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课现在国家正在普及,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获取知识。那么如何上好自然实验课,这正式现在小学自然实验教师所面临的严峻问题,着眼于这一点实际出发,我通过在近3年的自然实验教学实践中积累证明,要上好小学的自然实验课,必须从以下几点出发:
1.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找出存在的问题
小学自然教学中的每项实验,不管是教师的演示实验或者是学生的分组实验,在让学生动手实验之前,教师应该提前“做一做”、“想一想”,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找出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明白哪些地方学生容易出错,哪些现象不够明显,哪一项器材要换,哪一种方法需要改进等。例如:在上五年级第十册中,“氧气的制取”的实验时,教师不但要掌握好该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方法,而且必须把该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方法教给学生,要待学生弄懂了之后,方可进行实验操作,否则,难以实验,将会以失败而告终。总之,教师的“准备实验”,有利于实验的成功,有利于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有利于预防各种失败和事故的发生。
2.培养学生中的骨干和助手
小学自然课的实验大部分是学生分组进行,没有得到一批得力的助手和骨干配合,否则实验效果将会出现不尽人意的问题。特别是实验人员多、过程复杂或内容较多的时候,教师难以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对每一小组和全部学生进行指导,必须充分利用责任心强的助手和小骨干担任小组长,必要时,对他们事先培训,提前掌握整个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故障的排除方法,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组织好自己的人员,指导同组同学的实验和管好本组的器材,能达到有序地进行实验。
3.教师制定制度,学生养成习惯
小学生由于有好动、好奇心很强的原因,他们一踏进实验室就感到新鲜有趣,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难免会这儿摸摸,那儿摸摸,将老师的要求和实验目标、实验步骤及方法置之度外。这样会严重影响到实验过程和实验效果。因此,在进实验室前有必要进行实验纪律教育和实验安全教育,制定和引导学生学习实验室的相关制度,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给予纠正,这与老师的经常教育,养成习惯是密切联系的,也只有這样,才能保证实验有序进行、防止失误和事故发生的前提条件。
4.学生弄懂说明,明确要求
每做一个实验之前,教师首先把实验步骤及要求板书出来,让学生弄清、明白各类实验器材的用途(即该实验需要的相关器材),在每一个实验盒里都准备有多项器材,能够进行多项实验,为了保证实验的严肃性、更好地为理论教学服务,必须按照实验盒上的说明用途和老师的要求有序进行,否则会使实验课陷入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不利于知识的获得和发现。例如:在做“水的蒸发”时,如果没有知道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时,将会出现在点燃酒精灯或熄灭燃酒精灯上出现错误,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而且将会影响实验的成功。
5.实验过程要分步进行,做好小结
每一节实验课往往含有多个实验项目,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做完,效果是不好的。教师要认真备课,设计好程序、问题,或实验目标,启发学生有针对性地一步一步深入实验。让学生沿着“疑问、实验、小结、新的疑问、新的实验、新的小结、新的总结形成理性认识。”的程序一步一步地实施,让学生完成一个实验,想一想,再小结一下,这样就能容易找出规律,也就是让学生每做完一个小实验时,立即填写该实验的实验报告单,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点评,找出学生的成功与不足之处,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就能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这样也能让学生学会探索新知识的方法和技巧,也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严谨的学习作风。
总之,实验的方法也不能过于单一,要灵活多样,如果在时间充足和安全的前提下,可结合课外科技活动、第二课堂教学或者实验问题,放手让学生做一些创造性的实验,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找出规律,自己设计符合自己需要的实验方法,同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实验“闪光点”,进行适当的引导和鼓励,以激发学生的智慧和创造的热情,多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研究和探索知识的积极性,使他们体会到知识源于观察和实践。
收稿日期:2008-02-21
1.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找出存在的问题
小学自然教学中的每项实验,不管是教师的演示实验或者是学生的分组实验,在让学生动手实验之前,教师应该提前“做一做”、“想一想”,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找出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明白哪些地方学生容易出错,哪些现象不够明显,哪一项器材要换,哪一种方法需要改进等。例如:在上五年级第十册中,“氧气的制取”的实验时,教师不但要掌握好该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方法,而且必须把该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方法教给学生,要待学生弄懂了之后,方可进行实验操作,否则,难以实验,将会以失败而告终。总之,教师的“准备实验”,有利于实验的成功,有利于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有利于预防各种失败和事故的发生。
2.培养学生中的骨干和助手
小学自然课的实验大部分是学生分组进行,没有得到一批得力的助手和骨干配合,否则实验效果将会出现不尽人意的问题。特别是实验人员多、过程复杂或内容较多的时候,教师难以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对每一小组和全部学生进行指导,必须充分利用责任心强的助手和小骨干担任小组长,必要时,对他们事先培训,提前掌握整个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故障的排除方法,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组织好自己的人员,指导同组同学的实验和管好本组的器材,能达到有序地进行实验。
3.教师制定制度,学生养成习惯
小学生由于有好动、好奇心很强的原因,他们一踏进实验室就感到新鲜有趣,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难免会这儿摸摸,那儿摸摸,将老师的要求和实验目标、实验步骤及方法置之度外。这样会严重影响到实验过程和实验效果。因此,在进实验室前有必要进行实验纪律教育和实验安全教育,制定和引导学生学习实验室的相关制度,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给予纠正,这与老师的经常教育,养成习惯是密切联系的,也只有這样,才能保证实验有序进行、防止失误和事故发生的前提条件。
4.学生弄懂说明,明确要求
每做一个实验之前,教师首先把实验步骤及要求板书出来,让学生弄清、明白各类实验器材的用途(即该实验需要的相关器材),在每一个实验盒里都准备有多项器材,能够进行多项实验,为了保证实验的严肃性、更好地为理论教学服务,必须按照实验盒上的说明用途和老师的要求有序进行,否则会使实验课陷入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不利于知识的获得和发现。例如:在做“水的蒸发”时,如果没有知道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时,将会出现在点燃酒精灯或熄灭燃酒精灯上出现错误,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而且将会影响实验的成功。
5.实验过程要分步进行,做好小结
每一节实验课往往含有多个实验项目,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做完,效果是不好的。教师要认真备课,设计好程序、问题,或实验目标,启发学生有针对性地一步一步深入实验。让学生沿着“疑问、实验、小结、新的疑问、新的实验、新的小结、新的总结形成理性认识。”的程序一步一步地实施,让学生完成一个实验,想一想,再小结一下,这样就能容易找出规律,也就是让学生每做完一个小实验时,立即填写该实验的实验报告单,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点评,找出学生的成功与不足之处,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就能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这样也能让学生学会探索新知识的方法和技巧,也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严谨的学习作风。
总之,实验的方法也不能过于单一,要灵活多样,如果在时间充足和安全的前提下,可结合课外科技活动、第二课堂教学或者实验问题,放手让学生做一些创造性的实验,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找出规律,自己设计符合自己需要的实验方法,同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实验“闪光点”,进行适当的引导和鼓励,以激发学生的智慧和创造的热情,多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研究和探索知识的积极性,使他们体会到知识源于观察和实践。
收稿日期:2008-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