示了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性,而且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加以灵活运用,促进其核心素养的提升。在教学工作当中,教师应该明确小学生的发展规律与特点,同时紧密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实现对独立思考思维习惯的有效渗透。
一、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思维习惯的意义与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只有在独立思考中解决问题,才能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构建完整的数学学习体系。通过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潜移默化当中对其成长与发展产生影响。实现与生活实际的有效衔接,自主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多种问题。独立思考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尤其是对处于成长关键时期的小学生而言,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能够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体验数学世界的魅力。
然在,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却存在很多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落后,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独立思考空间受到压缩,缺乏良好的课堂互动,难以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未能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全权掌控课堂进程,导致学生的思维出现僵化问题,难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在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或者质疑的过程中,教师为其设定了统一的标准答案,导致学生的自信心与创造力受到打击,无法全身心投入到独立思考当中。应试教育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依旧存在较大的影响,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限制,对于现代教学的认识不足,无法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构建现代化教学模式。尤其是教师信息化素养的缺失,导致在数学课堂当中无法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程度角度,这也是限制其独立思考习惯养成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及问题,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与方法,构建高效化数学课堂。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思维习惯的策略
(一) 加强课堂提问
良好的课堂提问,能够防止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同时培养其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虽然也会进行课堂提问,但是由于提问策略不当,会导致实际效果不佳。在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在提问时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空间,使学生能够针对问题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思考,在深思熟虑后得出答案。有效的课堂提问方法,也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使其在主观能动性作用下探索数学世界的魅力。在提问时,教师应该重视问题的引导性与启发性,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确保问题的难度适中,既要防止难度过大导致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受到打击,又要避免问题难度不足无法给予学生足够的动力。比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关内容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在周长计算时的公式有什么异同点?”等等,使学生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本质区别出发,思考其面积计算公式的内在规律,掌握周长计算的方法。在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当中,能够实现对数学课堂的有效掌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也会得到明显增强。
(二) 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该应用于生活。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能够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陌生感和疏离感。结合熟悉的事物开展数学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思考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是渗透独立思考思维习惯的有效方法。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增强自身的观察能力,發现生活中与数学知识相关的事物,并将其渗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此外,还应该遵循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确保生活化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最大限度激发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在《复式统计表》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与学生的家庭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统计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使其在独立调查与分析、制表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在生活化教学当中,学生能够形成认知的冲突,更加深刻的理解所学知识内容。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教师通过生活知识的有效引导,能够激发学生独立探索数学世界的积极性,从而使其在学习和生活当中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 营造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使学生放下心里的戒备,在宽松的环境当中深入思考,实现高效化数学课堂的构建。教师往往扮演一个严肃的权威者形象,给学生以不可接近的感觉,导致学生难以最大限度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限制了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致力于和谐、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构建,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独立思考氛围,增强其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制定针对性教学工作计划。很多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不足,这是限制其独立思考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其加以鼓励和表扬,肯定其身上的优点与长处,使其在参与思考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不应该对学生的独立思考成果进行打击,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过程与方式,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学习进度,明确其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突破困境,使其在融洽的环境氛围当中增强独立思考能力。 (四) 创设教学情境
丰富而有趣的教学情境,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关键因素,能够给学生带来沉浸式体验,获得丰富的情感认知。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得到广泛运用,能够将抽象、复杂的知识概念以生动形成的情境呈现出来,帮助学生降低学习的难度,为其独立思考营造良好的空间。尤其是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的趋势下,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情境的构建更加便捷,是拓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多媒体教学将文字、图片和视频等结合在一起,给予学生强烈的视觉与听觉冲击,调动其多种感觉器官。尤其是小学生的记忆与理解都依靠形象思维,在丰富的画面当中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深入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关系,从而使其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比如在《测量》相关内容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教室内的课桌、讲台、粉笔和黑板等进行测量,为其构建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其能够真切感知质量和长度的概念,为往后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动画呈现不同质量与长度物体的对比,使学生能够在丰富的画面当中理解所学概念。
(五) 鼓励学生质疑
