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类社会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精神已成为新世纪年轻一代的建设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在基础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代教师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农村初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农村;初中;化学;实验;实践;创新“the innovation” produces from the chemical experiment teaching
Xiao Chunying
【Abstract】The human society proposed to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the new request, the innovative spirit has become the new century younger generation constructor’s necessary basic quality, raises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in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is a contemporary teacher’s important topic, how this article to raise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on the countryside junior middle school to propose some views.
【Key words】Countryside; Junior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Experiment; Practice; Innovation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必要途径。因此,作为新世纪的化学教师应该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做好学生实验,鼓励并指导学生做一些课外小实验,合理布置研究性课题。作为一名教师还要勇于创新,根据教学需要和学校具体情况,大胆尝试化学实验改革,为化学教学服务。本文拟对农村中学如何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出初浅的看法。
1有计划的补充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初中学生是初次接触化学科,对于这一未知领域,学生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了使学生永远保持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化学教学中往往需要补充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化学实验,这样会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可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初中化学《绪言》一节的教学中,除了做好教材中的几个演示实验外,还可以补充几个趣味实验,如:“魔棒点灯”、“净水变蓝”、“烧不坏的手帕”、“会捉迷藏的小猫”等。这样让学生感觉到化学是一门其乐无穷的科目。又如,在讲到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补充“镁带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的实验,能让学生理解“一般”与“特殊”的关系,还能让学生了解燃烧不一定都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的认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深、更系统的认识。再如,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改进反应的装置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的目的,又更好的除去有毒气体一氧化碳,使学生体验到创新并不是困难的事。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程序,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传统的演示实验一直是按教师演示后归纳出结论的过程进行的,整个演示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不能使学生主动思考,只是坐等实验结果。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窒息学生的思维能力、摧残学生学习的热情。为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实验的设计中来,让其体会到创造的乐趣。例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分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反应物的性质和状态、反应条件、生成物的性质和状态,联系前面学习的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氢气的方法和装置,自行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和收集方法。这样我们不仅能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把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验证性实验是教材或教师先提出某个结论,然后用实验证明该结论的正确性。而探究性实验是先提出某个问题,然后通过实验,在实验中观察、记录,实验后分析、讨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了解事物的本质及变化根源,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由于学生的手、脑、眼等多种感官的参与,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如长期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掌握基础知识,更有助于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建立创新思路和创新观念,从而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如:讲到“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探讨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可以直接把排在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这时我们可以用金属钠和某些盐(如CuSO4溶液)反应,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的现象是有蓝色沉淀生成,同时有无色气体放出。并不是我们事先猜想的有红色固体铜析出。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是因为钠的金属活动性很强,以至能和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和氢气(2Na+2H2O=2NaOH+H2↑),而氢氧化钠溶液再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了我们看到的蓝色氢氧化铜沉淀
(2NaOH+CuSO4=Cu(OH)2↓+Na2SO4)。
经常使用这种探究性实验,就会引导学生学会探索一些未知领域,激发兴趣、扩宽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4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而要让学生有创新能力,除了教师的正确引导之外,还要让学生有时间和空间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思维不禁锢于书本和教师的传授之中。因此,教师应合理编排一定的探究性实验,开展化学课外实验兴趣小组,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实践。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利用各种仪器进行实验时,往往怀着极大的兴趣进行药品、仪器的准备,选择、制作、安装,思维极其的活跃。这样学生很快摆脱课堂教学和书本的约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5充分利用乡土资源优势,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分析能力
现今,农村中学的教学条件和实验条件还是比较有限的,这对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然而,只要我们注意到当地的一些资源优势,同样可以充分利用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为培样学生的各种能力服务,尤其对培样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以至用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在农村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教育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及时引导用于农业生产中,这对解决“三农”问题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如,引导学生在课外活动或假期对当地的土壤进行酸碱性的调查,对当地农民的肥料施用情况以及农药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最后分析讨论本地农业的基本现状,学生获得这一些知识后,回家与家长讨论怎样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怎样正确地配制药液等。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很有帮助,同时也对当地农村的农业生产也产生了相应的促进作用,二者兼得;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研究家里的洗涤剂、调味剂、日用化工产品的性质和用法,让学生知道一些日用品会对环境、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让学生在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总之,实验中无不渗透着新的知识和新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不是某一节课、某一天的问题,这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作为教师,要具有强烈的精神和较强的创造能力,不怕麻烦、不畏艰苦、乐于奉献、勇于开拓,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为我们相信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不可低估的创新实践能力不可被埋没。而要做到这一切,化学实验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方式.因为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大熔炉。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中国民族大学出版社
[3]《中小学教师视野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陈旭远主编.2002.2.第一版东北师大出版社.
