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潘仕恒,广州市白云中学教师,高中物理正高级教师,广东省潘仕恒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广州市基础教育系统名教师、教育专家培养对象,广州市优秀教师。
教书育人三十多年,培养出大批学生,多名学生考取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等名校。承担广东省和广州市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以优秀等级结题。近年来发表论文10多篇,其中4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2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学物理教与学》全文转载,获一项广州市教学成果奖。
曾任教学主任、副校长二十多年,在物理教学、教学管理、高三备考策略、教育信息化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有深入的实践和研究。
漫漫教育路,不忘来时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日复一日的职业生涯中,纯粹的初心和坚定的信念才能促进教师从懂到通到巧,在实践与理念中不断创新、进步,逐渐成长。1985年7月,潘仕恒老师大学毕业分配回母校工作,成为一名教师。面对熟悉的环境,面对熟悉的恩师,面对母校厚重的历史,他暗暗告诫自己:要做一名“好老师”。
36年来,在漫漫的教育路上,时代在变,环境在变,学生在变,但是做一名“好老师”的职业初心一直在潘老师心中,不敢轻易忘怀、随便应付,它是潘老师一生的理想和信念。
36年来,潘老师从一名普通的物理教师到物理学科的领头人;从课堂走向教研,无论是在三尺讲台还是担任学校的教学主任、副校长,他都兢兢业业、敬职敬责、满怀爱心与教育情怀,教好学生、带好年轻教师,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典范。
成就“好老师”,夯实基本功
在潘老师眼里,“好老师”的标准就是上好课、育好人、做好自己,一生热爱教育事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做一名“好老师”要从“上好课”开始,“上好课”要贯穿在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对于“上好课”,潘仕恒是这样来理解的:
第一,坚持立德树人。教师的职业对象是一群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人,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而教育的结果关系到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和人生境遇,关乎家庭的幸福和国家的兴旺。因此,“好老师”要关爱关心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最大的幫助。
第二,上好每一节课。课堂要通俗易懂,要以通俗语言、简便方法讲授专业知识。要避免主次不清、凌乱、“满堂灌”、照本宣科、有气无力的课堂。
第三,勤快一些。比如,批改作业,这是教师的本分,在批改作业中感受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做好查缺补漏。由于个体学生的学习差异,一节课的知识无法被全部的学生所能掌握,因此,课外辅导、个别辅导就显得特别重要。
第四,学生的分数要高一些。分数是教学效果的直接反映,分数高一些,说明教学效果会好一些。同时分数高一些,这是学生的信心之源、兴趣之源,也是家长对教师对学校信心的源泉。
上面这四点是“上好课”的基础,是教师最基础的教学基本功。但是,仅仅做到上面四点仍不够,课堂需要高效,专业需要成长,潘老师认为,作为“好老师”,还需要做好下面四点,这是教师职业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第一,要学透课标和教材。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学科教学标准,是国家对公民的学科知识的基本要求,而教材则是课标的重要载体。学好课标,学透教材,是进一步提高课堂驾驭能力、提高课堂质量的重要环节。
第二,课堂要有层次。课堂分为不同的类型和层次,有新课教学、复习课教学、实验课教学,有思维的课堂,有培养习惯的课堂。同时,学生对象不同,知识起点不同,故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智慧和最好方法,要避免课堂肤浅:哗众取宠、逗笑,赢不了学生的心,也赢不了课堂。
第三,课堂要有创新。上一节基于常规又高于常规的课堂,一节有新理念引领、有自己想法的课堂,就是创新的课堂。公开课、研究课要体现课堂的创新,每学期上一节,积少成多。
第四,形成自己的课堂风格。课堂是有风格的,有些课堂激情澎湃,诙谐智慧,有些课堂娓娓动听,涓涓细流。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性格以及自己对教育、对专业的理解,培育自己的课堂风格。
成就“好老师”,有路心为径
教师职业生涯中会面临很多的成长机会,这是通往更高专业层次的捷径。教师要珍惜学习、进修、参加会议的机会,珍惜与优秀同行、专家交往交流的机会,珍惜职业向上的机会,包括申报职称,进各级各类名师工作室研修,申报各级教学骨干,申报省市名师培养对象等。
名师工作室培养是政府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度安排,对教师专业化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潘仕恒带领的省工作室的首批学员中,已有4位教师成为广州市“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师培养对象,广州市骨干教师7名,有2位教师晋升高级职称,4位教师进入学校中层岗位。三年来承担区级以上的教育科研课题16项,其中有1项是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课题,2项是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发表论文56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32篇。有多位教师是广州市高中物理中心组成员、广州市高中物理教研的主要组织者,多次参加市高三毕业班综合测试的命题工作,一个名师群体正茁壮成长。
潘仕恒是1985年参加工作的,在30多年的个人成长坐标轴上,有四个时间关键点。第一个关键点是1985年,工作两个月后被任命为学校团委书记,开始了学校管理历程;第二个时间关键点是1994年,进入学校行政,负责教学处工作,后任副校长;第三个时间关键点是2004年,从广西南宁市调入广州市工作,来到一个全新的教育环境。第四个时间关键点是2014年,潘老师被确定为广州市教育专家培养对象,结识了一大批优秀教师。这四个时间关键点的每段时间长度恰好是10年。
