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我怎样善待俄罗斯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shen654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善待俄罗斯!——叶利钦
  过去这些天,也许最集中地反映了普京在外交上的谋略。
  叶利钦在交班的时候,殷殷嘱托普京:善待俄罗斯!两年多来,普京是怎样做的?
  当美国推行导弹防御计划、退出反导条约、兵进中亚和高加索、将俄罗斯列入核打击目标国家的时候,当北约咄咄逼近家门口的时候,普京并没有说“不”,人们也没有看到叶利钦奇兵抢占普里什蒂纳机场那样的情景……
  可是,就是这些天,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峰会、俄美峰会、俄北峰会、俄欧峰会、“亚信”峰会和“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只有普京是所有这些峰会的参加者——接连召开,仿佛向人们表明:普京其实深有谋略。——主持人手记
  5月下旬以来,俄美首脑会晤、俄与北约成员国峰会、俄与欧盟领导人会议,以及接下来的上海合作组织元首会议,使得俄总统普京成为“大忙人”和国际媒体聚焦的政治“明星”。回想2000年普京意外出任代总统时,人们多以怀疑的眼光打量这位“神秘”人物,不知他究竟要把俄罗斯引向何处,不知他将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两年后的今天,人们再度审视普京时,他已是国内地位稳固的政治领袖,国际上纵横捭阖、挥洒自若的显赫人物。俗话说“时事造英雄”,普京是如何塑造自我、又是如何被“时事”打造成“英雄”的呢?
  
  打好强基“四根桩”
  
  在进入新世纪前的最后两天,大多数俄罗斯人对两件事颇感意外:一是普京总理带有纲领性质的《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发表;二是俄首任总统叶利钦辞职,由普京出任代总统。前者是普京上台前的宣言书,后者则直接将普京推向俄政治首席,而当时的他在四个月前才担任总理,人们对他能否担此国家重任一片茫然,同时期待着俄罗斯在他的领导下尽早走出混乱。
  普京上任后,一边继续进行围剿车臣非法武装的军事行动,一边考虑如何从制度上巩固俄联邦的国家统一问题。2000年3月普京正式当选总统后,针对俄独立后愈演愈烈的地方权力无限扩大、中央权威不断弱化、国内政治纷乱无序的状况和趋势,陆续采取四大步骤,使局势得到根本扭转。
  建立联邦区 
  5月15日,普京颁布一项行政命令,将俄罗斯联邦辖下89个共和国、省、边疆区及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两大城市按地域原则划分为七个联邦区,并各设总统全权代表一名,负责监督中央法令在地区的落实和地区法令不违背国家法令。这一措施的出台,等于给地方政权的“自由行动”设置了一道“预警器”,一旦“越位”或触动国家法律“网”,中央即可采取措施勒令其纠正。
  重组联邦委员会 
  2001年国家杜马通过由总统提交的新《联邦委员会组成法》,该法规定联邦委员会178名成
  员由89个联邦主体的行政和立法机构各选举一人组成,废除过去联邦主体行政长官和立法机构负责人同时担任联邦委员会委员并享有司法豁免权的机制,消除了地方领导人以“民选”和享有联邦议员豁免权为由“无限坐大”、“不受管束”的可能性。2002年1月,新的联邦委员会开始工作。
  确定国家标志 
  2000年12月初,俄国家杜马通过普京提出的“关于俄国家标志”的议案,决定将沙皇时代的“双头鹰”作为国徽、20世纪初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确定的“三色旗”为国旗、苏联国歌曲谱为俄国歌(词新填)、红旗为军旗。普京提出的这种将俄历史“串”起来的方式对继承历史传统、巩固国家统一、团结国内各种力量有着重要象征意义。
  规范政党政治 