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学生对于教材和辅导资料的依赖程度较高,不利于其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的大胆猜测与质疑,是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也有助于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进而促进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每一个学生在生活经历、思维方式和学习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性,提出的问题也五花八门、天马行空,教师应该为其提供广阔的舞台,使其能够充分展示自我,促进思维的拓展。比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关内容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去测量书桌、讲台每条边的长度,正确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边长、角度关系。在完成测量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讨论在测量当中遇到的困惑。无论学生的问题荒谬与否,教师都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质疑,并通过正确引导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鼓励学生的大胆质疑,能够突破传统教材的限制,防止学生出现思维僵化的问题。学生质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独立思考与反思总结的过程,有助于实现数学知识的内化。
(六) 优化评价模式
科学而有效的评价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使其获得独立思考的乐趣,从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效率。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往往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导致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独立思考能力受到抑制,不利于其全面发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对评价模式进行逐步优化,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需求。在评价标准当中,应该纳入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方向和质疑、创新能力,从全方位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行评价,使其获得思考的快乐。在评价方式方面,可以结合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保障评价方式的全面性,真正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通过横向与纵向比较,学生能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在平时学习中能够转变学习思路与方法。真正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放在评价模式的重心,增强学生对独立思考的重视,明确其未来学习方向与目标。
三、 结语
獨立思考思维习惯的培养,能够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提升小学数学的学习效率,满足其未来成长与发展需求。然而受到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限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却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发展受限。为此,教师应该通过加强课堂提问、联系生活实际、营造课堂氛围、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质疑和优化评价模式等途径,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欲望,使其在独立思考与判断当中增强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白进喜.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135-136.
[2]冯月妹.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143.
[3]张俊芹,申应举.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J].教育现代化,2018,5(39):383-384.
[4]冯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J].学周刊,2018(20):68-69.
作者简介:周庆良,福建省三明市,三明市建宁县实验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独立思考;思维习惯
在教育改革工作不断深入的趋势下,数学在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日渐凸显,教师不仅需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促进其健康成长与发展。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对于课堂的掌控力较强,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限制了其思维能力的拓展与提高。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作为重点,使其能够在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当中开展自主学习。这不仅充分显示了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性,而且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加以灵活运用,促进其核心素养的提升。在教学工作当中,教师应该明确小学生的发展规律与特点,同时紧密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实现对独立思考思维习惯的有效渗透。
一、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思维习惯的意义与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只有在独立思考中解决问题,才能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构建完整的数学学习体系。通过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潜移默化当中对其成长与发展产生影响。实现与生活实际的有效衔接,自主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多种问题。独立思考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尤其是对处于成长关键时期的小学生而言,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能够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体验数学世界的魅力。
然在,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却存在很多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落后,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独立思考空间受到压缩,缺乏良好的课堂互动,难以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未能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全权掌控课堂进程,导致学生的思维出现僵化问题,难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在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或者质疑的过程中,教师为其设定了统一的标准答案,导致学生的自信心与创造力受到打击,无法全身心投入到独立思考当中。应试教育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依旧存在较大的影响,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限制,对于现代教学的认识不足,无法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构建现代化教学模式。尤其是教师信息化素养的缺失,导致在数学课堂当中无法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程度角度,这也是限制其独立思考习惯养成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及问题,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与方法,构建高效化数学课堂。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思维习惯的策略
(一) 加强课堂提问
良好的课堂提问,能够防止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同时培养其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虽然也会进行课堂提问,但是由于提问策略不当,会导致实际效果不佳。在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在提问时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空间,使学生能够针对问题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思考,在深思熟虑后得出答案。有效的课堂提问方法,也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使其在主观能动性作用下探索数学世界的魅力。在提问时,教师应该重视问题的引导性与启发性,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确保问题的难度适中,既要防止难度过大导致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受到打击,又要避免问题难度不足无法给予学生足够的动力。比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关内容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在周长计算时的公式有什么异同点?”等等,使学生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本质区别出发,思考其面积计算公式的内在规律,掌握周长计算的方法。在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当中,能够实现对数学课堂的有效掌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也会得到明显增强。