【关键词】农村;初中;化学;实验;实践;创新“the innovation” produces from the chemical experiment teaching
Xiao Chunying
【Abstract】The human society proposed to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the new request, the innovative spirit has become the new century younger generation constructor’s necessary basic quality, raises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in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is a contemporary teacher’s important topic, how this article to raise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on the countryside junior middle school to propose some views.
【Key words】Countryside; Junior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Experiment; Practice; Innovation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必要途径。因此,作为新世纪的化学教师应该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做好学生实验,鼓励并指导学生做一些课外小实验,合理布置研究性课题。作为一名教师还要勇于创新,根据教学需要和学校具体情况,大胆尝试化学实验改革,为化学教学服务。本文拟对农村中学如何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出初浅的看法。
1有计划的补充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初中学生是初次接触化学科,对于这一未知领域,学生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了使学生永远保持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化学教学中往往需要补充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化学实验,这样会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可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初中化学《绪言》一节的教学中,除了做好教材中的几个演示实验外,还可以补充几个趣味实验,如:“魔棒点灯”、“净水变蓝”、“烧不坏的手帕”、“会捉迷藏的小猫”等。这样让学生感觉到化学是一门其乐无穷的科目。又如,在讲到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补充“镁带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的实验,能让学生理解“一般”与“特殊”的关系,还能让学生了解燃烧不一定都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的认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深、更系统的认识。再如,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改进反应的装置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的目的,又更好的除去有毒气体一氧化碳,使学生体验到创新并不是困难的事。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程序,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传统的演示实验一直是按教师演示后归纳出结论的过程进行的,整个演示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不能使学生主动思考,只是坐等实验结果。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窒息学生的思维能力、摧残学生学习的热情。为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实验的设计中来,让其体会到创造的乐趣。例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分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反应物的性质和状态、反应条件、生成物的性质和状态,联系前面学习的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氢气的方法和装置,自行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和收集方法。这样我们不仅能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把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验证性实验是教材或教师先提出某个结论,然后用实验证明该结论的正确性。而探究性实验是先提出某个问题,然后通过实验,在实验中观察、记录,实验后分析、讨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了解事物的本质及变化根源,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由于学生的手、脑、眼等多种感官的参与,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如长期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掌握基础知识,更有助于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建立创新思路和创新观念,从而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如:讲到“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探讨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可以直接把排在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这时我们可以用金属钠和某些盐(如CuSO4溶液)反应,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的现象是有蓝色沉淀生成,同时有无色气体放出。并不是我们事先猜想的有红色固体铜析出。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是因为钠的金属活动性很强,以至能和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和氢气(2Na+2H2O=2NaOH+H2↑),而氢氧化钠溶液再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了我们看到的蓝色氢氧化铜沉淀
(2NaOH+CuSO4=Cu(OH)2↓+Na2SO4)。
经常使用这种探究性实验,就会引导学生学会探索一些未知领域,激发兴趣、扩宽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4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而要让学生有创新能力,除了教师的正确引导之外,还要让学生有时间和空间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思维不禁锢于书本和教师的传授之中。因此,教师应合理编排一定的探究性实验,开展化学课外实验兴趣小组,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实践。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利用各种仪器进行实验时,往往怀着极大的兴趣进行药品、仪器的准备,选择、制作、安装,思维极其的活跃。这样学生很快摆脱课堂教学和书本的约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5充分利用乡土资源优势,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分析能力
现今,农村中学的教学条件和实验条件还是比较有限的,这对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然而,只要我们注意到当地的一些资源优势,同样可以充分利用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为培样学生的各种能力服务,尤其对培样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以至用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在农村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教育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及时引导用于农业生产中,这对解决“三农”问题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如,引导学生在课外活动或假期对当地的土壤进行酸碱性的调查,对当地农民的肥料施用情况以及农药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最后分析讨论本地农业的基本现状,学生获得这一些知识后,回家与家长讨论怎样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怎样正确地配制药液等。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很有帮助,同时也对当地农村的农业生产也产生了相应的促进作用,二者兼得;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研究家里的洗涤剂、调味剂、日用化工产品的性质和用法,让学生知道一些日用品会对环境、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让学生在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总之,实验中无不渗透着新的知识和新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不是某一节课、某一天的问题,这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作为教师,要具有强烈的精神和较强的创造能力,不怕麻烦、不畏艰苦、乐于奉献、勇于开拓,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为我们相信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不可低估的创新实践能力不可被埋没。而要做到这一切,化学实验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方式.因为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大熔炉。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中国民族大学出版社
[3]《中小学教师视野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陈旭远主编.2002.2.第一版东北师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