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室里很安静,静得只听得见写字声,翻动纸张声,还有偶尔几声轻微的咳嗽。洁白的墙壁,明亮的荧光灯,灯下闪亮的不锈钢门,装有各种设备的教学平台,簇拥着身穿整洁校服、脸色红润的学生。坐在教室里,感觉很舒适,很温暖。
屋外仍刮着风。此刻,我想起了远方,想起了远方的他们。
想起了一群孩子,大人们去外地讨生活,留下老幼在家乡。学校里没有任何体育娱乐设施,有的是残破的桌椅和课本,简陋的宿舍,每天要走十几里山路,吃不完的米饭咸菜,有的上课还要自带桌椅,父母不在,就由年迈的奶奶扛着桌子报到……他们被称作“留守儿童”。
我还想起那些在教室外徘徊的孩子,跟随父母迁徙外地、坐在垃圾堆上看书的孩子,离家出走在外流浪的孩子……他们被称做“辍学儿童”。他们渴望上学,却未能如愿。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10年评价报告》显示,在2000年到2010年间,我国农村平均每一天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1小时,就有4所农村学校消失。因为上学极其不便,许多孩子只得选择辍学。近4年来,全国小学辍学率大幅度回升,辍学的主体已经由高年级转为小学一、二年级。
我还想起陪伴他们守在这种环境中的大人。想起那位用自家两头猪和粮食买了马作为学生交通工具的校长;想起那位穿皮裤挂尿瓶坚守讲台的老师,想起无数位长年默默耕耘收入微薄的执教者……
他们让我们震惊,惋惜,扼腕,或者无言。我们对他们的生活如此陌生,仿佛是在一个在遥不可及的地方,在另一个星球。但是,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他们就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我们的亲人,我们的孩子。
他们没有理由不让每一位有良知的人牵挂。他们,还有他们的老师,用自己的坚守、眼泪、无奈甚至生命刺痛我们麻木的神经,叩问每一颗尚存的良心。他们是这个民族的痛。
只要静心倾听,就能听到他们发自心底的、微弱的声音。他们在说:给我们阳光,给我们同等的权利。
我们没有理由忽视他们的权利。翻开《宪法》,一行醒目大字赫然在列:“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是的,这是他们神圣的权利。这种生而享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剥夺。只有这样,他们才真正获得做人的尊严;只有这样,我们民族才真正有了尊严,有了未来。
事实上,这些年,社会一直在努力。2012年,我国教育经费达到全国GDP的4%,各级政府纷纷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许多慈善机构和爱心人士捐资助学,一座座新校舍拔地而起,一批批穷困家庭子女得以入学,许多学校的设施得以改善,许多地方的教师待遇得以提高,一些地方陆续出台异地中高考招生方案,又向教育公平的目标迈进了一步……这些都有目共睹。
这不由让我们欣喜。在这个冬天,我们接收到了春天的消息。新年里,我们依然怀有憧憬——
让所有徘徊校外的孩子重归校园,让他们的校舍跟我们的校舍一样温暖舒适,让他们每一天平安顺利的返校或回家,让他们能跟所有孩子一样遨游书海;让那些孩子不再担心被冷落被歧视,不被分做“优生”和“差生”;让那些寒窗苦读的学子都能够圆梦,所有大学不分地域不分身份背景公平录取;让那些苦撑讲台的教师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让清贫、无助和病痛跟他们告别,让教师真正成为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让学生永远成为青春、活力和梦想的符号……
我们还在路上。但是我们满怀期待。
(作者单位:佛山市南海区桂城中学)
屋外仍刮着风。此刻,我想起了远方,想起了远方的他们。
想起了一群孩子,大人们去外地讨生活,留下老幼在家乡。学校里没有任何体育娱乐设施,有的是残破的桌椅和课本,简陋的宿舍,每天要走十几里山路,吃不完的米饭咸菜,有的上课还要自带桌椅,父母不在,就由年迈的奶奶扛着桌子报到……他们被称作“留守儿童”。
我还想起那些在教室外徘徊的孩子,跟随父母迁徙外地、坐在垃圾堆上看书的孩子,离家出走在外流浪的孩子……他们被称做“辍学儿童”。他们渴望上学,却未能如愿。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10年评价报告》显示,在2000年到2010年间,我国农村平均每一天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1小时,就有4所农村学校消失。因为上学极其不便,许多孩子只得选择辍学。近4年来,全国小学辍学率大幅度回升,辍学的主体已经由高年级转为小学一、二年级。
我还想起陪伴他们守在这种环境中的大人。想起那位用自家两头猪和粮食买了马作为学生交通工具的校长;想起那位穿皮裤挂尿瓶坚守讲台的老师,想起无数位长年默默耕耘收入微薄的执教者……
他们让我们震惊,惋惜,扼腕,或者无言。我们对他们的生活如此陌生,仿佛是在一个在遥不可及的地方,在另一个星球。但是,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他们就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我们的亲人,我们的孩子。
他们没有理由不让每一位有良知的人牵挂。他们,还有他们的老师,用自己的坚守、眼泪、无奈甚至生命刺痛我们麻木的神经,叩问每一颗尚存的良心。他们是这个民族的痛。
只要静心倾听,就能听到他们发自心底的、微弱的声音。他们在说:给我们阳光,给我们同等的权利。
我们没有理由忽视他们的权利。翻开《宪法》,一行醒目大字赫然在列:“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是的,这是他们神圣的权利。这种生而享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剥夺。只有这样,他们才真正获得做人的尊严;只有这样,我们民族才真正有了尊严,有了未来。
事实上,这些年,社会一直在努力。2012年,我国教育经费达到全国GDP的4%,各级政府纷纷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许多慈善机构和爱心人士捐资助学,一座座新校舍拔地而起,一批批穷困家庭子女得以入学,许多学校的设施得以改善,许多地方的教师待遇得以提高,一些地方陆续出台异地中高考招生方案,又向教育公平的目标迈进了一步……这些都有目共睹。
这不由让我们欣喜。在这个冬天,我们接收到了春天的消息。新年里,我们依然怀有憧憬——
让所有徘徊校外的孩子重归校园,让他们的校舍跟我们的校舍一样温暖舒适,让他们每一天平安顺利的返校或回家,让他们能跟所有孩子一样遨游书海;让那些孩子不再担心被冷落被歧视,不被分做“优生”和“差生”;让那些寒窗苦读的学子都能够圆梦,所有大学不分地域不分身份背景公平录取;让那些苦撑讲台的教师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让清贫、无助和病痛跟他们告别,让教师真正成为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让学生永远成为青春、活力和梦想的符号……
我们还在路上。但是我们满怀期待。
(作者单位:佛山市南海区桂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