  2001年7月,普京批准国家杜马通过《政党法》,该法对俄政党的组成、登记、活动规则作了明确界定,如登记的政党必须有一万名以上党员,在一半以上联邦主体建有不少于100人的分部,不允许按职业、社会、种族、民族和宗教属性建立政党等。这一法律颁布后,俄迅速掀起政党“联合热”,中派组织纷纷站到支持普京的队伍中,使其政治力量基础得以巩固和扩大。新近组合成立的“团结俄罗斯党”很快成为国家杜马第一大党,其拥有的席位超过半数,严重削弱了俄共在议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今年4月,“团结俄罗斯党”向俄共发起夺权斗争,通过表决方式剥夺了俄共在杜马中所占据的十个委员会主席职位中的八个,并且要求来自俄共的杜马主席谢列兹尼奥夫辞职。在普京支持下谢得以留任,但俄共通过决定,要谢和俄共成员担任的十个委员会主席同时辞职,以示抗议。谢和杜马通过表决同意留任的两个俄共籍主席却不顾本党指令继续留任,俄共中央全会遂于5月25日决定将三人开除,导致俄共内部发生严重分裂,政治实力受损。
  普京的这四大举措如同在俄社会打上“四根桩”,不仅加固了俄联邦的统一完整性,避免出现国家分裂,而且也为其今后顺利执政和连任预购了一份重要“保险”。
  需要英雄的国度是幸福的国度过呢?还是不需要英雄的国度才是幸福的国度?
  世界上许多大国已经能够不需要英雄,但是俄罗斯还需要英雄,这也许是缺憾,也许……因为英雄并不总是遵循将他推向权力顶峰的那种逻辑和规则。
  
  不再追求“虚幻大国地位”
  
  普京外交的重要特点是将维护国家利益放在核心位置,这种利益包括安全、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但现阶段尤以发展经济为中心。2000年6月30日,普京批准《俄联邦外交政策构想》,强调俄外交的基本宗旨是“捍卫俄的国家利益,恢复俄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为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与这种“利益至上”外交相一致的是普京的“外交现实主义”理念,即现实地评估俄自身的实力、地位和需要,并采取切实的外交政策和策略,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和扩大俄的国家利益。普京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中指出,俄目前已“不属于代表当代世界最高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国家”,因此,他强调俄应当放弃对“虚幻大国地位”的追求,应当奉行与国家实力和需要相适应的外交政策。普京两年多的外交行动正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
  俄罗斯与中国关系在90年代发展顺利,双方基于对两国利益的切身考虑,从解决容易引发双边关系冲突的边境问题入手,建立牢固的双边关系基础,不断取得新进展。普京上任后,在继承这一关系基础的同时,积极致力于深化和扩大中俄关系。去年7月,中俄两国元首在莫斯科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标志着双边关系走向成熟。今年6月上旬,上海合作组织圣彼得堡峰会将通过该组织《宪章》,这不仅为巩固和发展该组织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进一步推动中俄关系注入新的活力。
  俄在着力发展与中国和东方其他国家关系时,积极谋求改善与西方国家关系。特别是9.11事件后,俄以支持国际反恐为由,及时调整对美和西方政策,在与美国、北约和欧盟关系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首先,与美寻求建立“稳定和可预见性”的新型伙伴关系。普京很清楚,美综合国力令俄难望其项背,且布什政府的政策深受“冷战”思维支配,难以改变,与之“硬碰硬”不仅实力不及,且得不偿失。出此考虑,在美发生恐怖袭击后,俄及时转变传统立场,普京不仅在第一时间给布什打电话表示同情,而且在美对阿富汗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动武时,也及时给以道义、情报等多方面支持。此后,俄对美势力进入中亚和高加索也加以容忍,对美退出反导条约和将俄列入核打击国家名单作低调反应,在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谈判中也一再让步。