(二) 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该应用于生活。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能够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陌生感和疏离感。结合熟悉的事物开展数学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思考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是渗透独立思考思维习惯的有效方法。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增强自身的观察能力,發现生活中与数学知识相关的事物,并将其渗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此外,还应该遵循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确保生活化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最大限度激发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在《复式统计表》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与学生的家庭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统计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使其在独立调查与分析、制表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在生活化教学当中,学生能够形成认知的冲突,更加深刻的理解所学知识内容。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教师通过生活知识的有效引导,能够激发学生独立探索数学世界的积极性,从而使其在学习和生活当中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 营造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使学生放下心里的戒备,在宽松的环境当中深入思考,实现高效化数学课堂的构建。教师往往扮演一个严肃的权威者形象,给学生以不可接近的感觉,导致学生难以最大限度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限制了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致力于和谐、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构建,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独立思考氛围,增强其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制定针对性教学工作计划。很多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不足,这是限制其独立思考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其加以鼓励和表扬,肯定其身上的优点与长处,使其在参与思考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不应该对学生的独立思考成果进行打击,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过程与方式,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学习进度,明确其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突破困境,使其在融洽的环境氛围当中增强独立思考能力。 (四) 创设教学情境
丰富而有趣的教学情境,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关键因素,能够给学生带来沉浸式体验,获得丰富的情感认知。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得到广泛运用,能够将抽象、复杂的知识概念以生动形成的情境呈现出来,帮助学生降低学习的难度,为其独立思考营造良好的空间。尤其是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的趋势下,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情境的构建更加便捷,是拓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多媒体教学将文字、图片和视频等结合在一起,给予学生强烈的视觉与听觉冲击,调动其多种感觉器官。尤其是小学生的记忆与理解都依靠形象思维,在丰富的画面当中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深入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关系,从而使其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比如在《测量》相关内容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教室内的课桌、讲台、粉笔和黑板等进行测量,为其构建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其能够真切感知质量和长度的概念,为往后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动画呈现不同质量与长度物体的对比,使学生能够在丰富的画面当中理解所学概念。
(五) 鼓励学生质疑
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学生对于教材和辅导资料的依赖程度较高,不利于其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的大胆猜测与质疑,是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也有助于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进而促进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每一个学生在生活经历、思维方式和学习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性,提出的问题也五花八门、天马行空,教师应该为其提供广阔的舞台,使其能够充分展示自我,促进思维的拓展。比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关内容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去测量书桌、讲台每条边的长度,正确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边长、角度关系。在完成测量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讨论在测量当中遇到的困惑。无论学生的问题荒谬与否,教师都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质疑,并通过正确引导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鼓励学生的大胆质疑,能够突破传统教材的限制,防止学生出现思维僵化的问题。学生质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独立思考与反思总结的过程,有助于实现数学知识的内化。
(六) 优化评价模式
科学而有效的评价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使其获得独立思考的乐趣,从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效率。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往往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导致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独立思考能力受到抑制,不利于其全面发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对评价模式进行逐步优化,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需求。在评价标准当中,应该纳入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方向和质疑、创新能力,从全方位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行评价,使其获得思考的快乐。在评价方式方面,可以结合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保障评价方式的全面性,真正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通过横向与纵向比较,学生能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在平时学习中能够转变学习思路与方法。真正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放在评价模式的重心,增强学生对独立思考的重视,明确其未来学习方向与目标。
三、 结语
獨立思考思维习惯的培养,能够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提升小学数学的学习效率,满足其未来成长与发展需求。然而受到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限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却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发展受限。为此,教师应该通过加强课堂提问、联系生活实际、营造课堂氛围、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质疑和优化评价模式等途径,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欲望,使其在独立思考与判断当中增强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白进喜.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135-136.
[2]冯月妹.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143.
[3]张俊芹,申应举.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J].教育现代化,2018,5(39):383-384.
[4]冯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J].学周刊,2018(20):68-69.
作者简介:周庆良,福建省三明市,三明市建宁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