第一个10年(1985年-1994年)是苦干的10年。期间任学校团委书记8年,任班主任4年。十年间获地市级荣誉称号1项,获省级高中物理奥林匹克竞赛指导奖3次,指导的学生有1人考取北京大学、1人考取清华大学,发表论文2篇。
教书育人三十多年,培养出大批学生,多名学生考取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等名校。承担广东省和广州市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以优秀等级结题。近年来发表论文10多篇,其中4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2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学物理教与学》全文转载,获一项广州市教学成果奖。
曾任教学主任、副校长二十多年,在物理教学、教学管理、高三备考策略、教育信息化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有深入的实践和研究。
漫漫教育路,不忘来时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日复一日的职业生涯中,纯粹的初心和坚定的信念才能促进教师从懂到通到巧,在实践与理念中不断创新、进步,逐渐成长。1985年7月,潘仕恒老师大学毕业分配回母校工作,成为一名教师。面对熟悉的环境,面对熟悉的恩师,面对母校厚重的历史,他暗暗告诫自己:要做一名“好老师”。
36年来,在漫漫的教育路上,时代在变,环境在变,学生在变,但是做一名“好老师”的职业初心一直在潘老师心中,不敢轻易忘怀、随便应付,它是潘老师一生的理想和信念。
36年来,潘老师从一名普通的物理教师到物理学科的领头人;从课堂走向教研,无论是在三尺讲台还是担任学校的教学主任、副校长,他都兢兢业业、敬职敬责、满怀爱心与教育情怀,教好学生、带好年轻教师,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典范。
成就“好老师”,夯实基本功
在潘老师眼里,“好老师”的标准就是上好课、育好人、做好自己,一生热爱教育事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做一名“好老师”要从“上好课”开始,“上好课”要贯穿在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对于“上好课”,潘仕恒是这样来理解的:
第一,坚持立德树人。教师的职业对象是一群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人,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而教育的结果关系到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和人生境遇,关乎家庭的幸福和国家的兴旺。因此,“好老师”要关爱关心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最大的幫助。
第二,上好每一节课。课堂要通俗易懂,要以通俗语言、简便方法讲授专业知识。要避免主次不清、凌乱、“满堂灌”、照本宣科、有气无力的课堂。
第三,勤快一些。比如,批改作业,这是教师的本分,在批改作业中感受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做好查缺补漏。由于个体学生的学习差异,一节课的知识无法被全部的学生所能掌握,因此,课外辅导、个别辅导就显得特别重要。
第四,学生的分数要高一些。分数是教学效果的直接反映,分数高一些,说明教学效果会好一些。同时分数高一些,这是学生的信心之源、兴趣之源,也是家长对教师对学校信心的源泉。
上面这四点是“上好课”的基础,是教师最基础的教学基本功。但是,仅仅做到上面四点仍不够,课堂需要高效,专业需要成长,潘老师认为,作为“好老师”,还需要做好下面四点,这是教师职业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第一,要学透课标和教材。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学科教学标准,是国家对公民的学科知识的基本要求,而教材则是课标的重要载体。学好课标,学透教材,是进一步提高课堂驾驭能力、提高课堂质量的重要环节。
第二,课堂要有层次。课堂分为不同的类型和层次,有新课教学、复习课教学、实验课教学,有思维的课堂,有培养习惯的课堂。同时,学生对象不同,知识起点不同,故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智慧和最好方法,要避免课堂肤浅:哗众取宠、逗笑,赢不了学生的心,也赢不了课堂。
第三,课堂要有创新。上一节基于常规又高于常规的课堂,一节有新理念引领、有自己想法的课堂,就是创新的课堂。公开课、研究课要体现课堂的创新,每学期上一节,积少成多。
第四,形成自己的课堂风格。课堂是有风格的,有些课堂激情澎湃,诙谐智慧,有些课堂娓娓动听,涓涓细流。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性格以及自己对教育、对专业的理解,培育自己的课堂风格。
成就“好老师”,有路心为径
教师职业生涯中会面临很多的成长机会,这是通往更高专业层次的捷径。教师要珍惜学习、进修、参加会议的机会,珍惜与优秀同行、专家交往交流的机会,珍惜职业向上的机会,包括申报职称,进各级各类名师工作室研修,申报各级教学骨干,申报省市名师培养对象等。
名师工作室培养是政府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度安排,对教师专业化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潘仕恒带领的省工作室的首批学员中,已有4位教师成为广州市“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师培养对象,广州市骨干教师7名,有2位教师晋升高级职称,4位教师进入学校中层岗位。三年来承担区级以上的教育科研课题16项,其中有1项是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课题,2项是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发表论文56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32篇。有多位教师是广州市高中物理中心组成员、广州市高中物理教研的主要组织者,多次参加市高三毕业班综合测试的命题工作,一个名师群体正茁壮成长。
潘仕恒是1985年参加工作的,在30多年的个人成长坐标轴上,有四个时间关键点。第一个关键点是1985年,工作两个月后被任命为学校团委书记,开始了学校管理历程;第二个时间关键点是1994年,进入学校行政,负责教学处工作,后任副校长;第三个时间关键点是2004年,从广西南宁市调入广州市工作,来到一个全新的教育环境。第四个时间关键点是2014年,潘老师被确定为广州市教育专家培养对象,结识了一大批优秀教师。这四个时间关键点的每段时间长度恰好是10年。
第一个10年(1985年-1994年)是苦干的10年。期间任学校团委书记8年,任班主任4年。十年间获地市级荣誉称号1项,获省级高中物理奥林匹克竞赛指导奖3次,指导的学生有1人考取北京大学、1人考取清华大学,发表论文2篇。