俄希望以让步为“投资”,换取俄美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在合作中逐步缓解彼此间的敌意、矛盾和分歧。俄非常清楚,5月俄美首脑会晤及签署的《美俄削减战略力量条约》和《美俄新战略关系联合宣言》等文件,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需要,它是在建立相互信任的漫长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在普京看来,如果不能与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开展合作,就难以实现“富民强国”的战略目标。
  俄罗斯要“回归欧洲”,俄罗斯“尽可能地成为北约平等伙伴”。
  其次,与北约建立合作新起点。长期以来,北约东扩如芒刺在背,令俄不安。过去建立的“俄罗斯—北约常设联合理事会”只起到联络和对话作用,无法消除相互“敌对”。9.11后的国际反恐合作为双方改善关系提供了契机。一方面美与北约想拉俄加入国际“反恐联盟”,以形成全球打恐气势;另一方面,俄也借共同对付国际恐怖主义这一“新威胁、新挑战”,淡化对北约的敌对情绪,摆脱互为“敌手”的沉重历史包袱,为与北约建立“新型关系”创造条件。5月14日,俄与北约成员国外长会议达成建立“新型合作形式”协议;5月28日,俄与北约峰会正式签署《罗马宣言》,确定俄与北约共同组成的“20国机制”。双方决定在这一框架下,就国际反恐、防止核生化武器扩散、军控、海上搜救等领域共同讨论和作出决定。虽然在解决上述问题时,俄对北约仍无否决权,也不意味着北约已接受俄,更不是俄向“加入北约迈出的第一步”,但俄认为新建立的“北约—俄罗斯理事会”将有利于双方在一些问题上的合作,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彼此间的敌意,提高相互信任度。这符合俄创造有利于国内建设的国际环境,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外交总目标。
  其三,与欧盟合作不断加深。俄将欧盟视为“文明标杆”、“合作典范”和“真诚对话者”,那里有俄所需要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更是俄能源产品的最重要市场。普京提出俄应“回归欧洲”,与欧洲实现政治、经济和安全空间“一体化”,注重与欧盟发展实质性合作关系。欧美尽管有军事同盟关系,但双方在一系列问题上存在分歧,欧盟独立于美而成为世界重要一极的发展势头强劲,在与俄关系上不愿“唯美马首是瞻”,更注重彼此间的地缘依赖性和合作互补性。正是双方这些相互认知和需要,使近年来的俄欧合作形成一种“与其大声说,不如悄悄做”的趋势。5月29日,俄与欧盟在莫斯科召开峰会,通过建立“欧洲统一空间”的文件,签署“俄与欧盟能源和安全合作”文件,使俄欧关系进一步接近。这样的峰会每年都要举行,而且始终保持低调而富有成果的特点。
  从国家利益出发,普京顶住美国压力,不失时机地发展与朝鲜、古巴、伊朗、伊拉克等美国所谓的“无赖”和“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关系,在不违背国际法和联合国决议的前提下,与这些国家保持政治、经济和其他领域的合作。俄也根据自身利益所需,适时从越南和古巴军事基地撤回。
  
  “快马加鞭”促经济
  
  俄罗斯经济迄今仍未改变严重依赖油气出口的被动局面,经济增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源价格的波动。与2000年相比,2001年国际原油价格由每桶24美元降至20.7美元,俄经济增幅也由8.3%降到5%。俄经济部门在制定今年的经济发展计划时,将石油价格确定在每桶15美元~23.5美元之间,并由此提出经济增长幅度在2.5%~4.3%之间。
  石油价格对俄经济的直接影响在今年第一季度继续得到证实。一季度石油价格降至平均每桶19美元,俄经济增幅也降至3.3%,创1999年恢复经济增长以来的最低点,其中工业产值仅增长了2.1%,固定资产投资则减少了1.2%。但由于普京主政以来一直把改革经济结构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一些经济领域取得了不小成就,这在目前的俄经济中也有所反映。今年1~4月份,农业产值增长了5.4%,通货膨胀率从去年同期的9%下降到6.6%,失业率的下降幅度超过了9%,政府预算盈余达2.1%,外汇储备增至394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点。近两年,为减轻经济对国际能源价格的依赖,俄政府采取一系列举措,如加大投资力度,增加居民收入,提高能源价格等,力图通过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普京急于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对俄目前的经济增长幅度表示不满。4月18日,他在《国情咨文》中对政府的经济工作再次提出批评,认为政府在《2005年前经济发展计划》中将经济增长速度确定为3.2%~4.2%过低,无法保证俄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他曾提出,俄经济在2010年前要保持不低于5%的增速,并且有些年份应达到8%~10%。5月14日,经济发展与贸易部长格列夫强调,总统的意见是正确的。他宣布,俄政府决定将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从原定的3.4%调整为3.6%,2003年为3.4%~4.4%,2005年为5.6%。
  目前,俄政府正按普京的指示制定加快经济发展的新措施,主要包括:允许卢布适度贬值,以刺激出口,带动国内生产增长,3月中旬俄央行行长易人也是出于这一政策的需要;减轻企业负担,将企业利润税从35%减少到24%,着重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小企业可仅交5%的利润税或24%的营业税;发展优势产业,继续支持石油、天然气和军工等传统产品的出口,4月份俄首次取代沙特成为石油出口第一大国;开辟新的经济增长途径,促进电子、通信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集“平民”、总统于一身
  
  普京以“干练”、“精力充沛”和“敢做敢为”著称,同时也以“平易近人”、“善于交流”而赢得俄国内好评。人们记得,在1999年车臣剿匪行动刚打响时,他以国家领导人的“尊口”说过“即使恐怖分子钻到茅坑中也要把他们揪出来”的话,人们将其理解为普京要坚决打垮车臣恐怖分子的决心。为了鼓舞军队的士气,他曾出其不意坐上战斗机副驾驶舱,“亲驾”车臣视察;还与水兵一起乘核潜艇到水下数百米“体验生活”。为了与百姓交流,他将自己的电子信箱地址公布在互联网上,并且先后两次上网,亲自回答数十万群众提出的问题,树立了新时代领袖的“风范”。到日本访问时,这位爱好柔道并且获得圣彼得堡市冠军的总统与不到14岁的柔道小选手比赛,被后者摔倒后也不失体面地表示认输。他在决策和政策实施中的坚毅和果断,待人接物中的平民风格等个性特征,使他成为俄社会最受欢迎的政治家和公众人物,得到人们的推崇,他的民意调查支持率基本稳定在75%左右,这在俄罗斯这样的国家是相当高的。▲
其他文献
我们应该感谢,但没必要反复感谢;日本则不该要求中国反复道谢。这是一种“以心传心”的东西。  铃木英司:说到感谢,我再谈一个在中日间产生了一些摩擦和不愉快的问题,即日本对中国进行的政府开发援助(ODA)。日本的企业认为他们对中国进行了这么多的援助,可是中国没有任何表示感谢的意思。中国的报纸也不报道,官方也不宣传。  尚会鹏:关于ODA,实际上这里面有个政策问题。我曾与一些学者探讨过,大家认为两国政府
期刊
以战止战的基本含义就是用战争来制止战争,即在战争不可避免时,通过给敌以有力的打击,使其感到得不偿失,从而制止战争,实现和平。  "以战止战"是中国传统的战略思想,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早在先秦时期的兵书《司马法》中就有"以战止战,虽战可也"的论述。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在打击倭寇的斗争中提出:"非大创尽歼,终不能杜其再至"的思想。到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这一思想更是被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广泛运用
期刊
日本人认为,真正有本事的人更含蓄,那种特别张扬的人在日本是不能合群的。  王欢:我在日本时就发现日本人在工作时,从不表功,总是在踏踏实实地干活。同样,上司也从不表扬你,但他会把你的努力放在心上的。如下班前送你一瓶饮料表示欣赏你或给你的奖金上浮一些,等等。这点与中国不同,我们习惯于被表扬,然后在表扬声中更加努力地工作。  在日本学校也是如此。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在日本念小学。一天,朋友去学校向老师了解
期刊
因为曾经有过的那段抹不掉的历史,因为对那段历史的暖昧态度,当高悬太阳旗的舰只重又驶出日本海,修宪之声和拥有核武器的聒噪不绝于耳,人们不禁要问一声——  二战结束以来,日本的安全战略始终由两根支柱支撑,一为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二为重建自身武装力量。1951年,日美签署了《旧金山和约》和《日美安全条约》,结成军事同盟,日本并由此重返国际社会。在此后的数十年间,依靠日美同盟和发展自身实力始终是日本军事安全
期刊
陈范泰(VanThaiTran):  共和党人,加利福尼亚州加登格罗夫市副市长。加州大学的政治学学士和哈姆林大学法学硕士。80年代中期和晚期曾任美国联邦众议员罗勃特·多南和当时州参议员埃德·罗依司(现为美国联邦众议员)的法律顾问。2000年11月,以有史以来最高票当选为加登格罗夫市委员会委员兼副市长,成为美国第二位当选政府官员的越南裔美国人。作为副市长,他的官位也是越南裔美国人中最高的。  由于工
期刊
策划、主持 罗 洁 《世界知识》杂志  特邀嘉宾 铃木英司  中国国际关系学院文教专家  盐泽英一  日本共同社中国总局记者  尚会鹏 北京大学教授  王 欢 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  孙文清 中国青年报国际部主任记者  一位研究中日关系的专家这样评述中日这对"一衣带水"的邻居:中国和日本,虽是近邻但不是挚交,交往多而知心少,虽"居相近"却"心相远"。  
期刊
利用非外交场合开展各种外交活动在中外关系史上不胜枚举,借参加政要的葬礼进行外交斡旋在外交史上也不乏可圈可点的例证。中国前驻日本国大使杨振亚曾亲自参加了裕仁天皇的"大葬之礼",并目睹了中日关系中的一次"葬礼外交"。    裕仁辞世    1989年1月7日,日本裕仁天皇病逝,享年87岁。1988年9月下旬,裕仁因患十二指肠癌等多种病症导致吐血,此后宫内厅不断公布其病情。对裕仁之死,日本国民虽已有思想
期刊
萨达姆的悲剧在于他发动两伊战争,后来又入侵科威特。汉语有句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用它来表述西方借两伊战争促成萨达姆个人和伊拉克的民族悲剧是再恰当不过了。    情报:推翻霍梅尼易如反掌    20世纪70年代,石油经济的发展,在第三世界,尤其是中东,孕育着巨变。霍梅尼领导的伊朗伊斯兰革命使中东刮起了一场旋风。恰在这时,伊拉克情报部门搜集到了这样的情报:在伊朗,3000多名官兵被处决,军队一盘
期刊
两个魅力精英    普京的一个同学说:“普京十分内敛,很少出风头,很少透露自己心中所想。他是一个实干家。”普京的柔道教练说:“叶利钦在坦克上微笑挥手的镜头让人印象深刻,但普京不会这样做,他不爱出风头。”据俄媒体报道,以前许多官员见不到叶利钦或不敢见他,而现在很多人都能直接面见普京,他总是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他穿着普通夹克四处视察的镜头已经非常深入人心。  普京对于体育运动的爱好,体现了“强人”的本
期刊
1993年12月30日,以色列与梵蒂冈在耶路撒冷签订协议,结束了双方长期互不理睬的敌对关系。这是件好事。那么,它们以前闹过什么别扭呢?  这事说来话长。  首先,双方在宗教上有上千年之久的怨恨。天主教的母体基督教是从犹太教里分立出来的,在公元一世纪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之后,它转过身来迫害自己的母教犹太教。据基督教经典《新约》记载,犹太长老与罗马总督共同谋害了基督教的传教人耶稣,犹太人是叛徒犹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